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2007

報導 來自 十一月, 2007

阿布哈兹:追忆苏呼米

  14 十一月 2007

cyxymu,将其博客奉献给“追忆苏呼米,其战火与伤痛”的博客,花了整个九月下半整理苏呼米(Sukhumi)之役的史料,这是在阿布哈兹(Abkhazia)与格鲁吉亚(Georgia)的战争中,给予格鲁吉亚军队决定性打击的一役。他以自己独特的理论写了一篇钜细靡遗的文章,探讨这场冲突何以发生:他认为战争背后的动机在于,苏联希望令格鲁吉亚加入独立国家国协。 也有多位读者提供他们在苏呼米最后几天的经历,我翻译了其中两段,但最好的几篇因为篇幅太长,只好割爱… 这场追忆在9月27日达到高潮,cyxymu提出了自己对这些史料的想法: 今天,距离我最后一次立足故土,已经是第十四年了;自从1993年9月27日离开家乡后,我就不曾回去过。那是苏呼米仍存在之时的最后一天。如阿布哈兹人 所言,“他们射杀了那城市的灵魂。”如果要寻找我们格鲁吉亚人与其他阿布哈兹朋友之间的共通点,那就是,这天在我们之间划出了一道永远无法跨越的裂痕。对乔 治亚人来说,那天是场梦靥,数以千计的百姓被闯入的阿布哈兹军队杀害;成千上万的格鲁吉亚人携家带眷要逃离这场噩梦,却造成无数骨肉分离的悲剧。但对阿布哈 兹一方来说,这却是占领苏呼米的胜利之日。我们之间永远不会有公约数。 我并不绝望,我相信我们将重回苏呼米,而阿布哈兹人和格鲁吉亚人也能够和平共处;但前提是,必须揪出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战犯加以严惩。 笔者在此似乎该将译文中的主观情绪稍做沈淀,这场冲突之所以会升级到“战争罪”的规模,我相信交战的双方都有责任(或可参见人权观察报告)。我认为这么做的价值在于,这已是过往之事,当事人的心态变得太根深蒂固,导致难以被法庭或冲突后的判决所影响;另一方面,或许能以不那么严厉、“真实而一致”的无害方式,重建彼此那座在1993年烧毁的桥梁。这是我所能想到最好的方法了。 cyxymu 也在九月底写了关于一支阿布哈兹的特别部队,在与格鲁吉亚军的前哨战之后掠夺百姓,以及他们是如何被一名在加入阿布哈兹军之前,服务于俄罗斯维和部队的军官所领导。其文的标题为“вот такие у нас миротWARцы”,是一句无法翻译的双关语,意指“那是我们的维和部队”,但俄语的“维和部队”又与句中的“战争”的发音相似。而几天之前,他写了一场在南奥塞梯(South Ossetia)使紧张情势升高的交火。 10月1日,cyxymu 以一系列图片纪念Gagra之役的第15周年,这是一场格鲁吉亚-阿布哈兹争战中较早的冲突。他在文中介绍这些图片: 这些图片摄于发生在苏呼米的最后一场冲突里,在在显示了,战争不是让你逞英雄、出锋头的事情,它只会带来血流成河;被战争杀死的不只是将士,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也受到波及。他们只是居住在城里而已。 我希望透过这些照片,能够让悲剧不再重演。 不久之前,cyxymu 写了他对苏呼米的计程车的回忆。(此文以一略带凄凉的注解做结--“在1992年8月14~15日之间,苏呼米计程车停车场变得空空如也,因为大部分的车子都被阿布哈兹偷走了,而剩下的则被格鲁吉亚军队取走。”)他也简略地提到那位引发群情激愤的前格鲁吉亚国防部长Irakli Okruashvili--cyxymu 猜想,大家已经买好爆米花准备看这场‘好戏’了。 不少见多识广(有时可说是十分激情)的读者留下了各式各样不同观点的回响,有些人甚至是这场战争的目击者,对其所知甚深。

