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來自 十二月, 2006
曼谷爆炸案
对迎接新年来说,曼谷的一连串爆炸案并不算一个好的开始。市中心的炸弹使得两个人罹难,多人受伤。 lost boy取得了其中一个爆炸现场的照片 今天晚上6点45,距离我住的公寓,也就是曼谷的胜利纪念碑附近约三百公尺处,有炸弹爆炸,使得一人丧命,四个人受伤。 这起意外发生在世纪第一商场(Center One Mall)隔壁的公车站。我大约在7点半左右到达,现场弥漫着惊恐与不知所措。约400公尺平方的区域已经被封锁,那里有许多军人、警察、以及法院检验专 家,当然还有围观群众。 曼谷的人们正试着想出到底是谁在幕后主导这几起攻击。几乎在每次恐怖事件发生的下一刻,泰国南部的伊斯兰叛乱份子就会被认为是主谋,但这次有部份官方人士宣称流放在外的前总理塔克辛的支持者或是目前政府的反对者才是幕后黑手。Lost Boy认为: 我想所有人都在猜“是谁干的”吧,在这种时刻,各种猜测纷纷出炉,像是南方的叛乱份子,目前政局的操弄者,或是另一个完 全不同的集团都有可能。但不论是谁做的,他们一定是高度组织化的团体;而这都只是猜测。今年在南方曾经发生过同步爆炸案(十月23日Yala的几间银 行),但是暴力从来未曾迁徙到Kraung Thep。 Mai mei arai表示: 有人宣称这是塔克辛支持者的杰作,而非南部叛乱份子,我个人认为不太可信。 其中一个回响这么说“哇,好吧,这总是要发生的,只是早晚的问题,真的。南方永远不会平静”。曼谷一直以来都远离南方发生的暴力…直到现在。 Mike在MetroBlogging Bangkok的一篇相关文章后回应说: 我认为这代表独裁政府即将垮台。伴随着令人难堪的股市重击,以及现在,曼谷最严重的恐怖攻击,他们还有什么执政的合法性。这些事情都在他们执政之后发生,而且事前也都有警告。他们不懂如何管理国家,而且也不保护这个国家。 另一则回响则反映了大多数喜爱曼谷的观光客以及外国居留者的心声: 我感到难以置信的惊讶,以及难过,因为想到这样的纷争与仇恨竟然在亚洲最美的城市底下酝酿。我希望一切都能否极泰来;泰国人不应该遭受这些噩耗。 Bangkok Pundit与Gnarlykitty彻夜持续在部落格上报导爆炸的消息。
伊朗: 部落客看萨达姆 候赛因之死
校对: PipperL 部分伊朗部落客讨论到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 候赛因(Saddam Hussein)之死,也回想起两伊战争。 Alpar认为2006年对独裁者而言运气不佳,他说周一新闻标题可能是:“新年伊始 少了四个独裁者”,Alpar也写道伊朗人民将庆贺萨达姆 候赛因之死,不过伊朗政府可能很快就会忘记,也提醒读者有关两伊战争受难者、难民及其他[Fa],他也提出以下问题:海珊之死会让我们的独裁者得到教训吗?伊拉克民众究竟如何看待此事?海珊可曾想过他会以如此屈辱方式死去? Haji Washington刊出一篇文章题为“怪兽之死”,他观察到在美国电视频道画面里,海珊都与阿拉伯领袖一同入镜,但美国前国防部长伦斯斐(Donald Rumsfeld)于两伊战争期间访问伊拉克,也曾与萨达姆 候赛因并肩,但电视台却未播放这段画面[Fa] 。 Shabnameh表示萨达姆 候赛因一直都想成为英雄,而且死得像是英雄一般。但其实萨达姆 候赛因未来将列属于历史的阴暗面,而且Shabnameh认为杀掉独裁者并未解决问题,独裁者会死,但独裁制度仍在,他希望或许部分曾受萨达姆 候赛因压迫者今天能感到快乐[Fa]。 Mattati说“今天有个等同于撒旦的人死了,这个人曾杀害我们数名亲友”,他不禁想问独裁者们会藉此得到教训吗?[Fa] Rozmaregiha说萨达姆 候赛因已死,我们也应该将过去卅年独裁遗留下来的事物一并掩埋,他认为:“现在该由伊拉克人民动笔写下历史新页”[Fa]。
印尼: 灾难接连袭来
