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2007

報導 來自 六月, 2007

印度:肮脏黄金、塔米尔穆斯林、Orkut互联网社群

  17 六月 2007

黄金及钻石象征纯洁与爱情,但Passtheroti的Desi Italiana却认为,被称作「印度狂热」的黄金其实很肮脏,而钻石「恒久远」的背后辛酸更是血渍斑斑。她还说,黄金及钻石的需求大多来自喜爱黄金的女性,并指出黄金肮脏的缘由、血钻石以及印度日益茁壮的钻石市场。 [.]1991年至2002年期间,狮子山共和国(Sierra Leone)爆发内战,而邻国赖比瑞亚(Liberia)内战则已长达14年,二国内战之部分肇因为「血钻石」,两国皆将钻石收益用以挹注战争军火,军火掮客、军火走私等,情势在联合国实施制裁后愈加猖狂,而印度则是军火走私中继站之一。[..] 塔米尔(Tamil)语族为一古老聚落,多见于印度南方及斯里兰卡(Sri Lanka)东北部,时至今日,塔米尔移民足迹已散及全球各地,包括斯里兰卡中部、马来西亚、南非、新加坡及模里西斯(Mauritius)。TW News的PK Balachandran针对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各地塔米尔语穆斯林撰写一篇报导,试图寻找三者共通特征,重振这支衰微4百年之久的民族,内文并载有该语族迁徙的历史。 [.]当初葡萄牙人实行港沪通行制度,穆斯林船舶因此无法穿梭往来南亚及东南亚诸港,另外在荷属斯里兰卡,由于穆斯林未获国家契约许可,故亦不得驶入商业繁盛的西岸港沪。[..] 印度偏远地区信息教育不发达,而最近国内有部分人士对网咖业者威胁施压,企图抵制大型 互联网社群Orkut,his blog 的Roshan对这些现象只能苦笑。虽然 互联网社群Orkut在印度吃了不少苦头,不过Itsmaklife 的Asif Khan分享亲身经历表示,他在Orkut认识的日本网友提醒他记得携带雨伞,并准备了他最爱的印度主食──鸽豆菜(Dhal),让他得以在旅日期间一解思乡之愁。 [.]启程日本之前,我在orkut利用剪贴簿功能(scrapbook)认识了Gautam,他也十分高兴认识我,还不忘提醒我记得携带雨伞,他的建议真宝贵,抵达日本翌日果真下起雨来。[..] 作者:Javits Rajendran 校对:Leonard

日本:爱滋病是同性恋之罪?

  13 六月 2007

日本第一起爱滋病通报案例出现于1985年3月,根据官方数据,此后案例数目便逐年成长,不过一般大众接受爱滋病筛检比例很低,故无法估算确切情况为何。日本政府透过各种活动与宣传,希望控制相关问题,但正如官方资料所示,这些策略收效甚微。 最近资料显示,日本在控制爱滋病传染的成果远不如其他已开发国家,厚生劳动省的爱滋动向委员会于5月22日公布,2006年感染爱滋病与受 检HIV呈阳性人口创历年新高,调查中指出,2006年共通报1358起新案例,其中952人检验出HIV阳性反应,406已感染爱滋病,自统计以来,日 本已有12394件个案,这里可见英文报导与日文报导,个案中男性比例占八成以上,而且多数为同性恋者。 政府推出的爱滋病检测广告由知名谐星Puppet Muppet担纲演出。 虽然只有少数主流媒体报导这则新闻,许多部落客对此各有不同意见,例如矢仓便怪罪同性恋者在日本散播爱滋病: 真是麻烦,我觉得应该向同志课税,我对男男相爱没有意见,但我不希望这些男人散播可怕疾病,让医疗成本增加。 另一名部落客也有类似看法: 情况非常严重,虽然罹患爱滋病现在“已非必死无疑”,但仍无法治愈,而且我听说治疗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当我想到爱滋病在很多同性恋者之间传染,我在想他们是不是都认为“世界已近末日”,爱滋病只会让医疗成本提高,我希望他们能够尽量避免感染。 身为男同志的部落客Upappi则很关心各个部落格上的讨论: 男同志注意到的是报导中提及如此字句:“男同志透过性交感染爱滋病情况持续增加”,无论是连结到雅虎新闻的部落格,或是在 mixi上的日志,都大量讨论此事,这些异性恋者对爱滋病了解不足,对同志又很无知,所以出现“他们为何这么喜欢男生?”的反应,我觉得很可笑。但是这种 字句可能使同志遭受攻击,若人们只凭印象,可能会误解HIV感染的途径。 一名HIV检验呈阳性的部落客提出另一种观点: 厚生劳动省爱滋动向委员会的公告只是数据,假若政府完全依照数据决定对抗爱滋病的政策,我觉得便大错特错。 若是认为只要在性行为时戴保险套便不会感染爱滋,或是认为医药可轻易控制爱滋,都是过于轻忽的想法,爱滋病难以预防,使用医药控制爱滋也不容易,根本是非常困难的事。 我认为日本对抗爱滋的方式既粗糙又不成熟,未来我们究竟该如何散布有关爱滋病的知识?如何破除人们对爱滋病的歧视?唯有从这两点出发,才能找到预防爱滋病的新方式,这些数据才真正有意义。 作者:Hanako Tokita 校对:Justin

