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Bahamas 巴哈马

巴哈马:关于加勒比海

  18 八月 2010

巴哈马博客Nicolette Bethel在《加勒比海书评》(The Caribbean Review of Books)中评论人类学家西尼.明兹(Sidney Mintz)的新作时写道:「加勒比海是什么?这个问题并非无法回答。但从来就没有(以后也不会有)一个单一、肯定的答案能涵盖这个五百年前以加勒比人为名的地理区,其复杂性、历史与文化。」

古巴:革命50年

  11 一月 2009

2009年一月一号,古巴革命50年纪念日,不同区域的博客纷纷发表意见,古巴的海外侨民大胆直言。

圭亚那、巴哈马:加勒比艺术节优劣

  27 九月 2008

加勒比艺术节(Carifesta)在1972年初登场,由圭亚那政府主办,一开始加勒比艺术节为展现以英语为母语的加勒比地区在独立时期的文化骄傲,提供一个论坛让加勒比艺术家能交流想法,并与其他艺术家分享作品。

加勒比海:暴力加剧?

  27 十二月 2007

我们是否身处在一个比过往更暴力的世界?有些人认为如此,有些人觉得只是暴力事件广受报导,今年稍早,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加勒比海地区可能是全球谋杀率最高的区域,也严重影响经济成长,许多加勒比海博客作者都在讨论此事,这个话题也跨越了疆界、经济与区域政治… Living in Barbados谈及区域整体犯罪情况: 多数加勒比海国家与他国关系长久和平,只有少数国家曾真正与他国交战,然而,我们如今也发现我们自己渐渐陷入了战争状态。 对于出生地牙买加犯罪率日增,他也感到忧心忡忡: 若各位不清楚暴力犯罪对社会有何影响,来牙买加看看吧,高居全球之冠的谋杀率,以及各种暴行,不仅让国家伤痕累累,也冲击了人们生活的方式。 巴哈马发生两起的重大谋杀案之际,Bahama Pundit的Craig Butler认为,我们正处于“痛苦时刻”: 我国必须先找出问题的本质,才能有效处理,我认为教育与身处边缘的年轻人受教育不足才是关键,我认为人们若未接受训练,便无法思考与做出理智决定,变得容易受骗受诱惑,就我国而言,要靠犯罪夺得金钱太轻松惬意了。 同样出身巴哈马的博客作者Nicolette Bethel写道: 人们对社会有着各种恐惧,我的电子邮件信箱里,每天都会传来最新社会新闻的邮件,每一封的焦点都是暴力犯罪,有一封还不时更新我国犯罪率数字,还有的邮件头条标题会出现火炎动画符号让你不得不注意,无论是谈话节目或报章杂志,都不断提醒我们犯罪率有多高。 在分析巴哈马治安情况时,她也提到多项研究指出:“当一个社会的信仰愈虔诚,也愈暴力。” 跟其他的博客作者一样,巴哈马大学新闻系教授Daniel Henrich准备要以实际行动来做出改变。他架构出“打击巴哈马社会犯罪事件在危险青少年族群中激增”的策略。 就连国家元首也无法免于暴力威胁,A Limey In Bermuda“对总理收到装有子弹的恐吓信感到害怕”,也对于政治人物随后的反应感觉不快。 我怀疑警方怎能那么快公开宣称寄件者身份。计件者可能是不满政府的疯狂在野党支持者,也可能是执政联盟内不同党派的支持者,政治人物及其支持者应停止向下沉沦,停止对彼此的不信任。 对于国际人权日游行人士遭暴力对待,古巴博客作者也有很多话想说,牙买加的Francis Wade则试图找出暴力犯罪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家暴现象在加勒比海诸国十分普遍,Stella Ramsaroop则从圭亚那观点看待此事。 特立尼达和托巴哥的博客作者对于国内犯罪率如螺旋般向上爬升也有许多想法,Jumbie's Watch张贴当地媒体头版照片,并提出以下看法: 这就是犯罪对特立尼达和托巴哥人民造成的影响,这些是充满着悲伤、痛苦与绝望的面容。 Ramblings and Reason承认“治安情况不佳,犯罪数字也不容否认…如此糟糕的景象!如此可怕的数据!”,她也在思索媒体如何影响了人们看待暴力问题的角度。 Now Is Wow表示:“过去当看见横尸街头的照片,人们感到恐惧又惊讶,但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全国上下都‘已经习惯了’。” 若当地博客作者的反应可以做为指标,加勒比海人民显然不希望“习惯如此”,但Ramblings and Reason感叹“我们已屈服于恐惧”。 犯罪猖獗迫使教会调整午夜弥撒时间,神父也拒绝谋杀案目击者前去教堂,人们开始注意哪些地方能够安全的喝杯小酒,哪种人可能抢劫我们,让民众全都躲回安全处,使人与人愈来愈疏离。 原文作者:Janine Mendes-Franco 校对:Portnoy

