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nard · 四月, 2007

最新文章 Leonard 來自 四月, 2007

(短信)日本:为何不用支票?

  29 四月 2007

「日本法律博客」的Joe试图解释,为何日本和许多国家不同,人们鲜少使用支票:「日本有关付款的法律制度完备,一如美国或欧洲国家,但如果一生都住在日本,除非要支付海外帐款,很可能永远都不会用到支票。」 --- (译注)原文的Joe认为,日本人少有支票之因有二:第一,人们已习惯使用银行间汇款的制度,第二,犯罪率低,让民众安心随身携带大笔现钞,而不担心遭抢。

埃塞俄比亚: 抗议对女性的暴力

  27 四月 2007

校对:abstract 4月14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梅克尔广场上举行一场游行,希望突显该国女性仍面临暴力威胁,需要更多行动才能保护女性人身安全,游行主办单位包括埃塞俄比亚女性律师协会、加拿大国际发展局、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当地司法部与女性部亦提供支持。事件起因为女子梅蒂(Kamilat Mehdi)于某夜与两名姐妹一同走路回家,突然有名男子从暗影中窜出,朝她的脸部泼洒硫酸,路透社的报导指出:「虽然这只是个案,但已震惊埃塞俄比亚冷漠保守的社会,也暴露出对女性暴力相向的潜在文化。」 以下影片记录一场游行过程,希望提升社会对司法保护女性远离暴力的了解与支持,海报以埃塞俄比亚官方语言写就,并支持修法制裁暴力与性骚扰。

(短信)阿根廷:围墙能否解决问题?

  26 四月 2007

博客GoodAirs的Ian提到,愈来愈多人选择住在「区域型住宅」,在房屋群落外筑起围墙与铁丝网,虽然看似较有保障,但这种住宅区平均每三天就会出现一椿抢案,所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安全,而且这种设计还有另一项缺点,在区域型住宅内,孩童生活在自行建构的泡泡之中,完全与现实世界隔绝。

(短信)墨西哥:堕胎讨论再起

  26 四月 2007

墨西哥国会最近决定让堕胎合法,由于许多民众信奉天主教,这项决议让他们大为光火,Ciudad de Mexico[ES]等博客同时呈现两造说法,但也质疑「为何不让此事开放公众论辩?」,或直接透过公投让人民裁决,也有些博客如Goleech[ES]「支持堕胎除罪化,但不代表支持堕胎」,也希望社会对此有更多讨论与论辩空间。

(短信)卡达尔:社会七大奇迹

  26 四月 2007

卡达尔博客Hamlet提及国内七大奇迹,其中包括:「第二号奇迹:『人脉决定一切』,就算你拥有对的证照、工作资历、教育背景…等等,但如果没有认识对的人,一切都是罔然,根本不可能得到合理的职位,这个现象非常普遍,阿拉伯人甚至还为此创造新字『wasta』。」 --- (译注)原文内所提到的七大奇迹包括:第一,出身地决定一切,只要来自西方英语国家,再差的人都是宝,只要来自亚洲或非洲,再好的人都是草;第二,人脉决定一切;第三,性别决定一切,女性薪资一定比男性低,就算资历、背景、身份、教育旗鼓相当,只要性别不正确,同工当然不同酬;第四,做得愈多,领得愈少,最好的工作地方是政府单位,因为做得最少,领得最多;第五,待得愈久,领得愈少,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刚自海外前来卡达尔的同事薪水当然比较高;第六,劳工法,没有人仔细看过劳工法,公务员的福利好得令人眼红,民营企业的待遇简直像19世纪奴隶法重现;第七,从没有人想改变上述奇迹!