玻利维亚:国际足协禁令剥夺乐趣

  13 六月 2007

Hernando Siles足球场位 于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的Miraflores区,是多个职业足球队的主场,亦为国家代表队练习场地,虽然过去三届世界杯足球赛中,玻利维亚总是在资格赛里 垫底,不过民众始终相信,正是因为高海拔的地利优势,让国家队能晋级参与1994年世足赛,那也是该国至今唯一出赛经验。居住于圣克鲁斯的E.在部落格 Voz Boliviana[ES]写道:“1993年,我国通过隔年美国世足赛的资格赛,全国上下都欢欣鼓舞,充满乐观与民族主义氛围,我们靠着自己的力量而有此成果。” 不过最近国际足协FIFA宣布,国际赛事未来只在海拔2500公尺以下的场馆举行,使玻利维亚许多场馆失去主办资格,也抹煞人民看到国家队再度晋级的期望。 同样身为足球迷的玻国总统莫拉列斯(Evo Morales)于是决定,将派遣高层官员赴瑞士苏黎世,直接与FIFA主席布拉特(Joseph S. Blatter)交涉,并称当天为“挑战日”,全国各地亦出现反此规定的游行与抗议场景,部落客亦群起加入反对足协。 FIFA的政策宣告激怒许多玻利维亚民众,不分意识型态同声谴责,圣克鲁斯的Andres Pucci表示[ES]: 无论是全球最湿热或最湿冷之处,都有人在玩足球。 有些人难在巴西下午三点的40℃高温下踢球,也有人难在海拔3500公尺的场地踢球,但足球运动就是如此,人们会到另一个国家、场地或地区比赛。 Sergio Asturizaga是个居住于巴西的玻利维亚人,他在部落格Así como me ves me tienes里回忆,过去人们争论是否该在高海拔地区比赛时,布拉特曾访问过拉巴斯[ES],当时Blatter向玻国政府保证会支持不设限制,为纪念此事,足球场外墙还高挂着一块看板,Angel Caido [ES]的Hugo Miranda记录了看板上究竟写了什么字: 我生于山中。 我在瑞士的家乡就在欧洲最高峰旁,因此我毫不害怕高海拔。 FIFA主席布拉特写于2000年2月11日 Miranda居住于奥鲁罗,这个城市便很可能受禁令影响,他认为这项决定背后真正的意义是: FIFA只是想赚钱,为了让赞助商掏出一样的钱,所以一定要让巴西、阿根廷与乌拉圭晋级世界杯。 Guccio's[ES]的Carlos Machiado Salas提到: 从没有人因为高海拔球场而死,如果他们真要禁止在高海拔球场出赛,他们也应禁止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圣保罗的球场比赛,因为每月都至少有一人因球迷间的暴力而死。 若国际足球赛事不得于这些地方举办,接下来会怎么样?Willy Andres [ES]怀疑所有运动都可能受影响,不再于高海拔地区举行。Nacido en Bolivia [ES]的Gery M.认为FIFA的决定,可能对这些国家的年轻人产生长期影响,他们因此对运动失去兴趣,进而丧失改善生活品质的机会。 作者:Eduardo Avila 校对:Justin