菲律賓:「绝望的主妇」就剧中种族歧视言论道歉

  12 十一月 2007

10月初,Technorati上至少有499個博客,發表文章討論電視節目「绝望的主妇」本季開幕影集裡的種族歧視言論。 討論量相當多,也顯示了菲律賓博客的進步與積極,尤其在發生Malu Fernandez貶損自己同胞的事件後。Malu Fernandez的偏執使她自己成為笑柄和嘲弄的對象。 看看那線上連署(online petition)總結了抗議者的聲浪,目前已經有51,830個人簽署。該電視節目被上傳到Youtobe的節錄畫面也已經被瀏覽超過81,000次。 聽聽一位在菲律賓受教育的醫師,Pinoy Blog Machine,怎麼說: 我覺得深受冒犯,因為我在菲律賓接受我的專業訓練,而且我也不認為我的辛苦工作和犧牲只不過是庸庸碌碌一場,尤其如果這樣的印象來自那 些完全無法,或至少稍微,從我的角度看事情、而且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人。 不知道這樣子對 Teri 的認知有無助益,事實上我所用的教科書就來自美國。我無法為成千上萬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工作的菲律賓醫療工作人員發言,但他們的專業和技能的確使他們成為主要網羅的對象。那成群結隊來到菲律賓想要接受訓練的眾外國學生,又該怎麼說呢? 即使她因為偏離原來的時尚路線而道歉,glamdeal.com 依舊呈現了這件侮辱事件: 的確,比較起來,美國的教育系統,雖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也許比較好。可是我們的醫生、護士和照護人員在世界上也是屬一屬二的;美國人民接受他們的服務、治療與照顧。 我 不是這個節目的忠實觀眾,但我知道很多菲律賓人是。有些人認為這個節目深獲好評是因為它的成熟和理性博得觀眾的認同。但現在,因著這件事,我想我們應該重 新檢視什麼是「成熟」、什麼是「理性」。 粗俗的言論意味著這是個不負責的娛樂節目。種族歧視永遠都不會是娛樂大家時用來表現機智或幽默的好方法。如果這是這個節目用來拉抬收視率的激烈手段,那麼他們為自己招致的是一場極慘烈的唇槍舌戰。 The Broken Bow也關切這件事,並且認為這事件對菲律賓醫師而言,是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雖然這裡頭有些陳述屬實,尤其和去年泛濫的護理人員考試兩相對照之下,但我還是認為這太冒犯了,因為這某種程度上像是一竿子 打翻一船人。事實上,這個國家還是有很多優良的醫療從業人員,他們不應該被因此而被漠視或排斥,尤其當這些優良醫護人員的人數其實遠遠超過少數不適任的 人。就如同那些少數但被誇大的例子,這次也許可以當作一個啟發性的事件,並證明那些被忽略的大多數優良從業人員其實不應被漠視。 GMA News.tv 的 Pinoy Abroad在事件喧騰之時,調查了部落圈的反應。Blog Addicts也在事件之初就報導了博客的反對聲浪。 持不同意見的 The Sassy Lawyer 說: 這是種族歧視嗎?它可能只是針對菲律賓醫學院的攻擊,而不是整個菲律賓。拜託,甚至不是菲律賓醫生。有些人卻把它當成是對所有菲律賓醫療工作者的侮辱。天可憐見… The Anti-Niche Blog認為,這不是種族歧視,但仍是太無禮。 菲律賓總統辦公室也表示不悅,並要求道歉,即使此時Arroyo夫人自己也身陷醜聞中。衛生部秘書長也表示相同的意見。 由ABC-TV製作的「绝望的主妇」節目,今天發表了一段道歉言論,希望能夠平息風暴,但有些人拒絕接受,並且要求ABC-TV對上百萬名的收視觀眾發表更適切的道歉聲明。設立在美國的National Alliance for Filipino Concerns也計劃向ABC-TV示威抗議,他們說: ABC簡陋的道歉只是更侮辱了我們的社群,根本無法彌補已經造成的傷害。這個僅有一個段落的回應,不僅是要向全美,或說第三 世界大國,境內的第二大移民族群交代,也是要向這個國家境內所有非由美國養成的醫療從業人員道歉。這個國家需要有品質的外國醫生和護理人員的服務,而菲律...

