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Labor 劳工 來自 六月, 2007
台湾:移驻劳工的自我表述--《Voyage 15840》摄影集
Voyage,旅程;15840,是台湾法定的最低工资,但大多数离乡背井的移工们,却常常是多方扣款下的“最高工资”。以这场15840的旅程为名,台湾国际劳工协会(TIWA)集结19位移工的摄影作品,出版了这本摄影集,让以往缺乏发声管道的移工们,透过镜头诠释自己所见的台湾社会。 6月3日的发表会上,除了各团体友情赞助的歌舞表演外,移工摄影师们也一个个上台发表感言。在家乡已有艺术基础的Grace说,她很高兴有 机会向他 人表达自己的感受;身为唯一男性的Gonzalez,先纳闷喜欢摄影的男性怎么那么少,接着充满骄傲的说:“摄影很棒!回家乡后我也会把这本书拿给我的家 人和朋友看!” 影像出处:台湾国际劳工协会 弱势者的自我表述 在台湾,因为文化差异和语言隔阂,一般人对移工总是有很差的刻板印象:黑黑脏脏、吵杂、成群结队,甚至被认为是来抢台湾劳工饭碗。而在媒体中,移工通常都出现在社会新闻,不是很可怜就是很可恶。TIWA总干事、摄影工作坊的召集人吴静如批评:“过去高雄捷运泰劳抗暴、越佣阿梅砍伤雇主等事件发生时,除了事件本身,没有人去问移工:为什么发生这些事、他们在想什么?” 静如表示,“凝视驿乡”便是希望将诠释权还给移工,让这些为台湾各大重要建设付出劳力、甚至生命,却总是被主流媒体和社会大众忽视的劳动者们,透过摄影,正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并让移工和台湾人民“互相看见”。在广播节目“Watch Media”中,主持人benla访问静如时说:“当移工被拍摄时,我们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但当他手拿相机,也许就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在两次各为期半年的工作坊里,除了摄影之外,彼此对作品的讨论,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在受压抑的工作及生活条件下,移工们已经习惯“不要说话”。工作坊苦力群之一的小江表示,在课程中,学员对基础的摄影技术很快就能上手,美学构图也是各凭本事;但最具挑战的,是如何让移工们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影像也好文字也罢,一次又一次我们问学员:你想要说的是什么?你希望如何表达? … 几次课上下来我才慢慢悟到,长时间处于以达到他人要求为行为准则状态下的人,要舒坦在在的说出:“我看到”、“我觉得”或“我认为”、“我想要”竟不是理所当然。 而透过自我凝视和互相讨论,摄影师们逐渐展显了勇气,静如说,不只面对自己的情绪需要勇气,面对被拍摄者,更需要勇气;一开始摄影师们总是远远地拍 摄,到后 来敢于跟被拍摄者讲话,短短时间内有了非常大的跃进。如Vangie便拍摄了卖冰淇淋的阿伯,原本害怕警察的Ellen也鼓起勇气去拍了警车。 静如也强调,每一位移工皆具有不同的身份,她们不只是劳动者,也是母亲、妻子,更是支撑母国经济的英雄;她们的心灵,被沈重的社会挤压得单薄,但讨论和聆听的过程,重新带出了她们身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各个面向。 冲击与感动 以往甚少接触移工议题的akiyama说,她因“凝视驿乡”的宣传海报而被吸引,并分享她在实际参观摄影展之后,受到的冲击与反省: 自己在乘车时,身旁若是坐了一位菲律宾、泰国,还是其他东南亚国家来的移工,是不是总是特别提高了警觉,或是感到莫名的不悦? 若换成是一位欧美地区人士或是日本人的话,是不是就不会有前述的感觉?反而能够有着像平常搭车时一样的平稳心情,即使在你隔壁的那个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本性是个傲慢的混帐? 不是这样吗? 难道不是这样吗?! 文化评论者郭力昕在摄影集的序文<她们必须表述自己!>中表示,许多移工来到台湾,工作及生活条件普遍不佳、甚至恶劣,但作品中却不曾见到她们埋怨,仅以平静的语调陈述心情和遭遇,甚至知足地面对。郭力昕说,“做为观者的我们,在这些简单的画面与事实里,只有感到更多的歉咎与心痛。” 而对于摄影者敏锐的社会观察,郭力昕感到十分惊艳:她们能在辛苦工作的同时,看到本地人的辛劳(如假日仍需工作的电工和槟榔西施),在〈星期天的扫把〉及〈一百元与菲律宾国旗〉中,使用了符号隐喻及讽刺,让我们这些受过训练的知识份子,感到汗颜: Ma. Belen Batabat一系列的台湾社会景观,从捷运站里的红衫军、BBrother的街头政治涂鸦、癌症患者的化疗室,到西门町穿着西服外套、和善而尊严地卖鞋 带的老人,更是令人佩服的作品;其细腻准确的社会观察能力,和对人的敏锐触感,可以让许多在大学校园里生活贫血而致“缺乏题材”的摄影学生,感到汗颜。...
新加坡:缅甸侨民连署拒绝重覆纳税
新加坡的缅甸部落客指出,缅甸民众正在发起“拒绝双重课税连署”活动,最终希望将连署交给新加坡总理。 海外缅甸民众除了得向驻在国缴税之外,还要交税给当地的缅甸大使馆,若不从,大使馆将拒绝提供任何领事服务。 部落格“Burmalibrary.org”提供缅甸双重课税政策的背景介绍: 例如居住于日本的缅甸民众,便要将所得的一成上缴缅甸驻东京大使馆,每月最低也得交10000日圆;美国侨民每月也得付10%的 所得给驻美大使馆,通常金额约为65美元,而且这些侨民都已经向美日两国政府纳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南韩、澳洲的缅甸人面临情况都相似,唯一的例 外大概只有英国,因为英缅两国签署了税赋协定。 这份连署书内指出,尽管星缅双重课税豁免协议于1999年签定,并于2001年1月1日生效,新加坡的缅甸民众仍得两边纳税,因此才发起行动,希望获得新加坡政府的行动与协助。 DTASG团体表示: 在法律专业人士建议下,我们已根据星缅双重课税豁免协议第26条规定,与新加坡税务单位进行数次沟通与讨论 依据第26条,新加坡税务单位已正式研究此项问题,下一步应与缅甸税务单位进行沟通。 此协议显然对缅甸民众有利,我们也已拥有清楚的策略与行动计划,不仅保护自身权力,更要让此事圆满解决。 部落客Lin Lat Kyal Sin与TZA呼吁读者尽量散播连署活动消息。 Ka Daung Nyin Thar希望在新加坡的缅甸劳工能团结,共同参与这项活动,让新加坡总理必须与缅甸政府协商遵循协议。 参与此计划的人们成立了DTASG部落格,从5月22日至7月1日,新加坡的缅甸劳工都可上网填写连署书,其中也提供文件下载及寄送地址。 连署书内请填写姓名与证件(签证、护照)编号,更多活动资讯与必要表格请见DTASG部落格。 作者:May Hnin Phyu 校对:Portn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