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2007

報導 來自 十月, 2007

伊朗:总统在国内遭学生抗议

  20 十月 2007

10月8日,数百名伊朗学生抗议总统阿曼尼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前往德黑兰大学,根据半岛电视台报导,他在发表开学演说时,学生高呼“独裁者下台!”的口号,好几名部落客张贴了照片与评论。 自由之声 Jomhour提醒我们,去年Amir Kabir大学学生也曾抗议总统前去,并焚毁他的相片;他也指出,此次在德黑兰大学抗争的学生不仅大喊争取自由的口号,并要求释放数名遭囚禁的学生,他并写了一段话给总统: 无论是在Amir Kabir大学发生的事,或是在德黑兰大学的场面,都是你听不见或不愿听见的自由之声…经过两年执政,你证明你自己对大学毫无所知。 Jomhour亦刊出此事相关照片: “请出示邀请函!” 部落客“大学之声”表示[Fa],阿曼尼内贾德在安全人员重重护卫下来到德黑兰大学,数百名学生高喊“独裁者下台!”的口号,并高举三名遭囚禁的学运人士照片,他也说,只有手持邀请函的学生能进入演说会场,还有许多亲伊斯兰主义的学生团体Basiji成员从其他学校前来声援总统。 Ghomar Asheghaneh认为[Fa],若阿曼尼内贾德自认是伊朗全民总统,竟只接受拥有邀请函的学生听讲,实在很奇怪: 对于学生在公开信中质疑石油出口的财富用途何在?大学内为何出现性别歧视?入狱学生将如何处置?阿曼尼内贾德在演说中并未回应。 前副总统兼部落客Mohmmad Ali Abtahi觉得很讽刺[Fa],对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可公开在世上面前羞辱阿曼尼内贾德,身在德黑兰的伊朗学生却无权向他提问。 “绝对自由” Tribune Azad张贴数幅学生抗议的照片,并质疑[Fa]阿曼尼内贾德既然声称伊朗拥有绝对自由,却得下令安全人员镇压学生,他也说,纵然在德黑兰市中心,总统也得在重兵戒护下才能行动。 原文作者:Hamid Tehrani 校对:FoolFitz

(短讯)拉脱维亚:抗争之事

  20 十月 2007

博客「一切拉脱维亚」提及,现任政府任期即将告一段落,首都里加最近出现抗争群众:「本地外籍人士观察到,大批拉脱维亚民众上街抗议,通常人们得非常愤怒,才会以行动表达,而人民也确实相当愤怒。」