印度:班加洛基础建设不佳

  12 十一月 2007

班加洛(Bangalore)是本文焦点,这座城市除了是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Karnataka)首府,外界也常称之为印度硅谷,班加洛过往曾是印度「花园城市」,今日已演变为基础建设极差的巨大都会区,地方政府似乎每几个月便遭撤换,几周前现任政府又遭解散,改由总统直接领导,Churumuri的文章清楚描绘目前政治状态的轮廓: 卡纳塔克邦由两党轮流执政、政权不断更替的情况,小说人物雷普利先生就算没有放弃,可能也会火冒三丈,根据星期六的最新发展,JDS与BJP两党又将合作,问题在于,这次结合的蜜月期会有多长?能够做完19个月的任期吗?还是不到一年?或是三至六个月?又或者不到三个月就夭折? 从事创投业的Alok Mittal在VentureWoods博客中,分享搭飞机到班加洛的经验: 我星期三为了参加BangaloreIT.in的活动,来到班加洛,因为交通问题和抗议事件,来回机场便花费四小时,当天晚上光是要通过机场安全检查,就耗费超过一个半小时! 信息科技是班加洛博客圈的主要话题,并不令人意外,而在几年前开始风行的开放式会议(Barcamp)方面,班加洛也领先印度其它城市,下届会议预定于11月中举行,但「无线乌托邦」博客的Rajiv Poddar却表示,他对于开放式会议已失去兴趣,可能不会参加: 在我看来,第三届会议已是最高峰,之后便每下愈况,开放式会议吸引人之处便是模式简易,很容易了解参与者及讨论主题,但一切却变得愈来愈难以入门,人们根本无法快速掌握第四届会议内容,我想第五届也不会改善。 Jace则对上述看法有所怀疑: 焦点活动确实让开放式会议的重要性降低,不过Rajiv似乎误会,当社群找到讨论重点后,自然会希望倾向自我管理与前进,让开放式会议留给努力争取曝光机会的新社群,当初设计的整体模式也鼓励人们这么做。 班加洛亦为许多信息科技企业及研究室所在地,笔者最近访问印度微软实验中心的Jonathan Donner,讨论全球出现的「未接来电」现象,各位可听听看Jonathan对印度、卢安达、肯亚、牙买加、菲律宾的此一现象有何看法。 聊完科技,我们来品尝美酒,「班加洛猴子」博客的John和Don撰文评论印度多种酒品,例如他们对于Seagrams Nine Hills Chenin Blanc的评语是: 老实说,我们觉得这种酒的甜度并不适合开胃菜,可能较适合佐甜点或饼干,各位想喝香槟的时候,这种酒也是不错的选择。 原文作者:Kamla Bhatt 校对:nairobi

全球之声一周间 1105-1111

11 十一月 2007

以下为各位整理世界过去一周在全球之声的动态: 「地球村」的概念今日几乎可称为老生常谈,但在这个聚落里,每日还是有不同的憾事上演,南非雷鬼乐手Lucky Dube遭人枪杀身亡,他生前不断用音乐散播鼓吹平权,也时时试图唤醒人们对治安败坏的重视,他的死讯让人们再度讨论南非今日的局势,过去的种族隔离时期已逝,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似乎不是一声令下就能卸除;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华生的言论同样令人不解,过去的白人优越理论从未消失,但出自一位如此地位卓著之人令人意外,也让博客议论纷纷;九十多年前土耳其帝国屠杀亚美尼亚人,但土耳其政府至今坚决不愿承认此事为种族灭绝行为,全球各地的亚美尼亚则不断在各国请愿,希望塑造群众压力,然而无论这场事件如何定义,悲剧业已发生,这是土耳其无法否认的事实。 其它地区的人们则继续为自由奋斗努力,三年前Yahoo!提供中国政府信息,导致人权份子师涛被捕入狱,三年后Yahoo!执行长杨致远终于开口说了一句道歉,但此事仍旧重创中国互联网言论自由;布基吉纳法索民众大多与互联网绝缘,但少数有机会接触计算机的人民,则企图透过博客突破政府重重管制封锁;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军权政府再度以铁腕强势镇压民众与社会舆论,新闻与互联网等各种对外信息管道一一断绝,外界都在等着看,这究竟是军事强人总统的强弩之末最后一搏,还是社会蹲下即将跃起推翻旧时代?土耳其则有博客强调还给穆斯林挑战与质疑宗教的自由。 查德最近爆发慈善组织领养造假丑闻,消息指称许多富国人民所领养的非洲「孤儿」,其实并非孤儿,而是被迫离开双亲身边的孩子,这件消息提醒世人为善的责任,除了出钱出力,更要谨慎行事,才不会让多少悲剧以汝之善行为名发生。 更多信息请至全球之声中文版网站,如欲收到每周信息整理,请寄发电子邮件给中文小组负责人,主旨注明「我要收到全球之声一周间」即可。

