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报导大部分由Weiping Li、Mera Szendro Bok、Sarah Myers研究、撰写与编辑。
在网民戏剧性阻止美国SOPA及PIPA两项反盗版法案后,现下的问题是,如何维系网络社群运动的能量。在本周网民报导中,我们很兴奋地聚焦于网民如何将网络转化成政治参与,以及保存数字文化的平台。
网络社群Reddit已经完成其《自由网络法案》(The Free Internet Act)的第一版草案,该法案的目的是阻止美国地区任何企图干涉网络自由的行为。整件立法行动,都源自于一位澳洲使用者的网络贴文。该使用者在接受哈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访问时,也谈论了此次网民合作,以及计划如何推动立法。
数字权益促进团体“公共知识”(Public Knowledge)最近也登高一呼,启始一项计划,动员网民参与与网络议题相关的政治行动。“公共知识”设立了“蓝图”(The Blue Print)网站,网民可在网站上选择支持的数字权利法案,投下一票,或是自行提案,寻求其他网友支持。如果提案争取到足够支持度,便有可能真的起草成为法案。
美国参议员朗•维登(Ron Wyden)以及众议员德罗·以萨(Darrel Issa)也采行类似方式,征求网络社群通过名为“麦迪逊”(Madison)的网络平台,对他们所提出的《网络保护及数字贸易执行法案( OPEN Act)》,提供意见或协助修正。
除此之外,科技网站Techdirt也与数字倡议团体Engine Advocacy合作,共同打造“迈向讨论”(Step 2 Discussion)平台。网民可在平台上投票赞同议案,或是提议其他也值得关注的话题。该网站的倡议者期望,通过“群众协力”(crowd sourcing),让网络社群的声音,也能形塑政治议题。
欧洲也有类似计划。根据芬兰媒体报导,一群在赫尔辛基的民众,正在打造一个让芬兰公民提出立法意见的网站。如果某个意见得到足够支持,其他志愿者便会协助将想法化为法案。
上述行动,是否能够改变现下政治态势,创造由网民带动的新局?观察家还不敢妄作预测。这些仍待完善的系统仍有一些缺失。不过,对于社群来说,已经踏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网络权利亦是人权
过去两周之中,在人权以及网络权利的一项突破性的会议场合里,亦有令人惊喜发展。第十九届人权委员会举行了网络言论自由的联合国讨论会。会中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纳瓦尼特姆·皮莱(Navanethem Pillay)在开场演说中指出:“国家不能再以独占信息的手段,遂行控制”。她强调:“当政府考虑网络政策时,评估政策对于人权的冲击,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该会议的全程录影请见此处。与会的进步沟通协会(Association for Progressive Communications)执行长阿尼叶特·爱司特絮森(Anriette Esterhuysen)会后表示:“与会国家都同意,现实世界的权利,也应同样适用于网络。对此,我们相当受到鼓舞。”
此外,欧洲安全合作组织(OSCE)议会的与会者也宣布,网络自由与人权议题,将会是议程内的优先项目。
审查制度
无国界记者组织将2012年三月十二日订为“反对网络审查制度世界纪念日”,希望增进全球网民对于网络自由的关心。该组织也提名了来自世界各地,捍卫网络言论自由的博客、社运人士以及记者。我们向提名人献上敬意,特别是在来自政府的压力渐增之时,他们的勇气激励我们继续为网络自由奋斗。
在这些压制民众言论自由的国家中,巴基斯坦是一员。巴国政府为了以自动操作的全国网址筛选及屏蔽系统,取代旧有人工操作机制,因此公开向外征求提案。巴基斯坦数字人权团体“公众字节(Bytes for All)”带领全球抗议巴国政府。该组织也警告,随着2013年普选逼近,政府极有可能加紧监视、审查线上言论。他们正在敦促西方的信息及科技公司,珍视言论自由,回避巴国政府的征求。