委内瑞拉: Caracas电视台遭停播,部落客动员讨论,表达赞同或反对立场

  12 六月 2007

电视频道Caracas广播电视台(RCTV)过去五十三年来,一直都享有使用公共电视传输频谱的权力,这是委内瑞拉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电视台,而它使用频率的执照将被撤销收回,就像我们之前提过的,委内瑞拉政府决定不再予以换照。 国内的辩论议题持续相同,一边是反对查维兹政府的人,他们认为这一定和该频道一直与查维兹敌对有关,因此查维兹政府才以政治报复手段处罚该 电视台,另一方面,查维兹支持者(Chavistas)赞同政府的措施,因为这项施政“解放”了公共的电视频谱,不再受这个透过宣传战让国家陷入不稳定的 电视台。 在如此极化的情况下,灰色地带受到挤压,最好的作法就是先听听两边的说法。 委内瑞拉部落格目录To2blogs.com设立了一个RCTV特区,收集所有谈论这项主题的委内瑞拉部落格文章,这告诉我们对委内瑞拉部落圈来说,这项政府行动有多么重要,因为就本质而言,整个过程是另一个政治对抗的机会,许多人甚至为了这项议题特别开设部落格,不论是认同政府措施的(RCTV from the inside),或是持反对立场的(I am with RCTV)。 到目前为止,光在To2blogs.com站上就有超过两千篇关于这起冲突的文章,意见相当丰富。 没有广播信号的频道就是一个关闭的频道吗? 用精确一点的政治语言来说,“频道不予换照”代表它不能以公共频谱传输,而公共频谱正是频道的经济支柱,观众也不能再看到这个频道,所以事实上频道不会关闭,只是被限制只能以缆线传输资讯,但因为委内瑞拉国内也没有数位电视科技,所以也没必要继续讨论下去。 言论自由,公共或是私人 在每个部落格内的内部辩论,如Slave to the PC(西班牙语)内有超过两百篇评论,都聚焦于这项侵犯私有频道的措施是否代表违反言论自由。 Kira Kariakin评论道: Para mí la cuestión radica en los principios que mueven una sociedad que se precie de democrática y en esos principios están incluidos no solo la libertad de...

波兰:反安乐死、反飞弹与反闪族语

  12 六月 2007

The beatroot了一篇关于波兰男人死亡权利的文章,他也提到对美国反飞弹系统、以及波兰教育部长父亲反对以闪足语系写作的文章,一如过去总是发生的事,讨论区充满了热烈的评论。 作者:Veronica Khokhlova 校对:Portnoy

土耳其:土耳其将走向另一次政变?