台湾:2007同志大游行

  19 十月 2007

已经迈入第五届的台湾同志大游行,于10月13日下午,在台北东区展开,参加的人次接近一万五千人!本次游行以“彩虹有够力”为主题,将游行队伍分成红、橙、黄、绿、蓝、紫以及粉红萤光七个大队,分别拿着各色传单,打造出壮观的“彩虹地景”,展现LGBT(Lesbian女同志、Gay男同志、Bisexual双性恋、 Transgender跨性别)各社群的骄傲! 以上图片经台湾同志游行联盟暨摄影原作者阿国授权刊载。版权所有,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来自peellden的flickr) (图片来自阿喵的flickr) penof 和hue 在PeoPo公民新闻平台上,以影像和文字纪录了这场盛大的游行: 这次参加游行的团体,来自从各角度关怀性别以及人权议题的团体。包括全台湾各大专院校的性别研究学系与相关社团、性别人权协会、台湾人权促进会以及妇女新知等等团体。除此之外,也有着不同性别认同的团体,以及长期关怀爱滋病友人权的关爱之家、爱之抱抱团等团体。 在这次的游行团体当中,还可以看到几位妈妈带着才几个月大的孩童参加游行。她们正是同志家庭权益促进会的成员。同志家庭权益促进会一直为了同志合法结婚以及 合法领养的权益而努力。以电子报的方式,发送关于同志结婚以及领养的相关讯息,而现在也在朝向电子报纸本化的方向而努力。今年也与三缺一剧团,合作了〈一百种回家的方法〉的剧码,以戏剧的方式表达同志组成家庭的困境。 我的妈妈是同志,我的妈妈一百分(图片来自piglee&awid的相簿) 一个小孩两个妈,幸福同志成一家(图片来自peellden的flickr) “真情拥抱爱滋”的Free Hugs活动(图片来自阿喵的flickr) 这次游行除了是欢乐的嘉年华以外,也有着严肃的法律诉求,独立媒体苦劳网在报导中写道: 今天的游行提出订定“反性别歧视法”、“同居伴侣法”等诉求,主要针对LGBT社群在就业、婚姻、求学过程中遭到的歧视与 制度上的阻碍;除此之外,国家机 关透过社会秩序维护法、刑法235条等恶法,与警察机关利用“钓鱼”等方式对“援交”、“性工作者”采取不人道的对待;对于LGBT社群聚集的场所,恶意 地扫荡、破坏社群的生存权利。即将在今年12月9日国际人权日前夕举办外劳大游行的台湾国际劳工协会秘书长吴静如特别上台,希望今天参与游行的朋友们,一 起来参加外劳的游行,她说,就因为外劳与性边缘者,同处弱势的地位,所以他们在居住权、就业、性自主等,备受压迫,她希望外劳、同志,所有的弱势者可以一 起走向多彩的社会。 “变性错了吗?变性真的错了吗?跨性别错了吗?跨性别真的错了吗?”这位美女在游行中,高呼跨性别无罪,要求健保给付变性手术。(图片来自杨志骧的flickr) 游行队伍要求政府订定反歧视法及同志伴侣法(图片来自peellden的flickr) 身为拉子的ykan,在她的部落格写下参加游行的感想: 中途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真的好勇敢!高喊着: "同志不是罪,同志没有错" "我是同志,要求平等" "变性有错吗?" "还我人权" 天后张惠妹的到来掀起了高潮,我不是第一次看到现场的阿妹演出,但我是第一次这么的喜欢阿妹,因为她对同志的友善,没有商业,没有渲染,有的是看到她对同志满满的好感和关心,还有付出! 看着这么多人、一万五千人走上街头,沿路被很多人拿着照相机,摄影机拍着,没有畏畏缩缩,只有骄傲! 我很庆幸我来了,不然我永远不会知道当个同志是可以很骄傲的,我们也是跟一般人一样,我们多么需要人权。 那一下午到晚上的感动,震撼我心,直到永远! 若想看更多游行照片,可以到Damon Lin的flickr,里头有许多打扮清凉的水男孩;sunnydoll的相簿则是以爱之抱抱团为主题;shafferswows则在youtube上搜集了几段,被同志族群票选为彩虹大使的天后阿妹在游行晚会中的精采表演。

“联合国现场报导”结语

  19 十月 2007

本次受邀以博客即时报导联合国会议,可说是破天荒的创举,联合国记者室首次为博客预留席位,记者室架设了视野清晰的巨型屏幕,上头的四个画面分别是四个不同频道,并可透过联合国提供的白色耳机接收现场声音。 我们清楚掌握各会议主席的相关资讯,甚至可以前往会议现场。后来笔者才明白全体会议(plenary)的意思,虽然字面上都是会议,但全体会议与一般会议稍有不同,字典释义为: “全员到齐,所有具有与会资格人士齐聚一堂”。另外“联合国官腔”用字还包括“能力建构”(capacity building)及“知识转移”(knowledge transfer)等等,笔者参加了部份议程,与会讲者均不断重复以上几组关键字,类似字眼不绝于耳,就像坏掉的CD播放机反覆播放。 重回正题,全体会议指的是具有与会资格人士齐聚一堂,各抒己见,但各国代表的发言一再重复,令人倍感无聊,这样的会议似乎没有实质作用, 与多名联合国基金会连络官员谈话后,我才了解这就是联合国的会议模式。现在是在对话吗?是平行对话吗?主题是什么?是适应、科技、缓和还是金援?我不确定 每场参加过的会议重点为何,但我确定的是,主题所用的字词都是后来才安插上去的。我很希望能听到关于适应全球暖化的实例,也以为这会是会议焦点,但会中却只有荷兰首相及毛里求斯首相等国领袖提出零星讨论。平心而论,会中只有寥寥几位非洲领袖提及适应气候变迁的挑战,希望募集资金作为“能力建构”之需,但这 也许是因为各国尚未拟定气候变迁适应对策,因此与会内容流于典型的联合国官腔。若各国无法各抒己见,也就不需要联合国这个机构了,但身在会中,我却一直怀疑全球暖化是否正在发生,说也奇怪,思考了一下后,我虽然觉得这种对谈方式很奇怪,但还是得习惯并且解读演说背后意涵。12月的峇里岛会议是否会认真讨论气候变迁下一步该如何走? 唯一无庸置疑的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Ban Ki Moon)任重道远,大力劝进各国领袖实际回应气候变迁议题,笔者大力推荐读者可观赏其开场演说,及阅读演说大意,另外,个人也可依照对个别国家的兴趣,线上观赏联合国新闻中心上传的会议影片。(注:必须先下载Real Player播放器) 谈论适应专题的第一场全体会议讲者来自下列国家:阿根廷、危地马拉、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捷克、塞浦路斯、洪都拉斯、赞比亚、加纳、安哥拉、泰国、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义大利、荷兰、南韩、毛里求斯、孟加拉、安道尔、西班牙和几内亚。荷兰、加纳、赞比亚与尼日利亚等国演讲之约略纪录,请见前文:〈联合国气候变迁会议〉。 笔者觉得捷克总统的演讲颇为精彩,他认为气候变迁的辩论全然倒向一方,因此提出一些揭穿全球暖化的论点,七分钟的演讲中,他不仅详细提出建议,并不时展现幽默,虽然建议内容极具争议,然其适时幽默却博得满堂采。 总而言之,正如先前笔者所言,“联合国现场报导”可说是前无古人之举,只要联合国知道“如何与博客对话”,只要博客如笔者知道如何报导联合国活动,未来博客报导将可为联合国会议创造更多价值。如今联合国已踏出了第一步,利用博客作为工具,拉近各国民众与联合国会议之间的关系。 文末,笔者诚挚感谢联合国基金会工作人员及多名了不起的博客,包括solar back pack carrying、 moleskine totin和 mac lugging;也可以参阅“联合国现场报导”。 原文作者:Jualiana Rotich 校对:FoolFitz

