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月, 2006

報導 關於 人权 來自 十二月, 2006

孟加拉:大屠杀记忆与胜战日庆祝

  18 十二月 2006

原文:Bangladesh: Remembering genocide and celebrating victory day作者:Rezwan翻译:Leonard校对:Portnoy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别的日子,例如孟加拉的12月16日,Drishtipat还记得35年前的这天,孟加拉正式独立,《时代》杂志在1971年12月20日称之为“孟加拉浴血诞生” 若各位有些人不清楚当时背景,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部落格名)的部落客Mash讲述了孟加拉解放战争史,以及巴基斯坦军队对当地造成的创伤: “孟加拉在1971年仍称为东巴基斯坦,这是英国在1947年所遗留下来的畸形产物,当时的南亚大陆上有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同属巴基斯坦领土,两地之间则有广大印度领土隔开,巴基斯坦两地语言及文化皆相异,国内虽然以东巴基斯坦人口较多,但在经济与政治上却受西巴基斯坦人剥削与压迫,东巴斯坦人若是说出孟加拉语、信仰印度教或从伊斯兰教改信印度教,都会遭政府惩处,‘巴基斯坦’(Pakistan)一词直译为‘纯净之地’,他们无法对孟加拉人容忍或宽容,因为孟加拉人不是‘纯净的’穆斯林。…1971年3月25日,巴基斯坦军队发动‘探照灯任务’(Operation Searchlight),要消灭东巴基斯坦的人民联盟及其支持者,目标要‘粉碎’孟加拉人的意志。” 巴基斯坦军队当时在孟加拉屠杀300万人、强暴40000女子、焚毁数百村庄、虐杀知识份子,也是全球史上极严重的一场屠杀。 巴基斯坦总统亚赫亚汗(Yahya Khan)曾说:“杀掉300万人,其他人就会自动互相残杀灭亡。” 然而美国政府却支持巴基斯坦政府作为,1971年4月6日,美国驻达卡外交官布拉德(Archer Blood)发出知名的“布拉德电讯”,由29名美国官员联名反对美方对巴基斯坦政策态度,由于布拉德对尼克森(Richard Nixon)与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有异议,美国旋即召回布拉德,但数百万孟加拉人至今仍将他视为英雄。 数百万孟加拉人在暴力威胁下逃往邻国印度,美国支持和平的民众也不同于政府姿态,创设“美国支持孟加拉论坛”,并于1971年11月20日在纽约圣乔治教堂举办吟诗会,出席诗人包括金斯堡(Allen Ginsberg)、欧洛斯基(Peter Orlovski)、桑德斯(EdSanders)等人,金斯堡朗读知名诗作<九月,杰斯洛路上>,诗中描述难民生活之苦。 1971年8月1日,哈里森(George Harrison)与香卡(Ravi Shankar)举办“演唱会  为孟加拉”,地点就在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共有40万人参加,他们希望藉此提高世人对孟加拉的关注,也为难民募款。 孟加拉的自由斗士不断与巴基斯坦军对抗,印度不但收容难民,也协助自由斗士们奋战。 1971年12月16日,巴基斯坦军宣布投降,全世界见证孟加拉浴血诞生。 Drishtipat也记得: 我们在12月16日充满了庆祝气氛,之后却蒙上一层阴影,人们发现一个又一个的千人冢,最令人震惊的地点是Rayer Bazaar,国内最佳的医师、教授、语言学家、科学家成了一具具开膛剖肚的冰冷尸体。 解放战争博物馆网站有众多线上记录可供查阅。 孟加拉以庆典方式庆祝这一天,Back to Bangladesh张贴许多图片,展现国民对国旗感到多么骄傲。 Ershad Ahmed有更多照片记录当天的庆祝活动。 Angelmorn希望孟加拉人能受解放战争英雄启发。 Conversations with an optimist的Farhan记得在解放战争中,多少平民揭竿成为自由斗士,为国家贡献良多,也呼吁孟加拉部落客无论在何时都要尽力发声。 孟加拉解放战争确实是许多孟加拉人的心灵力量来源。