  10 六月 2007

土耳其总统大选日益升高的紧张情势,导致了更多的抗议活动。军方甚至发表声明,暗示如果总统候选人Abdullah Gul当选的话,军方可能发动会政变。国家该做些什么?如同许多土耳其部落客所说,坐在电视机旁静观其变,看着这场选战的进行,看着电视上播放着在伊斯坦 堡抗议活动的画面,看着改变到来的征兆。本周的Turkey is Typing的焦点是土耳其人民的等待,等待未来。 选战 Erkan’s Field Diary谈到土耳其总统选战的媒体报导: 不像是高收视率应该发生的时间,但这是不寻常的时刻。在昨晚的媒体大事 BJK-FB derby后,另一件媒体大事紧接着到来:人们在星期五的中午群聚于电视前,观看在土耳其国会中所进行的总统选举实况转播。 根据我所听到的,一开始是参与选举的政党间对于367或184国会议员出席才能开始选举的技术性合法见解之争。主要的反对党CHP宣称必须至少有367位 国会议员出席才能开始选举,但执政党坚持只要184位出席。他们都以宪法条文为根据,但根据我所了解,后者的说法是正确的。 在土耳其,总统并非由人民投票,而是由国会议员选举产生。而众所周知的,执政党在其政府的作风上有伊斯兰化的倾向,与较为世俗化取向的政党不甚相符。杯葛总统候选人的其中一种方法,是国会议员在第一轮的选举中缺席,让选举的合法性有所争议。Mavi Boncuk告诉我们关于选举争议的法律流程所需耗费的时间资讯: 宪法法庭总长Tülay Tuğcu表示,取消总统选举的申请,只需经过几天法庭的程序,就可以宣布裁决。但在最近的一个声明中,副总长Haşim Kılıç指出,法庭需耗较长的时间以便能让宪法法庭成员能检视情势的细节。 Kılıç表示,根据法律,宪法法庭的成员有权要求最多一个月的时间,来检视国会的章程以及相关宪法的规则,以决定当时参与总统选举的国会议员人数是否足够。 Talk Turkey向我们说明总统选举的过程以及以对比的方式举了一个绝佳的例子,说明土耳其的选举像什么: 想像最高法院有个职缺。再想像这是总统选举的几个月之前。想像跛脚鸭总统提名替代人选,然后再想像反对党威胁杯葛提名的程序以及要求进行总统选举。原因是,自从上次选举后,土耳其的的政治倾向有利反对党。因此,任何政府职缺应该考虑到下一次选举的结果,从而决定适当人选。 事实上,参议员的选举每六年举行一次,众议员则是每二年一次,而总统每四年选举一次。这被称为制衡。这是游戏规则,如果不是选举的结果在数字上的歧视对执政党不利,这个规则不会改变。 以上的想像情节正在土耳其上演。普选在几个月后就要举行。虽然机率很小,但执政和反对党之间也许会有大量的席次变动。上次的普选距今己有五年的时间。而现任总统的七年任期在5月16号结束 (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据此,现在执政党将提出替代的人选。 抗议活动 因为无法对总统选举直接发表意见,土耳其民众走上街头。许多部落客也说明此次抗议活动,从我和其他人(Me and Others)描述人民的观察,到伊斯坦堡街头风格(Istanbul Street Style)说明参与者倾向的选择。Idil在如果可以请忽略我(Ignore Me If You Can)以及都会部落格:伊斯坦堡(Metroblogging:Istanbul)完整地描述了抗议活动,并称之为“我生命中最有影响力的一天”。如果你有时间,我强力推荐阅读她在都会部落格:伊斯坦堡(Metroblogging:Istanbul)的文章。她对于抗议活动进行有详细的论述,以及少见的编辑笔记: 我发现到有些人认为,有其必要对示威活动做出负面的评论。这不是一个作出负面评论的平台。你可以在这里找到的,是对当天活动的说 明。我的一天。我试着尽我所能说明这天发生什么事,因为对土耳其而言,这是历史性的一天。这是土耳其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集会,所以这天值得纪念。请不用费 心让所有事情泛政治化,或是对我负面评论。谢谢您的关心。 政变? 在土耳其的历史上,军方曾介入以防止政府未走向它“应该走的路”。谈到土耳其(Talk Turkey)描述军方领袖是世俗主义(secularism)的捍卫者。不论你对土耳其的历史观点为何,军方介入总统选举存在着实际上的危险,如同Mavi Boncuk所说明: 军方发布一份类似备忘录的声明,指出伊斯兰保守主义正扩张其范围,并宣誓其保护国家的“合法义务”。这项声明在周五晚间国会举行 第一轮总统选举之后的几小时发布,军方人士指出这项声明是跟随对在这次总统选举中世俗政治系统辩论的“关注”而来,并在必要的时刻,“公开的表达其立场和 态度”。 这项声明张贴在网站上,军方人士指出,这项声明跟随对在这次总统选举中对土耳其世俗政治系统辩论的“关注”而来,且必要的时刻,“公开的表达其立场和态 度”。 民主意谓着什么 Athanasia’s...

阿尔巴尼亚:电影产业

  10 六月 2007

来自地拉那(译按:阿尔巴尼亚首都)的Our Man in Tirana写了一篇关于阿尔巴尼亚电影产业的文章。 电影业的新浪潮 位于英格兰西南部布里斯托的分水岭媒体中心(Watershed Media Centre)之前宣布为期三天的阿尔巴尼亚电影季,电影节日期从3月16日到18日,上映的电影中,有两部近年来最为人知的阿尔巴尼亚电影-Slogans和Tirana Year Zero,我有后者的DVD,这DVD封面看起来很狡猾,不过我还没看过。 分水岭媒体中心负责执行此计划的Mark Cosgrove,在解释为什么他们要举办“阿尔巴尼亚电影节”时说: 阿尔巴尼亚的电影一直以来都很少在西方播出,但过去五年来,出自这个国家的剧情、导演运镜手法、艺术层面变得越来越强,这些部分应该被更多的观众看到。 地拉那在放映电影时,一直以来都为缺乏营收所苦,The local Millenium (他们真的这样拼)戏院播放来自于西方的电影,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在艺术学院内的The Black Box电影院则放映较多有趣的电影,但显然在阿尔巴尼亚播放阿尔巴尼亚电影并不需要字幕。 尽管如此,电影与拍电影在这里仍获大力支持,去年10月时,第十二届阿尔巴尼亚电影节登场,12月的第四届地拉那国际电影节紧跟在后,政府与地拉那当局也试着透过阿尔巴尼亚电影委员会与国家电影中心,鼓励、并支持当地电影产业。国家电影中心特别提供年轻的电影拍摄者和导演一些财务补助,所以在未来,我们可望在更多地方看到阿尔巴尼亚电影。 在一个叫Kinoeye的期刊网站上,这份期刊已经停刊,但还是有篇关于阿尔巴尼亚电影产业的好文章,虽然以目前角度来看是有点过时了。 作者:Veronica Khokhlova 校对: mountaineer

