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于2013年10月9日。]
本文属于全球之声中国污染问题特别报导

来自优酷的图片显示,十一国庆期间,大雾笼罩了整个中国北方。
十一七天长假期间,中国北方的雾霾天气导致北京及周边地区30多条高速公路和部分机场关闭。
为了缓解公众的不满和失望情绪,中国当局在稍早的九月份制订了为期三至五年的空气污染控制计划,监测空气质量。但是,网民对于这种情况却显得更不耐烦:为什么只去监测而不去从根本上解决?
但是,人们却对这个监测系统非常不信任。家住北京的Hanlei Qiu Baoyang在新浪微博上提出怀疑,不知道这个监测网络是不是真的能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3-5年只是建立一个监测的。是不是还得10年去控制?对中国只能说呵呵了
同样来自中国北方城市沈阳的沈阳季湘子(音译)也一样怀疑,他写道:
真不可思议啊,检测的数值明明都已经爆表了,却还说要等5年建立一个检测网络。请问有关部门是不是还需要10年后才考虑建立一个管理机制、15年后考虑建立一个考核机制,20年后考虑建立一个监管考核机制……,到最后都没有惩罚机制的考虑。
一位来自成都的销售经理YiZhi Xianren喊道:
我国今年雾霾影响人口约6亿。自杀行为,原由在哪儿?谁该为此负责??能不能及时刹车,根本治理??
2013年一月份,美驻北京大使馆在推特上宣布PM2.5读数超过500,已经超标。据环保局的数据,PM2.5指数在301到500之间时,人们就应当减少户外活动了。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把指数超过500的危险级别比作机场吸烟区的环境。
十一期间,有更多网民讽刺大雾导致的旅行混乱。拥有5000万微博粉丝的女演员姚晨,在微博上嘲笑道:
国庆长假期间,北京车辆稀少,市内道路畅通,呛人雾霾依旧。”主要污染源是机动车” 的谣言不攻自破,机动车终于得以沉冤昭雪…
很显然,空气污染和盲目追求GDP增长是分不开的。来自上海的Chai Xiaowei详述了雾霾和中国经济的关系:
雾霾成常态后下的中国,汽车消费的不可阻挡,环保、医药、新能源行业趋势向好,提升行业估值。
校对者:Ame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