阿根廷:火車的問題

  18 十月 2007

编按:本篇关于阿根廷火车问题的文章是由“Hacerse Cargo”博客[ES]作者 Alejandro Lezcano所编写。该博客致力于探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公共运输议题。 在十月一日星期一,阿根廷总统基什内尔(Nestor Kirchner)宣布国内第三高速铁路的得标名单。 该铁路将连结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与五百公里外的观光重镇马德普拉塔(Mar del Plata)。另一个连结布宜诺斯艾利斯与一千公里外产酒省分门多萨(Mendoza) 的铁路之标案结果,也在上周宣布。 阿根廷的第一条高速铁路,连结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另外两个主要城市Rosario与Cordoba。该火车行驶速度可高达时速120公里,但在初次行驶时实际速度其实比原来宣称的速度慢了许多。TBA Me Mata [ES] 介绍这趟旅程: 其“处女航”于十月一日从Retiro车站发车。并于六个小时候抵达Rosario!!! 然而,该旅程还是打破了之前须花费八小时行驶两大城市间300公里的记录。意思是其行驶的平均时速只有37.5公里。搭乘巴士的话,花同样的时间可以来回 两城市,甚至还有多余的时间参观途中旗帜纪念碑, 逛逛河岸,然后在Cordoba 市区的行人徒步区喝杯咖啡。 火车的可靠性对很多阿根廷人来说一直是棘手的状况。最多人抱怨的是火车因缺乏良好的照料而总是会误点,发车时间一直更改,而且总是有很多意外发生。人们抱怨因车厢数不足而需挤得像被运输的牲口 ,而整体的服务更是很不理想。 有许多博客分别从火车员工与乘客的角度发表他们的观点,有些人甚至透过博客来记录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例如Un Grano en El Orto[ES] 便是由Sarmiento Railway铁路的一位员工所发表。 General Roca铁路的乘客们有个叫Usuarios del Ferrocarril Roca (UFR) [ES]的博客,站长邀请想发表相关意见的人透过故事、档案、或是经验分享来参与;他补充道:“我们能一起改善火车的状况。”其中几篇文章强调了多数人大排长龙等着买票,有人却能免费搭乘,以及关于火车座椅状况的照片。 照片来自Usuarios del Ferrocarril Roca,经同意后使用 买票的过程就像在探险,乘客不应该等半小时才买得到一张票,下班后我们已经很累了,却要大排长龙来买票,然后像猪仔一样地挤在车厢中。这让乘客更加的疲倦。除此之外,所有的阿根廷人透过缴税资助铁路的营运,但最后却要负担双倍的票价。很多人觉得他们没有义务资助其他人的旅行方式,也绝对有资格抱怨。而且假使所付出来的钱能反应在营运品质上,也许我们还乐于这么做。然而,情况尚未改善是众所皆知的。 照片来自Usuarios del Ferrocarril Roca,经同意后使用 原文作者:Eduardo Avila 校对:FoolFitz