俄罗斯 & 格鲁吉亚 : 签证、美酒、世贸组织

  10 六月 2007

笔者曾翻译一篇cyxymu的文章,内容不仅与俄国放宽乔治亚国民签证限制有关,也牵扯到乔治亚在俄国加入世贸组织一事中扮演的角色。俄国与身为独立国协(CIS)成员的前苏联加盟国向来实行互相免签证制度,但俄乔两国却于千禧年开始实施签证制度(双方事前不时讨论放宽签证限制),原因在于俄国长期支持乔治亚分离主义地区,两国紧张情势因此升高。不过由现今情势看来,俄国将对部分乔国人民开放签证: 惟有天真的人才会相信,俄国会出自善意而放松签证限制,其背后目的是为了让俄罗斯入会代表团能顺利抵达乔治亚,以利进行世贸组织入会事宜。俄国全面拒发乔国人民签证像是一根棍子,相形之下,俄国对部分乔国人民开放签证只是一棵小红萝卜。 不过我认为乔治亚将持续要求两国边界检查哨合法化,乔治亚先前才关闭了Psou河及Roksk隧道的检查哨,但前阵子俄国又在相同地点非法增设检查哨,于是乔治亚要求让乔治亚籍海关官员进驻这些检查哨。 双方龃龉的事例不仅于此,俄国还对乔治亚矿泉水及酒类实施禁运,倘若以上问题未解决,乔治亚要如何同意俄国加入世贸组织?我认为乔治亚不会同意俄国入会。 当然,我认为不仅俄国民众迫切希望加入世贸组织,俄国政界也持同样期待,由于迟迟无法加入世贸组织,俄国政府一年损失近十亿美元,是故俄国总统蒲亭针对入会事宜向乔治亚施压。 我浏览过的部落格中,就属Cyxymu的部落格人气最旺,其内容主要与阿布哈兹共和国(Abkhazia)相关,我觉得主笔者身分若非冲突下的难民,即是国内颠沛流离人士,该部落格全名为“苏乎米(Sukhumi,阿布哈兹首都)回忆、战争、痛楚”,其文章近乎以此主题作为焦点,最近部落格也出现一些关于南奥塞梯(South Ossetia)冲突的文章。该部落格时常放着苏乎米及阿布哈兹境内各地照片,版主常藉此书写怀旧文章,而网友也会在文章回应中缅怀过往,部落格访客及回应次数络绎不绝,替该部落格营造了活络气氛,网友经常在文章回应中,以趣味十足方式交流阿布哈兹近况。 照片摄于2006年8月13日,乔治亚首府提比里西(Tbilisi)。感谢Lyndon Allin 提供照片 作者: Lyndon Allin 校对: Leonard

