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Lebanon 黎巴嫩
睽违两年半, 黎巴嫩终于选出总统
睽违两年半, 黎巴嫩终于选出总统,而这对这个国家的意义为何呢?
对于这些叙利亚女性来说,她们的二十年华早已因战争受到限制
五年前在叙利亚内战爆发时,黎巴嫩曾是对难民抱持着相对开放的国家。但现况已经改变。听听三个来自叙利亚的女孩如何叙述她们的故事。
满溢垃圾!“垃圾河”蜿蜒流过黎巴嫩首都
黎巴嫩下过雨了,贝鲁特路旁堆积数月的垃圾,将首都街道变身为“垃圾河”。社运人士抗议暴增的垃圾已达数月之久,垃圾不但堵塞城市的排水系统,人们对于霍乱传染疾病的担忧也现实起来。
在贝鲁特,语言如此善变?
Pia所了解的这种多语并存情形在贝鲁特实属平常。语言学家Loubna Dimachki表示,在这儿许多人会变换语言且情况各异。
影片直击!黎巴嫩维安人员粗鲁对待「你很臭」示威民众
「你很臭」运动上周集结了数千人走上贝鲁特街头,希望政府针对堆积如山的垃圾提出永续解决的方案。纵使运动采取「非暴力直接行动」(NVDA)的抗争形式,仍遭警方暴力袭击。
黎巴嫩的虚拟博物馆赢得审查之战
从博物馆计划推出之初便密切关注的全球之声,访问了博物馆幕后组织March Lebanon的艺术家。访谈目的在于说明博物馆目前的状况,以及这个大家认为中东最自由,但其实仍深受宗教与政治烦恼所苦的国家的审查情形。
「我还活着」应用程序让黎巴嫩人在爆炸后确认彼此仍然活着
黎巴嫩人看起来已经非常习惯于爆炸,以致于一个专门通知亲朋好友自己仍然活着的应用程序出现了。一名现居巴黎的26岁黎巴嫩学生Sandra Hassan建立了这个叫做「我还活着」的应用程序。
照片集:五个我们所要知道的叙利亚难民故事
本文精选了许多的照片,写实地描绘生活在邻国的叙利亚人黑暗又艰苦的生活。
全球網絡社群抗议美国反盗版法案
今天,1月18日,对网际網絡而言是要要的一天。从Google到Twitpic等企业网站,连同公民社会团体以及许多公民,为了一个共同的原因而联合起来:抗议可能严重危及全球线上表达自由的两个美国法案提案。
阿拉伯世界:照片中的一年
自从 2010 年十二月突尼斯一名年轻水果贩 Mohamed Bouazizi 在西迪布济德自焚,空前的抗议潮席卷了阿拉伯世界。这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令人难以想像有生之年竟能亲眼目睹。
黎巴嫩:语言和移工赋权
黎巴嫩贝鲁特一群热心年轻人组成“移工任务小组”,努力帮助国内的外籍帮佣,因为他们的生活与工作情况时常很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