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History 历史 來自 八月, 2007
苏丹会永远是非洲最大的国家吗?
随着苏丹博客圈持续地成长,我们观察到愈来愈多的活动、并且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请允许我带领你进入最近的对话。 Ayman Elkhidir,一位住在杜拜的苏丹博客,正在苏丹度过他的假期。他写了一篇文章 表达他对于此地人们开车习惯的鄙视: 在苏丹的人们开车就像他们百年前骑着骆驼和驴子一样。完全没有什么交通规则。十字路口的优先级由人们的胆识所决定。就算有看到红绿灯,也是设计不良,如果你照着号志行进,那么你一定会撞车。说得更清楚一点,想象两个对向的灯号,一个是给直行的,一个是给左转的,两个同时都是绿灯。所以如果你要左转或是回转,你就要留意对向来的车子。因为对他们而言,也是绿灯可以通行的。 一位新的苏丹博客,叫作 SudanEase,谈到最近苏丹所发生的洪灾: 今年苏丹的八月雨季对于苏丹人民和政府而言,是一场灾难。政府在一些不显著的议题上耗尽了他们的资源,例如新货币的设置(译注:苏丹政府自今年七月一日之后改用 SDG 作为唯一的官方货币,之前是使用SDP,详情可见这里的相关说明)。由于只有少少的资源,并且孤独地面临着此一困境,这个国家没办法抵抗大自然的力量。无助、且遭受到严重批评的政府只能被迫视而不见。直至目前为止,有67,731栋房子毁于大雨,其中31,540栋损坏无法修复。 Kizzie 对于分割苏丹有个随想: 大概四年之后,苏丹将不会是非洲最大的国家。 Daana 觉得这让人感到哀伤: 我刚刚读到 Kizzie 的随想,让我感到哀伤。那真的是我们朝向的未来吗? 真的完全没有希望吗? 连一点点也没有吗? 我想我们从未给这个国家一个生存的机会。从大不列颠殖民地的分割为二政策施行开始,从彼此合作转为互相对抗。为什么没有任何人想要给这个国家一个机会? 在庆祝他的博客一周年庆之后,Black Kush 告诉我们一个消息,关于Sami El-Hajj 可能会从关塔那摩监狱中被释放出来: 八月 15, 2007 (KHARTOUM)...
日本:为网路管制发起辩论,却无人跟进
虽然说没人在看,日本总务省下辖的研究团体草拟了一份暂时性报告,制定出日本网路使用的规范条例,根据某位部落客所述,这份规定将会扩及到个人网站和部落格。在这份报告中,一桥大学荣誉教授堀部雅夫带领“传播与广播法律制度研究团队”,讨论将网路纳入现有广播法[Ja]管辖范围的可能性。这份报告中,也建议为这个议题寻求公众意见[Ja],总务省为此建立了一个网页[Ja],民众可以在6月20日到7月20日之间,到上面留言给些意见。 尽管这个草案十分重要,媒体和多数部落客却都没意识到这件事的存在。曾任记者、现为律师的部落客Tokyodo-2005向 来关心媒体议题,提供这项议题的细节,他也已经写了七篇关于此议题的作品。在这些文章中,他警告这条法规不仅适用在一般网站上,甚至是部落格或是个人首 页。他引述报告内文指出,报告建议如发现网页内容中有违法的活动,将不受日本宪法中的表意自由保护。因此,该报告声称草案不会引发任何宪政争议。 在此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Ja],他写道: 看看日本战前的法西斯运动,可以明显发现政府进行讯息管制的危险。 他在第三篇文章[Ja]中指出一项“惊人事实”,亦即12场会议内竟有三场为闭门会议,以确保“自由及踊跃讨论”: 为确保自由及踊跃讨论,就得举行闭门会议吗?如果是与受害人访谈,为保障当事人私隐,当然必须闭门进行。但这个团队却是要 讨论有 关表意自由的法条,却认为自由及踊跃讨论无法对外公开,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要关起门来讨论,这些不能曝光的言论究竟是什么?还是其中有什么暗盘协议吗? 在他第四篇作品中,他拿九一八事变来跟当前的情势做比较,他指称,日本媒体在当时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这不正好是让我们仔细思考二战所发生的事,并从中学习的时候吗? 我希望媒体公司能够瞭解,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正如九一八事件时,我们被强迫做出的决定。 媒体应当扮演监督权威的角色,而非将自身在网路市场上的利益摆中间,对那言论自由的箝制却睁只眼闭只眼。 我希望他们可以尽其所能,那么十年后我们才不需要忏悔道:“如果我们当初反对了那份临时报告,通讯/广播检查系统就不会产生了…”我希望,我们可以自豪地面对我们的子子孙孙。 此外,身为网路使用者的我们,不应只发出社论一般的声明,更应向电视、广播业者和报社质疑,为甚么他们不反对网路管制? 请将这则讯息散布给更多人知道,距离提出公众意见的最后期限,我们只剩下不到十天。 原文作者:Hanako Tokita 译者:peggyyoshi 校对:Leonard
加勒比海:解放日
