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政治 來自 九月, 2007
孟加拉:生活、博客及女权
为什么要写博?是为了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抑或对天下大小事情提出想法?或者博客其实是种自传?博客能成为一种文学类型吗?Suman Rehman标榜自己是个“上传者”,而不是一个忧郁的博客,为孟加拉的这场辩论起了头。 当论及博客写作,能忽视博客写作工具不谈吗?Kherokhata审视在孟加拉相当普及的输入软体Avro keyboard,据说Avro最新的4.5.1版本有很多功能,不过有些功能非常冷门,如果去掉会比较方便下载使用。而此软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着眼于面板及转码等功能。 博客圈的其他角落,则从宗教与进化论的观点,辩论著人类演化的过程中,究竟有无超自然力量的介入?Diganta认为,人们应该开明地面对科学理论,别尽埋首于信仰教条之中;博客Eskimo则在回应中指出,进化论并不完全具备科学根据,将其冠以“科学”名号、奉为圭臬,并不合理。Balai幽默地表示,宗教是以神之名将生命法则“简化”,以后若是遇到争议,就可以跳回那“简化”的方针。 在国际上,有两位女性当选为总统,在孟加拉博客圈引爆性别议题的讨论。Ahmed Fahrukh指出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是智利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统,而Pagla Babu则提起国大党的帕蒂尔(Pratibha Patil)成为印度首位女性元首,并透过一张图片告诉我们,他对新上任的帕蒂尔有何观感。 Rekchowni谈起中国女演员徐静蕾,根据Technorati的数据,她的博客是2006年年中的人气王;Fahrukh则指出,当全世界都聚焦于沙特阿拉伯妇女所背负的层层枷锁时,统计数据却显示,这些妇女其实财力雄厚,并成功地成为医师、教师等,也勇于在商场上厮杀;报告指出,至少有56%的沙特阿拉伯妇女拥有学士学历。然而尽管有这么多成功女性的故事,正如Ashraf Rehman所示,那些将女婴堕胎、甚或杀死新生女婴的行为还是无法停止。 原文作者:Aparna Ray 译者:dreamf & FoolFitz 校对:Leonard
日本:福田康夫任新首相
9月24日举行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福田康夫(Fukuda Yasuo)击败麻生太郎(Aso Taro),成为新任总裁,也接替两周前辞职的安倍晋三(Shinzo Abe),成为新任日本首相。 这是一项重大改变,外界向来认为福田是自民党内的温和派,因此随着他走马上任,象征着日本政府已不同于先前的安倍晋三或小泉纯一郎(Koizumi Junichiro)时代,不再实行保守且以市场导向的改革方案。先前于七月举行的参议院选举中,在野的民主党大败自民党,为日本政坛带来改变的氛围。 基于上述原因,这场自民党总裁选举自然成为日本博客与媒体的主要话题,其中一项焦点在于福田将如何处理延长反恐法效期的课题,正是该法让日本能够参与美国的「反恐战」,根据最近报导指出,日本自卫队违背该法,协助前往伊拉克的美国航空母舰补给燃料,在国内引爆更多争议。 博客Jun Okumura认为,福田上任后最主要的议题,便是反恐法效期延长法案: 福田首相就任的第一件待办事项,当然就是推动反恐法效期延长法案,对于是否利用众议院人数优势强渡关山,福田一直不愿表明立场,但我深信这只是自民党讨好对手的部分手段,自从参议院选举落败后,自民党内大老如町林信孝(Nobutaka Machimura)便与民主党对话,甚至暗示可能成立联合政府。 保守派博客Hakase no Hitorigoto整理右派人士对这场选举的看法,并担心福田的政策立场可能倒退: 另一方面,福田与安倍在国家自卫权问题的态度大不相同,执政党内势必因此出现冲突,安倍政府让自民党重创,甚至可能因此丢掉政权。 因此对保守派而言,福田是号危险人物,可能让日本放弃小泉与安倍的立场,转而向左倾斜。另一名博客天木直人则对日本政坛未来发展感到兴奋: 我向来对日本政治感到厌烦,但此刻也忍不住对接下来的冲突对立感到兴奋,福田康夫将对上民主党总裁小泽一郎(Ozawa Ichiro),这将是场没有人民参与的争斗,但胜者将对民众生活产生莫大影响。 在野党「社民党」的众议员保坂展人(Nobuto Hosaka)表示,许多人并不热衷于福田康夫的选举结果,尤其他也出身政治世家,父亲也是前首相: 福田内阁明天就将正式成立,没有带来任何惊喜,又是自民党内各派系在分配职位,大家早就预见这个结果,我们也早已看过这种内阁,这究竟是「自民党再生」?还是「尚未崩坏的自民党内阁」?而且福田是前首相之子,完全反映出日本政坛的继承传统,连政治职位都在家族传承,前首相安倍晋三是前首相岸信介(Kishi Nobusuke)之孙,与福田竞争的麻生太郎是前首相吉田茂(Yoshida Shigeru)之孙,如此看来,此次选举根本是「前首相之子」与「前首相之孙」的战争。 原文作者:Jens Wilkinson
日本:前首相有替身?
