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 2007

報導 關於 History 历史 來自 五月, 2007

俄罗斯: 对叶尔钦逝世的更多看法

  31 五月 2007

作者:Veronica Khokhlova 校对:mountaineer 上一篇文章反映了在俄罗斯部落格圈关于叶尔钦的生涯和死后的一些看法,本篇主要是反映以英文写作的非俄罗斯观察者的看法。 在莫斯科的Rubashov在Darkness at Noon写道关于他的俄罗斯寄宿家庭所感到的悲痛: […]我住的公寓里情绪很沉重,就像我先前注意到的,我寄宿家庭的主人很显然的还在旧有民主主义者的信念之中。他们曾和叶尔钦在 1991年8月一起到美国白宫,除了叶尔钦的一些瑕疵之外,他们至终信任他。我们才为纪念叶尔钦而举杯,但明显的一杯伏特加烈酒也不能抚平失去他的伤痛。 而有趣的是,当然,因为少数的俄罗斯人会对叶尔钦有如此高的敬意[…] Rubashov张贴了一篇歌颂叶尔钦,强调这位前总统引发歧见的传奇: 1991年8月,你向他们(苏联共党)表明,国家需要对人民做出回应,而苏联共党有可能被击败。你向他们(苏联共党)表明民主值得争取因为民主有可能获胜(注1)。 1993年十月,你向他们(国会)表明有些时候是可以使用铁拳去维护“民主”。但你教那有自己意识形态和权力的继任者去维护什么? (注2) 在1996年7月,你向他们(人民)表明要不计代价的赢得选举,即使如此会导致选举缺少你曾争取的民主理念。因为若是回到共产主义,是令人恐惧难以想像的。所以,以民主之名,民主却遭到破坏[…] 史恩的俄罗斯部落格(Sean’s Russia Blog)的Sean Guillory列出叶尔钦将会被永远记得的事迹。这里是其中之一 […] 叶尔钦将会被世人记得由于他向世界引荐普丁。事实上,普丁在于1999成为总理之前,还是个默默无闻的人物。普丁原本在俄罗斯寡头政治圈被认为是能受他们 操控的官僚。但普丁并非如此,且今天的俄罗斯看起来是普丁致力于驯化寡头政治。就这一点而言,今天的俄罗斯某种程度上还是在叶尔钦的掌握之下。 在一篇对Sean的文章的回应中,Rossijskaja Federazija的Heribert Schindler提供了对叶尔钦传奇的德国观点: […] 在德国,叶尔钦之所以被记得,很大部份的原因是一个特别的事件:西方集团军队的撤退,也就是二次大战后俄罗斯在德国所遗留的军队。 此次撤军行动是在军事史上重要的一次军队和平转移。虽然由于苏联在同一个时期瓦解而产生一些困难,但撤军的行动还是按照计划准时的进行到1994 […] 爱沙尼亚的Giustino在部落格Itching for Eestimaa上赞扬叶尔钦终止苏联对波罗的海国家的占领: […]但在波罗的海问题之上,叶尔钦睿智的体认以及修正史达林在1940占波罗的海国家的错误,然后将俄罗斯斯军队撤出这些对其不造成威胁的国家。他可能曾是一个在外交场合出糗的可笑醉汉,但就波罗的海国家来看,他没让国家主义者的骄傲介入最终能使俄罗斯受益的正确决策。 据beatroot所说,许多波兰人也倾向对叶尔钦有正面的回忆。这里是其理由: […] 叶尔钦,第一位俄罗斯民选总统,于1999年除夕宣布退休时,并没有多少人民支持他。一般俄罗斯民众厌恶且鄙视他。在国际间,他像是个笑话,摇摇晃晃的醉汉形象在全球散播开来以及因为饮酒过量酒醉而不能出席与他国领袖的会谈。 然而,对波兰人而言,大多数则乡愁似的回顾叶尔钦执政的年代。他终究还是终结共产主义的人。而且,这些人大概乐于见到俄罗斯国势日渐式微的事实,这样一来,对新的前共产国家波兰的威胁会减少。 沉思者在俄罗斯沉思写道,关于莫斯科在叶尔钦第二个总统任期之初: […]如果你可以记得1997选后的莫斯科,你不在这[…] (译注:根据沈思者的文章,1996年大选结束叶尔钦连任后,1997年初,这位民主的奠基者实在是太受大家热爱了,他的声望达到悲惨地一位数的水 准,于是让他签署了浮士德般的协定与,尤其是 Khordokhovsky以及超级自由的民主党人、昵称是“成吨现金”的 Anatoly “tons of cash” Chubais。当经济很有效地被抵押、完全是什么也没有,1997年7月3日变成了对叶尔钦夫人来说是一场梦靥,当其它的我们还有另外十三个月来搞烂我 们的肝、后悔之前卖掉的失败。如果你还记得大选过后1997年的莫斯科,你一定不在这儿。) Copydude写道,叶尔钦时代也终结了俄罗斯的新娘产业: 叶尔钦执政之下,不仅领导资金外移,也领导俄罗斯女性外移。90年代末期是俄罗斯新娘外移的全盛时期,每年都以倍数成长。如果俄罗斯的资金都在国外洗钱,那么就留不住太多的俄罗斯女孩待在家。...

