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LANGUAGES 來自 五月, 2011
哥斯大黎加:反恐同日活动
5月17日,哥斯大黎加庆祝“国际反恐同日”,人们在網絡和实体世界一同展现性多元面貌。
非洲:赫尔辛基的非洲影展
创办赫尔辛基非洲影展的Wanjiku wa Ngugi与Beti Ellerson对谈,提到非洲在芬兰的形象以及本届主题“妇女的心声与愿景”。
丹麦:恢复边界管控
丹麦民族主义右翼政党“丹麦人民党”(Dansk Folkeparti)最近宣布,将恢复管制与德国和瑞典边界;立场属中间偏右的少数政府选择屈服,让这项提案过关。
香港:洗脑教育
香港教育局计划将爱国教育列为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程。 《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旨在促成“国家和谐、国民身分认同与个人间的团结一致”,帮助学生“发展对祖国的归属感”、“为国家队打气”并且“欣赏中华文化”。然而,这项计划却引发社会大众对于政治洗脑的恐惧。
汶莱:从假抢案见人性
汶莱加东(Gadong)地区繁忙的商业区日前发生抢劫案,消息很快在Twitter及Facebook网站上传开
日本:震灾后的“鲶鱼绘”
Pink Tentacle张贴多幅“鲶鱼绘”,这种彩色木版画在1855年袭击现今东京地区的“安政大地震”后风行一时。日本当代文化仍相信鲶鱼与地震之间的关系,例如最近一种提供地震警报的iPhone应用程式即以鲶鱼为标志。
菲律宾:政治犯的網絡狱中日记
菲律宾一名艺术家、记者兼社运人士自从遭政府拘禁后,便成立博客,记录自己的监狱体验及想法,他的亲友、其他艺术家、作家和一般民众也运用網絡,四处为他奔走,希望让他获释。
Google青少年科学展竞赛
“Google科学展”计划准决赛入围者业已出炉,这项比赛开放全球13岁至18岁青少年参赛,但此次60组名单中,多数来自美国、新加坡及印度,而纽西兰、南非、英国、加拿大亦有作品入选。
巴西:女性每日的暴力阴影
巴西一名女子遭到暗杀,嫌犯据称是孩子的父亲,也是前途光明的巴西足球年轻门将,因此成为媒体焦点,社会也对其中涉及的暴力情节备感震惊;
日本:非核家园艺术
一群反核人士在日本成立“废核海报”计划,为了“追求后核能时代,也声援在日本核灾中努力重建的人们”,网站开放各界提供原创艺术作品,将会依据创用CC BY-NC-SA授权张贴在网站上。
韩国:博客评论手机遭三星移除
韩国一位知名博客日前发表文章,批评三星公司的智慧型手机,结果在三星施压之下遭到删除,民众因此强烈批评三星电子与国内最大入口网站Naver箝制言论。
希腊:雅典移民遭种族主义攻击
过去几天以来,右翼极端份子在希腊首都雅典市区企图屠杀移民,事件始于5月9日,一名44岁男子陪伴怀孕妻子前往医院,却遭暴徒刺死,目前没有证据指认凶手身分,但种族主义帮派近来屡屡向移民发动复仇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