埃及:穆斯林弟兄会

  11 十一月 2007

今天我来分享一篇由埃及女孩Wahda Maseyya 撰写,讨论穆斯林兄弟会的文章[Ar]。事实上,在埃及大家对于这个团体(或说是个宗教性政党),正进行许多讨论。穆斯林兄弟会(Muslim Brotherhood)主要的宗教信仰是伊斯兰,其未来变成宗教性政党是否可行。 我担心穆斯林兄弟会有一天变成屠刃埃及的凶器,让外国势力以打击恐怖主义作籍口,侵占我们挚爱的母土。所以我真不愿见到他们野心实现,让这个政党担起组阁大任,其成员登上总统宝座。 Wahda记下她和一个美国研究者对穆斯林兄弟会的讨论。Essam El Eryan是穆斯林兄弟会政治支部的负责人,我小心地使用“社团”字眼取代“政党”,因为目前他们还未被埃及当局视为一个正式政党。Wahda 觉得虽然社团里是有些成员立场温和,但她相信穆斯林兄弟会将继续挥动激进的意识型态旗帜。 我认为穆斯林兄弟会有着不易改弦的鲜明意识型态,因为这是他们稳固的反动基石,甚至有时候可说是激进。我曾和其中一位兄弟 会成员辩论过,告诉他一名美国学者正在研究穆斯林兄弟会。美国学者很乐观,她称Essam El Eryan为温和中间路线的代表例子。但是我告诉她El Eryan 只是少数派,就算他立场温和,也无法代表这个组织的大多数人,他们多是保守激进的。 与我讨论的这名兄弟会活跃份子则认为,任何团体里都会有菁英负责领导,而Essam El Eryan 就是这样的人物。 Wahda还表示: 但我仍相信,一些改革者遭到激进份子的反对,激进人士仍掌握绝大的权力,他们与传统的穆斯林兄弟会的主张维持着亲密关系,这很难让改革者在团体中发挥作用。 这不意谓改革者就此放弃,我希望他们继续努力去改变团体中的激进想法。我真的不愿看到埃及最后成为另一个伊朗。相反的,我希望它有朝一日像是英国或毛里塔尼亚,享有民主内政,不致受到军队或是伊斯兰教徒的介入。 参考联结 Muslim Brotherhood Official Site, Ikhwan-Web Wikipedia, History of the Muslim Brotherhood in Egypt