突尼斯:部落客串连北非计划

  24 五月 2007

作者:Samsoum 校对:Justin 大陷阱男孩是突尼西亚部落格圈的名人,向来以客观而又擅于挖苦他人的文章闻名,近来提到北非联盟的构想,以及该组织对区域全体人民有何利益,他进而呼吁突尼西亚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茅利塔尼亚与利比亚的部落客,将6月1日订为北非联盟部落格日。 我完全支持他的想法与论述,他认为若领导人不重视结盟机会,我们北非人民就要团结起来,让政府明白我们的渴望,而这也是我们在经济上与欧盟竞争的机会。 以下为文章节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让5000万人死亡,欧盟经过50年的整合,忘却过往敌我之间的战争与仇恨,而我们北非诸国过去5000万年都互 为友邦,我们拥有5万年的共同历史、文明与文化,我们有500亿种该团结的理由,但今日我们各自独立已近50年,却还是没有共同鐡路运输网络、没有相连的 高速公路、没有一致的能源政策,我们甚至未曾共同举办赛车赛,老天爷呀,为什么?为什么? 根据突尼西亚、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国家银行的研究,由于北非各国经济未整合,造成各国经济成长损失1%至2%(其实是3%),例如突尼西亚今日的经济成长率为5%,但原本应该是6%或7%,再加上1%的经济成长等于创造10000个工作机会,显然我们不能再忽视这个现象。 这让我想到一项计划,如果各位读者与部落客能够接受,将会带来很大利益,我们何不从突尼西亚部落格圈发起一项行动,呼吁其他北非 民众加入我们,透过部落格要求北非各国政府认真思索如何建立联盟,并且扬弃无数阻碍结盟的愚蠢歧见与非理性念头,至少让掌权者知道,北非各国内人民已形成 如此共识,既然政坛人物只会说场面话,或许第一步就该从部落客开始。 “大陷阱男孩”也说,6月1日他将发表有关北非联盟的文章。

