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六月 2007

報導 來自 23 六月 2007

利比亚:阿拉伯语已死?

  23 六月 2007

通常利比亚部落客讨论话题多元,最近Lebeeya发表一篇文章,提及同事多么喜爱她的巧克力饼干,并以触摸木头(touch wood)的方式,希望她能避开恶魔之眼,却意外引发人们论辩阿拉伯语是否已经死亡。 事件起始于Lebeeya提到:“各位,别再说‘触摸木头’了,说Mashallah吧!”,这个阿拉伯语汇ma sha`a allah,意指信徒完全接受真主降临其上的好运或恶运。部落客Suliman对此则回应: 我想你的同事会选择说英语而非阿拉伯语,是因为美国流行文化已笼罩全球,无论是阿曼、沙乌地阿拉伯、利比亚等国皆然,据我所观 察,像你这样的年轻人不需要阿拉伯语、巴巴里语、斯华西里语等已死语言,这些语言背后的文化并不鼓励个人特质或表现,造成就算在阿拉伯国家里,年轻部落客 都时常以英文表达自我想法,对你、对他们都比较方便。 Mani利用这个机会,在他自己的部落里抒发感受,强调阿拉伯语等语言等并未死亡: 人们各有选择自由,…所谓自由,即人们能思考、观察、感受,并依此选择自己的行为… 文末回应同样非常精彩。 后来这个话题也在部落格Imtidad出现: 最近我准备对网路上的利比亚部落格进行研究,目前我已收集到76个部落格,这些利比亚作者分居于国内外,也有居住于利比亚的外籍 人士,其中一项共同点在于多数以英语写作,或是混杂使用英语、阿拉伯语、利比亚方言,其中55个部落格纯以英语写作,11个部落格混用英语及阿拉伯语,只 有10个部落格纯以阿拉伯语写作。我想提出的问题是:为何各位只用英语或只用阿拉伯语?为什么多数利比亚部落格都用英语? 这场论辩有时相当激烈,有些诽谤人士指控阿拉伯语象征恐怖主义,也有些人认为这个语言的功能就在《可兰经》之中,若各位有勇气,建议各位浏览所有回应,不仅内容值得留意,也会让各位认真思考自己的语言。 结论究竟会是什么?全球化已成功扼杀阿拉伯语吗?现在英语与阿拉伯语各自代表自由与恐怖主义吗? 作者:Fozia Mohamed 校对:Portnoy

玻利维亚:报社亦加入博客圈

  23 六月 2007

尽管玻利维亚部落圈近来快速成长,但国内报社多数还没准备好采用这项互动式科技,不过于圣克鲁斯发行的日报El Deber最近终于踏入部落格世界,目前在网站首页明显处可见到三个新站,部落格社群网站Blogs de Bolivia[ES]赞扬这项新计划。 新部落格包括由Zarco写作的“蜘蛛”(La Araña [ES]),这位自称是足球迷的作者未来书写主题也不离球场动态,最近一篇文章提到“花园里的狗”,这个用语是形容“自己不吃,也不准别人吃”的心态,他认为这与玻利维亚足球界面临的情况相似,有些人总是抱怨,又处处阻挡别人成功。 由Calixto Flores del Castillo撰写的部落格“Calixto el Desafortunado [ES]”里,则采用玻利维亚部落圈颇受欢迎的文学叙事手法,其中一篇文章在回应读者的不满与批评: 人们指称Calixto Flores del Castillo永不可能找到理想女子,因为他的理想不可能实现:女子不可能美如春日朝露、甜如糖尿病者之汗,也不可能同时如逃犯之影随侍在侧,所以他终究只是个隐士,镇日想着遗失的美好。 可是作者认为,朋友,要追寻理想的爱,挫败难免,可是一般人便会因惧于挫败而放弃。 另一个部落格则是由报社记者José Andrés Sánchez主持的“El Pais de las Maravillas [ES]”,最近他在报纸上刊载有关当地El Abasto市场的消息,而在部落格中提供背景资讯、他如何收资讯息,以及他对此事的观点: 我对这座市场的观感五味杂陈,一方面那就像座即将倒塌压在我们身上的高塔,里面满是脏污,我看到市场地上堆着蔬果都沾了泥巴,管理也不良,看着这座脏乱的市场,我觉得圣克鲁斯该有更好的设施。 但假若就美学观点,El Abasto就像颗宝石,切工独特,也有着冲突的美感,工会、组织等各种生活型态与商业、自由市场机制并存,既刺激了经济,也是社会的缩影,El Abasto的确特别。 Sánchez最近撰写另一篇报导名为玻利维亚部落格:民主、自由与表意,其中提及多位部落客:El Forastero [ES]的Miguel Esquirol、No Soy Lesbiana, Mi Novia Si [ES]的María Escándalo、Electrokiss [ES]的Daniela Bejarano、Plan B [ES]的Sebastián Molina、Angel Caido [ES]的Hugo...

伊朗: 瑞典博客眼中的伊朗

  23 六月 2007

译注:因为原文对照片说明只简短摘录原作者部落格的文章,为便于读者理解,我在翻译时也加入了原作部落格的说明,所以本篇的译文与英文原文有些许不同 瑞典部落客Jonathan Lundqvist几个月前造访伊朗,并在Global Voices 的专访中分享了他的经验。Jonathan 在他的部落格发表了许多关于伊朗出版品审查、日常生活、传统和现代性的照片。同时他也不忘了展现伊朗之美。这里的七张照片胜过了千言万语: 前二张照片展示了伊朗出版品审查的一瞥。Jonathan说Nashravaran是主管所有国外进口印刷出版品审查的机构。Nashravaran 也会操审查杂志之后,于不适当的内容上贴上标签。很令人惊讶的是有人的工作是整天坐在那儿,拿着一只大大的签字笔把不适当的内容遮掩起来。 第三张照片,是伊朗的情侣得跑到很远的地方约会,才能保有隐私。 伊朗约会的型态。男孩和女孩坐在蜿蜒的河边,享受他们不受干扰的谈话时间。山里像隐秘的天堂一样,有时候你甚至可以看到不穿戴头巾的女孩! 第四张照片,展示了当西方品牌遇上东方服装时,会变得如何。 Jonathan解释道:“我看到这位在北德黑兰一家运动服装店工作的女孩。她头巾上的品牌标志,激起了我的好奇”。PUMA并未生产头巾,但要求员工必须穿载头巾作为制服的一部份。 (译者补充自原作部落格上的一段说明:) 员工身为自己品牌的最佳代言人,这个女孩和另一个朋友自己把品牌的标志绣在头巾上。很明显的是这张照片展示了波斯和西方冲击 (波斯语 Gharbzadegi Weststruckness) 竞争文化间的二元性。金发,有一点过份的化妆,以及西方品牌的标志,明显可见地出现在要求女性端庄的宗教象征上。对全球化来说,这意谓着什么? 最后四张照片分别展示电子商场、德黑兰的一个美丽公园 (译注: Park-e Laleh 是一个位于市中心的美丽公园,距离德黑兰大学不远,公园的中央有个湖,远处的山清晰可见)、摄于伊斯法罕,令人赞叹的桥 (译注: Esfahan,伊朗的第三大城市,这座很壮观的Sio-Se-Pol桥建于1602年,比五月花号驶往新大陆建立另一个帝国早了二十年,长300公尺,有33个拱形)、以及有着波斯书道(译注:Persian calligraphy)作为装饰的清真寺窗户。 作者: Hamid Tehrani 校对:Pippe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