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六月 2007

報導 來自 19 六月 2007

孟加拉国:天灾与博客之责

  19 六月 2007

上周一大雨引发土石流,掩埋吉大港山边数十间贫民房舍,造成至少134人死亡,这就像是我们每日所听闻的不幸消息,身为博客,各位有何反应? Arild Klokkerhaug是位企业家、博客,也是孟加拉国最大博客平台Bandh Bhanger Awaaj的老板,此次他再度身先士卒,希望展现博客圈面对此种悲剧能有何作为,他在自己的博客里表示: 有多少位博客住在吉大港?各位当地人能否告知现场的状况与讯息?吉大港的博客能否团结发起活动?例如动员民众提供粮食与衣物给灾民?请试着让各位的文章登上媒体、提出建议、亲身协助,也将灾情回报至互联网上,我想大家都能这么做。 他也呼吁大家采取行动: 这是博客圈的潜在力量,我们也该为此团结!博客起来吧,让我们一同组织活动、撰写报导并伸出援手。 Arif Jebtik响应上述发言,批评博客未尽责任: 我们忘了那些雨中滂沱的无助人民,因为他们从不是我们讨论或风雅高尚论辩中的主题,祖国对我们是个重大议题,然而我们却轻易遗忘祖国子民。 这些发言确实发挥庞大影响力,Bokolom等博客开始思考如何拯救吉大港水患灾民,要求停止砍伐山林以避免土石流再發生、如何协助受灾户等。   Arild Klokkerhaug与其它博客前往吉大港,并报导当地实际情况,孟加拉国博客与全球学生也开始为灾民募款,Trivuz提到个人该如何省下钱协助灾民,比如说减少吸烟量、喝茶次数、讲电话时间等,他也报导第二批博客的行动,照片请见此。   Arild Klokkerhaug指出还有更多潜在力量: 无论在互联网上或现实生活中,博客圈都能够团结与动员帮助他人,这些灾民未来需要长时间援助,无论是明天、下周、下个月、明年,这个叫humayun的男孩还是在这里,他能代替母职照顾弟弟吗?他能让弟弟长大成人后,符合母亲当初的期望吗?博客圈能提供时间、力量与建议,帮助此次与未来无数次灾祸的受害者。 身为博客,你可曾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作者:Rezwan 校对:Portnoy

伊朗 : 专访丹麦的伊朗博客研究者Caroline Nellemann

  19 六月 2007

丹麦籍的研究者Caroline Nellemann刚完成她的以伊朗博客为题的硕士论文研究,并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参与哈佛法学院的柏克曼网络与社会中心( Berkman Center for Internet and Society)。她最近前往伊朗,以便与当地的博客有更多的接触,并且更了解伊朗。在这篇专访中,她跟我们分享了她的想法,照片以及研究经验。 这张照片是拍摄于颁发给各类最佳伊朗博客的活动- The Frogomist Award (Golden Frog)。Caroline带着背包站在第二排右手边。 请向读者自我介绍,告诉我们你所关注的博客写作,特别是伊朗的博客 我刚完成以伊朗博客圈为关注焦点的硕士论文。论文的目的,在检视博客如何成为公共领域的一部份。因为下列的几个理由,伊朗是用来检验此一目的的有趣例子。首先,波斯语博客在伊朗以及海外伊朗人(Iranian Diaspora)之间被非常广泛地阅读。其次,在一个公共讨论受限制的国家,检视博客作为一种另类及较自由的媒体会是有很意思的。当我谈到公共领域,在这个研究的脉络之下,主要指的是新闻。 我从丹麦驻大马士革(叙利亚首都)大使馆得到一笔研究经费,以促进丹麦和伊斯兰世界文代和学术交流为目的,在四月时前往伊朗三周。当我到达伊朗时,我完全被当地的友善和好客的气氛所包围,并且被当地的许多矛盾激起好奇心,像是公共和私人生活之间的对比。 伊朗博客有趣的特色是什么? 博客在伊朗媒体上是怎样的呈现? 可惜的是,我看不懂波斯文。不过我看了一些经过翻译的博客,以及某些以英文书写的伊朗博客。我最开始的信息来源,是透过和伊朗博客讨论他们博客的内容,以及他们书写博客的想法和经验。在伊朗,我也和十位博客见了面。这特别要感谢过程中许多人的帮助,包括全球之声(Global Voices) 的Hamid Tehrani。我所见到的博客们在性别和年龄上有着非常不同的轮廓。他们之中的某些人关注社会和政治议题,另一些人则较为私人一些。 虽然改革派报纸有专栏讨论最近博客圈在聊什么,但在伊朗的主流媒体上,博客似乎不在他们偏好的主题清单上头。我所访谈的人之中,有人解释说,博客在伊朗的媒体上被描述成富裕年轻人间的一种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它给人的印象是当局并不对于推广博客这样的媒体感到兴趣。另一方面,现任伊朗总统推出了他自己的博客,以及并办了官方的博客节活动,颁奖给伊朗最佳科技和宗教博客。这样的行动,应该放在伊朗当局持续提升网络过滤的等级,以及没有网络速度超过舞秒128 kb之下来看。令人争议的是,这样对博客及网络的双面取向,反应了伊斯兰国家的传统和现代之间持续的分裂。  此次伊朗之行,你是否发现到西方媒体中呈现的伊朗和真实的伊朗社会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 在我前往哥本哈根机场去伊朗的途中,出租车司机问我要去那里。当我告诉他我要去德黑兰的时候,他觉得我一定是疯了才会想要去那里。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想,但我相信西方媒体所呈现的伊朗面向十分局限,不能完全呈现它复杂的社会。同时,我认为这也是伊朗当局想向世人呈现的单一面向伊朗生活图像。当我在伊朗的时候,我感觉到很多人关心西方媒体如何描绘伊朗及当地人民。他们很希望能指出伊朗社会中正向的部份,并要求「事件的其它面向」能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我们要如何建立西方和伊朗博客之间的动态桥梁 许多与我对谈的博客,尽管英文能力非常好,他们仍以波斯语写作博客。他们认为,他们所写作的主题大多和伊朗内外波斯语系的读者相关。一些博客表示他们不想再加深西方对于伊朗的负面形象。为避免招来不必要的外来批评,他们宁可将评论留给伊朗人自己。 另一方面,我相信博客是反对偏见的一种方式。博客圈能让多元意见在其间交流,以去除偏见。大部份与我对谈的博客表示,不论是否同意所阅读的博客,他们仍然会参与博客圈(的事物与讨论)。这显示博客圈不仅是可让意见自由参与的,同时也推展关系的建立,让人们更耳聪目明以成为更有政治意识的公民。阅读伊朗的每日生活以及浏览德黑兰的照片博客,也许会改变西方关于伊朗社会的想法。我所接触到的其中一位博客,在阅读过自愿穿戴头巾(hejab)妇女的意见后,对于戴头巾这件事有了更微妙的视野。 有什么想法要和全球之声的读者们分享的吗? 在伊朗之行后,我的论文结论有一些些改变。在我出发之前,我对藉由网络及博客圈来改变民意是感到乐观的。现在我还是保持乐观的态度,但可能更实际一些。虽然虚拟和现实的世界是相互连结的,但它们之间还是有着重大的区别。一方面,网络可以对人们之间的沟通有正面的影响,但要延伸到网络空间之外的现实生活来说则是另一回事。由于科技媒体只是社会互动的工具,博客所具有社会变革的潜力端赖这个媒体如何被运用。和其它的媒体一样,社会的脉络决定了博客如何作用为公共领域的一部份。 作者:Hamid Tehrani 校对:Pippe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