黎巴嫩:犹记内战

  25 四月 2007

校对:nausicaa 1975年4月13日为黎巴嫩内战开战日,战火蔓延15年,至1990年签署塔易夫协定(Taif agreement)正式结束,超过15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或流离失所,国内几乎每个人都受到影响,本地团体与组织以各种活动纪念这一天,不仅提醒人们战争的伤痛,也希望憾事不再重演。由于今日国内各政治团体关系紧绷,犹如七零年代开战前情况再现,使这些纪念活动益形重要。 以下罗列部分讨论与提及相关问题的博客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Blacksmith Jade提及有篇报导访问三位目前的领袖,他们在内战期间都是武装份子领导人,这份报纸询问他们是否对战争期间行为有所懊悔与歉意,三人除捍卫自己的立场外,他们的回答也相当有意思,或许也能从中揣测不久的将来可能发生什么事。 博客Sietske in Beiroet提到贝鲁特最近出现一个团体,自称为「黎巴嫩女性公民和平组织」,并张贴她们所散发的一张传单内容,其中呼吁女性尽力阻止暴力重现,她也提到黎巴嫩人如何称呼这场内战: 黎巴嫩人使用阿拉伯文交谈时,总是以「那次事件」称呼,「内战」是西方所创造的词语,城镇内或许某个地区有战火,但其它地区依然生活如常。 在这篇文章里,Courtney C. Radsch论及内战的起因,也呼吁领袖努力避免内战再起: 4月13日是黎巴嫩血腥内战开战32周年纪念,让这个国家不再是中东巴黎,而是受宗教暴力摧残的烽火之地,美国与黎巴嫩的政治人物应在这天反省内战的前因后果,并学着记取历史教训,以免现今紧张的政治局势再度引爆战火,也要努力让伊拉克内战不会如黎巴嫩当年一样漫无止尽。 Skylark[AR]张贴一首诗,其中告诫人民挑起战端前因谨慎三思,他也贴出贝鲁特在内战中的情景照片,并提供更多照片的超级链接。 M Barbay则提供长14分钟的影片,回顾过去卅年的黎巴嫩历史,希望寻求终结战争再来的方法。 Angry Anarchist则提出看待战争的不同观点,她首先指出: 内战爆发已届32周年,但所有战犯、军队、屠夫仍逍遥法外,更糟的是,这些人有很多都控制了政党与政府部门。 她之后认为: 我们应摧毁内战神话,不只是要拆解,而是要摧毁,尽管历史经验已为明证,有些人仍坚持姑息态度终究能拆解这项神话,但这只会鼓励人们讨论内战,进而再度发动内战,且对外只会重复同样的、与自身立场一致的官方说法。 除此之外,MFL也写下一篇文章,总结其它人总结的任何内战引爆原因,其中也包括黎巴嫩内战,或者是部分黎巴嫩人口中所说的「那次事件」。

玻利维亚:出走大不易

  24 四月 2007

校对:Justin 由于欧盟的新措施实施日期逼近,让玻利维亚最近涌现出走潮,自4月1日起,玻国民众必须申请签证才可进入欧洲,故无法再如过去般轻易前往西班牙等国谋职,由于新制近在眼前,许多人急着前往旅行社,订购下一班前往马德里的机票,但也因此引发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来自Cochabamba的博客Violeta在博客Desnudate![ES]里,提到许多人选择远离家园的情况: 玻利维亚人若要「逃离」故乡追寻欧洲梦,3月31日是最后截止时间,许多前往西班牙多年的玻国人认为,尤其前往该国之后,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条件、「更美好的生活」,也确定自己永不会回到玻利维亚,不会回到这个贫困、发展不足、毫无机会的国度。 在这股热潮中,许多无知人士也趁机会占消费者的便宜,代号为MABB的Miguel Buitrago在他的博客里说到这件事: 最糟的是,许多旅行业者利用人民的焦虑,借机超卖机票,后来军方在政府命令之下,出面宣布将提供飞机将民众载往巴西搭乘转机,但民众除了原已付出1200美元至3000美元不等的机票之外,还得再花390美元。 这场混乱起源于Lloyd Aéreo Boliviano (LAB)航空公司留下的烂摊子,该公司自去年起便出现财务困难,但仍超卖许多前往马德里的机位,而且更可恶的是,这些班机原订于4月1日之前不久起飞,但却以燃料不足为由临时取消,导致许多旅客的欧洲梦破碎,航空公司管理阶层因此遭到受押。 Andres Pucci列出该公司摇摇欲坠的原因[ES],包括VASP与Tito Asbun管理不当、政府无意化解危机、燃料价格不断攀升等,消费者在全国各地机场抗议,航空公司员工也抗议薪水迟迟未发,无力改善公司现况,LAB员工最近也再架设了一个博客名为「对LAB表达意见」,Carlos Gustavo Machicado Salas在博客Guccio's[ES]里写道,这间南美洲历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离关门时间恐怕已屈指可数。 去年今日 LAB航空公司去年此时也同样是新闻焦点,员工占据Cochabamba的机场跑道,让抗争进入另一个阶段,当时一名博客认为:「如果奇迹并未很快发生,结局大约几天或几个礼拜后就会出现」,时隔一年,这个说法依然适用。