全球网络倡议(GNI)是个由各领域人士所组成的组织,旨在促进科技公司尊重人权。该组织也发表声明,促请科技公司确保其客户使用科技产品的方式,能够符合人权标准。
据报导,推特已在过滤那些批评嘲讽法国总统萨柯奇,及其总统选战的帐号。
埃及的青少年勇于通过网络以及其他媒体,表达政治观点。埃及教育部长却试图限制年轻人参与政治活动,并要求教育机构禁止学生参与政治辩论。青年博客也接到了恶意的信息及威胁。
埃及议会里,来自萨拉非派(Salafi)以及自由党派的成员皆提案封锁色情网站。即便在埃及的前政权,都还未曾有过系统性地筛检网络。
迫害
约旦博客伊纳·穆沙朗(Enas Musallam)遭受生命威胁,并被刺杀,目前人在医院。穆沙朗亲近友人认为,穆沙朗被刺之祸,可能起于其近日一篇批评约旦王子哈笙的文章。
中国公安警告政治异议人士秦永敏,要求他放弃设立推动中国和平演变的网站。
沙特阿拉伯记者汉札·喀什葛里(Hamza Kashgari)因为其戏谑先知穆罕默德的推特信息,而遭政府拘留。目前喀什葛里已有优秀的人权律师代理其诉讼事务,该律师正试图将本案交由信息部的委员会审理。不过喀什葛里仍然面临沙特激进份子的死亡威胁。
监控
加拿大备受争议的《C-30法案》,又名《保护儿童,防范网络罪犯法案(Protecting Chiildren from Online Predator)》,已经引起极大的反对声浪。法律教授麦克·盖斯特(Michael Geist)写道,该法案第十四条“授与政府的权力之广,令人惊讶。政府可以限时要求ISP或电信业者,以指定的方式加装监控设备”。
无国界记者组织针对该法案指出:“打击网络儿童色情活动,是个合法的目标。但是这场战斗也不应牺牲网络的权利与自由”。
据电子前锋基金会(EFF)报导,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反对意见,该法案已被暂时“搁置”。该基金会也鼓励网民,持续施压加拿大政府,阻止这项过份的法案成为法律。
澳洲政府提议,每年阅读人次超过一万五千的博客,应该受到监视。
电子前锋基金会的卡提扎·洛提戈兹(Katitza Rodriguez)在全球之声撰文报导,墨西哥已经“通过一项监控立法,该法授权警察,在没有搜索令的情况下,也能即时取得使用者的所在地信息”。
许多媒体,包括《电讯报》、《多伦多环球邮报》以及美联社皆指出,著名的新闻记者何米·欧榭力克(Rémi Ochlik)以及玛丽·高文(Marie Colvin)遭到叙利亚军队杀害,而且叙国政府过去可能一直通过他们的卫星电话,施以监控。
网民行动
牛津大学建立了一个网站平台,让全世界的网民可以在此平台上辩论与网络自由有关的议题。
中国网民趁着防火长城暂时性的漏洞,攻占了美国奥巴马总统的Google+网页,有些人甚至开玩笑地向奥巴马索讨绿卡及美国总统大选竞选贴纸。
国家政策
愈来愈多政府在民众抗议之时,截断手机通讯。此举已经引起争议。有鉴于外界严厉指责,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向公众询问,是否地方政府可以封锁手机服务。
最近已经初露改革曙光的缅甸,又进一步开放网络政策,允许民众使用社交以及国际新闻网站。根据《经济学人》报导,科技高手集聚的的会议─BarCamp,最近便在仰光举行,昂山素姬也到场演讲。
由于印度政府无法取得在国外注册电邮帐号,却在国内开启的电邮,因此该政府要求,所有在印度境内登入的电邮服务,都需通过印度度境内的服务器。
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委员罗勃·麦当诺(Robert McDonald)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对于某些国家提议由联合国国际电讯联盟(ITC)控制网络的提议,表达忧心。他强调,该方案会终结目前由多方共同治理网络的结构,并会威胁网络自由。
隐私
