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耶鲁大学宣布,将共同设立星国第一所人文学院,预定于2013年起运作,初期招收150名学生。
耶鲁大学校长Richard Levin说明在亚洲设立课程的构想:
耶鲁大学若要参与世界脉动,进而形塑全球未来,就必须体认到各国传统与习俗各异,尽管公共论述有其明显限制,研究发现,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之内,确实有机会促进知识探索与讨论。我们若要长期影响这个重要地区的教育课程与教学方法,也必须接受新加坡传统与法规造成的局限。
不过耶鲁大学部分教职员指出,该校校风向来开放,与星国「独裁政权」并不相容,就连学生报纸《耶鲁日报》亦不支持学校进军新加坡:
新学校将有耶鲁的面貌,但不会由耶鲁颁发学位;耶鲁将指派人员进入学院,但一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其他学院,内部也很可能会出现星国政府人士;虽然是由耶鲁教授授课,但学生仍无法阅读种种禁书,例如死刑、监狱虐囚、禁止同性恋、言论审查等新加坡国内议题。
纵然新加坡法律并非明确限制学术研究精神,师生也会画地自限,在这个国家,许多小罪都会以鞭刑侍侯,学者与作家会因与政府作对而入狱,谁会发表立场激进的博士论文?
该报亦提到,英国瓦维克大学(Warwick University)于2005年决定,不在新加坡设立分校,就是因为该国缺乏学术自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 University)也因为与星国政府出现冲突,选择关闭研究机构。
新加坡一份由学生主导的报纸《The Kent Ridge Common》则澄清,校园内可自由谈论政治: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内谈论政治话题时,其实完全不受约束。
许多演讲丝毫未受严格控制,也并非只能报喜不报忧,反倒时常取笑教室对于「敏感话题」的盲点及偏见。
新加坡年轻学生出自完全不同的世代,甚至更积极与认真参与课堂讨论,常出现强烈支持或反对星国体制的意见,证明年轻人确实在乎国家未来,不会受国家制度片面及短视的评估所限。
星国人民能自由发言,教授能自由教学。
Koh Choon Hwee认为,若有长春藤联盟大学在新加坡设校,将再度强化社会崇拜西方国家教育「较优越」的态度:
虽然我乐见这个新学院成立,身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及国民,我觉得这种「好感」源于「西方优越论」,我的心情也很快转化成冷漠。
此外,长春藤大学的新鲜感消退之后,人们就会发现,实质上并无重大改变。
这个学院会冠上「耶鲁」名号,也将有耶鲁教员参与,有些人可能觉得大不相同,其他人则认为并无不同,最关键的差异或许是打造新加坡国立大学品牌。
my sketchbook部落格有篇无名留言反对这项合作案:
这些合作案是为了什么?本地大学是想企图「立即」获得公信力吗?我相信本地教育机构有能力自行跃居卓越单位,但需要时间,故必须保持耐心,不过终会达到目标,借用这种合作关系,只是有短期效应,合作计划一结束,便一无所有…
Joel Chow主张新加坡国立大学要发展自有品牌,不应透过耶鲁大学结盟获得声望:
与耶鲁大学结盟,对新加坡国立大学固然是一大改变,但协议条件相当不平等,为了耶鲁的品牌名称,似乎付出太高代价。
而且与耶鲁合作,忽略了本地自行发展人文学院的工作,显示校方只想着追求知名品牌的合作案,没想要从国内找到可行方案。
与耶鲁这样的长春藤联盟大学合作,虽然值得庆祝,我们也应认真思考建立自身品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亚洲的全球级大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