(短讯)香港:外国势力的干预

  18 十月 2007

对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共第十七次党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之言,身为香港立法会委员、以及民主建港协进联盟成员的曾钰成,在他的博客上做出了质疑。他特别指出,美国“全国民主基金会”提供资金以成立的“国际事务全国民主协会”香港办事处,积极地为香港各大政党提供各种与竞选和政党发展有关的培训。 原文作者:Oiwan Lam

(短讯)乌克兰:起义军65周年纪念日

  17 十月 2007

Ukrainiana 为乌克兰起义军(UPA)的65周年历史纪念日写了一篇钜细靡遗的文章:“企图改造年长者的思想,以令他们违背自身信仰,乃注定失败之事。然而回首乌克兰的历史,苏维埃政权的教科书却将那些倒行逆施的人事物,描绘地如此美善。” 延伸阅读:新唐人电视台 – 乌克兰起义军首都游行庆祝成立65周年 原文作者:Veronica Khokhlova

日本:职业选手失言风波

  17 十月 2007

人为什么要运动?是为了个人喜好?消磨时间?还是把运动作为职业?21岁的日本职业高尔夫球选手上田桃子先前接受电视专访时,回答上述问题,因而引发她的博客留言区上的激烈辩论。在TBS电视台播出的访问中,上田表示她无法理解为何年轻人从事排球或篮球等运动,因为在她眼中,这些运动“没有未来”。 访问部分内容如下: 上田:“嗯,我不知道,也许是我比较贪心,但我看到同学选择打排球或篮球时,实在觉得很奇怪,我搞不懂他们为什么从事那些没有未来的运动。” 主持人:“没有未来的运动?” 上田:“因为这些运动没有职业联盟啊,让我忍不住怀疑,他们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我只想从事能终生参与的运动,让运动能成为我的工作,否则老实说我根本不想做。当我开始打高尔夫球后,我就告诉自己,我一定能从中赚到钱,如果我要做这行,我就要成为世界级职业选手。” 大批留言涌进她的博客,批评她满脑子只想到钱,之后上田有所回应[jp]: 我自己看了节目内容也很惊讶,我在当中也曾说过:“会打排球或篮球的人很厉害”,…只是我有不同的经验。 我在小学三年级时决定成为高尔夫球选手,从四年级便开始接触高尔夫球,先前我也对各种活动感兴趣,包括足球、游泳、书法、钢琴等等,我也在学校打排球和篮球。 我有朋友当时加入了排球队和篮球队,但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两项运动有职业联盟,所以我不了解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两项运动。 但有些人对这种解释并不满意,Wakkun表示[jp]: 上田桃子说:“这些是没有未来的运动”,这不是失言,根本是她心中想法,她让她真实的念头脱口而出,当人获得名利成功之后,很容易就会出现这种自以为是的大头症。 其他博客则较同情上田,一名博客认为[jp]: 很多博客都批评她说出“我搞不懂他们为什么从事那些没有未来的运动”的话,但我个人觉得这项发言相当客观,我觉得她有专业精神很好。 最后,博客Horikawa的看法[jp]则是: 上田的博客里正反意见纷陈,批评者认为:“妳只想到钱!其他人从事运动可不是为了钱!他们是因为喜爱运动,才成为职业运动员,好好跟他们学学!”,这种看法很普遍,但我认为这不太正确… 因为到最后,外界仍是用金钱来衡量职业选手,有些人觉得用钱做出发点有什么不对?当然这并不是上田本人的意见。 有些人认为不该和钱扯上关系,但假如问一般的薪水阶级,如果他很热爱这份工作,愿不愿意把月薪压至十万日圆?这是我们讨论的焦点吗?我们似乎就是这么看待问题。 原文作者:Chris Salzberg 校对:swpave