美国政府公布“消费者隐私法案”,列出企业处理消费者私人信息的原则。大型网络公司也签署了“禁止追踪”协议,承诺在浏览器加入“禁止追踪”的功能。在此同时,谷歌、苹果、亚马逊、惠普、微软也与加州政府签订协议,允诺在手机使用者下载应用程序之前,会通知其信息政策。
不过,就在这些科技业巨人发生一连串违反隐私的丑闻,欲以行动改善其声誉之际,又有报导指出,Android应用程序未经使用者允许,便上传使用者照片。
谷歌的隐私新政策,仍然受到来自全球各地的指责:欧盟辖下的组织警告,谷歌的新隐私政策有违法之虞,并且要求延缓实施。此外,英国有位社运人士也控告谷歌,要求该公司赔偿购买新手机的费用,理由是这位仁兄拒绝同意谷歌的新隐私政策,以致于无法继续使用旧手机。不过,即便面临种种批评质疑,谷歌仍然一意孤行。《时代周刊》网络版的“科技岛”专栏及网站ars technical都有文章,告诉读者如何将谷歌新隐私政策引起的风险,降至最低。
就在网民愈来愈不满科技及广告公司线上追踪措施之际,《亚特兰大月刊》(Atlantic)资深编辑艾力克斯·马得力高(Alexis Madrgal)的文章叙述了网络使用者的线上活动,如何被他人步步追踪。如果你对于自己在线上如何被跟踪感到好奇,也想知道有哪些公司跟踪你,你可使用应用程序[1]。
著作权
夏普得·费利(Shepard Fairey)在其与美联社的刑事官司中,与控方认罪协商。美联社控告费利在制作奥巴马“希望”海报时,不当使用美联社照片。费利之前主张该使用属于合理使用范围。
欧盟执行委员会将ACTA条约提交欧洲法院判决。关于此事的更多信息,可参见欧洲数字权利行动(EDRI)的问答集。
受欢迎的台湾网络广播平台NOW.in被台湾警方搜索,理由是“侵犯著作权”。该平台提供个人使用者,以简便的方式设立网络广播站,向全世界广播。该公司日前才受到台湾政府表扬“服务创新”,并且也正与著作权人团体协商授权事宜。
就在NOW.in遭到搜索前几日,台湾政府也拒绝了一群学者[2]的申请案。这群学者以瑞典的海盗党为前例,希望也在台湾创党,从事著作权改革。台湾政府拒绝的理由是:政府相信“海盗党”的名称,会被联想与真实海盗有关,且有引起帮派暴力之虞。
爱尔兰一项被冠上“爱尔兰 SOPA”的法案已被正式立法了。根据该法法条,著作权人若认为网络上有侵犯著作权的内容,可以向法院申请禁制令,要求网络服务业者撤下可能违法的内容。
网络安全
在过去两周中,网络安全是美国国会里的热门话题。共和党参议员提出了多项有关网络安全法案:《2012网络安全法案》(Cybersecurity Act of 2012)与《安全科技法》(SECURITY IT Act)。这些法案的目的是要保护美国,免于网络攻击。
不过,有人担心,由参议院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乔伊·利普曼(Joe Lieberman)提出的《2012网络安全法案》在提升政府的监视能力之际,也可能牺牲民众的隐私与网络自由。另一群共和党参议员因此提出另一法案,强调政府与私人企业在网络安全议题上的夥伴关系。
在这两项法案中,后者已经得到一些电信业者的支持。民主与科技中心的吉姆·邓西(Jim Dempsey)撰写文章,主张没有军方涉入的“公私夥伴关系”,更能切合网络本质,维护民主。
在讨论网络威胁有多严重时,国家安全局常常将黑客团体视为主要忧患。在一篇《华尔街日报》的报导中,国家安全局主管引述,黑客有能力通过网络攻击,造成部分停电。黑客团体“匿名”对此回应道:“为什么‘匿名’会想要关闭电力设施?维系生命的设备以及许多重要服务,都得依赖电力。国家安全局,有胆再说一吧次!#惟恐天下不乱”。
出版物
● Peter Czerski: We, the Web Kids
● Kenneth Liberthal and Peter W. Singer: Cybersecurity and U.S. -China Relations
● Cory Doctorow: Censorship is inseparable from surveillance
校对:Sonya 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