博客Kikko提到谣言指出[Ja],现在躺在医院的前首相安倍晋三并非他本人,是替身假扮而成,而真正的安倍此刻正在蒙古的温泉区放松享受,不过她也由此如玩笑的谣言延伸认为,相较于富有的名人如安倍及前横纲相扑选手朝青龙,能够轻易前往蒙古散心或调剂,包括Kikko等多数日本民众根本无法负担旅费。
巴西:独裁黯夜之光
数个南美洲国家在20世纪都曾历经军事独裁时期,例如巴拉圭(1954年至1989年)、乌拉圭(1973年至1985年)、智利(1973年至1990年)、阿根廷(1966年至1973年、1976年至1983年)、巴西(1964年至1985年)等,其中巴西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是,当时的加害者从未遭到审判,因为政府在1979年通过特赦法,赦免军方将领与民间人士以独裁为名的所有罪行。 不过巴西最近首度发表有关当时犯行的官方报告,其中细述绑架、强暴、虐待、处决、秘密埋尸等,此份500页的长篇报告名为《记忆与真实之权》,由国家政治死亡暨失踪委员会着手调查,前后共费时11年,「人权观察」组织赞扬巴西向前跨出一大步。 虽然军方并未提供任何文献记录,巴西政府仍预计于2008年时,将1964年至1985年独裁时期的秘密情报文件解密,公布于国家数据库中。《记忆与真实之权》葡萄牙文版全文已可免费下载。 巴西总统鲁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在军事独裁时代曾入狱一个月,他与新任国防部长乔宾(Nelson Jobim)日前一同出席报告发表活动,对于杯葛此项活动的军方人士,乔宾明确表示:「没有人能挑战这份报告的真实性,若有任何质疑,报告内都能找到解答」,各地博客也附议他的看法。 1980年鲁拉率领罢工照片,由Estevam Cesar所摄。 军方几天后有了反应,在9月1日发表公开声明,提醒若调查军事独裁时代的政治谋杀事件,便已违反特赦法,也将让国家「退步」,外界也随后做出回应,obomcombate[pt]张贴一封军方将领驳斥国防部长乔宾的信件: 本人在宪法所赋予的权力下,反对公布相关档案与记录,因我了解此举背离政府制定特赦法的基础,将会「使国家和平与和谐倒退」。 巴西博客圈则反应两极,显示20年的独裁时代伤痕仍未愈合,Celso Lungaretti[pt]曾与20名官方记录理应已死亡或失踪的人士会面,他认为军方的反应令人无法接受: 这显示军方对于揭露历史真相感到局促不安,…这份声明等于打击政府权威,不仅质疑国防部长,更让人怀疑政府究竟是否无力抚平军事独裁时代的伤痕,毕竟面对历史事实,不同的人仍有相异诠释。 记者Carlos Motta[pt]指出,乔宾此刻面临困境,他能否重振威信? 此次乔宾必须展现过去少见的态度,例如勇气,如果他不响应军方反对公布报告的声浪,放纵军方拒绝公布独裁时代的可怕罪行,乔宾将会成为另一个傀儡部长,完全失去指挥权或威信。 1980年警方与罢工群众,由Estevam Cesar所摄。 Alexandre Lucas[pt]则怀疑,这二十多年的民主究竟有无改变任何事: 很遗憾,自1964年4月1日军事政变以来,巴西军方的心态毫无改变,当年军事推翻合法民选总统、关闭国会、解散内阁、杀害异议份子、藏匿尸体,今日心态亦复如是。 署名Antonio的海军少校在Alerta Total blog[pt]内张贴响应,让人们更觉得Alexandre Lucas所言无误,军方态度从未改变: 就我所知,许多军方人士都和我一样愤怒,总统竟公布报告攻击他所领导的政府,总统对于军方的诚信何在?难道他不能等下台后再公布吗?我更愤怒的是,国防部长竟威胁军方不得对这份报告表达任何不满,我们为何不能说不满?国防部长怎有权决定我们的思想?我们不是民主国家吗?…抨击军方的人忘记军人也是人,而且还是拿着重要武器的人!我们希望政府能改变姿态,后备军人动员令都已发出,我担心会发生最糟的情况… Serjão[pt]等民众也批评政府不该发表报告,认为这是报复行为:...