校对: PipperL 对于即将跨越新年的印尼部落客而言,最糟的事莫过于网路连线突然完全断线。 根据Budi Putra、Sani Asy'ari与Enda Nasution的报导,断线主因是“台湾沿海于12月26日发生强震,损及海底电缆,也严重影响东亚、东南亚与南亚地区的电讯网络”。 这起意外使印尼网路连线中断或速度非常慢,Yulian Firdaus引用入口网站的报导,指线路修复“最慢得花上一个月”,这段时间印尼网路上的活动力将创新低,如果真得耗一个月,对于Enda Nasution等网路使用成瘾者而言,实在很难想像没有网路的日子是什么感觉。 Willy Sudiarto Raharjo等部分印尼部落客很幸运,网路还能使用,不过他们仍报怨连线速度极慢,更别提他们那大跌的部落格流量了。 ‘’’亚齐省洪水’’’ 南亚海啸至今届满两周年,这是人类史上极严重的一场天灾,但印尼亚齐省又再度面临天灾威胁,虽然这场洪水规模不及海啸,但对亚齐省居民仍旧是难以承受之痛。 共有七万民众紧急撤离或逃往邻近地区,水灾造成约60人罹难。 对印尼民众和部落客而言,2007年新年真是值得“庆祝”。
西语系部落格遇袭事件
校对: PipperL 本文西班牙语版请见此:Algunas enseñanzas sobre los ataques a blogs 过去几周陆续有知名西语系部落格遭到类似攻击,起初是广受欢迎的智利科技部落格FayerWayer[ES]遇袭,不仅遭骇客入侵,并删除所有文章与回应,进入页面只剩下骇客一篇充满敌意的宣言,批评该部落格的创始者Leo Prieto[ES],因为部落格在事发几小时前才完成备份,故只有部分回应遗失,部分文章也以人工方式回覆。其次遇袭的是Mariano Amartino的部落格Denken Uber[ES],虽然所有文章均遭删除,所幸他所使用的部落格平台有自动备份功能,故除了部落格短暂关闭几小时外,没有任何损失,只需将备份回覆即可。第三个遭攻击的是Cronicas Moviles[ES],损失相当惨重,该部落格主要提供录影访谈,因为使用Blogger平台,所以完全没有备份,所有内容都消失了。 虽然这些攻击有其相似处,都在未许可情况下进入部落格后台删除所有文章,但并无迹象显示皆由同一人所为,不过光是看到有人会如此残忍抹煞他 人多年辛劳,已令许多人瞠目结舌,这几起事件也反映出经营部落格并不容易,也迫使人们必须遵守几项基本原则,包括不时重新设定密码、更改后台资料夹名称 等,尤其若是使用免费部落格平台时,切记要时常备份,这些工作当然得耗时间,特别在我们有限的时间里,还得花费写作时间来维护部落格运作,实在很糟。
古巴: 美国新国会与对古巴政策
原文:Bloggers on the New US Congress and the US policy on Cuba 作者:Carlos Gradaille 译者:Leonard 校对:scchiang 美国上个月期中选举结果出炉,让民主党重掌国会多数,这项改变会影响美国对古巴政策的未来,但部落圈里却未多所讨论,部分民主党及共和党议员均支持解除对古巴的运输及旅游禁令,前加勒比海驻世界贸易组织大使桑德斯(Ronald Sanders)撰文,刊登于美国记者金成(David Kinchen)的部落格上: …美国对古巴政策短期内若要出现大幅转变,仍与民主共和两党在国内选举的结果紧密相关,反卡斯楚及古巴裔美国人团体影响力仍大,也依然大力游说。 不过无论是美国政治人物、国际社会及卡勒比海国家,都希望美国与古巴回归正常化。 古巴一部落格Por la izquierda[ES]于11月24日贴出一篇文章,明确谈到美国期中选举结果,以及如果美国对古政策会有改变,可能会有哪些[ES]: 我已读过数篇文章,有关于美国民主占国会多数后,对古巴政策的可能转变,听起来还不错,我也每天希望美国政府能够振作,别让佛罗里达州南部少数人影响他们的外交政策。 古巴裔美国迈阿密记者阿玛戈(Armando Armengol)在部落格Cuaderno de Cuba[ES]中,自12月21日起陆续张贴许多新鲜的观点,他引述古巴国会议长的谈话,认为美国对古巴政策是个优先次序问题[ES]: …古巴国会议长阿拉工(Ricardo...
