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各位整理世界过去一周在全球之声的动态:
每天每天,全世界都面对着不同的危机,有些是天灾,有些是人祸,有些容易受到世界的注目,例如气候变迁,让各国领袖齐聚印度尼西亚峇里岛集会,思索(与争论)如何处理全球暖化的议题,若此现象真如部分人士所言,我们该如何与之共生,此类议题似乎相对较容易获得世界多数国家的共识。不过也有些各国国内或区域的问题,不那么容易在跨国媒体上彰显与讨论,这也常是全球之声所聚焦的事物,也可做为彼此的他山之石。
从前我们并不常得知关于中亚的消息,或许因为上海合作会议(SCO),有些人才因此知道这几个「斯坦国」的存在;或许因为「郁金香革命」(Tulip Revolution),人们才开始知晓吉尔吉斯斯坦地处何方;事实上,中亚地区确实因地理与战略因素,牵涉到诸多利益与安全议题:由于邻近阿富汗,中亚成为毒枭的转运站,使各国相当紧张;乌兹别克先前听从俄罗斯的要求,要求美军撤离国内军事基地,也影响到美国在伊拉克所谓「反恐战」的进度与调度;哈萨克斯坦政府屡屡修宪,甚而制定了「终身总统制」,令国际社会担心当地政局发展,且该国经济情况亦不稳定,社会不满日增;另一方面,虽然中亚山峰相连、地形崎岖,也因而拥有丰沛的水力发电资源,让南亚多国均积极希望合作,以填补国内用电需求之不足。在上述因素交错影响之下,中亚理应成为区域与国际角力的地区,但是在今年发布的欧盟中亚策略中,部分人士认为欧盟对当地的注意力仍然不够。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危机逾四十年,期间双方关系起起落落,各界也曾试图以各种方式,促进双方的和平互动与往来,例如最近才访问台湾的「和平船」(Peace Boat)创办人,便曾邀请以巴两地的年轻人登船相处,体验彼此的相似与相仿,也有人持续思索,如何才能让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和平共处;非洲布基纳法索的危机则在于媒体与言论自由,平面与电子媒体多数由国家掌控,记者纵然想要突破,也会面临各种风险与阻碍,政府更用尽手段操控舆论的走向;相对于此,日本所面临的危机则大不相同,随着法国著名的米其林指南推出东京版,部分日本民众担心,外界对日本美食可能会出现误解与偏差。
更多信息请至全球之声中文版网站,如欲收到每周信息整理,请寄发电子邮件给中文小组负责人,主旨注明「我要收到全球之声一周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