俄罗斯:意外提名新总理
俄罗斯总统普廷(Vladimir Putin)于9月12日接受总理法德柯夫(Mikhail Fradkov)的辞呈,并转提名没没无闻的联邦金融监督单位主席萨柯夫(Victor Zubkov)任新总理,令许多观察家跌破眼镜。 “西伯利亚之光”博客的Andy表示: 此项提名令许多分析师大感意外,原因似乎在于俄罗斯总统府内派系角力摆不平,而萨柯夫不具任何威胁,所以才获此职位;但倘若如此,我们想知道为何法德柯夫要辞职呢? 我自己相信其实一切是普廷个人好恶所致,他向来喜欢作弄俄国研究专家。 “莫斯科碎片”博客的Lyndon向法德柯夫告别,并提到各种“有关克里姆林宫的预言书”,他也对一篇评论表示意见: 俄罗斯动态通常都无法预言,也因此我们如此着迷于各种变化。 “Sean俄罗斯博客”的Sean Guillory为Pajamas Media分析有关人事异动的新闻报导,并认为提名一位小人物当新总理其实非常合理: 以俄国政治标准而言,提名案一点都不奇怪,普廷不过重覆前总统叶尔卿(Boris Yeltsin)在1999年的作为,有些人也许还记得,叶尔卿在1999年8月9日突然要当时的总理斯提帕辛(Sergei Stepashin)下台,之后便任命名不见经传的普廷接替,那时候叶尔卿是为了向全国“证实他的政治力量”。…普廷后来也因此踏上总统之路,让普廷有权力击溃叶尔卿的势力,迫使叶尔卿流亡,如此看来,萨柯夫的提名案是否预示了未来走向呢? “意外爱上俄罗斯”博客的W. Shedd也不感意外: 其实几个礼拜前我就在其他论坛指出,假若普廷打算在2012年再度当选总统,最好提名比伊凡诺夫(Ivanov)或梅德韦 杰夫 (Medvedev)更无势力的人选,毕竟若这两人当上总统,为何要在2012年再度让位给普廷?若这两人的四年执政很成功,便更可能在俄国造成政治分 裂。 我原本猜想普廷会提名圣彼得堡市长马维颜科(Valentina Matviyenko)为总理,也可能另提名他人角逐总统,毕竟若克里姆林宫的权力愈分散,普廷便愈容易在2012年班师回朝。 原文作者:Veronica Khokhlova 校对:FoolFitz
孟加拉:前总理遭逮捕
人们常说孟加拉政坛永无宁日,2007年9月3日清晨,由军方支持成立的过渡政府以贪污罪嫌,逮捕孟加拉前总理齐亚女士(Khaleda Zia),她的儿子同样依贪污罪被捕,博客“我如何学会停止忧虑”详列时间表,细数齐亚遭逮捕前的种种事件,由于消息事先走漏风声,让媒体有机会尾随安全人员前往齐亚住处,让民众意外看到事件经过现场全记录。 司法体系于当天半夜起诉齐亚,指控她在位时纵容儿子滥权,将政府合约图利特定本地厂商,齐亚的长子先前已因贪污罪嫌入狱;齐亚未来也将待在国会内的临时拘留所,拘留所内还有另一名贪污嫌犯,也就是齐亚的政敌、前总理哈西纳(Sheikh Hasina)。 由于过渡政府强力肃贪与清理政坛贪官,已有数十名孟加拉高官与知名企业家入狱。孟加拉于1月11日成立过渡政府,同时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博客圈对此消息反应两极,博客“不完美|世界|2007”的Shafiur很高兴听到这消息,还在网路上发送糖果: 齐亚和她的儿子Koko对于他们的财务往来并未吐实,希望特别法庭能让一切变得清楚明白。 自从约一个半月前,哈西纳被捕后,人们便不断讨论为何齐亚仍未背上任何官司,也有人认为过渡政府正企图摆脱这些政治人物,并以司法方式巩固权力,“孟加拉博客之声”评论指出: 过渡政府终于逮捕孟加拉前总理、贪腐之母哈西纳,为了平衡,政府应该也会试着追捕齐亚。 齐亚被捕前数小时在bdnews24.com的独家访问中表示: 我不害怕被捕,人民与我同在,这些对我的控诉都是错误讯息。 “达卡博客”针对齐亚发言表示: 我就是厌恶政治人物每次遇到政治威胁,就会大喊“控诉不实”或“阴谋论”,如果孟加拉真有那么多阴谋暗流,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早就增加了! 