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流中,台湾曾经是荷兰(1624─1662)、西班牙(1626─1642)、清朝时期的中国(1683─1895)和日本(1895─1945)的殖民地。
俨如其他的殖民母国,日本亦榨取台湾的当地资源。然而,日本殖民主义催化了台湾的现代化过程,同时发展基础设施和实施教育制度及政府行政体系。
中华民国的国民党政府抗衡共产党的国共内战中败阵后于1949年逃往台湾,并在岛上执行戒严令(1949─1987),展开残暴统治。有鉴于此,尽管隶属国民党的军事政府游说台湾人民憎恨占领台湾并入侵中国的日本,依然抵挡不了对日治时期的怀旧情感从此衍生。
在发生于50年代初期的韩战中,台日两国连手为美国军方供应资源。这段合作关系得以维持,直至1972年日本在 「一个中国政策」的促使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邦交,并与台湾(中华民国)断绝外交关系。
自从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令和1989年日本的昭和天皇逝世后,台日各别的战前和在战时期记忆促成了两国之间的文化和民间交流逐渐增加。无论是虚构类或纪实类的各式创作亦采用这段错综复杂的两国关系为主要题材。下列由台籍和日籍导演执导的电影(按时间顺序排列)不仅表达台湾对日治时期所产生的微妙、复杂和压抑的情感,更重新定义了台日之间由古至今的情意结。
1. 《稻草人》(1987)
2. 《无言的山丘》(1992)
以上两部电影皆由台籍导演王童执导。
《稻草人》是一部讽刺作品,讲述着数名贫穷的台湾农夫于日治末期无意间发掘了一枚由美军军用飞机所释落的未爆弹的故事。
《无言的山丘》则是一则悲惨的爱情故事,故事背景设于台湾仍属日本殖民地的1920年代。电影主轴聚焦在台湾北部的金矿中牺牲的台湾穷矿工。
3. 《绿的海平线》(2006)
这部纪录片由台籍导演郭亮吟执导,记载了日治时期台湾童工(日文称 「少年工」〈shonenko〉)的经历。他们受雇于日本神奈川县高座郡的海军基地,协助组装战斗机。
《绿的海平线》引发了纷纭讨论,更让台湾的年轻一代在与祖辈分享该片时发现祖辈曾受任为「少年工」的事迹。
4. 台湾三部曲:《台湾人生》(2009)、《台湾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ー》(台湾身份)(2013)、《台湾万岁》(2017年即将上映)
身为记者的日籍导演酒井充子受蔡明亮电影的启发于1998年造访台湾。在这次参访中,她对偶遇通谙日语的台籍长辈感到惊奇,于是开始研修台湾的日殖民体制。《台湾人生》和《台湾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ー》记录了一代历经日治时期的台湾人民的生活纪事。
5. 《海角七号》(2008)
在这部由魏德圣执导的畅销电影中,一位留台的日籍教师恋上了台籍女子,却在二战结束后被迫返回日本。离开之际,他为她写了七封从未寄出的情书。他的女儿在他去世60年后意外寻获该束情书,并决定将它们寄往台籍女子的昔日旧址─海角七号。
《海角七号》在台湾激起热议,因为有些人宣称电影情节彰显了对日本的过度留恋。它最终在中国大陆播映时遭到删剪。另一方面,著名的日本作家吉田修一则从该片得到灵感,从而撰写于2012年出版的小说《路》,叙述由日本公司支持的台湾高铁的兴建工程。
6. 《赛德克·巴莱》(第一集,2011)(第二集,2012)
有别于《海角七号》的题材,导演魏德圣在这两部电影中描述了「雾社事件」。1930年,雾社的赛德克原住民族为了抵抗日本统治当局的镇压而展开抗日攻击。虽然日方经过一场激烈战斗后成功重夺统治区,这起事件迫使了当局修改台湾原住民区的统治方针。
7. 《KANO》(2014)
这部由台籍导演马志翔执导、以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中,一支台湾高中棒球队在日治时期的一场「日本高中棒球锦标赛」中荣获亚军。这支棒球队在当时堪称独一无二,因为该队容纳了汉籍台湾学生、台湾原住民学生和日籍学生,缓解了当时延伸自敏感政治局势的潜在种族冲突。
8. 《南风》(2014)
这是一部由日籍导演萩生田宏治执导的公路电影,叙述着一名中年日籍妇女和一名台籍少女的自行车之旅。
《南风》反映了台日之间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观光交流趋势。2016年期间,参观台湾的日籍游客多达190万名,造访日本的台籍游客则多达430万名。
9. 《虽然妈妈说我不可以嫁去日本》(2017)
这部依据真实故事改编,并由日籍导演谷内田彰久执导的电影描绘了一对在网上邂逅并修成正果的台籍女子和日籍男子。电影里所描述的情节反映了台日两国国民之间日益频繁的个人交集。
10.《湾生画家——立石铁臣》(2016)
「湾生」一词泛指日治时期在台湾出生的日籍人民。这部纪录片由台籍导演郭亮吟和日籍导演藤田修平联合制作,记述著名「湾生」画家立石铁臣的生平纪事。
11.《海的彼端》(2016)
这部台籍导演黄胤毓的纪录片,叙述了日治时期期间被鼓励迁移至日本冲绳岛的台湾人的故事。他们在二战结束后无法归返台湾,尔后的数十年来被视为无国籍游民。
12.《日曜日式散步者》(2016)
这部电影由台籍导演黄亚历执导,描绘了于30年代崛起的「风车诗社」如何以诗为媒介抗衡殖民文化的侵占,同时掀起了台湾文学的革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