亚美尼亚:暗杀与爆炸案频传

  24 四月 2007

校对:mountaineer 亚美尼亚近来几乎失控,爆炸案、枪击案与暗杀事件接连发生。   根据Kornelij Glas[RU]的报导,亲总统的「亚美尼亚繁荣党」两间办公室在4月12日遭爆炸攻击,该党也积极参与5月12日国会选举,爆炸地点位于首都埃里温的Zeytun区与Avan区,之后其它博客也迅速跟进详尽报导,包括Oneworld Multimedia与Hyelog,Oneworld Multimedia的Soon Onnik Krikoryan随后提供爆炸地点的照片与评论: 几乎所有首都人民都将矛头指向执政的共和党,不过也有少数人认为此次是假爆炸案,要让人相信两党之间裂痕甚深,也可能是亚美尼亚繁荣党自行制造爆案,但是如我所言,多数人觉得这是共和党所为,执政党则全盘否认。 博客们在思考究竟暗杀行动会到什么程度,Armenia Blog将今日的亚美尼亚对比80年前的芝加哥,并引用ArmeniaNow的资料,列出近来受注目的暗杀事件: 4月9日发生Gyumri市市长的暗杀行动,造成三死三伤,这是过去一年以来,第八次受瞩目的公共攻击事件,而至今只有两人遭到逮捕,也没有人遭判刑定谳。 JLiving notes[RU]写到针对国会议员候选人的攻击事件,Hakob Hakobyan (Choit) 的座车在午夜遭枪击,Sousanna Haroutyunyan的竞选办公室也遭纵火。 Kornelij Glas[RU]在他第七份竞选文宣里指出,在亚美尼亚,「Kalashnikov(AK)枪枝已成为最热门的竞选工具」。 这些数据相当可怕,几乎让今年选举成为亚美尼亚自1991年独立以来,最危险的一段时间,…而且官方公告的竞选时间从4月8日才刚开始! 相片由E-channel提供,经许可后使用。

摩洛哥:「摩洛哥之心」与最近多起爆炸案

  23 四月 2007

校对: Leonard 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摩洛哥之心」,引起摩洛哥博客圈热烈讨论。费斯(Fez)约有1百万人口,是摩洛哥最精华的城镇,当地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世界知名大学──Qarouyine大学,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变迁及发展,费斯居民似乎被遗忘了。 居住在费斯的一名外籍人士在博客Everything Morocco上写道:「在公元2007年的今日,费斯的贫民窟称号,可说是名符其实,当地居民生活困苦,勉强餬口维生。」 The Morocco Report的taamarbuuta质疑费斯的城市独特性,并表示:「表面上费斯似乎是全球化浪潮中的一颗宝石,但该城吸引观光客的特色在哪里?」(The Morocco Report及The View from Fez 分别发表了The soul of Morocco?与Fez versus Meknes – ‘tourist -pouncing Fassis?反驳纽约时报报导,且鼓励美国当地读者到费斯亲身体验。 Morocco Time博客Liosliath也不赞成将费斯冠上摩洛哥之心的称号,并表示:『除了主要观光景点之外,该国仍有许多具有摩洛哥「特色」的地方。』 除「摩洛哥之心」的话题之外,摩洛哥博客还关心最近在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的自杀炸弹事件。一名男子Abdelfattah Raydi在卡萨布兰卡一家网咖引爆身上炸弹,随后警方立即追查其党羽下落,周二当天原本可望将嫌犯绳之以法,但其中一名嫌犯(自杀炸弹客的兄弟)却引爆了藏在衣服下的炸弹,嫌犯及一名警员当场身亡,并造成多人轻重伤(伤员包括一名小男孩),另有一名嫌犯遭警方射杀身亡。另外,该城周六早晨又传出两起自杀炸弹事件,案发地点在美国领事馆所在的Moulay Youssef大道。 ‘Aqoul博客版主Lounsbury 对于案发现场的网咖业者Mohammed...

