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lobal Voices 简体中文 - https://zhs.globalvoices.org -

乌克兰:胜战日暴力冲突幕后

类别: 中东欧, Estonia 爱沙尼亚, Russia 俄罗斯, Ukraine 乌克兰, History 历史,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国际关系, Law 法律, Media & Journalism, Protest 抗争, War & Conflict 战争和冲突, 公民媒体, 政治, RuNet Echo

这几天若收看俄罗斯新闻节目,观众可能会以为,5月9日在乌克兰利沃夫(Lvov [1])举行的德国纳粹战败纪念日中,遭到大批乌克兰新纳粹民族主义者挟持,因为在电视画面中,戴头巾的乌克兰年轻人攻击二次世界大战老兵、行纳粹军礼、高呼民族主义口号,更动手扯下人们衣服系上的圣乔治丝带 [2],这些年轻人似乎已遗忘,苏联当年击溃德国时究竟牺牲多少。

Supporters of the right-wing Svoboda party and people wearing St. George ribbons clash during Victory Day celebrations in Lviv, Ukraine. Photo by Pavlo Palamarhuk, copyright © Demotix (05/09/2011). [3]

胜战日庆祝活动当天,右翼政党Svoboda支持者与佩戴圣乔治丝带的民众爆发冲突,照片由Pavlo Palamarhuk拍摄,版权属Demotix所有(2011年5月9日)

在前苏联诸国之中,鲜少有其他问题能比二战更令民众激动,纵然只是保守估计,战争造成的损失也难以想像,死亡人数超过2000万;俄国将5月9日定为“胜战日 [4]”,纪念在“卫国战争 [5]”中,为击败德国而付出的种种代价,且在许多俄国人心目中,这些牺牲也代表邪不胜正。

但对于当时受困于德苏之间地区的人民,5月9日所代表的意涵却不仅如此,例如乌克兰即是怀念战时的无数损失,当时乌国民族主义者 [6]也曾企图趁着战乱之际,让国家能够独立。

The Bronze Soldier, Tallinn, Estonia, 1988. Photo by Jens-Olaf Walter (CC BY-NC-ND 2.0) [7]

爱沙尼亚首都的青铜兵像,建于1988年,照片来自Jens-Olaf Walter,依据创用CC BY-NC-ND 2.0授权使用

自从苏联解体,许多国家纷纷独立,但俄罗斯政府及俄裔民众仍努力捍卫苏联历史价值,对抗他们眼中并不公允的苏联帝国主义历史记录;民族主义者则力图巩固国家独立的地位,对抗他们眼中的新苏联帝国野心。

这种紧绷关系曾于2007年在爱沙尼亚首都浮上台面,爱沙尼亚政府宣布,将迁移名为“青铜兵 [8]”的二次历史雕像,引起俄罗斯公开反对 [9],之后俄国出现史无前例的網絡攻击事件 [10],瘫痪爱沙尼亚政府。

5月9日在乌克兰爆发的冲突似乎亦为一例,俄国媒体依据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攻击二战老兵的照片,将乌国民众形容为法西斯主义者,企图摧毁俄国在护国战争里牺牲惨重的记录,例如Russia Today [11]网站的相关报导指出:

并非人人觉得“胜战日”值得庆祝,乌克兰西部民族主义政党成员以暴力破坏纪念活动,阻止退役军人向战时罹难者致敬…相较于多数后苏联时代地区,利沃夫这座城市出现新纳粹主义,数千名激进民族主义政党成员封销“红军士兵墓园”入口,不让二战老兵进入致敬。

这场冲突也在Oleg Kozyrev [12]的博客引起诸多论辩,他转载俄国电视台详述事件始末的报导后,吸引数百则留言,人们对冲突意涵各有不同见解,此事是否代表乌克兰法西斯、新纳粹运动逐渐高涨?抑或这只是少数激进民族主义者的愚行?

在这场辩论之中,与Egor Kustov一篇文章 [13]有关的内容特别值得注意,这位现居利沃夫的俄语自由广告文案作家写下目击记录后,让人看到更完整的事件面貌:

我对政治没兴趣,但我觉得应该写下亲身见闻,抱歉我没带相机,当时走在街上,看到一大群人手持布条与标语,还有许多红旗及俄罗斯 旗,先前我已听过,亲俄国的团体Russian Unity可能会在利沃夫举办集会活动,[…]但报导不够详细。当时我想,原来他们决定要办活动,[…]但群众突然开始高呼口号、污辱居民,这些 口号无关政治,只是国骂与脏话,我记得的内容包括“乌克兰人不值一唾”、“我们的胜利!”、“加利西亚 [14]去死!”。结果不到一分钟,人们便扭打成一团,这些挑衅者当然寡不敌众,因此开始逃窜,枪声于是响起[…]。

俄方原本都将自己描绘为受害者,但上述记录却使事态更加复杂,这位博客后来又发表另一篇文章 [15],否认为钱撰写目击记录,强调只想捍卫利沃夫的形象:

[…]冲突双方都诉诸暴力,让此类事件在任何城市都可能伪造,莫斯科地区的冲突导火线通常是大批光头党人(戴着面罩、手持布条等),但媒体不会因此立刻认为,整座城市都是法西斯主义者吧。[…]

在他眼中,整起事件纯粹是媒体操作的茶壶内风暴,是双方极端主义人士一手造成,且冲突尚无平息迹象,事发后两天,俄罗斯国会发出一纸声明,呼吁 [16]乌克兰政府惩处幕后的乌国民族主义者,让这位博客在文末写道:

在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都有些政治人物(我不记得是谁)曾表示,“美苏两地农民根本没有彼此对抗的动机,所以双方不会开战,只有政治人物需要战争”。

而这或许是冲突背后最不为人知的故事:无论是在俄罗斯或乌克兰利沃夫,沉默的多数民众都与这场政治大戏无关。

校对:Portnoy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