但这些事件是否代表孟加拉将回归民主,仍然令人怀疑,Drishtipat Blog的Rumi以讽刺口吻表示: 许多人都将孟加拉一切罪恶归咎于这两名政治领袖,既然现在两人都在大牢里,太平之日今应东升,民众会过着无比幸福、快乐、和平的日子,国内应不会再出现任何混乱、贪腐、贫困、失序、饥馑与犯罪,和平将会永无止尽。 这篇文章的回应也好坏参半,有些人仍支持受质疑的前任政府: 值得注意的是,孟加拉人民都用心证评断事物,而非用脑袋,现在两位前总理都尚未定罪,博客却已准备将他们处绞刑。 孟加拉正深受高通货膨胀率所苦,为了军营是否该撤出大学校园,学生与警方也爆发冲突,让政府下令实施宵禁,不过过渡政府已承诺完成选民身份证件换新后,将在2008年底举行大选。 原文作者:Rezwan 校对:FoolFitz
马尔代夫:移工受非人待遇
马尔代夫有许多孟加拉移工,大多从事不具技术专业的劳动工作,他们原本计划于8月31日在首都马列(Male)发起抗议活动,以对抗马国社会逐渐高涨的仇外心理与攻击事件,但却因为马国政府扬言将抗争者驱逐出境而不得不作罢。 八月时,马列的帮派份子屡屡攻击孟加拉移工,北部Kulhudhuffushi岛上更有一名男性劳工遭去势后残杀身亡,警察宣称是因性爱而起,并逮捕与被害人一同工作的孟加拉劳工,另外两起事件中,各有一名孟加拉劳工遭人用铁炼锁在住家旁边,其中一人遭锁在树旁。 孟加拉驻马尔代夫代表相当关注此事,并表示可能将所有马国的孟加拉移工召回故乡。 马列是座面积仅约两平方公里的小岛,岛上移工人数却超过三万人,多数来自邻近的斯里兰卡、印度与孟加拉,多数非技术专业劳工,大都是为了马国100美元的月薪而来,所得也是故乡家人的主要经济支柱。 在地狭人稠的情况下,马列的屋宅兴建需求极高,房租相对全球各地也昂贵许多,过去15年间因营建业大盛,故需要引进众多移工。 虽然也有医师、会计师、教师等专业人士来自外国,马尔代夫的仇外情结却大多针对非技术劳工而来,最近也有报告指出,在专供欧洲旅客度假的岛屿出现攻击外籍劳工事件,但正身处“人间天堂”的观光客们浑然不知。 仇外心理也与马列地区的犯罪组织与帮派增加有关,许多马尔代夫年轻人都对海洛因成瘾。 除此之外,雇主对外籍劳工的暴行也令人关注,通常移工薪资低但工时长,居住环境也差,由于马尔代夫并无劳动法规,就连本地劳工人权亦未获法律保障,而且国内也未规定最低薪资。 过去便有文献记录外籍劳工在马尔代夫所受的不人道待遇,但情况并未因此好转,国际人权组织亦公布南亚移工在波斯湾地区的悲惨遭遇,但除了马国民众之外,外界鲜有人知道南亚移工也在南亚国家蒙受欺凌。 Jaa批评马尔代夫社会的仇外心态,也详实记述移工面对的不人道处境。 马尔代夫本是个宽容国度,接纳并尊重各种人民,但事实却每下愈况,平等与人性几乎已不值一文,仇外心理蔓延全国,种族歧视 大行其 道,许多人都知道马国并不尊重与虐待外来者,他们对待这些非技术劳工犹如次于人类的低等生物,我觉得人们普遍认为移工是不会疲倦的机器,没有任何感情,生 命价值只等于一只宠物猫! 移工的居所通常只是个铁皮搭建的窄小空间,通风不佳,很多人犹如沙丁鱼罐头挤在一起,他们在工作场所或街上都遭到骚扰,时 常有劳 工因拿不到应得薪资而痛哭,等了好几个月都没有半毛钱,也就没有钱寄回家乡照顾家人。马尔代夫对雇主的规范很少,让雇主有机会日夜剥削劳工,罔顾劳工的健 康情况与生命安全,而且一般工作结束后,还得为雇主完成个人或家庭杂务,移工形同奴隶,只能听命雇主差遣。 最近报导Kulhudhuffushi岛上孟加拉劳工遭谋杀命案时,我国很畅销的报纸《Haveeru》竟以“所有人(owner)”称呼死者的雇主,令我非常惊讶,这不就是视移工为奴隶吗? 因为马尔代夫政府威胁驱逐出境,让孟加拉移工不得不放弃示威游行,执政已28年的总统加尧姆(Maumoon Abdul Gayoom)时常如此,过去也曾透过类似手段逼迫马国本地抗议群众噤声,但是在移工社群静默的表象下,尤其是孟加拉劳工仍在恐惧中生活。 原文作者:Nihan Zafar 校对:Justin
非洲:已经准备好成为非洲合众国了吗?
