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 2007

報導 關於 Humanitarian Response 來自 十一月, 2007

孟加拉:飓风 Sidr 与灾后余生

  18 十一月 2007

Sidr 是一个四级(译注:此处分级方式使用的是iSaffir-Simpson分级法,详情请见Wikipedia上的解释)的飓风 (比 卡崔娜飓风Katrina还致命) ,从周二下午5:30到周五早上,以每小时最高达240公里(相当于150哩)的风速猛扑孟加拉南岸。现在它已经减弱成为一个热带风暴,并且扫过整个孟加拉,从东北部进入印度。 数十万民众因为当地的早期预警系统得以及时疏散 (用麦克风宣导和收音机广播等),机场暂停起降,海港停止作业。飓风阻断了全国的通讯和电力供应,大部份沿岸地区整个晚上停电。首都达卡也因为暴雨淹没了 街道和导致电力和通讯中断,狂风把广告看板吹到半空中。建筑物和屋顶整夜因为猛烈的强风而摇晃,到了早上电力和自来水供应都中断了。孟加拉的 BDNEWS24.com 全日不间断地更新著这些消息。 孟加拉部落圈一直关注着飓风的动态,利用许多开放来源的卫星影像和追踪站台。The 3rd World View 和 E-Bangladesh 一直更新著防台讯息和飓风路径。 The Uncultured Project 纪录了目击者在达卡的亲身体验: “我觉得这简直就是电影的情节。我坐在车里,返家的路上,此时还有15分就半夜了。街上半个人都没有,除了大雨打在路上、风的噪音和车子的引擎声之外,什 么都听不到。一片漆黑 – 每栋房屋、公寓、和你视线所及的建筑物都停电了。然后 – 突然 – 一阵白光和咆哮般的巨响闪过车旁 – 就在我车子的外面。我的车窗接着笼罩在爆炸光芒的洗礼之中。 我并没有身处险境,这只不过是一场变压器爆炸。然而在孟加拉的这些日子以来,我第一次感到害怕…” Toufiq 在孟加拉的吉大港写道: 孟加拉时间淩晨1点29分(+6 GMT)。电力刚刚中断,外头正下着大雨,伴随着阵阵强风。我仍然醒着,面对着未知的危险。有谁知道这气旋何时会通过吉大港,还是它已经在吉大港了? Tanvir 也有更新 [bn]: 孟加拉时间早上 3 点(+6 GMT):暴风已经通过巴日绍( Barishal),强度仍然维持在三级飓风。预计在十二小时后会减弱成一级。 37年前,“Bhola 气旋” 重创了孟加拉(当时仍是东巴基斯坦),是历史上最致命的热带气旋,也是近代伤亡最惨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死亡人数估计从30万到50万左右,暴风雨涌进这个海平面以下的国家,而且几乎没有任何的早期预警系统。 之后1991年的气旋夺走了14万条生命,时代杂志的 James Walsh...

阿布哈兹:追忆苏呼米

  14 十一月 2007

cyxymu,将其博客奉献给“追忆苏呼米,其战火与伤痛”的博客,花了整个九月下半整理苏呼米(Sukhumi)之役的史料,这是在阿布哈兹(Abkhazia)与格鲁吉亚(Georgia)的战争中,给予格鲁吉亚军队决定性打击的一役。他以自己独特的理论写了一篇钜细靡遗的文章,探讨这场冲突何以发生:他认为战争背后的动机在于,苏联希望令格鲁吉亚加入独立国家国协。 也有多位读者提供他们在苏呼米最后几天的经历,我翻译了其中两段,但最好的几篇因为篇幅太长,只好割爱… 这场追忆在9月27日达到高潮,cyxymu提出了自己对这些史料的想法: 今天,距离我最后一次立足故土,已经是第十四年了;自从1993年9月27日离开家乡后,我就不曾回去过。那是苏呼米仍存在之时的最后一天。如阿布哈兹人 所言,“他们射杀了那城市的灵魂。”如果要寻找我们格鲁吉亚人与其他阿布哈兹朋友之间的共通点,那就是,这天在我们之间划出了一道永远无法跨越的裂痕。对乔 治亚人来说,那天是场梦靥,数以千计的百姓被闯入的阿布哈兹军队杀害;成千上万的格鲁吉亚人携家带眷要逃离这场噩梦,却造成无数骨肉分离的悲剧。但对阿布哈 兹一方来说,这却是占领苏呼米的胜利之日。我们之间永远不会有公约数。 我并不绝望,我相信我们将重回苏呼米,而阿布哈兹人和格鲁吉亚人也能够和平共处;但前提是,必须揪出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战犯加以严惩。 笔者在此似乎该将译文中的主观情绪稍做沈淀,这场冲突之所以会升级到“战争罪”的规模,我相信交战的双方都有责任(或可参见人权观察报告)。我认为这么做的价值在于,这已是过往之事,当事人的心态变得太根深蒂固,导致难以被法庭或冲突后的判决所影响;另一方面,或许能以不那么严厉、“真实而一致”的无害方式,重建彼此那座在1993年烧毁的桥梁。这是我所能想到最好的方法了。 cyxymu 也在九月底写了关于一支阿布哈兹的特别部队,在与格鲁吉亚军的前哨战之后掠夺百姓,以及他们是如何被一名在加入阿布哈兹军之前,服务于俄罗斯维和部队的军官所领导。其文的标题为“вот такие у нас миротWARцы”,是一句无法翻译的双关语,意指“那是我们的维和部队”,但俄语的“维和部队”又与句中的“战争”的发音相似。而几天之前,他写了一场在南奥塞梯(South Ossetia)使紧张情势升高的交火。 10月1日,cyxymu 以一系列图片纪念Gagra之役的第15周年,这是一场格鲁吉亚-阿布哈兹争战中较早的冲突。他在文中介绍这些图片: 这些图片摄于发生在苏呼米的最后一场冲突里,在在显示了,战争不是让你逞英雄、出锋头的事情,它只会带来血流成河;被战争杀死的不只是将士,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也受到波及。他们只是居住在城里而已。 我希望透过这些照片,能够让悲剧不再重演。 不久之前,cyxymu 写了他对苏呼米的计程车的回忆。(此文以一略带凄凉的注解做结--“在1992年8月14~15日之间,苏呼米计程车停车场变得空空如也,因为大部分的车子都被阿布哈兹偷走了,而剩下的则被格鲁吉亚军队取走。”)他也简略地提到那位引发群情激愤的前格鲁吉亚国防部长Irakli Okruashvili--cyxymu 猜想,大家已经买好爆米花准备看这场‘好戏’了。 不少见多识广(有时可说是十分激情)的读者留下了各式各样不同观点的回响,有些人甚至是这场战争的目击者,对其所知甚深。

