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Economics & Business 來自 三月, 2007
伊朗:对民众而言,《斯巴达300勇士》不只是电影
译者:Nausicaa 校对:twmax 由Project 300的Afshin Sabouki 所作的一张卡通图片,响应《斯巴达300勇士》这部电影 根据Frank Miller的漫画改编而成的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不但票房成绩亮眼,还成为伊朗媒体间的热门话题。在Zack Snyder执导的片里,三百位斯巴达武士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以抵抗波斯王Xerxes 和他的百万大军。 许多伊朗人对这部电影感到非常愤怒。日报Ayande No指出,这部片「要告诉人们,现在成了邪恶轴心的伊朗,一直都是罪恶的根源,而且现代伊朗人的祖先,就像在电影里看到的那样,是既丑陋、愚笨且野蛮的谋杀者。」制片商华纳兄弟(Warner Brothers)旋即澄清,强调这是部「以历史事件做为蓝本的虚构作品」。 伊朗的博客们对于这部电影则有不同的反应。 愤怒与希望 Lego Fish制作了一个名为「Project 300」(300指电影名称)的googel炸弹(Google bomb),导引在在线搜寻这部电影信息的人们到一个有各种以「古代波斯」作为主题之艺术品的网站。他说可以「藉这波电影风潮,把真正的讯息传达出去,也就是,伊朗人并非片中所描述的那样。」 Lego Fish表示,Project 300并不像有些人所猜想的,是拿来报复和做为对抗的。它是通力合作下的成果,目的在于展现波斯人不为人知、且在现今媒体上缺乏能见度的艺术面。 博客The Spirit of Man从历史的角度切入来看待斯巴达社会的整体,他认为「斯巴达过去二十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个极权主义和贵族统治的社会,甚至是早在这两个名词发明之前。」他补充道:「《斯巴达300勇士》绝不是我会想花钱去看的电影,而我也建议其它人不要把辛苦挣得的血汗钱花在那上面。」 Mohammad Ali Abtahi认为好莱坞制造了这部电影来侮辱伊朗的历史。他说这也许是对各种伊朗领导人的声明所做出的响应,例如Ahmadinejad先前反对大屠杀的发言。Abtahi 还说「但这部电影对于知道伊朗真正历史的人们来说,不会有任何影响。」...
尼泊尔:对互联网断线的怒吼
校对:Justin 尼泊尔互联网服务商协会最近决定,要在上下午各断线一小时,对当地博客显然不是好消息,这些企业家以这项行动表达抗议,谴责毛派份子殴打旅馆老板事件,博客一方面抨击毛派份子,另一方面也因互联网断线而怒,虽然后来服务商在白天恢复联机,尼泊尔博客还是有许多意见不得不发表。 My Sansar得知断线原因后写道: 今日下午四点起互联网便已断线,尼泊尔互联网服务商协会表示,一小时断线行动是企业家团结抗议的表现,这是国内首度由服务商主动断线事件。 United We Blog!以尖锐文字批评断线是愚蠢决定,要求业者应补偿消费者,并应承诺未来绝不重演。 到底是谁认为断线是「必要行动」?我们不需要另一位贾南德拉(Gyanendra Shah)来剥夺人民的互联网权力,(贾南德拉为毛派领袖,去年二月发动政变接管政府时,曾断绝尼泊尔全国互联网一个星期),我们拒绝再因任何借口让信息与通讯瘫痪,绝不。 Mero Guff提到,他因为断线而无法进行重要工作,后来得知断线是服务商人为造成,他简直无法置信: 身为用户,我都定期付费,为什么他们的行动要把用户拖下水?…这种抗争行动真是可耻。 The Radiant Star同样抗议互联网断线,强调任何一方都未从断线中获益: 难道他们这样不算侵害消费者权力吗?签约时就已说过,除非出现人为无法抗拒因素,服务商都应提供24小时互联网联机… 我们一起来谴责此次事件! 直到服务商决定结束抗议之前,每日两小时断线还是会无限期继续下去。
(短信)马达加斯加:贸易新机会
