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Bahasa
印度尼西亚:新电影法与争议
印度尼西亚电影产业最近批评刚修正的电影法[印度尼西亚文],严重限缩创意发挥空间,产业存续也受到政府严格监控。 若这项法律严格执行,国内正在兴盛的电影业肯定将转向。
印度尼西亚:剿灭恐怖主义行动
印度尼西亚电视台于8月8日报导反恐单位、警察与一群男子发生枪战,其中据信包括印度尼西亚头号通缉恐怖份子托普(Noordin Mohammed Top)及其党羽,托普为马来西亚公民,据说策划先前峇里岛(Bali)爆炸案,以及今年在首都雅加达(Jakarta)的双重爆炸案。
印度尼西亚:网络宣扬民族主义
印度尼西亚于7月17日发生两起爆炸案,震碎6年和平安稳生活,政府谴责恐怖攻击,年轻人则在网络上展现民族主义精神。
马来西亚:放弃以英语教授数理
马来西亚至2012年不会以英语教授数理科目,对于数理采英语授课的政策,教育部延宕多时,终于做出此一决定,教育部长强调这纯粹是客观决定,表示原因在于教师普遍英语能力不足,以及城乡学校表现差距扩大等,他在记者会中,亦驳斥有政治力介入决策的说法。
马来西亚:全球化的困局-教育进步或是保存族群认同?
当一个长时间备受争论的教育决策不再单纯只是一个教育课题时,过程中引来公众强烈的辩论与抗议。马来西亚在2003开始实行以英文教数理(PPSMI),取代原本在中、小学用于教授科学与数学的马来文或其他族群的母语。
印度尼西亚:总统选举辩论令人失望
无数印度尼西亚民众于6月18日守在电视机前,紧盯国内史上首次总统选举辩论,这也是三位主要总统候选人首次同台,包括现任总统尤多约诺 (Susilo Bambang Yudhoyono)、梅嘉娃蒂(Megawati Sokarnoputri)及卡拉(Jusuf Kalla)。
马来西亚:语言-教育媒介或族群认同?
当延宕多时的争议教育政策不再只是教育议题,激烈论辩与抗争让此事跃上社会焦点,「科学及数学课程英语授课」(PPSMI)政策于2003年实施,取代过去中小学以马来文或其他族群语言教学,历经长时间重新评估与多次延后,政府终于将做出最后决定,各方游说团体不断试图影响教育部,希望回归以马来文或其他族群语言授课,主要企图维系族群语言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快速全球化时代下,巩固马来文的地位。
印度尼西亚:政府捍卫智慧财产权不足
美国贸易代表署[英文]最近发布特别301名单,分析美国贸易夥伴是否在国内落实保护智慧财产权[中文]。 尽管印度尼西亚政府积极打击侵权行为,贸易代表署仍将印度尼西亚列为「优先观察名单」,其他同级大国包括中国及俄罗斯。 印度尼西亚从「观察名单」退步至「优先观察名单」,形同在官员脸上打了一耳光。
全球经济:当发展不足也成好事一桩?
有些政府坚称国家未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但多数都缺乏说服力,选民亦不相信所谓经济已改善的说法,不过某些政府或许所言属实,他们或许未坦承国内经济实情,可是当他们坚称次贷风暴、房地产泡沫化等各项指标未出现在国内,这些政府或许说得没错。
汶莱:国家首次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
2004年汶莱在全球各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全球第六,而在每千人拥有车辆比例上,汶莱亦以近550辆排名全球第三;联合国发展署去年发表的年度人类发展报告中,汶莱人均能源消耗量也相当高,每人使用电量达8842度,故当汶莱决定参与3月28日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时,似乎再适合也不过,这是汶莱首度共襄盛举。
东南亚:梦想与友谊之船
找一艘豪华邮轮,送300名东南亚国协与日本热情青年上轮,加上文化议题与社会互动,结果:情感联系与终生友谊,这就是在「日本丸」邮轮上「东南亚青年计划船」(SSEAYP)的故事,这项计划由日本政府出资,希望促进东协与日本青年之间的友谊。
印度尼西亚:看待以巴冲突,博客与主流媒体不同
印度尼西亚主流媒体对近期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抨击炮火猛烈,尤其是具伊斯兰色彩的报纸与电视台,媒体报导部分立场强硬团体甚至进行「军事训练」,准备送部分成员前往巴勒斯坦参与「圣战」;媒体亦指出,部分团体袭击印度尼西亚当地犹太会堂,并指责印度尼西亚犹太人要为加萨走廊现况「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