土库曼:总统之死 部落客观感
原文:Turkmenbashi's Death: Bloggers’ Reactions作者:Nathan Hamm翻译:Leonard校对:Portnoy Flickr用户blogjam照的总统 土库曼独裁且古怪的总统尼亚佐夫(Sapurmurad Niyazov)于12月21日清晨因心脏病骤逝,他自称为“土库曼之父”,著有《灵魂之书》(Ruhnama),后来不仅要求人民必读,还宣称每日大声朗诵三遍即能上天堂;他将每个月份的名称改为家人姓名,还制定一长串奇怪的规定;尼亚佐夫曾推动许多怪异的营建业,使土库曼不时成为国际媒体的笑柄,许多通讯社发布死讯的同时,也将他过往的诡异命令再次集结成一则笑话新闻。副总理贝迪穆哈梅多夫(Kurbanguly Berdymukhamedov)暂代总统职务,原本依据宪法的法定代理人则因官司缠身而丧失资格,也有传言指出,副总理其实是尼亚佐夫的非婚生子女。 中亚部落客很快也对此事有所评论。 Bertrand回顾尼亚佐夫的政绩,并认为虽然土库曼未来难以预测,但很多国家势必会介入影响该国政治。 由于土库曼地理位置及能源蕴藏优势,西方国家、俄罗斯与中东地区必然会密切观察,甚而试图左右土库曼未来动向,其他中亚国家也会留心该国发展,尼亚佐夫过去与中亚邻国关系冷热不一。 Neweurasia网站下设土库曼部落格,是部落圈内少有详细评论该国事务的部落格,其中撰有长文并引用各种资料指出,尼亚佐夫的死亡日期肯定为假,也探讨他的地上及地下家族对未来国内动荡会有何影响,该部落格也持续报导当地事件,Peter即报导两项新的重大事件发展,其中一件可能让土库曼更加贫困。 土库曼专家兼Vremya Novostei记者杜诺夫(Arkady Dubnov)在RIA-Novosti通讯社召开记者会,他声称据其消息来源,与尼亚佐夫往来密切的财政部长札丹(Alexander Zhadan)在他死前一日即失踪。…杜诺夫宣称札丹掌握尼亚佐夫所有财政往来,可能有数十亿元存在西方国家银行帐户内,代表土库曼可能实际上比今日更穷困。 Peter还报导流亡在外的在野势力准备重回土库曼,以影响后尼亚佐夫时代的政治,过去他们想回国却不得其门而入,Peter也提到就算他们成功回国,恐怕也不成气候。 民众普遍不知谁能接替尼亚佐夫,而且人民可能也不清楚国家如何能够走出当下困境,西方媒体只偶尔写到土库曼,就像长期在外的反对势力一样,恐怕无法为人民福祉有太多帮助。 这篇文章也论及各国如何竞相影响土库曼新领导阶层,西方世界希望说服土库曼出口天然气时,能够采用不经过俄罗斯的方式,未来事态肯定会愈演愈烈。 随着尼亚佐夫之死,人们又会开始考虑能否兴建跨越里海的能源运输管线,这种计划对西方国家的吸引力更大,因为他们想尽办法要企图压制俄罗斯的影响力,若这条管线能够成真,不仅符合西方的商业利益,更会成为地缘政治利器,平衡俄国与中国在中亚的势力,这种降低能源价格的方式实在太具诱惑,西方不可能忽略。 Sean Roberts也讨论到国际政治,建议美国对此应有何反应,不过他对于美国可能的作为不感乐观。 若除去社会上的尼亚佐夫影响力及推动民主改革对美国有利,美国就应有更多动作,对于土库曼现况发展,美国应有更明确强烈的立场,否则只会让俄罗斯对土库曼新领导人影响力更大,既然土库曼蕴藏能源,俄罗斯一定会将手伸进该国内部接班斗争之中。 其他部落客对于尼亚佐夫逝世有些感伤,Foreign Dispatches称尼亚佐夫死亡“是即兴喜剧的重大损失”;Carpetblogger认为其他国家人民将比土库曼人更怀念尼亚佐夫,因为他为世人带来无限荒谬;Idiot'也有相同看法,觉得“独裁者很好笑滑稽”(RU)。 部落客为尼亚佐夫杜撰的秘密日记里,假尼亚佐夫说死亡对他真是今年不好的结尾,他后悔没能见到首都“北极世界乐园”里的企鹅,不过他很高兴自己的葬礼比皮诺契(Augusto Pinochet)盛大。
摩洛哥部落格社群:言论自由、音乐与庆祝
