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Humanitarian Response 來自 四月, 2007
孟加拉国:发展困难重重
译者:chy7211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稠密的国家之一。Bideshi Blond 提供相关的统计数据证明这件事。作为一个开发中国家,在有限资源下要带领这个国家前进极为艰难。 怪不得许多发展行动是由政府单位及NGO团体引领的。但有许多人仍试图克服、排除万难协助孟加拉国解决它的问题。在此我们提供你一些致力于发展的工作者与人权行动者-即透过部落客眼中的一些寻常百姓力量。 Morris the pen写Khokon,一个孟加拉国志工为了穷人们设立的开放空中学校,并且并无任何机构性支持。 “为什么我们应该乞求?我们难道无法响应我们自己的需求吗?”一些善心支持者有时提供书跟食物,并受回报以感谢之情意。一个日本义工时常在课堂上协助。但这并非一项依赖慈善捐助的创业行为:它靠自己觅得它所有的需要。的确,Kohkon颠覆了许多NGO组织优先考虑的事。「我比较想称此为”NPO”(Not-for-profit organisation,非营利组织)」、「我需要一个标志、一间有空调的办公室以及一台吉普车?」 Tom在孟加拉国Barta里深入探访孟加拉国的人力车车夫处境,他发现: 「人力车在孟加拉国是无所不在的:他们充斥在街道上,载着二至三名乘客、冰箱、塑料花、食物(活的或死的)、以及任何能被挤上那小塑料坐垫的东西。各种不同形式的人力车在南亚或东南亚随处可见,但在孟加拉国他们真的太过火。新式人力车披着鲜艳装饰、饰带、铃铛,并挂着画有清真寺、百合、演员、老虎及未来城市的画作。然后他们密嵌在城市乡村里,成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模式-在孟加拉国所有旅次的57%是以人力车进行的。拉人力车就已占了全国国民生产毛额6%之多。一千四百万人(总人口的10%)赖此营生,尚不计他们所需豢养的家庭,而且目前光在达卡(Dhaka)就有800,000名人力车夫。然而,人力车夫某些程度是社会地位最低的。」 Tom参与了一个小型的倡议型计划,这个计划设计系针对普遍对人力车夫的社会态度,及直接培力车夫接触政治决策者、公共领域以伸张他们的权益–应是有尊严、受尊敬的工作。 新闻记者Tasneem Khalil在他的部落格里报导了一篇惊人的故事,是关于孟加拉国的Modhupur当地的Mandi村和Koch村: 「这是一个关于孟加拉国政府如何透过他的森林部,将他的国家里少数民族人种最多元丰富的村落轻易视为可有可无的负累对待。这是个关于亚洲发展银行以及它的邪恶峦生子世界银行,以发展之名透过金融财务计划行大量破坏之实。这是一个有关多国化学科技厂商如Syngenta,Bayer和ACI如何营销致死毒药给那些无意识农民的故事。这是一个有关牧师们与先知们,如何对于Mandi人被夺走的特有认同,展开一个文化侵略之战。这是一个关于孟加拉国空军每日在Modhupur无节制轰炸行为,威胁到此区生态生活的故事。 而且,这是一个关于抵抗的故事,述说Mandi村的Adivasis人(当地原住民)如何遭受文明之手多年来的迫害,而今他们坚持了下来且试图扭转情势,拼命地想令他们这毫不关心的国家听到他们的声音。」 BNWLA Hostel Appeal部落格提到它致力于成立基金奖励音乐表演及个人贡献上。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庇护所: 「它将包含一个青年旅馆、学校、训练中心及游戏区,收容那些被欺侮、抢夺、人口贩运、奴隶化及化学攻击的幸存者,以及罹患HIV及AIDS而被遗弃的人们与婴孩。这个青年旅馆目的是透过与社会互动接触,协助人们在一个安全环境下自创伤中复元,并且对于未来再度有了希望。」 Back to Bangladesh部落格的尤里西斯赞赏孟加拉国的年轻人在板球或摄影里所创造的差异感。问题在于这里的文化有种历史性的倾向是朝向年老的、步向过往的。但他的结论是「孟加拉国的未来洋溢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