八月一日是加勒比海地区的解放日(Emancipation Day),173年前的这一天,加勒比海地区终于脱离了奴隶制度,当地部落客对此发表了许多意见。 牙买加部落客Geoffrey Philp引述知名雷鬼乐手Bob Marley最知名的歌词: “让我们摆脱奴隶的心理桎梏,唯有我们能解放自我心灵。”~以上歌词来自Bob Marley的救赎曲,灵感则取自于Marcus Mosiah Garvey的演说。 圣文森特的Abeni表示,“至少我们不再为了避免麻烦,不再为了怕中断周间工作,而把这个纪念日移至八月第一个星期一,我们已回归纪念原有的日期”,但她仍忧虑: 有时我觉得,其实我们可以直接取消这个节日,因为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天有多么重要,在多数人眼中,这只是一个假日,不会个会特别认真反思或感恩的日子,但当人们距离可怕的奴隶制如此遥远,也不再回顾历史,如此反应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巴巴多斯的部落客Cheese on Bread也同意: 我们该在此时鉴往知来,反省国家的过去,展望国家的未来,我觉得未来还有许多待解放之处。 来自特立尼达和托巴哥的部落客Thebookmann鼓励人们前往国家博物馆,参观废除奴隶制特展,Elspeth Duncan则在部落格Now is Wow表示: 我以前不知道,原来特立尼达和托巴哥是全球第一个设立奴隶制废止纪念日的国家,不过奴隶制今日依然存在,在解放日这天,我会想想,在个人生命中,该放手让什么自由远走。 Antilles则关注文学,指出8月1日恰好也是“西印度群岛大学发行《加勒比海书评》16周年”,TriniGourmet.com则拿出解放日纪念餐菜单,让人看了垂涎三尺。 Abeni的结论或许说得最好: 我想重点在于,我们在这天能做什么有意义的事,集会或展览当然都好,但不应仅止于此,我们得要让孩童明瞭8月1日为何纪念,伯利兹的Garifuna民众会至圣文森特朝圣,或许也能以同样方式与西非国家有所联结,许多人不愿提起奴隶制,但奴隶制确实曾经存在,而我们幸存,正因如此, 让我们有欢庆的理由。 原文作者:Janine Mendes-Franco 校对:FoolFitz
伊朗:伊朗社会中心的一瞥
Christian Alexander是一位美国的部落客,他以伊朗部落格为题,撰写了他的学士论文。在这篇专访中,他和我们分享了对伊朗部落格的意见。他同时也是Sounds Iranian部落格的撰稿人,在这个部落格中,一些研究者交流他们对伊朗部落格研究的想法。 问:请简介你自己并告诉我们关于你对部落格的兴趣以及你对伊朗部落格感兴趣的地方? 我对部落格的兴趣是有点意外。我一直对科技很感兴趣,特别是网路。网路定义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科技,它是一个革命性的发明,对人类文明有惊人的影响。 在大学时,我决定将毕业论文结合自身对科技的兴趣、以及科技对社会之影响,主要的研究范围为殖民以及后殖民的非西方历史。我的指导老师,是一位对19世纪伊朗和中东历史的专家,他建议我深入调查近来很活跃的伊朗部落格。 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在研究伊朗的部落格以及其相关文献。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我对伊朗社会和文化的兴趣。我上了波斯语课程,也开始以自已的网摘部落格追踪连结伊朗部落格圈。 从我缴交论文后的一年多,我继续的透过新闻、部落格,以及在我研究期间累积的其它来源,追踪伊朗的消息。我积极地期待将我的部落格研究扩大至包括其它国家和区域,以分享伊朗研究的议题(像是接近性、进步性等等),我维持着对伊朗部落格圈的热忱。 从计程车文化到核子危机 问:你认为伊朗部落格可以提供我们不能在大众媒体找到的伊朗印象吗?能举个例子吗? 我肯定地认为,特别在伊朗,部落格提供了一个平易近人的另类观点,而通常和在美国的传统媒体所提供给我们的,有相当大的歧异。对我而言,这是伊朗部落格斯坦(Weblogestan)做出最重要的贡献。 注:Weblogestan为一网路俚语,表示波斯语部落圈“国度”。以上解释引自这里。 在我的研究中,最有趣及令人兴奋的发现之一是伊朗部落格圈的观点。这观点奇妙的混合他们世界的亲密和陌生,提供了一个比传统媒体更为复杂、微妙且有同理心的伊朗图像。 事实是,我接触到的这群人给我重要的活力感(empowerment)。从伊朗的“计程车言谈”的观点( View From Iran's “Taxi Talk”)学习计程车文化的复杂或是从Mr. Behi学习到关于日常街头生活,都给了我对伊朗社会中心的一瞥,那是传统媒体所遗漏的故事。每天关于伊朗-美美的核子危机的报导以及伊朗人在伊拉克的牵连(伊朗和伊拉克二国毗邻,从1980年代的两伊战争,到近来的两伊合作)建立了对伊朗的错误印象,而部落格的作用是要解构(deconstruct)这些印象。 但伊朗的部落格圈反映的是少部份的人口。如同在其它的“发展中”(developing)国家的内部,可否近用网路之间的数位落差(digital divide),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形构着伊朗的网际社会(cyber-society)的观点和意见氛围。 在2005伊朗总统大选前的几周几个月看伊朗的英文部落格,很难预测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中文/英文)会胜出。明显地,这些部落客的观点实质上和大部份的伊朗人是不一致的。这个被部落格所引出的惊讶/震撼/否定,说明了特别的群体在广大的伊朗人口里是如何的特别。 科技和现代化的意识型态 问:你的论文主要的题目是关于伊朗部落格的什么部份? 如同我之前所说,我的论文期待要结合我对科技的兴趣和网路在非西方后殖民的历史上。现在,我瞭解到伊朗絶不是一个正式的殖民地,然而它是一个半/准殖民的 过去,揭露出她与世界上其它被西欧及/或美国,在政治上、军事上和文化上统治的国家的类似性。我感兴趣是,这个部份的历史如何形塑我们今日所生存的世界。 我论文这个包罗万象的主题,是检视伊朗在大约上个世纪,科技和现代化意识形态之间的交互作用。回头看伊朗最近的历史,科技总是扮演追求 “现代”(modern)的中心角色。现代性本身是一个有弹性的、改变的概念,端看你问在何时、问的是谁。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欧洲,现代性反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