博客Madagascar Croissance[Fr]思考马达加斯加与中国及东亚的贸易,当地稻米、纺织品与科技主要均进口自中国及东亚,文章中写道:「马达加斯加与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但…马国产品最近刚获得中国税赋免除优惠,这是开拓中国市场的好机会,…要打入中国市当然并不容易,不过我们还是要尝试不同的可能性。」
乌干达: 最佳部落格之特别报导
原文链接:Uganda: Special Report on Best of Blogs 作者:Joshua Goldstein 翻译:Joyce 校稿:PipperL 上周乌干达的博客们为举行第二届乌干达博客快乐时光活动拜访一家位于坎帕拉的马提欧酒吧,除了为会会朋友及讨论面对来自国家的主要挑战外,这群人并提名了第一届乌干达最佳部落格奖名单;某种程度上来说,2006年是乌干达博客圈觉醒的一年,在写作品质及陈述公共议题上有巨大的增长。Jackfruity所发想的最佳部落格奖是个表扬那些既促进公益且独特的部落格及其内容的好方法。 给那些未曾贴近乌干达博客圈的全球之声读者,接下来你会看到八位乌干达年度部落格提名者的简介,你可把这当作是类似那些在大型颁奖典礼上顺畅的蒙太奇影片。这则快速的评论企图展现乌干达博客圈在书写形式、主题与个人特质上难以置信的多样性。 部落格Building the Nation自2005年六月就开始叛逆地书写部落格,他写关于他的恶梦、在乌干达的公车旅行以及他的祖母如何能听他调咖啡的声音区分是否有加牛奶(译注:原文有误,可见作者部落格),他是我所谓麦克罗罗学院那挂的,那是一群就学于麦克罗罗大学的在校生及毕业生,他们经常书写关于在乌干达的每日冒险。 最近更名为‘Once Upon Ish,’的部落格Dear Mr. McCourt,作者是在印度新德里念书的乌干达学生Inktus,她以书信体的方式书写对于生活的省思给她最爱的作家-法兰克.麦考特-安琪拉的灰烬的作者,Inktus也写当她参加印度古鲁步行与在印度的墨西哥人间的对话,她召集陌生人并提议向他们购买咖啡。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是乌干达最有争议性的部落格,作者兼叫嚣者 Dennis Matanda...
尼泊尔:特莱地区动荡与过渡政府
校对: Justin 尼泊尔南部平原特莱地区的争议至今未解,「特莱人权论坛」曾在当地南部发起最大规模抗议活动,要求政府提供平等机会与社会地位,近来又再度开始发动罢工。 部落格Democracy for Nepal的Parmendra Bhagat认为,取消2月7日抗议活动是一大错误,当天由于政府同意制宪会议内将有49%的代表来自特莱地区,于是临时取消抗争计划。 决定取消2月7日特莱抗议真是大错特错,该组织根本没有明确诉求,他们当下应坚持要求内政部长辞职并组成调查委员会,否则就要持续罢工,但最佳时机现已流失。 Parmendra Bhagat主张抗争行动要持续下去,直到政府答应并落实所有要求,他一方面批评媒体对此事报导不足,另一方面谴责某位少数团体领袖反对罢工。 特莱罢工事件不仅失去了时机与动力,也招致阻碍交通运输与商务往来的批判,United We Blog的Dinesh Wagle便提及反对罢工的情况。 特莱人权论坛虽发出各地罢工令,但当地多个地区都未跟进,不过东部仍有部分地区受罢工影响。 毛派由叛乱团体转型为政党组织,目前准备加入政府运作,尼泊尔部落客十分关注这项议题动态,他们相信毛派进入政府是和平进程一大进步,也会让新尼泊尔的梦想又靠近一些。 Dedicated to Daniel Pearl的Ghanshyam Ojha认为过渡政府愈早成立愈好,但他也忧虑毛派可能持续使用暴力: 我强烈主张过渡政府应尽速成立,但毛派份子应先发表声明,公告他们将停止所有暴力活动,包括妨碍其它政党运作,毛派也不该再持武器公然示众。 Ghanshyam Ojha在一篇文章内,描述他与毛派最高领袖普拉昌达见面的过程,内容好像电影一般,当然也反映出毛派在尼泊尔运作的情形。 Hamro Blog的KP Dhungana认为过渡政府组成推迟有六点原因: 1. 并非所有人都相信,毛派份子已将武器全数交给政府管理。 2....