非洲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frica)这个观念不算新,它活跃于加纳的克鲁玛(Kwame Nkrumah,译注1)时代、与坦桑尼亚的尼雷尔(Mwalimu Nyerere,译注2)时代,如今,这个观念正被非洲联盟(AU, Africa Union,译注3)大力推介;而最大力提议“非洲合众国”的,莫过于利比亚领导人格达费(Muammar Gaddafi,译注4)。 非洲各区或政府领袖于七月一日到三日齐聚加纳的阿克拉(Accra),举行非洲联盟第九届高峰会,议程中出现了“非洲合众国”一词:非洲的一统政府。格达费一路走访,向西非各区争取支持。 对于这场峰会与创造“非洲合众国”的主意,非洲部落客们讨论热烈。 Grandiose Parlor很好奇格达费致力于推介非洲合众国的动机何在: 从过去以来,他就一直呼吁非洲各国统一,组成“非洲合众国”,这是另一个“美利坚合众国”吗?另一个心灵受到夸张蒙蔽的典型代表?还是格达费单纯是在显露他的泛非信念? 正当许多部落客在质疑非洲合众国的可能性时,来自肯尼亚首都奈洛比(Nairobi)的Branded在他部落格Business In Focus中写道,“非洲合众国一直都在,”他特别检视两个元素来支持他的观点,例如他指出东非的行动电话企业Celtel早就在该区建立单一网络,并允许其顾客以在地费率拨号对话。 Benin Mwangi说: 拜科技创新所赐,因为国际贸易的步调发展正在一统化,现在是官方提议建立“非洲合众国”的最佳时机,你可能没注意到,但最 近的趋 势都指出,非洲合众国一直都存在,透过各种传播科技,非洲正转型为一个大型经济体。 这块大陆的行动电话使用率正在攀升,而由于对全球经济传播需求增加,行动通讯也展现出更高成长的前景,行动电话服务正透过将服务项目整合为明显的单一网 络,以改善近用率、并降低国际漫游整体成本的方式来拥抱区域整合。Celtel是个很好的例子,Celtel将非洲东部与中部的行动通讯网络整合为单一网 络,让顾客能以在地费率进行国际漫游,有了行动电话与笔记型电脑,你能在任何一个地方上网工作。 银行与其他金融服务也循类似途径,它们透过购并非洲原有的本地银行,将服务触及过去无法服务的地方,举例而言,南非的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近日与肯尼亚的CFC银行合并,以获得在东非地区的持续成长,而拜科技创新所赐,现在所有动作都能中心化,因而非洲的国外直接投资比例也在增加。 他以一个论点结束文章,他认为,除了建立贸易联盟外,许多建立区域壁垒的动机都失败了,因为贸易联盟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 由过去历史可知,由于政治因素,非洲许多区域壁垒都以失败告终,只有贸易联盟一直维持,因为贸易联盟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 如果创...
