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Chinese 來自 十二月, 2007
台湾:讽刺的人权日
接续着上一篇报导,本文将继续为各位带来台湾的人权讯息。 十大人权新闻 台湾人权促进会(Taiwan Association for Human Rights)在国际人权日的前夕评选出2007年十大人权新闻,而有鉴于国家的人权侵害行为,往往与决策者、公务员的人权素质相关,台权会也发表“2008总统暨立委候选人人权素质评估问卷”,希望在明年的两场大选前,人民可以要求候选人对人权政策表明立场,以做为投票的依据。 政府官员的性别歧视言论 一名教育部官员日前以“很娘”、“很像Gay”等字眼来嘲笑政敌,立刻引起性别团体的震怒,召开联合记者会谴责,但该名官员却以“gay和娘只是一个形容词”轻松带过。小毕斥道: 他说的可太轻易了!他可知道有学生就是因为娘,所以受尽男同学的欺负,不敢上厕所怕遭脱裤要验明正身。他可知道,就是有男人将 gay当作取笑与羞辱的形容词,以致于一个活生生的男同志在成长过程中,不敢面对与展现真实的自我,一旦出柜还有遭到排挤失去工作的风险。这种成长经验的 痛苦,岂是“gay是一个形容词”所能带过。 女学会连带谴责使用父权语言暴力的多名政治人物,并联合其他性别团体,依据性别平等教育法要求教育部负起责任,表示如此的歧视言论,是民主与性别平等的严重倒退。 讽刺的人权日 到了12/10,国际人权日当天,过去做为用来囚禁政治犯“台湾人权景美园区”举办了开幕仪式,许多过去曾被囚禁于此的受难者和受难者家属皆到场参与;而到场抗议的乐生保留团体,却被公权力无情地驱逐、拘捕! 图片由pinglhow提供 苦劳网有详细的报导,civilmedia也有影片纪录,而参与行动的学生陈柏屼以第一人称写下事情经过: 大官们鱼贯的入场,我们高喊着那些大官们的名字,渴求他们走过来听听我们的诉求,看看人权真实的样貌。无奈,大官没有来,警察、国安、刑警却向我们包围、靠拢。 在警察的威胁恐赫下(地上的障碍已被清除),我们不得向后退,退到一面墙上,上面讽刺地写着充满艺术感雕板的“台湾人权景美园区”。 阿公阿嬷坐上轮椅上,在这排字底下,是多么的,让人不解。 图说:今天上午总统陈水扁主持“台湾人权景美园区”开幕典礼,就再不远的地方,警方却强力驱散要求乐生保留的群众。陈水扁仅回答:“你们去比较一下,和国民党的差别。”图片和文字来自苦劳网。 弱势相扶持:新移民与性少数 如此混乱的情势,也许会让许多人感到灰心;但在社会的角落,却仍有弱势族群互相支持着彼此!从11月起,台湾的越南文报纸《四方报》与各大性少数BBS板开始同步联播人权新闻,共同关注同志、新移民及其他弱势议题。四方报是台湾唯一的越南文报纸,服务对象以移工和新移民为主;而各大BBS站也是同志社群交流的重要据点。联播计划的新闻稿上如此写道: 乐生、苏案…许多人权议题仍悬而未决;司法系统或警方对同志、原住民、新移民的不当作为频传…社会各处仍有许多无理的对待。这一次跨族群的互惠行动,希望能为人权的寒冬注入一股暖流。
台湾:“我要休假”移工大游行
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台湾的政党恶斗却仍占据了媒体版面,执政党与在野党高喊“民主”、“自由”,操弄族群情感的同时,却对许多弱势族群的人权不屑一顾。接下来几天,全球之声将陆续报导数则重要的人权新闻,首先带来的是两年一度的移驻劳工大游行。 相片由人民火大行动联盟(RCAN)提供。 最卑微的诉求 在劳动力全球化的影响之下,来自东南亚的移驻劳工已成为台湾重要的劳动力,在台湾从事辛苦、危险、肮脏产业的移工已高达36万余人。但在政治、经济多方的压迫之下,移工的人权依然处在社会边缘的角落。 相片由RCAN提供。 12月9日,台湾移工联盟(MENT)发起了“我要休假”移工大游行,来自菲律宾、泰国、印尼及越南的移工们,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走上街头,许多社运团体也到场声援;游行队伍走过最繁华的台北东区,呼喊着五国语言的“我要休假”,希望正在逛街的市民们能注意到,在这号称人权立国的台湾,有一群人连休假这种最卑微的权利都没有。 相片由坏嘴巴提供。 在台湾,从事家庭帮佣及看护工作的移驻劳工已有16万人,却被排除在劳动基准法之外,休假和加班费都没有保障。台湾国际劳工协会的志工陈秀莲和FoolFitz分别叙述了两段被雇主剥削、却得不到法律保护,最后只好“逃跑”的移工故事,陈秀莲更详细地解释了移工对台湾弱势家庭的贡献: 因为被排除于劳基法的适用范围,外籍家庭类劳工没有任何法令的保护,来到台湾只能碰运气,运气好的遇到好雇主,运气不好只能在恶 劣的劳动条件中,为了生存而奋斗。台湾人对这些来台工作的外劳,常常用:“她们都是来赚台湾的钱”带过。这句话掩盖了太多的东西,她们来台湾其实撑起了两 个家庭,一个是她们母国的原生家庭;一个是雇用她们的台湾家庭。如果不是她们愿意以极低的薪资,负担起全年无休的照顾工作,弥补了台湾社会福利漏洞,替台 湾人照顾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的家人,让他们能出去工作养家,不知道有多少弱势家庭会垮掉。在一次访谈中,一位聘请家庭看护工的雇主告诉我,如果不是有外劳 帮她,她会带着她的母亲一起去自杀。 性/别人权和新移民团体也前来声援,相片由vc2401提供。 然而,台湾政府却将照顾弱势者的责任全部丢给外籍看护工。MENT表示,内政部对被照顾者家庭提供有特定时数的居家照顾,俗称“喘息服务”;却规定“聘有外劳”者不得申请居家服务,使得重症家庭因人力及经济上的困难,无法让移工休假,造成弱弱相残的局面。