马达加斯加:经济发展与环保
校对: Leonard 感谢Tattum提供图片。 最近一则新闻标题引起环保人士及马达加斯加部落客广泛讨论。泛非洲采矿公司(The Pan African Mining corporation)在马达加斯加南部开挖新矿场,许多环境保护团体认为,此举将对当地居民及区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伤害。 双方冲突还延烧至一部名为『少管「矿」事』的纪录片,该片是由采矿公司出资拍摄,内容谴责环保人士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Harinjaka强调: 至今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人并不多,我也没看过。这部纪录片仅仅是在无理取闹,竟然将马达加斯加等国家的贫穷问题归咎在环保人士身上。马达加斯加内不是很多法籍环保人士吗?,但他们至今仍对此事不置可否,是因为这部电影还没在法语系国家上映吗?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论战由来已久,马达加斯加尤然。部落客Tattum不禁思索,难道两者关系真的水火不容吗?她在生态与观光一文提到解决方案? 为建立互依永续的观光业,应该: -遵守共享原则。 -加强当地民众及观光客重视此项议题。 -依据互助模式。 -由当地民众管理。 -追求共同利益。 Tattum不忘提到马达加斯加面临的难题: 人们总爱谈马达加斯加的生物多样性及物种繁多,却忘了该国严重贫困,为保护栖息地,1800万居民却得另觅其它维生方式。 那么,是否有两全其美的方法? 部落客Aiky认为活络的精油市场为解决之道: 精油业逐渐在马达加斯加崭露头角,过去五年来,出口产量及产值持续成长。现在只要提到精油出口,几乎就会想到马达加斯加,特别是尤加利、丁香坚果及罗文莎叶这几类精油。 Tsara Ketrika公司参与一项联合国发展计划,打算将马达加斯加当地餐馆改为连锁方式经营,不但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又不会危及当地传统生活方式,部落客Nivo对此十分赞同。 我并非认为其它想法过于天马行空,不过此一构想实在引人入胜,这项原创计划不仅建基于现有架构,还能同时将马达加斯加市井文化的根本推展出去。 遗憾的是有些计划收效不如预期,部分马达加斯加部落客直言某些计划根本是乱来: 1) Ravalomanana总统计划发放收音机给农民,部落客Madagascan认为这项方案毫无意义。...
加纳:独立五十年的几个观点
原文链接: Ghana: Perspectives of Ghana at 50 作者:Emmanuel.K. Bensah 翻译:子谦 校稿:mountaineer 像大多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一样,加纳人使用英语,不仅是作为通用语言,而是作为官方语言,英文比其他地方语言以及方言都还要强势,全国各处都是讲英文。因此,有些加纳的(年青)人可能在说起本土话的时候不大流利,也是意料之内。 Ghanablogs.com的Maximus从自己身上就体现到英语在自己的文化中是何等根深蒂固: 我愧对我加纳人的身份。为什么?因为我的英语比我的母语(特维语 Twi)好,我的英语读写能力都比我的母语强。很悲哀是罢。你还要知道另一个丢脸的秘密的吗?我出生并成长于大阿克拉地区(Greater Accra Region),但我却不会格语(Ga)是的,你没有看错。不要担心,我的家人和朋友们都为此而取笑我。我可以归咎于教育系统和其他人,可是第一个应该责备的该是我自己:我应该在上语文课时更专注些。 另一个沟通的挑战来自那可恶的、很差劲的、领导全国的移动通信服务供应商Areeba。对此,GhanaConscious 的Abocco写道: 有趣的是,Areeba继续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几年前的宣传和营销投资已经取得回报:Areeba就是最酷最时尚的电讯 服务。 加上网内通话比网外通话便宜,Areeba的芯片就成为所有人的必然之选,因你的朋友都用它。他们拥有最差的网络却无意改善,反而专注于为了令服务更显 “吸引”而赞助娱乐活动和加入更多的宣传。 他认为,尽管Areeba有他们的问题,另一家服务供应商Kasapa的市场份额却少得可怜。虽然拥有最好的技术(CDMA),因为手机外形“丑陋”,他们迟迟不能赶上Areeba的市场占有率! 同时,随着愈来愈接近三月六日的50周年纪念(译注:加纳于1957建国,今年是建国50周年),可以期待会有许多庆祝活动,加纳的部落客纷纷发表意见。Emmanuel Okyere就率先评论加纳总统John Kufuor在两周前发表的国情咨文。演说中,经济表现及通讯科技两大主题最能触动他: 今天通讯技术革命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运作模式,并降低生产的边际成本、提高各行业的生产力。政府将继续把重点放在通讯技术,以其做为国家经济转型的基础。 为确保每个地区都能连接上高速网路,在全国各地普及和推广包括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等通讯服务,政府已经从中国政府取得3000万美元优惠贷款,以兴建一个全国性的光纤通讯骨干。 Luke在I’ll...
