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若还没听过《贫民百万富翁》这部电影,肯定是错过先前几周众人讨论与口耳相传的话题,这部作品原本几乎找不到电影院在线映,目前已获得美国4座金球奖,亦获得10项美国奥斯卡奖提名。英国导演丹尼波尔(Danny Boyle)以仅1500万美元预算拍摄电影,原著则来自印度外交官Vikas Swarup的小说《Q and A》;电影中除了Anil Kapoor与Irfan Khan几位印度知名影星外,大量起用未曾在镜头前表演的新人。剧情大纲讲述Jamal是位来自印度孟买贫民窟的年轻贫穷男子,幸运地参加知名电视游戏节目「谁想做百万富翁」,结果发生什么事?他是赢或输?
导演丹尼波尔,照片来自stits,依据创用CC授权使用。
电影幕后团队来自英国与印度,全片在印度孟买拍摄完成,去年底在美国及欧洲上映,上周也在印度推出,相较于美国佳评如潮,在印度却是毁誉参半。一如预期,由AR Rahman制作的配乐在印度获得一致好评,至于对电影本身的看法则意见分歧,尤其是印度知名巨星Amitabh Bachchan的一篇博客文章引发众多讨论,他先前对这部电影的看法是:
在博客里,某些人对于「贫民百万富翁」电影内容的评论与愤怒,促使我说以下的话。假如「贫」片影射印度是第三世界内在污秽的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国家主义者与爱国人士的痛苦与厌恶,大家该知道即便在最发达的国家,阴暗的内在亦是存在且猖獗的。只是「贫」片构想是由一位印度人所撰写,一个西方人构思与统筹拍摄成电影,获得具创意的金球奖肯定。但其他录像未必有如此机运。
他的言论自然受到媒体与博客诸多检视,Just Jo在文章「Bachchan你根本不明白」中,认为《贫民百万富翁》里的贫民窟并未反映孟买现实情况:
Bachchan,若你没注意到的话,好莱坞总是有电影呈现印度社会糟糕与不好的面貌,照你的论点,全世界的人看完好莱坞电影后,都该相信美国国内只有罪犯、种族主义者、强暴犯、怀孕的青少女、毒贩、恋童癖者等,但实情如此吗?他们用电影这项媒介反抗这些罪恶,若同样的情况在印度发生,你也会生气,噢对了,你还会对传奇导演沙提阿耶特雷(Satyajit Ray)愤怒吧!
后来Bachchan又写了另一篇文章澄清见解,并向导演丹尼波尔及演员Anil Kapoor对话。
印度最大信息科技服务公司Infosys共同创办人Nandan Nilekani提出有趣观点,认为电影在印度已成为这个世代的「时代精神」,他对比七零年代的印度电影与《贫民百万富翁》,指出两个世代的世界观差异:
这部电影的主题在于抱负,在于美梦成真,主角Jamal是个小市民,他不像七零年代的印度人那样愤怒,他怀抱希望、努力不懈、勇于挑战,纵然身边的人称他是「贫民犬」,他仍对自己的出身感到骄傲,他明白重点不在于来自何方,而在于前往何处。
印度年轻人又怎么看待这部电影?他们也认为这是关于抱负与美梦成真的电影吗?似乎并非所有人都相信电影里的希望元素,Desicritics博客的PH表示,他无法将自身投射于电影之中,他指出:
相较于美国南方年轻人,Jamal并未成为印度同辈人们的代言人,我们没听过他以「局外人」观点,告诉我们其他人的有趣故事,…让这部电影成了半调子,既想成为童话故事,又想捕捉都会贫民面貌,最后两边都不讨好。
他的结论是:
这部电影就像想用苦涩酱汁煮出一道甜点。
年轻的印度裔美国人Meera Sinha曾待在印度一年,她也看过这部片,她提到孟买贫民窟居民抗议外人以「贫民犬」形容他们,她也提到电影引发的论辩:
这种对大众文化的健康论辩,能帮助我们了解与媒体的关系,以及媒体如何呈现我们。
无论人们是否喜爱《贫民百万富翁》,这部片确实让印度社会开始讨论贫困、企业与印度电影,希望这场对话能有所结果。
校对:nairobi
1 则留言
PPS上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