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报道 來自 一月 2010
報導 來自 一月, 2010
印度,巴基斯坦:媒体合作为和平
Sans Serif报导:新年的第一天,两大媒体巨头-巴基斯坦的Jang氏报业以及印度的印度时报,在一项称为Aman ki Asha的和平倡议中联手合作,其目的是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并且给和平一个机会。
加勒比海:准备好下一次地震了吗?
许多邻近海地的加勒比海国家的居民,都因1月12日七级地震的报导与影像而震惊。许多人加入救济工作,有些人则认真的探究海地的历史,以及加勒比海在长期重建工作中所该扮演的角色。
沙特阿拉伯:爱滋病治疗倒退
爱滋病议题在沙特阿拉伯向来是禁忌,社会为了是否将病患视为罪犯争论不休,最近政府宣布将关闭Jeddah地区沙乌地国王医院的志愿诊所,该诊所向来提供爱滋病患医疗服务、谘询与隐私,消息一出,博客纷纷批评此举为一大退步。
不丹、中国:网络讨论边界争议
今日有许多巨人在国际舞台上交战:印度与中国仍有边界争议,Google与中国为网络开打,而在遥远的喜马拉雅山上,小国不丹(人口60万)最近也找不到其他外交斡旋手段,决定挑战中国。
「资讯透明科技网络」正式成立
网络科技让政府掌握前所未见的能力,能够监控人民的通讯、网络活动,甚至是手机麦克风,但网络也让人民获得新的工具和技术,能要求民选官员负责、促进政府资讯透明,并推动更多元、更广泛的公民参与机会。
海地:「1+1=3」
日子变得「超超超」漫长,而这礼拜过的超超超快。地震让1+1=3这则评论是 @olidups(Olivier Dupoux)在推特上总结许多海地人现在必定存在的感受,而发生在1月12日摧毁首都太子港与周围地区的地震已经过了10天了。
《阿凡达》:反原住民色彩太重?
导演詹姆士柯麦隆(James Cameron)近期推出新作《阿凡达》(Avatar),视觉相当令人震撼,这部科幻片讲述地球人企图殖民另一个星球,结果最终失败,许多人认为电影充满反帝国主义氛围,但也有很多人指称,在这部影史上最快突破十亿美元票房的电影中,潜藏着歧视原住民的种族主义。
阿富汗:年轻人在战乱中找到出口
自2001年美国出兵阿富汗以来,2009年民众死伤最为惨重。 儿童愈来常成为冲突下的受害者,「阿富汗人权观察」组织最近指出,2009年共有1050名儿童因战争事件死亡,至少还有2080件儿童人权遭严重侵犯的案例,例如招募儿童成为自杀炸弹客、童兵及劳工,
塞内加尔提供免费土地给海地地震幸存者
毁灭性的地震过后,全世界的政治人物跟公民都纷纷抢着加入援助海地的行列,就连许多贫穷的国家,像是非洲的多个国家,也不落人后。卢安达、赖比瑞亚、南非、加彭、奈及利亚跟其他许多国家都表示愿意提供金钱援助。
沙特阿拉伯:表彰水灾时舍身救人的巴基斯坦英雄
2009年11月底,沙特阿拉伯的第二大城吉达(Jeddah)遭逢严重的水患,民众归咎于公共设施贫乏与市政工地管理不善。许多人因水患丧生,但若没有法曼阿里汗(Farman Ali Khan)这位巴基斯坦人的英勇行为,恐怕会有更多人失去生命。
印度:塑胶袋禁令并无效果
Raja Basu在博客Potpourri提到:「尽管被禁止,塑胶袋仍于印度大量的被使用。」
加拿大:原住民青年自杀率居高不下
下个月加拿大温哥华2010年冬季奥运开幕时,将以原住民符号为象征;标志是个现代版的inukshuk,伊努特族(Inuit)使用这种石像做为路标,主办单位则赋予它友谊及希望的意涵。然而今日许多加拿大原住民族青年都欠缺希望,自杀率之高常让人心惊,导致部分族群产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