巴基斯坦緊急狀態:沒有新聞、沒有互聯網

  10 十一月 2007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Musharraf)于11月3日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根据新闻来源指出,这意谓着基本的公民权利遭到中止。所有的新闻频道中止播送,行动电话讯号及互联网连线也被封锁。 在 All Things Pakistan有着热烈的讨论,这也给我们一瞥博客圈对此事的反应为何。 “巴基斯坦政策博客”陈述军队已控制了最高法院,包围各大新闻台,以及拘捕或软禁许多政治人物。这个博客评论这份国家紧急状态的宣告文。 在穆沙拉夫的紧急状态宣言(下见全文)中,他认定自己是军队的领导人,不是总统,鉴于国家的暴力状态急剧上升,遂执行戒严法。然 而,在文中严厉指责司法部升高暴力,且侵犯立法和执行机构的权责,陈述道:“某些司法部人员在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上,行使了超越立法和行政部门的职 权,藉此削弱政府和国家的决议,并稀释政府控制这些威胁的效力。” RedDiaryPk写道这宣告所确认的是--现任政权的意图以及军事统治的结果。 穆沙拉夫将军粗暴唐突违反宪法的攻击司法部、媒体和巴基斯坦人民,将现在政权的独裁性格带到了聚光灯下。这也证实了巴基斯坦若不将军队从政治中移除,绝不可能进展到任何型式的民主。所有试图和军队进入妥协或达成协议都只会阻碍为民主的奋斗。 SAJA论坛在文章中张贴关于此事的评论,提及印度的电视台认为这已经超过了国家紧急状态,这是宣告戒严法,因为国家的宪法失去效力。 Chapati Mystery 谈到国家紧急状态意谓什么: 下一步?戒严法。更多爆炸。然后耗尽国家过去八年来所累积的资本。辛巴威,我们来了。除非美国和中国终于觉醒,做些实质上外交的 作为。这样的状态令人寒心。让我们祈祷穆沙拉夫辞职离开政坛。最高法院宣布大选的日期、新政府解决俾路支省的问题、美国重新在阿富汗布署军队(以及维持军 队常驻)、巴基斯坦军队在城市和山间战斗。战争、混乱、不确定性。我高雅的读者,这些,将会是最佳方案。还有一个更可能的选择,是介于 2005年左右、罗伯·穆加比(Robert Gabriel Mugabe)领导的辛巴威,和1976年左右、甘地(Gandhi)领导的印度。我一定会被证明是错的。 在 Metroblogging Lahore,Pickled Politics 和 Metroblogging Islamabad的评论,KO写道这像是“回到专制独裁”: 这有点是矛盾修饰。巴基斯坦过去八年由军事独裁者执政,但独裁者保留了一些民主的装饰,像是言论自由,反对势力,不只在政治上,也包括了私人军队的归属(像是塔利班在全国四处漫游),诸如此类 Ali Eteraz 在 Comment Is Free一文中分析紧急状态的来龙去脉: 传统上,临时宪法命令是一道中止宪法的命令,中止包括立法及司法在内的基本权利,附以实施戒严法。穆拉沙夫的临时宪法命令只消解 了司法(因为它逾越了权限,介入反恐战争),也保留议会的完整。缩限的临时宪法命令,表示现况还不到戒严的程度;但也不能被理所当然地称为紧急状态,因为 这个状态包含戒严的宪法临时命令。这种居于中间的状况被称为“特殊紧急状态”(emergency plus)。 是的,这是社会再次起身反对巴基斯坦言论管制(Society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in Pakistan )的时刻。Awab Alvi博士发起一个活动,藉由建议将自己写作落格的权力由国际博客代为行使。 我想这是全巴基斯坦博客停止博客写作的时刻,要小心的是由于戒严法的实行已经生效,我们得小心行事 -把我们的写作权托付给国际记者及博客来协助报导,因为戒严法,我们不能在这里冒险写作。 举例来说,我把我的博客交给言论自由行动者...

巴林:隐形杀手,谈一氧化碳中毒

  9 十一月 2007

一对情侣被人发现留在车库里空调运作的汽车上,其中一名已死亡。这是巴林博客 Dr Haitham Salman 最近所记述的一个真实事件[Ar],Dr. Salman 并解释一氧化碳中毒发生缘由,以及如何事前预防。 Dr Haitham Salman居住美国密西根,他说: 几天前,报纸上报导了一篇廿来歳年轻人的故事,他因缺氧致死,而同伴的女子则幸运地逃过一劫。他们当时都在密闭车库里,而车上正开着空调。因为没有专栏作 家撰写出此一事件,这篇新闻自然没引起任何注意。但事实上,类似的意外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悲剧意外,总是让人们私语的交流里混杂着伤痛、失落、缄 默丑闻等种种情绪。 要避免再一次悲剧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民众正确意识与警觉。 我们有责任警告社会大众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特别是针对年轻族群,我们必须提高他们对于这种隐形杀手的认识。这是一个不容轻易略过的重要议题,如果我们默不作声,类似的悲剧将会再次上演。我甚至主张,应将相关的知识纳入驾照考试范围。 身为一名专业医师,Dr. Salman 分享了一氧化碳的相关资料,他解释: 这类毒性气体的特征是:其变化莫测的毒气缓缓渗漏,无臭无味或刺激感。由于一氧化碳比氧气更容易与血红素结合,血红素被它“占领”之后,便无法运送氧气,使得体内的氧气输送停止;又因为吸不进氧气,呼吸次数更加频繁,反而提高一氧化碳的吸入。如此恶性的循环下,只会吸入更多毒气,大量降低血液含氧量。特别是脑部的缺氧会造成失去意识,让人们因而错失了求救的机会。 原文作者:Amira Al Hussaini 校对:FoolFitz