危地马拉:大选逼近
危地马拉在九月总是阴雨绵绵,全国也在这个月以游行与公民发声庆祝独立纪念日,今年九月则格外重要,因为9月9日将举行总统、国会与地方三合一选举,许多博客各以不同观点看待大选或候选人。 他国人士通常能提供不同角度的大选评析,Gringologue在名为「危地马拉选举第一章」的文章里指出: 随着大选日渐逼近,各项议题也愈来愈夸张,每天都有更多口号、竞选歌曲与政治黑暗面浮现,每次选举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丑闻,而且会随着选战激烈愈来愈多。 最近有各种丑闻揭露,包括候选人与毒贩及犯罪组织往来、触法却逍遥法外等,更引发外界非议,而政府为稳定社会安全采取的「mano dura」政策同样让人议论纷纷,因为提议人是位过去军事冲突时代的军方将领,当时便造成大规模屠杀。 Huhnapu E Ixbalanque在名为「毫无干系」的文章中表示: 虽然在法院里必须遵守无罪推定论,但对于企图成为国家道德准则的人而言,我们不能因此法则而不检视他过去的作为。 除了竞选活动之外,连鼓励民众前往投票的宣传口号也令人侧目,例如写着「投票给罪犯者亦为罪犯」[ES]等,Carpe Diem便形容此次选举…: 完全是为防堵与犯罪组织或毒品走私集团挂勾的候选人当选。 Blog Ordinaria Locura则在「MACHISTAS Y MIEDOSOS」的文章中,猛烈炮轰不该用性别歧视语汇攻击总统候选人之妻或女性候选人: 自选战开打以来,各种肮脏伎俩纷纷出笼,我觉得性别和选举根本无关,但很快满街都会充满沙文的垃圾语言,…他们嘲弄每位参与危地马拉政坛的女性。 Un chapin desde el Japón在「在危地马拉的选举」[ES]一文中,论及缺乏投票参考信息的窘境: 我希望各政党网站除了列载候选人资料外,也附上竞选团队的档案与工作计划,并且要以西班牙文等国内各种通用语言呈现,我知道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上网与使用计算机,但至少让人能够下载、打印并散发出去,让信息尽可能广为流传,无论在哪个民主国家,让人民知道愈少愈好的心态极其危险。 城市里现在满是无数海报与标语,但有些博客认为要找到有关候选人的严肃政见或正确信息,根本是缘木求鱼。 Herbert Toaspern在「唉…这些议员」[ES]一文中,便清楚点出选举宣传疲弱的问题: 人们未来若想起这场选举,只记得好像一出真人实境秀(reality show),节目中每个人唱着歌,手上都拿着「投票给我!」的海报。 危地马拉民众其实抱着期待心情面对这场选举,对于历史经纬万端的瓜国而言,投票日将是错综复杂的一天,有些人担心会失控,气象预报亦指当天天气不佳,下雨肯定会打消许多选民的投票意愿,希望这次我们能向世界证明我国的民主,也期盼大选隔天能在博客公布好消息。...
秘鲁:震出国家机会
秘鲁发生大地震后,有些博客持续追究援助为何凭空消失,以及媒体报导为何充斥情绪性言辞,其它博客则为,这场灾难也让民众有机会反省自身与民选官员,藉以真正落实改革,避免憾事重演,Web-ad-ass的Gonzalo del Rosario认为,有些电视台根本是以情绪性报导为自己宣传[ES]: 电视、广播和所有主流媒体充斥南部民众死讯的特别报导,我真不想成为其中一部分,称他们为「传播媒体」对他们真是太沉重,我认为这些媒体从不在意这些消息,如果媒体所在的首都利马(Lima)内,未曾亲身感受7.5级的地震,他们就永远不关心这些讯息。如果看到有人真心关心此事当然很好,不过也有些投机份子只想吸引注意,当他们拍到的死者愈多,收视率就愈高。 也有些人对灾难时刻所提供的协助不足感到罪恶,开始反省,Globalizado的Juan Arellano便提出尖锐问题[ES]: 实情是,无论是媒体、博客与一般民众都在说相同的事,别有用心的计划当然会有负面影响,但我们除了空谈,究竟做了什么?我们是否刻意让人拍照突显自己有帮忙?听起来很不错吗?各位是否仍在温暖家中发表文章,而真正担心的人却痛苦犹如受灾户? José Chlimper最近在Correo Peru撰写文章[ES],批评地方政府贪腐无能,他指出:「地震只是更突显这项事实、更加悲惨、更容易让媒体采访」;Gran Combo Club则针对该文响应[ES],同意地震也是个机会。 