校对:Portnoy 在摩洛哥部落格社群中,上周(2006/12/13-20)有许多不同的焦点话题。 让我先从 Farid 跟他所感兴趣的摩洛哥部落格界一些有趣的数字现况(法文)开始。感谢 Shimon Peres,我接着将介绍 Reda 的发现:懒惰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法文)。 欧盟既是一个伟大的成功、也是一个巨大的失败。为什么?因为欧洲人变得懒惰了:他们没有小孩[…],更多的老年人、更少的年轻人。欧洲有工作,但是没有工作者。在非洲,事情刚好相反。这是为什么他们把穆斯林带到欧洲,以及伊斯兰教传进欧洲的缘故。 Amine,汤姆猫与杰利鼠(Tom and Jerry)的头号粉丝,就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撰写了卡通作者 Joseph Barbera,安享天年以 95 岁于周一过世的传奇的一生(法文)。 一个酸酸的笑容? Nichane 目前正遭受攻击。理由?这个讽刺杂志所出版的封面故事介绍摩洛哥最流行的笑话。结果变成摩洛哥人喜欢嘲笑权力、性与宗教。这跟摩洛哥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全世界的笑话,本来就都是这样。某些笑话跟上帝与先知有关(阿拉伯文),有些是针对 Khorafa(阿拉伯文) 的朝圣者,甚至比丹麦的漫画更糟糕(阿拉伯文)。 摩洛哥的新闻记者与部落客 Mohamed lachyeb,正在请他的观众诅咒 Nichane。 Koweit 也对 Nichane 感到不爽。...
孟加拉:大屠杀记忆与胜战日庆祝
原文:Bangladesh: Remembering genocide and celebrating victory day作者:Rezwan翻译:Leonard校对:Portnoy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别的日子,例如孟加拉的12月16日,Drishtipat还记得35年前的这天,孟加拉正式独立,《时代》杂志在1971年12月20日称之为“孟加拉浴血诞生” 若各位有些人不清楚当时背景,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部落格名)的部落客Mash讲述了孟加拉解放战争史,以及巴基斯坦军队对当地造成的创伤: “孟加拉在1971年仍称为东巴基斯坦,这是英国在1947年所遗留下来的畸形产物,当时的南亚大陆上有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同属巴基斯坦领土,两地之间则有广大印度领土隔开,巴基斯坦两地语言及文化皆相异,国内虽然以东巴基斯坦人口较多,但在经济与政治上却受西巴基斯坦人剥削与压迫,东巴斯坦人若是说出孟加拉语、信仰印度教或从伊斯兰教改信印度教,都会遭政府惩处,‘巴基斯坦’(Pakistan)一词直译为‘纯净之地’,他们无法对孟加拉人容忍或宽容,因为孟加拉人不是‘纯净的’穆斯林。…1971年3月25日,巴基斯坦军队发动‘探照灯任务’(Operation Searchlight),要消灭东巴基斯坦的人民联盟及其支持者,目标要‘粉碎’孟加拉人的意志。” 巴基斯坦军队当时在孟加拉屠杀300万人、强暴40000女子、焚毁数百村庄、虐杀知识份子,也是全球史上极严重的一场屠杀。 巴基斯坦总统亚赫亚汗(Yahya Khan)曾说:“杀掉300万人,其他人就会自动互相残杀灭亡。” 然而美国政府却支持巴基斯坦政府作为,1971年4月6日,美国驻达卡外交官布拉德(Archer Blood)发出知名的“布拉德电讯”,由29名美国官员联名反对美方对巴基斯坦政策态度,由于布拉德对尼克森(Richard Nixon)与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有异议,美国旋即召回布拉德,但数百万孟加拉人至今仍将他视为英雄。 数百万孟加拉人在暴力威胁下逃往邻国印度,美国支持和平的民众也不同于政府姿态,创设“美国支持孟加拉论坛”,并于1971年11月20日在纽约圣乔治教堂举办吟诗会,出席诗人包括金斯堡(Allen Ginsberg)、欧洛斯基(Peter Orlovski)、桑德斯(EdSanders)等人,金斯堡朗读知名诗作<九月,杰斯洛路上>,诗中描述难民生活之苦。 1971年8月1日,哈里森(George Harrison)与香卡(Ravi Shankar)举办“演唱会 ...