(短信)斐济:首次博客聚会

  21 四月 2007

博客「数位斐济」写道,他们在首都苏瓦首次举办部落客聚会,虽然与会者不多(总共只有三人),但他们依然「聊得很愉快,话题天南地北,包括政治、家庭背景、出租车司机、Hi5社群网站等,噢,当然也包括写博客。」

(短信)泰国:要求让电影自由

  21 四月 2007

博客「泰国自由反审查联盟」(Freedom Against Censorship Thailand)呼吁立法机关与政府,应该让泰国电影不再受审查单位的箝制:「我们要求立法机关下令,将电影列入大众媒体范畴,让这个产业不再受政府干预与限制,其它如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大众媒体早已自由开放许多。」

印度:虐童、社会分裂与海外侨民

  21 四月 2007

校对:abstract 几天前有篇关于孩童性侵的研究在印度发表,研究结果令人感到相当难过,如各位记得Mira Nair所执导的电影《雨季的婚礼》(The Monsoon Wedding)中,核心议题即为印度虐童的情况,这可能也是首度由主流制片公司触碰此项禁忌话题。 Instablogs的Pooja写道: 我们长期高举虚假的印度家庭价值荣耀,现在证实只是一场迷思,丑陋的现实已揭露,印度半数孩童受到某种形式的虐待… 这篇报告提供的虐童数据令人心惊,显示在17000名孩童中,53%都面临不同形式的性虐待,这也是首次政府如此认真调查虐童议题。   (图片由Matthieu提供) 但另一名部落客Zoey对于研究方法与精准度有些质疑,她表示: 我有些怀疑,因为我读到的故事里,都未明确指出肢体虐待或性虐待的情况,也未提及研究方法的问题。 Zoey一方面怀疑统计方法,另一方面怀疑主流媒体会不会对这些问题进行追踪报导。 接下来要谈谈印度的另一面,这个面向的印度没有企业,也没有资科毕业生,Nita发表名为印度精神的图片故事,在相片中,她记录孟买城内另一群印度民众,在这里,37%的人民都是移民。 至于工程或管理科系毕业生,或是在海外工作的印度人,他们的生活又是如何?Ram Krishnaswamy在部落格Churimuri里指出,并非所有海外印度人都很富裕: 说老实话,就我的观察,印度国内中产阶级手上的闲钱可能远超过海外印度人,只是人们常误以为海外印度人家中后院有棵摇钱树。 居住于澳洲的Ram Krishnaswamy接下来写道,海外印度人究竟在异乡如何生存: 到了每月第三个礼拜,许多年轻的海外印度人家庭就已把钱花光,只能用信用卡过生活,等着下个月发薪水。 换言之,他们就是每月都把钱花光的「月光族」,没有信用卡根本过不下去,人们也不储蓄,因为利率实在太低,存在银行里根本不值得。 最后我们要提到Laurie Baker,这位建筑师原本是英国籍,后来归化印度,并在印度工作多年,他在印度首创低成本屋宅,纽约建筑师兼部落客Arzan Wadia对Baker有详尽介绍,也提供相关超级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