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分析印度政党与政治人物如何使用网络及行动通讯工具打选战,本文将说明公民社会团体如何运用数位工具,达到选民登记及选战透明的目标。
「民主改革协会」与1200个非政府组织合作组成「全国选举观察」,结合选区概况、候选人资料、使用者留言及评比,提升印度选举的透明度,但网站使用量与资料量都不足(Live Mint)。
「无罪犯政治运动」试图确保政党为今年大选提名时,不会推出有犯罪前科的候选人。
网站资料来自2004年候选人的呈报资讯,这个组织的Facebook群组相当活跃,成员近5000人,亦推出两段影片做为宣传:
Bharat Votes(Facebook/Orkut)这个组织同样利用社会媒体工具,希望提升人们对投票的意识(IBN Live)。
Vote India同样是提升选民意识的网站,吸引部分人士注意(AFP/TOI/Washington Post),在Twitter及Orkut(一/二/三)网站上活动较频繁,也有一段宣传影片:
常有人引用Vote India对于选举法第49(O)条的页面,但笔者认为许多人对「删去法选制」的讨论方向错误,该网站的基本想法是,选民若认为所有候选人都不适任,应该有权在选票上勾选「以上皆非」,要求重新选举(DNA/IBN Live/Economic Times/Live Mint/Mid Day)。但却有电子邮件内容误传这项法规的确存在,Deva Prasad与Vimoh大力支持这个构想,称之为改革利器,相关Facebook群组亦集结超过百名成员,还有呼吁修法建立此制度的网络连署也有逾百人加入。
也有几个针对特定城市或地区的网站成本,协助选民登记并对候选人做明智抉择,例如SmartVote及Bangalore Voter ID以班加洛(Bangalore)为主、Mumbai Votes服务孟买地区(Mumbai)、Future CM锁定Andhra Pradesh省等。
还有另一项网站希望让民众参与讨论并影响公民事务,之后再透过网络社群发起实体行动。
Lords of Odds网站原本在印度经营线上运动预测市场,最近推出类似Digg的社会投票网站Manifesto,协助公民建立自己对选举的宣言。
本者认为以选举为主的社会投票网站构想很好,事实上在三个月之前,笔者也曾在IndiaTalks网站提议自行建立一个类似工具,并期待NGOPost已就社会福利议题建立活跃的社会投票社群,未来也能另成立关于选举的区块。
Praja希望运用网络工具串连积极民众,未来可动员参与实体行动;Youth for Equality试图发起政治运动,终止印度以种姓为基础的预留席制度;Wada Na Todo Abhiyan要紧盯政府实践终结贫穷、歧视及社会排斥的承诺,Change India由Lead India大奖得主Rajendra Misra成立,透过网络及实体平台,汇聚公民能量解决印度各项问题,不过她最近加入印度人民党,故这项计划已出现政治色彩(DNA);India Banao也提供平台让年轻人参与公共事务。但多数网站的使用量有限,号召实体行动的效果也令人质疑。
不过还有一类网站,希望成为关于2009年大选新闻及分析的集散地。
IndiPepal是其中最具企图心的网站,集结好几位知名分析员的博客,其他内容丰富的网站还包括India Voting(Indian Express/IBN Live)、Engage Voter、India Numbers、India Votes 2009等,不过这些网站也直接与主流媒体的选举页面竞争,包括TOI、TOI Your Voice、DNA、The Hindu、Yahoo!、Yahoo! Your Manifesto、MSN、Rediff、NDTV、IBN Live(http://blogs.livemint.com/blogs/lounge/archive/2009/03/23/online-resources-for-the-indian-general-election-2009-part-1.aspx 由Live Mint的Sidin Vadukut整理资讯)。
虽然这些网站使用量有限,印度博客圈对这些草根计划反应相当正面,例如Indian Homemaker博客认为,像「无罪犯政治运动」这种计划代表社会仍有带动改变的机会,WATBlog的Rajiv Dingra和Medianama的Preethi J都统整说明这些计划内容。
2009年印度大选中,成效最显著的三项「公民社会」活动其实来自企业,包括《印度时报》的Lead India/Bleed India、Tata Tea的Jaago Re,以及Idea Cellular的My Idea,笔者将于下篇文章报导这三项计划。
校对:nairo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