日本: 和平宪法60周年

  22 五月 2007

作者: Chris Salzberg 校对: Leonard 5月3日,日本政府在一片争辩及讨论声中庆祝行宪60周年,经历一甲子岁月后,日本政府及民间正重新思考现行和平宪法的角色与内涵。随着日本日渐挥军海外,如支援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日本(纯粹防卫)自卫队(SDF,日文作Jieitai)的角色不断遭到质疑,其海外及国内的活跃行动,均与非战宪法第九条规定之精神背道而驰。 以下为日本宪法第九条主要内容: 第九条、第一款、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第二款、为达此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长期以来,自民党(Liberal Democratic Party)及现任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均支持修宪,但日本民众则对修宪一事看法分歧。本月“每日新闻”(Mainichi shimbun)民调显示,百分之51的受访者赞成修宪,“朝日新闻”(Asahi shimbun)民调则更进一步指出:百分之49的受访者希望宪法第九条维持现状,百分之33则要求修宪,上周在东京(Tokyo)代代木公园(Yayogi Park)的宪法和平日游行即可看出护宪势力,据悉参加人数达万人。 行宪纪念日后不久,日本国营电视台NHK在5月7日制播有关宪法沿革及修宪的电视节目,部落客对该节目的反应突显日本民众对该议题意见分歧。 部落客Tabibito写道: NHK在5月7日制播“谈论宪法第九项条文”电视节目,支持修宪的民众在节目中说:“有些国家不吃对话这一套,第九项条文对这种 国家根本无能为力。”其他人则表示:“纵然日本不武装也不参战,也无法确保日本人民安全,若遭逢敌国攻击,我们必须为保卫国民而战。”另外,一名31岁飞 特族(freeter)男子认为,要改变现状就必须修宪,而当他被问及修宪后是否愿意从军,他回答:“如果军中待遇比我现在打工好,我或许愿意。”由此可 见他并不瞭解参战的意义。 支持修宪民众认为,因为“有些国家不吃对话这一套”,所以军事武力为必要手段,但其实武力谈判无法解决问题。当初美国迫于情势退出越战,如今美国也无法撤离伊拉克,日后将越来越难脱身。 他们还认为,当敌国发动战争,日本必须要有军队保护国民,但现行宪法早已明文允许出于自卫的攻击行为,大可不必因此修宪。 日本现行宪法规定不得以武力攻击他国,但若日本遭受攻击,则不在此限,可采取武力自卫,所以原则上虽不能主动出击,但在他人挑衅的情况下仍可还击。 若首相安倍晋三如愿修宪,将来宪法第九条文就不只是反击,而是先发制人。 另外,修宪也被视为是回应美国政府强硬的外交政策,基于美日军事同盟关系,若美军挥军作战,日本也得投入后方支援,无论是美军或日本自卫队,两国都得在战场抛头颅洒热血。 首相安倍晋三表示,综观日本对国际社会及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现行宪法已不符合时代潮流,不过许多国家倒是大力赞扬日本的这部和平宪法。(美国除外) 既然美日共同发动战争不可能带来和平,那么安倍政府如何才能维持自卫队的编制规模?目前日本政府采用募兵制,但若真发生战事,全民都将卷入战争。 日本的募兵制不足以维持自卫队规模,将来势必走向义务征兵制,因此安倍晋三正透过教育体制,向国民灌输义务征兵观念,此外,安倍晋三似乎也正考虑将爱国情操纳入宪法,这不就是自卫队迈向义务征兵制的前置准备吗?我认为政府将会以日本的国际贡献作为催生新宪草案的理由。 我觉得我们不应将二战遗绪留给下一代,各位觉得呢? 部落客minamikawa-taizo在其“何为和平宪法?”一文中表达不同意见: NHK电视台的“Today's Close-up”节目对日本宪法做了特别报导,由于工作关系,我只看到该节目前段,不过就算不必工作,我也不会看完。 该节目一开始便煞有其事地谈论“和平宪法”,并提到宪法第九条文的非战精神,后来又提到全球皆推崇日本宪法,还安插一段安倍晋三的演讲,这就是电视台惯用的伎俩。 打从一开始,该节目即表明其反修宪立场,除了提到近来广受讨论的公投法,反对修宪的Inoue Hisashi先生还与现场年轻人辩论一番。 令我不满的部份为何?首先是该节目使用的措词──“和平宪法”。由于此宪法反对战争,所以顾名思义称为和平宪法,但该节目藉此大做文章,在我看来,该节目言论似乎是在指控修宪派人士不要和平只要战争。 其实综观全球各国,和平宪法并不存在,不过各国却都宣称拥有和平宪法。 在理想情况下,“放弃开战权”是为了保家卫国。 但就现实层面而言,若日本遭到攻击,“放弃开战权”其实就是“无条件投降”。 “修宪等同战争”,这种观念十分短视近利,其实此事有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一方面可遵守宪法第九条文规定之精神,另一方面又可解决可能出现的战争危机。 日本国民当然有权修宪,何错之有?若国民不能修改宪法,那日本不就形同法西斯主义国家? 日本民众应先就修宪权取得共识,接着才讨论修宪程序,那些反对公投、反对修宪人士的所作所为其实已经威胁到日本国民的生存权,我无法理解他们背后的动机。 最后,部落客Sira-san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国民普遍缺乏对“宪法”一词的认知。 近来自首相安倍晋三起头之后,修宪议题闹的沸沸扬扬,报纸及电视民调均显示修宪派及反修宪派出现明显歧异,然而每当见到这些民调 结果,我不禁怀疑那些受访者是否瞭解修宪议题,由于民众大多对“宪法”相关议题不感兴趣,所以我实在怀疑他们对宪法的理解程度……或者这类话题过于泛滥? 我非常想问!到底什么是宪法?宪法跟普通法有何不同?我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回答这类简单问题。那么何谓宪法?宪法应为一套依据该国(日本)历史、文 化、传统等而制定的法律,并且是最高法源依据…等等,当然宪法还有许多种解释。不过最简易的答案应该是……“法律”是人民遵循的依据,而“宪法”则是保障 人民权益……这样的回答可以吧?再补充一点,我认为“宪法”是用来保护人民免于政府及领导人一时的错误决策及独裁专制,虽然国会可制定法律并提出宪法草...

