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送行者》与奥斯卡奖

Okuribito. By id: Prognatis.送行者》成为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日本电影,击败来自法国的《The Class》与以色列动画记录片《Waltz With Bashir》。

这部电影由泷田洋二郎(Yôjiro Takita)执导,改编自作家青木新门(Shinmon Aoki)作品《纳棺夫日记》,描述一位年轻大提琴手突然失业,只好勉强成为家乡山行县一个小镇里的殡葬业者。

本片不只是关于死亡,更关注生命意义与人性价值,亦向观众介绍日本葬礼前后的习俗,以及从佛教观点上,死亡并非终点,而是转换至下一个阶段。

Cinema Novo博客的Takaya说明电影背后概念:

人类无论自愿与否,在生命之始或终都需要他人协助,出生时需要护士帮忙,死亡时,得经过殡葬业者净身才能离世。

我已看过《送行者》,《KineJun》杂志称该片为2008年最佳电影。导演泷田洋二郎在1990年的作品《病院へ行こう》里,以轻喜剧方式呈现医院现象,此次细细描述礼仪师在葬礼过程中的工作。

[…]

电影里有一幕,他们站在不同样式、供人选择的棺材前说:「一个人的最后需求,都是由另一人决定」,诞生与死亡理应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时刻,我们都将身体交到他人手中,这就是真实情况,无论死因为何,都不会带来任何改变。

[…]

死亡是什么?若其他生物没有死亡,人类将会饿死,但我们仍厌恶死亡。剧中另一幕里,负责火葬的老人在告别式大厅里说,「死亡是座大门」,反映出礼仪师的真正意义。

他说:「谢谢、再见,祝各位一路顺风。」

okuribito1.jpg

剧中一幕,照片来自id: sinemabed

《送行者》将在五月下旬于美国上映,虽然获得奥斯卡奖肯定,不过Guroneko引述《每日新闻》报导表示:

《送行者》在美国是否能卖座仍是未知数。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在日本让许多民众反思生命的意义,例如Suiren看过电影后当下的感想是:

我想先谈《送行者》这部电影,因为我深受感动,其中许多情节让我发笑,但更多时候令我哭泣,[…]不知道是什么令我如此感动?

有些人或许一生成功,有些人感到寂寞或忧郁,有些人生活或许兴奋、或许平凡,无论如何,每个生命都应获得祝福。

我觉得在这部电影里,生命受到如此温柔、温暖与尊重。

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会认为原著小说内容比改编电影好,但许多读过原著的观众也很喜爱《送行者》,例如Zero-agency表示:

通常改编电影无法与原著小说相比,但此次情况不同,透过电影叙事,我觉得更加瞭解礼仪师以及日本文化,我觉得电影传达出每个职业都应该受尊重,也以真实方式触及人性心理,再加上本木雅弘、余贵美子、山崎努等人的精彩演技,都让电影更上一层楼。

博客You亦指出,电影呈现出许多所谓已开发国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亦即有些工作受社会景仰,有些工作却受人鄙视,甚至觉得可耻:

这部电影让人思考「葬礼」的意义,也让人们更加重视,这些不只是仪式,更负有深层意涵,我认为这正是电影主旨,我有一位朋友开始 担任礼仪师,我记得自己很震惊,有位共同的朋友还说:「只有别无选择时,才会有人做这种工作!」。照顾患者至终的医师会受到赞扬,但负责身后事的人却受人 鄙夷,这种心态很奇怪,但我相信礼仪师是种要怀着荣誉进行的工作。

校对:dreamf

展開對話

作者请 登入 »

须知

  • 留言请互相尊重. 内含仇恨、猥亵与人身攻击之言论恕无法留言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