阿富汗:文化、冲击

  17 十月 2007

作为一个美国白人观察在阿富汗的种种,较为有趣的面向之一是发生为数众多文化失态和冲突。不幸地,这种摩擦不仅限于日常有趣和琐碎的事,像健怡可乐(diet coke),也经常发生在重要的事务之上。 上周,为外交政策博客(the Foreign Policy Blog)写作的Preeti Aroon注意到一场关于足球议题的小型示威抗议活动。基本上,如同我在另一篇类似的文章所解释,这场抗议源起于,美国尽力去与当地阿富汗人接触,其中之一是藉由赠送他们足球…只是这颗足球上印有沙特阿拉伯的国旗,而沙国的国旗上有着萨达哈(Shahada),也就是伊斯兰教中的清真言,穆斯林必须朗诵清真言以对自己的信仰做出确认。大约有一百名左右在Khowst 的阿富汗人走上街头,发动了一场和平抗议活动,因为认为踢着印有萨达哈的足球是对伊斯兰大不敬的不智之举。美国驻军感到懊恼,做出道歉,并重新审视这个亲民计划,使其继进行不致于再度发生无意识的侮蔑。 很自然地,美国博客完全的不成比例的夸张这个意外的插曲,Afghanistanica找到一些比较起来很无礼的例子: 那个总是很细心的Michelle Malkin在博客写了这个意外的插曲,之后严责美军荒谬的卑躬屈膝的道歉,批评穆斯林: “…他们真是对每件事都要命的‘敏感’(解读:容易大吵大闹)”。 编按:括号为原作者所加 阿富汗坎大哈省(Kandahar Province)重建部队,照片来自lafrancevi的Flickr 她的批评者才真的是比Michelle更“敏感”(解读:意图冒犯),但你将画面往下卷,过去有篇是可兰经在厕所的图片,读它的回响。 喔,亲爱的读者,Afghanistanica也提供了其它美国的博客的连结(小绿足球(Little Green Footballs )和圣战观察(Jihad Watch)),他们也对此事做出类似的激昂说法关于穆斯林的大吵大闹(事实上并不是)。他以陈述什么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回应: 我只会说,我不认为多数的阿富汗人会唤起某种很强的欲望去生气和大吵大闹。我想这个插曲只是件小事,想到在阿富汗有其它更重要的需要被关心,我不相信这件事会引起多大的注意。 明确的来说,事实上,说的更恰当点基本权利,像是言论,似乎正在受到攻击--在喀布尔的每个角落。 sadaiHaqiqat电台是Salam Watandar在萨曼甘省(samangan)的联播电台,昨晚遭到关台。这个电台是由当地的年轻人所设立,大部份认为,这是一个自制的发射设备的电台… 这个电台一直受到威胁,大部份来自当地资讯和文化当局。 除了对电台的威胁之外,Atash Parcha详述了他好像被自杀炸弹吵醒的事。 砰~星期五早上吵醒我的声音。我好累,又爬回床上睡觉。 那天稍晚,我妹问我她听到的是不是爆炸声。那是驻喀布尔国际机场西翼的北约德国部队遭到自杀式攻击。如同以往,受害的以平民百姓为大宗。 而在美国,我们几周以来都为国内其他跟这被事件相比微不足道的事情悲伤,这样的态度令人费解…有些人可能会感愤怒,当他们的神圣之书在眼前被外国人亵渎。不了解这正是文化基石的美国及其党羽,看来已经立下了他们未来失败的基石。 唉啊,阿富汗将不再有任何外国投资,这样的预测是由于所谓“土地黑手党”为自己的目的,窃占土地。 多重土地登记使得关系良好的有力人士,可以强行宣称土地的所有权而不受惩罚,失败的法治系统则让受害者无从追索。土地和财产权缺乏安全性,对于一直是投资阿富汗的重要阻碍之一。 的确。但在阿富汗不尽然每件事都是黑暗和厄运。最近博客策略性转向的Safrang,上周到了赫拉特(Herat),有许多关于这个城市的好事要说: 首先吸引我这个新来乍到的人注意的,是这个城市铺设及维护良好,并布满绿荫的宽阔街道。从机场驱车随着吵闹的护送车队,从机场经由Injeel区开进赫拉特市区的一路上,对于我这个来自道路永远拥挤又坑坑洞洞的喀布尔人来说,这里的道路让我看得是目不转睛。 再者,是它的历史。这里是庞大的根据地,有壮观的星期五清真寺、醒目的尖塔,这都在一种令人惋惜的年久失修状态。波斯皇后Gawhar Shaad以及诗人Khwaja Abdullah Ansari的陵寝、四个具有历史的城门、有苏联坦克车的广场,以及纪念英勇的赫拉特人的第24响,还有其它… 第三是风。不,著名的120天之风(Wind of a Hundred and Twenty Days)这种夏季风现象并不是神话故事… 在街道、历史和风之后,是赫拉特人让这里变得如此美好。他们可爱具有特色的波斯腔,他们的波斯特征以及有礼的态度,他们相对的世界主义观 (cosmopolitanism),他们勤勉的创业精神,他们爱好艺术和文学 (证据就在他们经常在言谈中引用诗句),以及直到这个城市的治安变差之前 为止,公园里晚上总是挤满了出外野餐的家庭。我真的很喜欢这样。 他也提到了整个地区稳定的电力提供这项有趣事实。某种程度,他让我比以前更想到当地实际探访…我真想亲眼看看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如果没有别的,看看在新发现的荣景里突然涌现的精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