如何线上参加GVO高峰会2006
作者:PipperL 1. 这个会议是在干什么的? 这个会议是GVO这个组织办的年会,目的应该是让散聚全球各地的编辑、作者、记者、部落客们可以聚在一起聊聊天,并且讨论一些议题。 2. 那GVO是什么? 以下摘录自GVO Translation Project: GVO全名为Global Voices Online,是一个非营利的全球公民媒体计划,由哈佛法学院的柏克曼网路与社会中心赞助成立。 GVO底下有多位区域部落客编辑,负责寻找、聚合,与追踪全球网路上的对话,而许多的桥梁部落客(bridge bloggers)则以英文写作,提出地方观点与重要事件。 3. 这次GVO年会的主题是什么? 依照官方网页的说法,这次会议要探讨的议题有二: 如何把更多没被听到的、被忽略的、或是弱势的声音引进GVO对话中? (How do we bring more unheard,ignored, or disadvantaged voices into the global...
伊朗: 学生抗议、地方选举、美伊对话
原文: Student Protest, Election and USA-Iran Talks作者: Hamid Tehrani译者: Leonard 根据主流媒体与部落客的报导,数千名伊朗学生12月6日于伊朗各地大学发动示威游行,主要口号是“大学还活着”,从去年起,大学生与学者常面临许多难题,部分学运人士被迫离开学校、学生会遭强制关闭,许多学者也遭解聘或强迫退休,有些人称政府新政策为二次文化大革命,部落客详细记录这起活动,并将示威照片公布在世人面前。 大学还活着 Arash认为12月6日对伊朗历史是重要的一天,他指出: 今天是伊朗学生日,纪念三十多年前遭国王杀害的三名学生,过去十年来,学生都在这一场表达对改革的热情与对国家的愤怒,自从总统阿曼尼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上台,实施多项民粹主义政策,使今年学生有了更多不满与反抗的目标。 知名摄影部落客Kosoof的部落格常遭政府渗透骚扰,他提到安全人员无法阻挡学生进入大学,他已刊出有关本次活动的照片。 15 azar报导示威游行不同时刻的现象[Fa],他也表示安全人员无法阻挡学生进入德黑兰大学,也指称马尚德、马赞达兰等城市亦出现数百名抗议学生,主要口号是“大学还活着”,学生也高呼其他口号,例如“独裁者下台”、“释放政治犯”、“女性自由即人性自由”等,学生表达支持国内女性与劳工运动。 Chapno解释学生运动的部分目标[Fa],他表示: 学生运动是国内现有最活跃的组织活动,背后已有50年的历史,绝不会成为政治游戏的俘虏,…对抗贫穷、争取自由、正义与平等一直都是学运核心价值。 部分部落客报导活动内容,其他则试图分析运动对未来[1]的冲击,改革派希望透过此次选举重掌执政权。 部落客与改革派候选人对话 Alpar表示,约130名部落客在地方市镇议会选举前,与改革派候选人会面。 Jomhour前往伊朗南部参与会议,他认为此次活动具正面意义,让社会听见部落客的声音[Fa]。 Hanif说部落客对候选人提出要求,候选人则学着了解部落客手中所拥有的媒体,他还表示我们能够集合150名部落客,代表着对未来的潜力无穷 [Fa]。 美伊对话 部落客不只关心伊朗国内事务,也讨论未来美伊对话的可能性,美国伊拉克研究小组后来发表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应直接与伊朗和叙利亚对话,不过早在报告公布之前,伊朗部落客便已论及这个主题,但意见依然分歧。 Winston提议致函美国总统,要求他不要与伊朗政府谈判协商,他写道: 我认为部分人士/部落客应聚集起来,共同致函美国总统布希,建议他帮助伊朗人民摆脱现有政权,并运用美方影响力及权力加速发展。...