哈萨克斯坦:语言学习低落

  9 十一月 2007

一个月之前,Nurgeldy在Neweurasia博客上表示,他们正在哈萨克斯坦北部Kustanai市努力,希望提升当地社会的哈萨克语程度,他的发言在该博客的俄语版与英语版都引发激烈论辩,有些人提及为何都市居民鲜少使用哈萨克语,为什么哈萨克斯坦裔民众的情况亦然。 博客们列举的理由包括:社会在八零年代至九零年代对哈萨克语需求不高、俄语学校与大学系所内的哈萨克语课程品质不佳,都会区年轻人缺乏学习动机、政府推广与授课努力不足。 近来相关讨论继续在哈萨克斯坦俄语族群的LiveJournal社群进行,Miss-crazy证明[RUS]学校的哈萨克语课程水准仍然低落,而且情况还因贪污而恶化,学生只要订阅《友好儿童报》(Druzhnie Rebyata),学校的哈萨克语成绩就能得到“A”。 “义务订阅”只是以人工方式支撑快倒闭的国营报纸,但实际潜藏其中的就是贪腐弊病,而且范围并不限于儿童机构中。 北部地区向来是哈萨克斯坦特色最淡薄的区域,不过居住于当地的俄罗斯裔女孩Slavoyara却表示,她的哈萨克语能力与日俱增,她特别指出[RUS]:“我现在能轻易了解眼前的哈萨克文字,也能自然以哈萨克语思考”,她的表现也赢得同学的尊敬与赞美。 原文作者:Adil Nurmakov 校对:nairobi

(短讯)土耳其:叛教非罪

  8 十一月 2007

“在这个时代,改变信仰已经不应该被视为罪过,事实上,这是一种天赋人权。人们有权力选择相信或质疑伊斯兰教义。”土耳其博客Mustafa Akyol 写道。 原文作者:Amira Al Hussaini

布基吉纳法索:博客不受审查限制

  8 十一月 2007

在布基纳法索,写博客并不只是种消遣娱乐,更是许多网路使用者收集资讯的眼耳。 也因此在10月11日至17日,布国前总统Thomas Sankara遭暗杀廿周年纪念期间,政府切断网路连线,避免纪念活动的讯息传播出去。 在这个充满秘密的国度,博客解放民众心灵,在这个充满资讯审查的国度,传统媒体活在权力的阴影下,唯有博客是真正的记者,他们是唯一能刊登反对政府意见的媒体。 虽然多数布国民众尚未接触到博客,已有些人民和记者开始使用这项媒介,有些人转录报纸、广播与电视的消息,有些人则依据所见所闻分析新闻。 不过他们也刊登遭禁的文章,博客于焉成为争议之所在,让人们有机会论辩布基纳法索的政治态势。 布国政府既然剥夺人民的表意权力,即是个独裁政权,极权制度侵蚀国家民主空间,政府审查与自我审查囿限了媒体与表意自由尺度。 大众与记者都觉得受到箝制,他们感觉政府所有隐瞒,地下媒体确实扮演重要角色,不过博客让人人都有权力表达自己而毋需恐惧,也能透过论坛分享个人经验。 Amétépée Koffi是布基纳法索少数拥有博客的记者,他希望博客能对国内主流媒体产生正面影响。 他表示:“我希望见到同胞与舆论参与博客,希望媒体能加入论辩,他们能够为时事评析、表意与民主开创新的道路,希望一切能不受资讯审查干预。” 异议博客 异议博客Felix Amétépée Koffi表示,两年前之所以成立博客le10sident,即为了在网路上推动表意自由与公民新闻。 他的多数文章均已先发表在任职的讽刺时事实体周刊《Le Journal du Jeudi》上,他也会在博客上张贴同事所写的故事或评论。 布基纳法索入口网路Lefaso.net Lefaso.net为一新闻入口网站,每日刊登布基纳法索数家报纸的报导,读者可留言回应,许多话题也在此论辩。 Lefaso.net非常不受政府喜爱,因为就数据而言,该网站的通讯共有近6000名订户,网站读者每日达2500人,主要来自法国、布基纳法索、美国与加拿大。 开站四年以来,Lefaso.net已成为海外布国民众主要资源来源。 开启世界的微小事物 Lacour神父在他的博客上写着:“欢迎愿意在此分享悲喜、希望、奋斗、大爱的人们,我们也能拥有另一个世界!” 神父在布基纳法索已待了30年,他成立博客分享热情,写作主题包括非洲、天主教生活、正义与和平、集邮、家谱学等。 他的第一篇文章完成于2006年4月,是封信件,写给时任法国内政部长萨柯奇(Nicolas Sarkozy)及欧洲各国内政部长。(Fr) 他的许多文章都是为《Le Pays》日报或abcburkina而写。 展现与推动布基纳法索文化 monburkina是网路入口网站,希望推广布基纳法索传统文化,为艺术家、工匠与导游创造机会,也提供论坛让任何对布国有兴趣者可以交流,该网站上还有关于面具与传统舞蹈的片段、宣传爱滋病的教育影片、诗作、故事等。 新闻是我们应有的权力! 在《L'Opinion》周刊工作的记者Frederic Ilboudo也成立新闻博客,并大声疾呼:“新闻是我们应有的权力!” 原文作者:Ramata Sore 校对:nairobi