回应:这些想法皆与向前看相关,我认为改革「全国民防部」(INDECI)并非必要,这些机构更重要的是仰仗着一群不断精进、有能力的成员,但一切只有减少政治人物影响才能办到,我不赞成创设「防灾部」等新部门,我们要的不是更多无法运作的政府机关,而是整修既有单位。这是我的意见,或许在这充满煽动言论的时刻,新建议更显可贵。 Juan Arellano也延续这项思维,探讨秘鲁的机会与全民的角色[ES]: 无可否认,这场地震就像催化剂,揭露出国家重大问题。我们一直忽视长久存在的弊病,官员各依其自能力或利益去面对问题。身为读者/旁观者,应能看出其差异,可是我们能一起努力吗? Gran Combo Club则提及政治人物对于灾后援助消失的责任[ES]: 他们窃取援款,他们与Callao地区的驾驶或Victoria地区的政府达成协议(请见Kolumna Okupa[ES]),但那些缺乏远见、造成公务机关积弱、盗取大笔援款的大人物,却从未因此下台,就政治角度而言,这种现象并不令人意外,我国政治人物就是如此,特别擅长瘫痪公家单位,是总统贾西亚(Alan García)让国家落得这般田地。2001年的Arequipa震灾救援成果较佳,当时还留下部分有能力的单位处理灾难,但贾西亚搞砸了一切,各地都曾发生援助苦等不至的情况,阿根廷洪水时如此,1970年秘鲁Callejón de Huaylas地区震灾亦如此,当援款已遭盗光,自然不可能到来,我们不能再这样姑息静默了。 本文英文版由Eduardo Avila译自西班牙文。 原文作者:Juan Arellano 校对:nairobi
现代埃及:从埃及国父纳塞尔到总统穆巴拉克
自脱离殖民统治独立后,埃及风貌不断变化,远溯至埃及国父纳塞尔(Gamal Abdel Nasser)一直到可望成为下届总统的贾梅尔.穆巴拉克(Gamel Mubarak),埃及博客圈回顾博客个人经验、反对意见、政局预测以及博客入狱事件。 纳塞尔发动军事政变不久即就任埃及总统,埃及人民及大批海外各处流亡人士的命运从此改变,Maryanne Stroud Gabbani表示…… 对欧裔、犹太裔埃及民众和埃及富贾而言,当时纳塞尔的社会主义埃及根本是一场噩梦,那时建国不久的以色列殷殷期盼埃及犹太 人回流 以色列,希望掀起犹太裔移民潮,但台拉维夫(Tel Aviv)当时各方面仍不及开罗(Cairo),犹太裔移民潮倒是涌向巴黎、伦敦、日内瓦、纽约、蒙特娄等地,加拿大在50、60年代到处都是埃及移民, 这些移民后代时常寄电邮给我,他们对上一辈人离开的国家十分好奇。 一直以来,埃及政府角色都没什么改变,在有关女性的埃及法律方面,在加拿大受教育的埃及律师Forsoothsayer说… ……埃及宪法规定:“国家得保障人民机会均等。”宪法规定严格,但社会主义下的埃及根本不当宪法做一回事,宪法实践经常不 了了 之,我在一开始就应该说明,埃及不但狭义解释伊斯兰律法,援用错误时有所闻,法律解释权则握在当权神学士手中,错误援例诸如,伊斯兰律法在家庭关系方面未 倡导男女平权。不过各国法律均经常错误援用伊斯兰律法。若伊斯兰律法遭错误援用,男性将处于不利情势,另外埃及法律并未详细规定夫妻必须履行之权利义务。 现任总统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任内,埃及出现了自创国革命以来最大规模的国内争议,大多都是政府与在野势力在博客上的争论,当中最大的受害者非埃及博客Kareem Amer莫属,他在博客发表评论而被判4年有期徒刑,
博客与全球民主