黎巴嫩:宗派主义与和平团体
校对: Leonard 许多部落客本周发表宗派主义的相关文章,原因可能出自对宗派冲突的恐惧。不过,一如预期,部落客对此议题的定义众说纷纭,处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些人认为这仅是议题炒作,另一些人则认为置之不理将招致灾祸,也有人将其视作黎巴嫩特有的情况,是一桩好事。然而在贝鲁特(Beirut),许多反对宗派主义的青年团体纷纷冒出来,试图拯救黎巴嫩免于内战,以及避免黎巴嫩如周遭国家一般陷入动乱,除以上讨论主题,黎巴嫩部落格还触及其它范畴,如建造与修复桥梁、最佳摄影奖、以及314同盟(March 14 Coalition)的笑话和异议。以下是几篇我搜集的文章: 为数众多的黎巴嫩团体及支派究竟对彼此了解多少?答案似乎是一无所知,部落客Abu Ali为文指出这就是憎恨和战争的根源: 最近一位好友告诉我:「我希望国内什叶派能扮演好黎巴嫩人应有的角色,这样我们才能过生活和建设国家。」当我问及她是否了解什叶派以及黎南,她的回答很天真,都是什叶派鞭笞赎罪节等充满偏见的刻板印象,我们的对话再度证实黎巴嫩人民的确不了解彼此。我们不容忽视一点:恐惧与不信任是激起宗派仇恨及内战的火苗,而这火苗来自无知。 黎巴嫩是为宗派政治国家,民众对他人一无所知,因此多疑。 我准备了一份关于什叶派及贾巴阿迈尔(Jabal Amel,黎南山区什叶派势力地盘)的简短文件…… 根据部落客Walid Moukarzil文章指出,宗派等其它认同往往凌驾在黎巴嫩本土认同之上,黎巴嫩竟然没有黎巴嫩人,这就是问题所在,除非黎巴嫩人出现,否则问题无法解决。 另一方面,部落客Sophia认为,宗派主义的作用就像是烟雾弹,用以威吓中东温和改革份子: 今日的黎巴嫩、伊拉克甚至迦萨走廊皆非宗派主义造成,我们应该这样说,宗派主义仅是一种手段,藉由压制社会温和理性的一方来恐吓人民,如此一来,政府无能、贪腐、在位者窃国等情形便能悄悄进行,因此每当激进人士喊着激昂的口号时,背后众多温和派声音却不受注意。 部落客Bech探讨反宗派主义人士的矛盾行为(竟然支持宗派领袖),以及新兴反宗派主义团体虚伪与不足的一面: 有趣的是,黎巴嫩人在政治立场、团结及请愿运动等方面总是充满创意,「不结盟」运动是最有趣的一种,因为实际上,这类型的运动总是倾向一方(314同盟便倾向政府)。 部落格Sietske in Beirut罗列并指出几个新兴和平团体的特色: 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黎巴嫩人发起政治运动的次数,显示出他们不满当前的政治人物。目前黎巴嫩国内各项政治运动有如雨后春笋,难道黎巴嫩人终于开始参与政治? 部落客MFL对3月14日的围堵行动(政府派对抗反叙利亚派)有不同看法,其文章指出Rafi Madayan与314同盟会分道扬镳,并且指控该会政治操弄314殉难者,摧毁了黎巴嫩青年的梦想。 Lebanese部落格有一篇文章,内容有关于美国和伊朗经济援助黎巴嫩,重建去年夏天以黎冲突中约90座遭毁损的桥梁。 来个轻松一点的消息,我们来看看Ahmad写的一篇笑话,标题叫做政客、小偷及程序工程师: 话说有三个人死后到了地狱,他们分别是政客、小偷和程序工程师。政客说:「我真想念我的国家,好想打电话回去,看看大家好不好。」于是她拨了电话,讲了约五分钟。然后她问魔鬼:「打这通电话要付多少钱?」魔鬼说:「5百万。」政客开了一张支票给魔鬼,心满意足地回到椅子上。小偷十分羡慕,于是他叫喊着:「该我了,我也想打给我那些狐群狗党,看他们过的好不好。」他也拨了电话,大概讲了两分钟。接着他问魔鬼:「这通多少?」魔鬼说:「一千万。」小偷露出得意洋洋的表情,开了一张支票给魔鬼,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座。这会儿,程序工程师更是羡慕了,他大叫着:「我也想打给我那群信息产业的朋友。」他跟信息产业的朋友讲了20小时,对象包括各项科技产业及企划经理人,电话说个不停。然后他问:「我的多少钱?」魔鬼说:「20元。」工程师一脸不可置信,他问:「真的只要20元?」魔鬼回答说:「地狱网内互打比较便宜。」 文末,finkployd在部落格上贴了一些2006年世界媒体摄影竞赛的得奖作品,里头特别包括那些以黎冲突当下及劫后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