黎巴嫩:春天、艺术和困境

  8 五月 2007

在黎巴嫩,正式的春天在三月二十一日开始。这就是为什么三月二十一日会被定为母亲节。博客们倾向发表更多关于爱、自然以及阳光的文章,反映出大家欢乐的心情。甚至连政治文章也是些关于如何让事情变得更好的计划、策略或分析。照例,这只是篇集锦,在这篇集锦中,我已收集有关于这两类的文章。外面有更多的文章,但碍于篇幅,无法悉数列出。 先从这些张贴去南黎巴嫩出游照片的博客们开始: McDara 发表了这篇关于他参访南黎巴嫩的图文。上面是其中之一张图片。Adiamondinsunlight也去了南黎巴嫩旅行且带回来一些照片,她把这些照片发表在她的博客上。 「Adiamondinsunlight」谈及以短裙为主题的文章,以反映出春天的心情和它的影响 , 春天弥漫在黎巴嫩的空气中,且在这穿衣乐趣的季节我的心也充满了期望。在这个温暖的几个月里,我几乎都只穿裙子。我喜欢它们干净的线条和它垂下的样子,当然还有在我走路时会发出的沙沙声。在这里,我也喜欢穿裙子因为它使我想起了另一个珍贵的约会用语 当她将春天与爱联系在一起时, 「Mirvat」也发表了这篇文章 当这金黄色的光温柔地再次侵袭我们的生活。当这害羞的春天开始了对于夏天的期望、温度、和乐趣,我周遭的人看起来就像在恋爱中。我也正陷入爱河中。 这春天的爱已经谈的够多了。来谈谈艺术吧!「Ibn Bint Jbeil」带着我们在一篇文章中以一步一步的指导来带我们接触以下他所说的阿拉伯设计 阿拉伯设计是有关于调和,一致,不朽。也就是如同我的已故教授Dr. Gordon Bugbee常说的「一体就是细分」。但这也是关于某种天性及自然的美讽刺地藉由一种精美的、整齐的、几何的美学来传达。 假如你特别对一些有关于就严肃话题的长篇文章有兴趣,接下来你也许可以看看「Marxist From Lebanon」,他正分析着黎巴嫩的种族困境 同时Angry Anarchist正在研究犹太复国主义的社会主义困境 到底Asterix、黎巴嫩人和政客间有什么关系? 「Abu Ali」有答案: Asterix 类推持续地留存在许多黎巴嫩人的心中。 就是他们的派别使他们困扰和坚持抵抗其它的派别,就算他们不再视黎巴嫩人是那个坚持对抗阿拉伯的村民了(大部分的黎巴嫩人不再如此认为)。每一个派别都有他们自己的英雄们:对于许多的Maronites教徒,Samir Geagea就如同Asterix这位令人景仰的自由斗士, 然后Patriarch Sfeir就像那位睿智的督伊德教僧侣Getafix。对于许多的什叶(Shi’a)教派的人,Hasan Nasrallah的人格特质融合了Asterix and Obelix这两个角色(这也是为什么他穿着黑色的大袍),然而在他3月20号的媒体记者会之后,Nabih Berri也许很快地会宣布Shi’a Asterix的这个头衔。 这就是这礼拜全部的相关文章。下礼拜再见,祝大家春天愉快。