Antony Loewenstein是名来自雪梨的自由记者、作家与博客,他正在撰写的作品名为《民主与博客》,近日也造访古巴、埃及、伊朗、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及中国与博客会面。 问:能否介绍您自己与您的新书? 我是个来自澳大利亚的记者兼作家,一直以来都对博客挑战主流媒体的议题有兴趣,为什么比起一般民众,这些自称为「专家」的人能获得更多敬重?多年以来,我看到许多新闻从业人士认为自己只是在为掌权菁英宣传,而非真正在挑战现状,但博客便能达到此一目标。 我的上一本着作名为《叩问以色列》,内容与以色列及巴勒斯坦有关,也因此让我对许多国家内的声音深深着迷,尤其在有些国家,过去只有国营媒体一种声音。其实撰写以巴议题让人身心俱疲,接到仇恨邮件与死亡威胁已是家常便饭,所以我很想提笔关注其它主题。 我的新书预计于2008年下半年出版,内容与高压政权下的网络发展相关,也关注网络如何改变世界上各种论辩、西方跨国企业如何协助政府审查网络,以及人们如何挑战西方世界对其他地区的刻板印象,我已前往古巴、埃及、伊朗、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及中国,与当地作家、博客、政治人物、异议份子、网络麻烦制造者对话。 最受妖魔化的国家 问:您曾赴伊朗与博客对谈,有何新体认?有何惊喜? 伊朗大概是此刻世上最受妖魔化的国家,我到伊朗之前,以为当地人民会充满恐惧,也以为人们不敢表达真实心意,虽然有些时候确实如此,但我也遇到许多博客积极对抗政府及其错乱的社会政策,这些人或许只是少数,但西方媒体多数时候只把伊朗人描述成宗教基本教义派份子。 我遇到许多博客都很西化、充满都会特质、心思缜密、无神论,他们常使用网络、饮酒、抽烟、喜欢嘻哈文化、拥抱自由派思想,当然也有许多伊朗人完全相反,我听说有些伊斯兰教长正积极与Qom地区的保守派博客合作,宣传他们的思想,伊朗社会复杂程度远超乎我想象。 伊朗的网络审查每下愈况,我在英国《卫报》上的文章便讨论相关议题,与我对话的多数博客都认为是挑战,但当「青少年」、「公鸡」、「亚洲」、「女性」等字眼时常遭封锁,便显示网络正以前所未见的方式挑战独裁统治。 基本表意管道 问:您如何看待伊朗博客圈对社会的影响? 很难说,网络社群在伊朗确实庞大,据估计目前共有百万个伊朗博客,但他们真能影响社会吗?我相信如此,我见到部分主要报纸讨论博客文章,连最保守派的媒体都引用其中段落;伊斯兰教长意识到博客不只是一时风潮,将会长远发展,我所遇到的部分伊朗女性表示,博客是唯一能表达对政府迫害人民自由的管道,藉此抒发对服装、行为等规范的不满。 博客无意揭竿革命,但已在当地燃成一片猛烈的火焰,当年轻人希望参与世界运作,而国营媒体总将任何问题归咎于美国、以色列与犹太人,博客将会继续成为他们表意的基本管道。 问:您也曾前往沙特阿拉伯,对当地的博客圈看法如何?与伊朗之间有何可供比较之处吗? 就许多角度而言,伊朗都比沙特阿拉伯自由许多,沙国相当保守,女性不得开车、不得在商店工作,我身为西方人,根本不可能与当地女性谈话,但在网络方面,沙国并未囚禁博客,网络审查也比伊朗少,我在《卫报》上的文章也有相关讨论。 我与Saudi Jeans等多名博客会面,他说对于国内政治改革牛步感到失望,伊朗博客发展超越沙特阿拉伯,也与社会较密切结合,不过伊朗政府部门的动作依然非常缓慢。 受威胁的民主 问:博客是否有助民主? 无论在西方或非西方世界,全球民主确实遭受威胁,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政府不顾舆论观感出兵伊拉克,也忽视民意坚持继续驻军,未来几年也可能背离民心向伊朗宣战,这不是民主,而是以强硬外交政策包装的独裁主义。 博客确实让政局走向民主,并让「一般」民众有机会参与其中,在澳大利亚,各主要政党为了即将而来的大选,都积极运用网络。 在伊朗、中国与埃及等地,网络正威胁非民主政府所实行的规则,许多博客也为挑战警方暴行付出极大代价,博客本身无法带来民主,但肯定能让更多人参与民主进程,只有紧握权力不放的人才会认为博客是件坏事。 问:对于全球之声该如何更有效为不同社群搭起桥梁,请问您有什么看法? 全球之声在传递世界讯息方面已很成功,当我们阅读巴勒斯坦、斐济、伊拉克等地博客的文章,让我们更了解其它人们,我希望未来全球之声能更进一步,协助贫国人民接触网络与发声,对于能够每天使用网络的我们而言,这是不能规避的责任。 美国驻伊朗墙面照片由Antony Lowenstein所摄。 原文作者:Hamid Tehr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