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在东京的新加坡学生透过網絡,记录十多天前日本强震当时感受,Tang Chee Seng利用浴室储存救急物资:
起初我觉得有些晕眩,我知道这代表地震了。
原本感受不太强烈,后来我的橱柜与碗盘开始剧烈摇晃。
我曾听说一件消息,提到日本某些新式建筑的浴室特别抗震,于是我赶快跑到厕所坐下,等着一切平静下来。
我和朋友假设自己会受困在瓦砾堆中,故事先囤积了罐头食物、饮水和急救物资,我将物资放入背包,再加上最厚重的防水外套及衣物,都置于厕所有限的空间中。
Cassandra Eng也在日本求学,回想起其实分不清地震或自己因恐惧发抖:
我把重物和危险物品从架子拿下,我事前准备了急难包,也储存了食物,我精疲力竭地倒在床上,我睡觉时也穿好随时能逃跑的衣服,我 的跑步鞋没有鞋带,就和急难包一起放在床头;房间里我备妥四公升煮过的水,浴缸里放装满水,以免停水;我准备了许多不需烹调的食物。虽然不想看新闻,但不 得不看,所以我就让电视开着;洗澡时,我将电视音量开至最大,以免地震警报响起我没听到;我已分不清是发生余震,还是我自己在发抖,我很害怕,因为不知道 何时该恐慌。
我已厌倦活在恐惧之中。
她也观察日本民众如何互助:
然而我从未如此热爱这个国家,日本在灾难时刻更令人刮目相看,我万分尊敬日本人民与全国未雨绸缪的态度。
企业与餐厅都免费提供饮食,学校开放民众避难,公用电话免费,无线網絡免费,旅馆借宿免费,人们很害怕,全都急着回家或打电话,但一切仍井然有序,大众很需要食物,但没有人争先恐后。各地都在为灾民募款,日本因为长期要求建筑防震,才拯救了无数人性命。
新加坡去年曾发生水患,国务资政吴作栋认为国民不断发出“杂音”,不像日本民众反应“冷静自持”,Ng E-Jay对此言论的看法是:
如果吴资政只评论日本人的坚毅性格,当然都很好,但他却拿这场悲剧来指控新加坡人对近期水灾大惊小怪,他认为新加坡人总是制造噪音。
这种态度应受批评。
日本历经这场危机后,会变得更强壮,反观从防灾体系管理可见,新加坡执政党不会更加强盛,整个制度明显屡屡失败。
Channel News Asia电视台在震灾发生后几小时,却发出一封广告推销邮件,后来不得不出面致歉:
请加入Channel News Asia报导日本海啸的行列
Channel News Asia消息:强震后引发海啸袭击日本
芮氏规模8.8强震于今天下午在日本发生,掀起强大海啸重创沿海城镇街道,请即预定晚间新闻广告时段,与我们一同在延长新闻时段为观众报导灾后消息。…请即联络本台业务代表!
Lucky Tan赞扬福岛核电厂员工自愿留守,继续修复厂房损害,他好奇若类似灾变发生在新加坡,会不会有同样结果:
如果福岛核电厂灾害发生在新加坡,员工要自己决定是否要冒险拯救他人性命,会有多少人自愿?这种情况与战争征召入伍不同…这可是种自杀任务,得牺牲自己的健康、甚至很可能是生命。
Spotlight on Singapore主张政府应说服邻国印尼放弃核电厂兴建计划:
新加坡应坚决反对印尼兴建核电厂。
拜印尼之赐,新加坡每年都出现霾害,但与辐射云相较,只是小巫见大巫。
The Enquirer希望虽然国内少有天灾,但若发生,新加坡仍能团结:
新加坡非得要历经如日本强震般的巨大天灾,才能够凝聚社会团结吗?我们是否因为没有天灾而被宠坏?
历史证明,尽管外来威胁与天灾极为痛苦,却能意外促进社会同心。
灾变能激发人性善良,但在安全又稳定的新加坡,社会仍可能展现国家精神与归属感,关键在于包容态度,欢迎各界回应与批判,而非领导人由上而下统治,还指称所有意见都是“噪音”。
新加坡红十字会持续接受捐款与物资,之后要送给日本强震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