查德:法国慈善组织被踢爆领养丑闻

  7 十一月 2007

佐伊方舟(Zoe's Arc),你的爱心让人窒息! 法籍喀麦隆博客Le blog du Prési!评论近来一件法国慈善组织丑闻,他们从乍得-苏丹边境救出103名濒临垂死边缘的达佛难民孩童,并试着以认养方式把孩童送到法国。 六名该慈善团体的成员在乍得被捕,被指控“绑架孩童,并企图改变其公民身份”,例如为孩子们找新父母,嫌犯可能遭判处5至20年的强迫劳役。 佐伊方舟组织否认不法,表示难民孩童是苏丹达佛地区的孤儿。但是根据报导,联合国官员与法国外交官表示,许多孩子的双亲是乍得人,而非苏丹籍,这两国都不允许跨国领养。 更糟糕的是,乍得总统德比(Idriss Déby)怀疑该慈善组织还收取2400欧元领养费,打算把孩童卖给恋童癖或是器官贩售组织。 法国总统萨科奇对此(Nicolas Sarkozy)相当不悦,时值法国领军的欧盟和平部队准备进驻乍得东部及中非共和国东北部前夕,这件意外却升高了法国与乍得之间的紧张关系。 Le blog du Prési!用一句话来评论此事:名流领养出自善意,但爱心却令人窒息。 佐伊方舟从天而现、穿越沙漠,把非洲可怜的孩童从死亡拯救出来,计划把这些孩子送到法国仰首期盼的家庭,而每个领养家庭要付出2400欧元的处理费。 事情原本进展顺利,正要踏上回程,但这时乍得政府介入揭穿事件,开始侦查佐伊方舟是否有诈欺绑架孩童,企图改变孩子们的公民身份。佐伊方舟成员对此事很愤怒,他们只是要拯救世界,把这些孩童从死亡边缘救回。但事实发现孩子们并非来自达佛地区的孤儿,从头到尾都是骗局。 人道绑架和花钱领养有何不同? 几个月前,美国流行乐女王玛丹娜(Madonna)拿出大笔金钱,领养(而非其它字眼)一些尼日利亚的儿童。我所有的调查中,看不出人道绑架或花钱领养之间有何差异,所以我期待民众或媒体当时也同样义愤。等轮到巴莉丝希尔顿(Paris Hilton)也做同样的行为领养卢旺达小孩时,就有八卦狗仔来跟踪。如果此事成真,我完全支持!因为这种崩溃之路是 我们自作自受! 二种方式相同的结果,或许有着不一样的目的。这些孩子的家庭是否真需要这种人道主义?即便对孩子许下黄金国度(El Dorado)承诺,亲生与领养双方如何为被破坏的家庭关系辩护? 如果这103个孩子来到法国,在领养过程中出问题,甚至发生更糟的情况,让孩子们像电影101忠狗一样流落街头,这都是拜内政部之赐。 佐伊,乘着方舟,她的爱心让人窒息。 原文作者:Jennifer Brea 校对:Leon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