伊朗: 学生抗议、地方选举、美伊对话

  11 十二月 2006

原文: Student Protest, Election and USA-Iran Talks作者: Hamid Tehrani译者: Leonard 根据主流媒体与部落客的报导,数千名伊朗学生12月6日于伊朗各地大学发动示威游行,主要口号是“大学还活着”,从去年起,大学生与学者常面临许多难题,部分学运人士被迫离开学校、学生会遭强制关闭,许多学者也遭解聘或强迫退休,有些人称政府新政策为二次文化大革命,部落客详细记录这起活动,并将示威照片公布在世人面前。 大学还活着 Arash认为12月6日对伊朗历史是重要的一天,他指出: 今天是伊朗学生日,纪念三十多年前遭国王杀害的三名学生,过去十年来,学生都在这一场表达对改革的热情与对国家的愤怒,自从总统阿曼尼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上台,实施多项民粹主义政策,使今年学生有了更多不满与反抗的目标。 知名摄影部落客Kosoof的部落格常遭政府渗透骚扰,他提到安全人员无法阻挡学生进入大学,他已刊出有关本次活动的照片。 15 azar报导示威游行不同时刻的现象[Fa],他也表示安全人员无法阻挡学生进入德黑兰大学,也指称马尚德、马赞达兰等城市亦出现数百名抗议学生,主要口号是“大学还活着”,学生也高呼其他口号,例如“独裁者下台”、“释放政治犯”、“女性自由即人性自由”等,学生表达支持国内女性与劳工运动。 Chapno解释学生运动的部分目标[Fa],他表示: 学生运动是国内现有最活跃的组织活动,背后已有50年的历史,绝不会成为政治游戏的俘虏,…对抗贫穷、争取自由、正义与平等一直都是学运核心价值。 部分部落客报导活动内容,其他则试图分析运动对未来[1]的冲击,改革派希望透过此次选举重掌执政权。 部落客与改革派候选人对话 Alpar表示,约130名部落客在地方市镇议会选举前,与改革派候选人会面。 Jomhour前往伊朗南部参与会议,他认为此次活动具正面意义,让社会听见部落客的声音[Fa]。 Hanif说部落客对候选人提出要求,候选人则学着了解部落客手中所拥有的媒体,他还表示我们能够集合150名部落客,代表着对未来的潜力无穷 [Fa]。 美伊对话 部落客不只关心伊朗国内事务,也讨论未来美伊对话的可能性,美国伊拉克研究小组后来发表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应直接与伊朗和叙利亚对话,不过早在报告公布之前,伊朗部落客便已论及这个主题,但意见依然分歧。 Winston提议致函美国总统,要求他不要与伊朗政府谈判协商,他写道: 我认为部分人士/部落客应聚集起来,共同致函美国总统布希,建议他帮助伊朗人民摆脱现有政权,并运用美方影响力及权力加速发展。 来自伊朗的获奖记者Maziar Bahari则有不同看法,他在《华盛顿邮报》的部落格里张贴文章,支持美伊对话: 有天我看到布希站在越南的胡志明塑像前,我自己想着:“为什么人们难以想像布希站在伊朗国会的何梅尼画像前呢?”曾有五万美国人在越南丧命,两国现在都能往来,中东过去卅年间变动频繁,但美伊双方的仇恨却因某些可笑理由而始终不变,美国民众在11月7日的期中选举中,已证明他们准备接受改变,美国政府也该趁此时机放弃政权改变的念头,在毫无前提的情况下直接与伊朗对话,美国副总统钱尼(Dick Cheney)和幕僚或许很希望推翻伊朗政府,看到歌手小甜甜布兰妮(Britney Spears)刚离婚,许多伊朗男人也很希望她能改信伊斯兰教后,与他们结婚,但就现实看来,这两件事目前都不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