摩洛哥 : 法语部落格圈:政治、权力、金钱

  10 六月 2007

摩洛哥下届选举将于9月7日举行,年轻人质疑国内政治是否合理,并谈及多项重要议题,特别是巴勒斯坦问题以及摩洛哥面临的转变。 “你不操纵政治,政治就会操纵你。”摩洛哥部落客le mythe (fr)的友人曾以此格言赠之,本周le mythe质疑北非各国政治是否合理,并提出个人观点: 参与政治不该只是被动投票,也不是镇日举牌抗议就叫做反对党人士。政治人物不是专为某些党派提供“北非人民服务”*,也绝非国王的弄臣,这让从政与性爱差不了多少……政治与性爱根本是一模一样。 * 带有轻蔑之意。 他还提到政治哲学家汉娜萼兰(Hannah Arendt)的知名著书《La politique a-t-elle encore un sens?》,作者在书中表示: 现今政治仍然合理吗?政治绝非必需,不像饥饿或爱等人类自然需求,也非人类社会中的必要存在,实际上,物质必需品及劳力根本与政治毫无干系。 对许多人而言,政治代表了权力与金钱,追逐权力永无止境,一旦权力在握,金钱自然滚滚而来。Maroc Bourse (fr)宣布一间制药厂即将上市: 继SOTHEMA制药厂后,PROMOPHARM制药厂将于6月15日在卡萨布兰卡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对另一些人而言,金钱则是工具。Citoyenhmida (fr)不断呼吁,阿拉伯世界应协助身陷苦难的巴勒斯坦人。 无论是领导阶层内部自相矛盾的巴勒斯坦,还是受国内政策制肘的以色列政府,我不在乎究竟何方应负责任;我也不在乎美国明明有能力 解决问题,却袖手旁观……炸弹、枪弹、隔离围墙、沉默、羞耻的巴勒斯坦领导人、自大的敌国、冷漠的阿拉伯世界,种种情况之下,巴勒斯坦正逐渐消失。 Naim (fr)发表评论: 总结所有文章,我认为巴勒斯坦人需要的是正义,而非“和平”。 权力和金钱无法恒久,生命亦然。大学教授Naim (fr)颂扬最近往生的Driss Benzekri。 这名高贵、正直的伟人逝世了,在此我向遗族及所有自由斗士献上衷心哀悼。 部落客Moi, dans tous mes états (fr)的法文名字意谓“在世界各地的我”,他也哀悼Benzekri之死: Driss BENZEKRI之死,让我感到无比哀伤,他曾是游击队员、摩洛哥全国学生联会(UNEM)及左派激进份子、曾于1974年入狱,被判监禁30年、曾是摩 洛哥国王钦定之人权谘询委员会秘书长、公正调解委员会主席……BENZEKRI是国家民族英雄,他那慈悲圣洁的灵魂属于上帝。“我们属于上帝,我们因他而 悔改。” 感谢Daveyll提供图片 作者: Hamza Daoui 校对: Leonard

乌克兰:政治事务过量

  10 六月 2007

4月2日,乌克兰总统尤申科(Victor Yushchenko)宣布解散国会并提前选举,但总理亚努科维奇(Victor Yanukovych)及其盟友则主张总统无此权力,(这里与这里有 先前全球之声的报导)。本周,尤申科将新上任的检察总长皮斯肯(Svyatoslav Piskun)解职,他的立场亦倾向亚努科维奇,内政部长图什柯(Vasyl Tsushko)因此指控总统滥权,镇暴警察则搜索检察总长办公室,尤申科的回应则是将内政部下辖军队改由总统直接指挥,亚努科维奇同样批评总统作为,内 政部则表示将拒绝接受此项命令,引发外界不解,究竟内政部下辖军队的指挥官为何人,隔天尤申科将更多军队调往首都基辅,不过多数在途中便遭代表政府的交警 拦下。 此次冲突极为复杂,结果也尚未浮现,不过有一事可确知,无论这些政治人物究竟是代表何种政治势力,民众都深受政治事务过量(及气候异常炎热)所苦。 当地新闻周刊《Korrespondent》两位记者于5月25日时,在部落格(RUS)上提及乌克兰近来的政治与气候情况,以下为部分内文。 《Korrespondent》总编辑Vitaliy Sych: 我觉得,政治人物所见的现实已与我们毫无交集,一切都结束了。 我们在电视上所见情形是:国会打算弹劾总统,总统企图开除总理,宪法法庭法官遭指控收取数百万贿款。观众看了之后心想:那又如 何,一切都已失去意义,重要的政治消息那么多,多到已失去所有价值,如果明天电视上播出总理或总统闷死并吃掉三个婴儿,人们的反应也只是:真是有趣啊。 乌克兰政事已变成一出肥皂剧,永远不会下档,对人民生活也不再有任何影响。 本地企业家对此早已心知肚明,过往选举将届,都会使多数重大计划延后一年,但现在人们早已不注意选举,因为选举已成常态,昨天我 读着英语的《基辅邮报》(Kyiv Post),我也曾在那间报社工作,乌克兰从未像今日一般,吸引如此多外资前来,从前大概每个月报上会有一间消息,报导市场上新增某件大型投资案,现在每 周都有五、六则类似新闻,就连国际评等公司的经济预测报告中,乌克兰也已终止跌势。 一般而言,政局不稳会使人感到焦虑,但现在人们一点也不在乎。 一切都结束了,政治已悖离人民生活。 但拜托告诉我一件事,如果我明天出城去烤肉过夜,而政府刚好宣布首都进入紧急状态,他们还会让我回到市区吗? 《Korrespondent》国家版编辑Olga Kryzhanovskaya: 昏昏欲睡的王国 这个国家频临紧急状态,三权分立下的两权已失去其合法性,神奇的是基辅市区内却毫无任何迹象,感觉不出紧绷氛围,人们平静地讨论 周末行程,没有人急着看新闻,经过两个月的政治冲突,似乎所有人都已对政治高层动态失去兴趣,夏日、高温、啤酒,没人想管政治。经济正常运作,银行、商 业、地铁都营运如常,彷佛什么问题也没有,新闻报导检察总长办公室遭突袭搜索,就好像是另一部成龙主演的动作片。醒醒呀,大家,以愤世嫉俗眼光看待政治人 物有时是好事,但完全冷漠或毫不关心便有些危险,回想2004年的情况,如果当时没有数千人走上街头掌控局面,国家会发生什么事?如果只有300名走路工 站在独立广场上,而非30万公民,根本就不会有圆桌论坛,也不会有任何妥协,除非我们现在再度拾起公民身分,否则政治人物只会继续让国家空转,不愿寻求解 决之道。 更新消息:不久后,乌克兰领导人宣布达成协议,订于9月30日举行大选,总统尤申科表示,政治危机已告落幕。 作者:Veronica Khokhlova 校对:Portnoy

