19 三月 2007

報導 來自 19 三月 2007

柬埔寨:博客推广活动

  19 三月 2007

校对: Leonard 一项名为「个人信息科技活动营」的博客训练计划,自去年酝酿至今,已成功将IT基础技术推广至10所大学,人数超过2千人。 经数月筹备,活动营终于登场,首场在8月21日于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IU)举行,共计有50人报名参加,第二场在Pannasastra University of Cambodia (PUC),参加人数逾400人。 博客倡议人士Mean Lux创造了Clog及Clogger两个新字,意思分别为柬埔寨博客及柬埔寨部落客,去年八月,他策划了一场个人信息科技活动营,课程包含:使用电子邮件和上网,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项:制作及维护博客。迄今全国约有2千多名大学生参加。 金边(Phnom Penh)是柬埔寨最大、最活跃的城市,许多市民皆谙英语且拥有计算机,网咖也提供上网服务。活动营的筹划人及赞助商表示,他们自信能吸引高学历人士参与。网络供货商CityLink负责活动营所需之技术协助,除了供应教材费用,每一场练习课程均可上网。 博客推广人Mean Lux及另外四位同事 (Kalyan, Virak, Chantra 及 younger Kalyan)所筹办的活动营广受各大学认同及好评,校方同意提供可容纳百人的会议厅及供上网用的桌上型计算机。在暹粒市(Siem Reap)Build Bright大学举办的活动营共吸引200名学生前往参加。 Clogger这个字创于2004年,意为「柬埔寨部落客」,如今此字已广为国内2370名大学生所知。博客在国内蔚为风潮之前,一名柬埔寨部落客已在某些省份着手一连串训练,将个人出版工具的使用方法介绍给有心钻研IT者,教导他们发表意见及想法。 柬埔寨最具规模的大学举办了一场活动营,共有400名学生参加,讲师Kalyan会后发表个人感受: 昨天我们在PUC办了一场活动营,现场竟来了400多名学员,其中还包括多位院长及教授,真是令人意外,让我十分紧张…… Blogger 及WorldPress均以商业经营方式,提供使用者免费出版平台,个人网络活动不再仅限菁英阶层、学术人士及计算机玩家,崛起的网络新声开始发表故事、个人想法及意见,这类情况已是稀松平常,另外,在有主见的网络读者推波助澜之下,博客逐渐成为网络对话的重要方式,即使博客无法实时互动,但此类双向沟通机制仍不失为在特定议题上交换意见的有效方法,于是网络上突然间出现许多这类的网络新声,虽然言论暴增可能造成某些混乱,不过大众同时也多了众多构想、观点与意见可供参照,这种现象将创造出更丰富的信息世界,而不再是中央集权管控网络上知的权利。 Clog就衣着而言原意指木屐,另一个英文解释则是妨碍,故光看这个词语,的确有点难让人连想到「柬埔寨博客」。 柬埔寨大约在1996年至1997年期间才出现因特网,不仅落后中国数年之久,更是远在因特网诞生后的20年,当时一些柬埔寨人与国际援助机构的外籍人士携手合作,首度接触电子邮件这种全新沟通方式,令人欣慰的是,十年后的今天,越来越多柬埔寨人开始认识博客等各种高科技服务。

乌干达: 最佳部落格之特别报导

原文链接:Uganda: Special Report on Best of Blogs 作者:Joshua Goldstein 翻译:Joyce 校稿:PipperL 上周乌干达的博客们为举行第二届乌干达博客快乐时光活动拜访一家位于坎帕拉的马提欧酒吧,除了为会会朋友及讨论面对来自国家的主要挑战外,这群人并提名了第一届乌干达最佳部落格奖名单;某种程度上来说,2006年是乌干达博客圈觉醒的一年,在写作品质及陈述公共议题上有巨大的增长。Jackfruity所发想的最佳部落格奖是个表扬那些既促进公益且独特的部落格及其内容的好方法。 给那些未曾贴近乌干达博客圈的全球之声读者,接下来你会看到八位乌干达年度部落格提名者的简介,你可把这当作是类似那些在大型颁奖典礼上顺畅的蒙太奇影片。这则快速的评论企图展现乌干达博客圈在书写形式、主题与个人特质上难以置信的多样性。 部落格Building the Nation自2005年六月就开始叛逆地书写部落格,他写关于他的恶梦、在乌干达的公车旅行以及他的祖母如何能听他调咖啡的声音区分是否有加牛奶(译注:原文有误,可见作者部落格),他是我所谓麦克罗罗学院那挂的,那是一群就学于麦克罗罗大学的在校生及毕业生,他们经常书写关于在乌干达的每日冒险。 最近更名为‘Once Upon Ish,’的部落格Dear Mr. McCourt,作者是在印度新德里念书的乌干达学生Inktus,她以书信体的方式书写对于生活的省思给她最爱的作家-法兰克.麦考特-安琪拉的灰烬的作者,Inktus也写当她参加印度古鲁步行与在印度的墨西哥人间的对话,她召集陌生人并提议向他们购买咖啡。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是乌干达最有争议性的部落格,作者兼叫嚣者 Dennis Matanda 在位于坎帕拉的银行业上班。他发表了针对乌干达人性格、政治家言行及经济依附状态的激烈批评,他发布的某些文章是全非洲最刺激的。 Ernest Bazanye大概是全乌干达最风趣的人,他是个作家兼记者,并在乌干达两家英语日报之一的新视野日报写每周专栏。他声称自己是‘无法抑制的火爆青年;易怒的莽夫’,他写关于些当代艺术家、在句子中使用fuchsia这个(gay般的)词汇以及坎帕拉的夜生活冒险。 I've Left Copenhagen for Uganda是35岁的佩妮莱,所经营的部落格。她从2005年六月就来到乌干达,从事援助工作。佩妮莱居住并游遍乌干达北部的西尼罗河区域。她的足迹直到苏丹边界,六拜访了境内流亡人士(IDP)的营地,并在乌干达小镇中采购杂货。 部落格200 Coin Has Fish的作者Ivan Presents是另一位来自麦克罗罗学院的入围者,Ivan书写关于她居住在一个面临不断销减供电的城市的感觉,以及亲友们的闲谈鬼扯。 Twisted Nation是一位自称从高中中辍,然后成了电影制片的脱线先生(Mr. Magoo)的部落格,他的部落格设计-全能之眼(all seeing eye)-也被提名为最佳设计奖。脱线先生书写他协助过的电影、全球娱乐产业的反思,以及在一部被美国军事爱滋病调查网站 连结的 YouTube音乐录影带中,寻找他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