MENT要求内政部回复聘有外佣的身心障碍者应有的居家照护,并提出下列五项诉求: 家庭类劳工的劳动条件应有法令保障 废除私人仲介,强制国对国直接聘雇 移工得自由转换雇主 取消聘雇年限 保障移工团结权 相片由苦劳网提供。 两位做着轮椅的雇主也到场声援他们的看护,并在台上与移工们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civilmeida录下了这动人的一幕: 而Benla对此写下他的感想: 坐在轮椅上的是两位身体不方便的朋友,他们是雇主,但,支持移工们要有休假的权利。我不晓得有多少台湾的朋友会有同样的想法,但,我相信许多雇主可能并不知道规范家庭看护工的法令并不合理,因为,雇主自己对劳动法令恐怕也是相当陌生。 … 我想告诉移工朋友:谢谢你们,要感谢的,并不是因为妳们帮忙分担了台湾许许多多的家庭负担,或者,成了台湾经济奇迹的另一群无名英雄,而是,你们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看清了自己的傲慢与不足,因为你们,让我们反省,让我们成长。 感谢,我们还在学习,我们会更努力。 众人在“我要休假”的大布条上签名和盖手印,相片由RCAN和苦劳网提供。
中国:我们的人在澳大利亚?
陆克文(Kevin Rudd),这位令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赞赏有加的澳大利亚新总理,80年代曾在中国担任外交官,而就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陆克文与霍华德(John Howard)竞选总理之前,胡锦涛主席便邀请他和家人于明年去北京的奥运会。 对于陆克文广泛的中国交际网,中国的博客作者知道些什么呢?11月25日,网易将此条新闻置于头条。 MSN Live Spaces的博客作者黄小雨,在澳大利亚的国际学生公寓的住处里写了一篇文章,“陆克文的胜利”: 凌晨的时候听说小陆胜了。果然和这里的媒体和民调预计的一样。工党顺利执政。替换了已经执政11年之久的自由党国家执政联盟。 消息公布之后。我们的国内的媒体到是颇为兴奋。新浪网上出了很多的报导。CCTV9也进行了专访。 最感兴趣一点。也就是这个新总理会讲中文。给了中澳关系一个美丽的遐想空间。中国人民包括我们那么多留学生来说自然多了些憧憬。 此人的施政纲领,其中几点我比较感兴趣。一个是优质教育系统的建立和教育经费的增加。不过这个貌似也是09年的计划了。不知道对我有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另外一个是改进网络建设。看看这里的破网络。比国内还落后的512KADSL就知道真的要改改了。 其余的比如医疗和社会保障。签《京都议定书》和伊拉克撤军之类的事情和我们切身关系暂不太强烈。 不过我觉得他获胜的另一个法宝是对手已老。霍华德这个老秃驴每天在大家眼底下晃了11年。大家已经看的厌恶了。 另外我还是觉得无论霍华德继续执政还是小陆上台。对中澳关系的大局来说并无太大影响。只是此人更熟悉中国。亲美的立场也不会改变。且其美中关系中的微妙纽 带的作用变得愈加清晰。早上一上线又看到法国总统启程访华了。而且还带着1000亿的合同意向而去。这个时代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在经过 200年的压迫和斗争之后。一切就如命运之轮一样滚滚而来… 还有一篇文章作者DreamhouseLHH1106也来自于澳大利亚,题目为“谁是陆克文”: 陆克文是Who,这几天是澳洲的大选,各种媒体上都是和大选有关的消息一打开电视整段都是介绍选举的情况当记者问选民对大选的看 法时,多数人都用了boring这个词偶在想既然很多人都觉的boring,电视台还有别的媒体,为什么总是不停的放选举难道是因为好莱钨的编剧罢工,导 致电视台没有美剧放,才拿选举充数昨晚,选举结果出来了工党的陆克文击败了自由党的霍华德,出任了澳洲的新总理陆克文的获胜一方面是因为他提出的福利政策 吸引了选民澳洲这几年经济增长很快,但老百姓除了收入有些增加,福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其实澳洲的福利已经很好了,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这一 点似乎和中国有些像而有着苦难童年的陆克文便大打福利牌,从而吸引了多数选民。 另一方面,他的中国背景又为他吸引了N多的亚洲选民陆克文虽是土生土长的澳洲白人,但他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在大学时,他的专业便是中文和中国历史大学毕业 后,他曾在北京工作过八年不仅如此他的三个孩子均会说中文。 他的小儿子现在在复旦大学深造工党一向比较倾亚洲随着亚裔尤其是中国移民的增加陆克文自然为获胜 增加了砝码偶倒觉得,陆克文挺有先见之明,能在三十年前选择当时很冷门的中文做为自己的专业其实现在在西方,无论是政界还是商界,如果有在中国或是亚洲有 工作学习的背景,那么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就是不知道西方人是不是也像中国那样有“海归”一说陆克文是Who从今天起,他是澳洲的总理。 新浪的博客作者Old Thrift贴了这样一张照片: 接着我们再回到澳大利亚,新浪博客作者龚学中这样抨击到:“陆克文赢了,而幼稚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