(短信)越南:美国不常见种族主义

  9 六月 2007

VietPundit很不满有人认为美国是个种族主义国家:「事实上,美国的种族主义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少,来自越南的我就很清楚:越南人痛恨中国人,中国人无法忍受日本人,日本人看不起韩国人,韩国人憎恶日本人,各位可以自行完成整个循环。」

尼泊尔:圣母“疯”

  7 六月 2007

又是登山季,尼泊尔境内有世界第一高峰圣母峰,自然成为许多新闻报导焦点,每年也都会留下记录,例如今年截至目前为止已超过500人登顶,5人在途中死亡,这股热潮仍无消减迹象。 尼泊尔部落格圈对此也有些看法,有些部落客很意外地发现,许多雪帕人(Sherpa)擅于登山,也协助许多登山客攻顶,但外界却很少提及这群人。 “尼泊尔站”(Nepal Sites)则惊讶登山对雪帕人如此轻而易举:“…比如说Appa Sherpa已登圣母峰17次,攀上世界屋顶对他是小事一椿”;“明亮之星”(The Radiant Star)则写道,“Appa Sherpa已登顶17次,Pemba Sherpa今年在九天内也已来回三趟,上圣母峰顶超过五次的雪帕人比比皆是。” 两个部落格也都提到,在攀爬圣母峰这件事上,外界总是遗忘尼泊尔人的存在,“明亮之星”觉得很不公平: 但雪帕人未获应得的重视。 几乎每部电影里,登山客离开基地营后,雪帕人便消失于镜头前,而在记录片里,雪帕人的工作也只有背行李与准备伙食而已。 “尼泊尔站”想问,为何没有尼泊尔登顶者拍摄与撰写的电影与书籍: 我也在想,外国登山客总形容攀登圣母峰的故事如此美好,充满英雄事迹,但尼泊尔人登顶的次数远超过其他国家,却从未述说其经历,就连记者也没兴趣记录他们的故事。 “所见与凝视”(Look & Gaze)提及,现年60岁、又名“雪豹”的Ang Rita Sherpa率领一支远征队,打算将尼泊尔八个政党党旗插在圣母峰顶,这场“圣母峰民主远征队”是当地一件大事。 这场行动虽然看似后现代,用这些装饰物点缀世界最高峰,其实象徵着“尼泊尔新民主”,那将是历史重要时刻,当这群人将旗帜插在山顶,便解构了大英帝国与尼泊尔封建史的旧时代论述,“圣母峰民主远征队”将会历史带来新意。 除此之外,尼泊尔真实报导(Real News Stories from Nepal)则有一篇文章,提及圣母峰的环保清洁远征队。 作者:Ujjwal Acharya 校对:Portn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