查德:法国慈善组织被踢爆领养丑闻

  7 十一月 2007

佐伊方舟(Zoe's Arc),你的爱心让人窒息! 法籍喀麦隆博客Le blog du Prési!评论近来一件法国慈善组织丑闻,他们从乍得-苏丹边境救出103名濒临垂死边缘的达佛难民孩童,并试着以认养方式把孩童送到法国。 六名该慈善团体的成员在乍得被捕,被指控“绑架孩童,并企图改变其公民身份”,例如为孩子们找新父母,嫌犯可能遭判处5至20年的强迫劳役。 佐伊方舟组织否认不法,表示难民孩童是苏丹达佛地区的孤儿。但是根据报导,联合国官员与法国外交官表示,许多孩子的双亲是乍得人,而非苏丹籍,这两国都不允许跨国领养。 更糟糕的是,乍得总统德比(Idriss Déby)怀疑该慈善组织还收取2400欧元领养费,打算把孩童卖给恋童癖或是器官贩售组织。 法国总统萨科奇对此(Nicolas Sarkozy)相当不悦,时值法国领军的欧盟和平部队准备进驻乍得东部及中非共和国东北部前夕,这件意外却升高了法国与乍得之间的紧张关系。 Le blog du Prési!用一句话来评论此事:名流领养出自善意,但爱心却令人窒息。 佐伊方舟从天而现、穿越沙漠,把非洲可怜的孩童从死亡拯救出来,计划把这些孩子送到法国仰首期盼的家庭,而每个领养家庭要付出2400欧元的处理费。 事情原本进展顺利,正要踏上回程,但这时乍得政府介入揭穿事件,开始侦查佐伊方舟是否有诈欺绑架孩童,企图改变孩子们的公民身份。佐伊方舟成员对此事很愤怒,他们只是要拯救世界,把这些孩童从死亡边缘救回。但事实发现孩子们并非来自达佛地区的孤儿,从头到尾都是骗局。 人道绑架和花钱领养有何不同? 几个月前,美国流行乐女王玛丹娜(Madonna)拿出大笔金钱,领养(而非其它字眼)一些尼日利亚的儿童。我所有的调查中,看不出人道绑架或花钱领养之间有何差异,所以我期待民众或媒体当时也同样义愤。等轮到巴莉丝希尔顿(Paris Hilton)也做同样的行为领养卢旺达小孩时,就有八卦狗仔来跟踪。如果此事成真,我完全支持!因为这种崩溃之路是 我们自作自受! 二种方式相同的结果,或许有着不一样的目的。这些孩子的家庭是否真需要这种人道主义?即便对孩子许下黄金国度(El Dorado)承诺,亲生与领养双方如何为被破坏的家庭关系辩护? 如果这103个孩子来到法国,在领养过程中出问题,甚至发生更糟的情况,让孩子们像电影101忠狗一样流落街头,这都是拜内政部之赐。 佐伊,乘着方舟,她的爱心让人窒息。 原文作者:Jennifer Brea 校对:Leon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