阿拉伯:一位在多伦多的阿拉伯人以及阿拉伯文化
原文:Arabisc: An Arab in Toronto and Arabs and Civilisation作者:Amira Al Hussaini翻译:yourpapa校对:Portnoy 部落客 依米拉提 奥萨玛(Emirati Osama),目前居住在北美洲,一块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在小布希执政下进入的土地。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有机会进到这块领土。几年前,当我在国外念书持学生签证要来美国拜访亲戚时,因为911 攻击事件,美国海关打了我回票。在那场攻击事件之后,所有的阿拉伯人和穆斯林从此被打入美国的黑名单。从那天起,我发誓只要这个国家还是被那个狂人(小布 希)统治着,自己再也不踏上这块土地。”他如此说道。 然而,因为一次商业旅程,他来到了多伦多。在这里他开始享受多元化的社会体制并开始学习适应这里寒冷的冬天。 “因为曾经在欧洲生活超过五年,我还以为自己早已经适应了寒冷气候.直到来加拿大后我才发现这里的冷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很高兴自己能够早些来到这里适应这里的天气,因为在出发前我早已听说这里可以冷到零下20度!”他补充了几句。 从一趟加拿大之旅,让我们将视线转移到一场在埃及的部落客聚会。在这里姗席丹(Shannseddeen)纪录了非常个人却贴近真实的 观察:“遭透的道路以及糟糕的清真寺女用祈祷室”。 依据提示,要到达地点,姗席丹和另一位部落客必须先搭乘地铁再转乘巴士。 “当我们一下地铁后,如潮水般的人群几乎把所有我们可能搭乘的巴士给占住了。一如往常般,没有等到情况好转,我们选择步行–为了维持我们的尊严”她解释道。 但这也不是一趟愉快的步行,她这么形容:”这条路甚至连车子都不应该走在上面” 在途中,她们在一间清真寺停下来祈祷,但即使是在这里的女用祈祷室也没有赢得她们的青睐。 “我们决定要到附近的一间清真寺祈祷,不幸的是,那个地方由内弥漫出的可怕气味将我仅存的一点力气也给用尽了。而在这里的女用祈祷室则是完全的被忽略了–小到令人怀疑是否为了装饰这座清真寺而存在的”她如此说道。 于此同时,突尼西亚的部落客 默汉.麻旺.马达(Mohanned Marwan...
印尼: 宗教领袖一夫多妻/议员性丑闻
原文: Indonesia: Polygamous Holy Man and MP’s Sex Scandal 作者: A. Fatih Syuhud译者: Leonard 最近几周印尼部落客之间有两项热门话题,两件事看似相近实则无关,一是Aa Gym公开承认娶了第二位妻子,二是从业集团党(Golkar)国会议员爆发性丑闻。 非印尼本地民众对Aa Gym可能所知甚少,《时代》杂志形容他是“印尼最具魅力的伊斯兰教师,集成功与宗教于一身”。 这位有魅力的圣人现在承认拥有两位妻子,印尼部落客因此热烈讨论如此行为是否合礼,伊斯兰教虽然允许一夫多妻,但并不鼓励,除非男性能让几位妻子相安无事,而且该名男性绝对不能出现婚外情,因为婚外情在伊斯兰教为一重罪。 一般穆斯林认为Aa Gym既然身为备受敬重的伊斯兰教师,信众高达数百万人,理应拥有更高道德标准,故该避免拥有两名妻子。 支持一夫多妻的男性常引述一段《古兰经》文做为宗教佐证,不过Ridho Putradi则说“无论有什么理由,我都不赞成一夫多妻”,这篇文章已吸引至少49篇回应留言,多数都同意他的言论,其他如Rohprimardho、Tata Danamihardja、Morning Dew、Ida Abidin、Agus Setiawan、Rani等部落客都有类似言论。 不过Muhammad Solihuddin则觉得此事无伤大雅,并祝福Aa Gym与两位妻子永远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