马达加斯加:人人都想离开

马达加斯加一家假造的人力银行公司最近面临官司缠身,这间名为“全球入口顾问”的公司由国际顾问人士Steve Turmel主持,此人很可能将遭遣送出境,该公司先前表示,要为美洲巴哈马群岛上的“西棕榈纺织服饰公司”招募数千名员工,应征的马国民众必须符合以下 几点条件:注射B型肝炎与黄热病疫苗、持有有效护照、缴交约93美元的手续费,对于许多人每日生活金额不到一美元而言,这已是很大一笔钱。 消息发布后,超过3000名马达加斯加民众前往应征,他们把家里的收音机、电视、稻田等全都卖掉以筹措手续费,有些人因此负债,有些人辞 去原有工作,这间人力银行的临时办公室就设在一间学校校舍中,现在却已人去楼空,经马国政府联系后,巴哈马政府表示该国并无“西棕榈纺织服饰公司”,“全 球入口顾问”也不知有Steve Turmel这位员工,但许多应征者仍盼望九月中能出国。 Harinjaka连结至《马达加斯加论坛报》网站,呼吁民众注意此事。 Jentilisa怀疑,这是否已应验马达加斯加民众容易受骗,整天想着到海外就能过较好生活,就算情况一片混沌也不疑有他。 先前许多不敢提出意见的人,现在才纷纷质疑,当邻近的美洲国家都有无数失业劳工,为什么巴哈马的企业得千里迢迢到马达加斯加来聘雇员工? 尽管后来事实一步步揭露,还是有人表示宁愿到外国过苦日子,因为国内的生活已令人无法忍受。 有些人在想,如果外国与国内生活景况一样糟糕,你会选择待在何处?有些人认为马达加斯加人在国内历经太多苦日子,所以千方百计想离开,而且我们的教材总把外国描述为天堂,让很多人就算不会说外语也想出国。 原文作者:Mialy Andriamananjara 校对:FoolFitz

加勒比海:解放日

  12 八月 2007

八月一日是加勒比海地区的解放日(Emancipation Day),173年前的这一天,加勒比海地区终于脱离了奴隶制度,当地部落客对此发表了许多意见。 牙买加部落客Geoffrey Philp引述知名雷鬼乐手Bob Marley最知名的歌词: “让我们摆脱奴隶的心理桎梏,唯有我们能解放自我心灵。”~以上歌词来自Bob Marley的救赎曲,灵感则取自于Marcus Mosiah Garvey的演说。 圣文森特的Abeni表示,“至少我们不再为了避免麻烦,不再为了怕中断周间工作,而把这个纪念日移至八月第一个星期一,我们已回归纪念原有的日期”,但她仍忧虑: 有时我觉得,其实我们可以直接取消这个节日,因为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天有多么重要,在多数人眼中,这只是一个假日,不会个会特别认真反思或感恩的日子,但当人们距离可怕的奴隶制如此遥远,也不再回顾历史,如此反应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巴巴多斯的部落客Cheese on Bread也同意: 我们该在此时鉴往知来,反省国家的过去,展望国家的未来,我觉得未来还有许多待解放之处。 来自特立尼达和托巴哥的部落客Thebookmann鼓励人们前往国家博物馆,参观废除奴隶制特展,Elspeth Duncan则在部落格Now is Wow表示: 我以前不知道,原来特立尼达和托巴哥是全球第一个设立奴隶制废止纪念日的国家,不过奴隶制今日依然存在,在解放日这天,我会想想,在个人生命中,该放手让什么自由远走。 Antilles则关注文学,指出8月1日恰好也是“西印度群岛大学发行《加勒比海书评》16周年”,TriniGourmet.com则拿出解放日纪念餐菜单,让人看了垂涎三尺。 Abeni的结论或许说得最好: 我想重点在于,我们在这天能做什么有意义的事,集会或展览当然都好,但不应仅止于此,我们得要让孩童明瞭8月1日为何纪念,伯利兹的Garifuna民众会至圣文森特朝圣,或许也能以同样方式与西非国家有所联结,许多人不愿提起奴隶制,但奴隶制确实曾经存在,而我们幸存,正因如此, 让我们有欢庆的理由。 原文作者:Janine Mendes-Franco 校对:FoolFitz

(短信)巴哈马:在野党胜选

  3 五月 2007

巴哈马5月2日举行大选,在等待结果公布时,博客「巴哈马博学者」抛出了定期政党轮替的想法:「我国无论是政治人物、公务员或负责法治的司法体系,都像白蚁一样,会侵蚀我国根基,所以让他们乖乖听话的最好办法,就是每五年让政府落败一次」。Nicolette Bethel则更新消息:执政党败选。

加勒比海:西印第安人的国歌?

  22 五月 2006

Kyk-Over-Al链接到了圭亚那Stabroek新闻的一篇专栏,上头批评最近CARICOM(加勒比人群体)采用的新西印第安人国歌,加勒比节奏博客询问读者们认为加勒比海的领导人该用什么方式选出一首适当的国歌。“透过竞赛、向加勒比海区域最棒的作曲家与音乐家邀曲?或着有现成的歌曲或音乐本身就具有足够的意义,能被当作这个区域的国歌?” Global Voices Online » Blog Archive » Caribbean: A West Indian anthem?评:我讨厌一切和国家有关的象征事物…但是如果要换国歌,直接换成国旗歌比较省事。

巴哈马:流放的吸引力

  12 十二月 2005

Nicolette Bethel想到自己出国在外的感受,因而提出了一个很特别的论点来说明为何巴哈马甚少有文化输出:理由就是因为该国艺人与加勒比海岛国的人不同,倾向于维持稳定不动,而不喜欢过着流放般的生活。 原文链接 ———————————————- 的确是很特别的论点…全球化经营下,艺人与流放者的模拟?….差多了吧,有钱赚和没钱赚就差很多了…等我看完作者原文再多聊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