俄罗斯:对叶尔钦逝世的看法

  5 五月 2007

校对:Leonard 俄罗斯第一位民选总统叶尔钦(Boris Yeltsin) 于今天(4月23日)逝世于莫斯科,享年76岁。 死讯公布后,俄罗斯博客圈中涌进从「愿他安息」到「咒骂」的大量响应。 以下只是从LiveJournal用户dolboeb (Anton Nossik)所写文章回应中,所摘录出的一小部份: aristo_big:十年前,这则新闻应该会让我很高兴 emailya:真可怜!不管他被如何责难,每个人因他的政策而得到了自由 aristo_big:然而...他们有了一个「真正的继承者」,忘掉自由的继承人:)(意指现任总统普丁, Vladimir Putin,他曾是苏联时代秘密警察头子) […] emailya:叶尔钦是个有趣的人,当他取笑他自己的时候,他才不在乎别的。普丁就很吓人,而且抹去了笑声和打油诗。然后你可以看到这样一来的结果 daunit:是的,我们只得到了政治混乱而不是自由。人们不需动手在极权主义废墟中打造无政府状态,因为一切会自然生成,这些年来,我们不清楚人们是如何将某人误认为另一人。九零年代我们的自由在恶棍手下,现在自由在官僚和警察手中;很可惜叶尔钦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因为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Berezovsky,注1)、阿布拉莫维奇(Abramovich)和1998年的经济危机入狱 […] lapkis:愿他安息 mr_quietest:愿他安息 […] kashtan123:这个国家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完全理解叶尔钦所成就的。他埋葬了苏联帝国,埋葬了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者阵营,埋葬了苏联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CPSU),将带领苏联成为新的国家-俄罗斯。而完成这些,只流了一点血,且没有发生内战。他让这个世界摆脱了冷战。的确,他犯了些错,但也有许多是圣人的时候。他的脑袋不像当下的那个秘密警察(chekist)一样没用。永远的怀念他。 m_darklighter:自掘坟墓者开始着手自己的坟墓了: ) chelobitnik:少量的流血? […] 车臣 (Chechnya)的战争和叶尔钦执政有直接的关系。国营事业私有化的不法过程和其后果是叶尔钦不可思议愚蠢的结果。还有更多的。[…] […] 100rm:因为一些理由…我为他感到遗憾…我个人对他的态度是矛盾的[…]一个时代过去了 LiveJournal用户drugoi (Rustem Adagamov)张贴了不同时期叶尔钦的照片,而这些照片也已收到三页的回应。以下是从中选出的一些看法: dostacha:有些人是真心的感到遗憾,有些则表示唾弃。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时代过去了。 […] tonya_monya:看着这些照片,我对叶尔钦感到遗憾,看着他就像个普通人一样,有家庭、孙子…他喜欢打网球(看他为俄罗斯网球选手加油喝采很有趣),而他的政治活动在这几年渐渐的从人们的记忆中被抹去。 gordita_rusa:你忘了他的政治活动!!!那些被他送去车臣打仗的人们呢?你记得吗?还有全世界的人怎样取笑他在德国记念俄罗斯军队撤军的严肃外交活动上喝醉即兴指挥?还有那些让国家处于被耻笑状态的事,都从你的记忆中抹去了吗?还有那些陷于饥饿的退休人士?还有坦克车向合法的国会开火?还有俄罗斯失败的国际政治? […] zvetaeva_41:我正在想,谁可以取代费利克斯•捷尔任斯基 (Felix Dzerzhinsky)在KGB总部(Lubyanka)的纪念碑?叶尔钦值得 prelate:我同意 voutsen_cv:请不要竖立任何纪念碑,现在已经有够多纪念碑了 jenyay:为了历史的目的竖立纪念碑没什么问题,但别在KGB总部。那会像是叶尔钦推翻了捷尔任斯基,而他自己掘起。 注1.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和叶尔钦过从甚密的政治连带使其在商业上取得优势。他在利用本身在媒体的所有权上占有优势支持叶尔钦,在叶尔钦1996年竞选连任时成为重要的支持之一。但他和叶尔钦继任者普丁在车臣问题上意见相左,为避免政治迫害,后来流亡英国,现定居于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