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 2007

報導 關於 北美洲 來自 十一月, 2007

巴勒斯坦:美国学校禁止巴勒斯坦舞蹈表演

  23 十一月 2007

一间美国学校取消巴勒斯坦民俗舞团的演出,巴勒斯坦博客Haitham Sabbah解释了他为何对此感到愤怒。 据报导,因为有人抱怨巴勒斯坦舞团的演出将冒犯到犹太人和以色列人,因为表演内容涉及以色列军人殴打并折磨巴勒斯坦人,督学Joseph Onofrio指出,由于已有若干父母质疑表演内容是否适合小孩观看,他已经取消演出。 Haitham Sabbah问了两个问题: 到底是谁觉得被冒犯?美裔犹太人,并非以色列人…还是以色列人也觉得受冒犯? 他们被什么冒犯?“因为表演内容涉及以色列军人殴打并折磨巴勒斯坦人”,他们会觉得被冒犯是因为受害者描述加害者的形象? 报导也引述第一公理教会教堂(First Congregational Church)资深神职人员David W. Good所言:“这场表演…应该是文化性、而非过度政治性的。” 对此Haitham Sabbah认为,David W. Good的解读才是政治性,而非文化性的,他认为这显示出Good完全不知道对以色列占领的抗拒,也是巴勒斯坦文化的一部份。 此外,报导也引述Good指出,这场舞蹈虽然只是传统舞蹈,表达了对以色列占领时的挫折,以及描述宵禁、检查哨与遭拘留的真实情形,但已经 让观众中的一名男学生感觉受到冒犯,因此感到愤怒,认为巴勒斯坦人就连在谈论和平的舞蹈中,也完全不想要双边和平,表演结束后,这名学生追逐表演者,怒气 冲冲地指着表演者。 这让Haitham Sabbah感到不满,因为舞者并未攻击观众,也没用手指指着观众,却是表演者(受害者)被处罚,而男学生(攻击者)没事。 Haitham Sabbah指出,取消表演是很糟糕的行为,紧接而来的将是默许监督、以及恫吓无力发声的少数民族。 原文作者:Amira Al Hussaini

环保:博客讨论能源议题

  21 十一月 2007

多位博客讨论到能源议题,包括核能、“能源随插即用”、中国“洁净能源计划”与环保资料中心等,无论在南非、中国或美国,博客都在思索能源问题的解决之道。 Ian Gilfillan想问“为何人们还在考虑核能?”也探究为何相较于煤炭,核能依然有人支持。 若态势将是核能对抗煤炭,人们似乎不必考虑,面对目前全球暖化,再加上燃煤发电造成巨大环境成本,核能似乎势在必行。 但是,这个前提却忽略再生能源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他之后考量再生能源的种种利益、核能发电的弊病、再生能源计划范例之后认为: 核能并非再生能源! 若全球都改用核能发电,世界铀矿总量只剩下九年份,铀矿价格将因此大涨,各界也将疯狂研究利用铀矿的新科技,例如核能产业便提议二次处理用过的核燃料,目前这种作法风险与成本极高。 “碳智慧”博客的Rory也从中国、南非与印度的供需脉络下,检视核能与再生能源,试图解释为何各国又打算走上核能的回头路,他也分析从传统化石燃料改用再生能源的挑战,并提出所谓“随插即用能源”的想法: 再生能源也面临供给短缺的窘境,原因在于虽然科技日新月异,但主流能源产业并未大规模发展,而小规模再生能源尽管阻碍更多,但潜 在利益也更高,例如分散发电设备后,便让地方社区更有机会发展与参与(也就带来更多工作机会),而且也毋需让任一科技走向单一标准,要因地制宜,况且未来 能源计划也可能与今日彻底不同。 “中国对话”博客中,Rachel Wasser提及中国的“洁净能源计划”: 中国九成用电仍来自效能低落的燃煤发电,但中国已大胆设定扩充再生能源产业目标,中国真能达到永续能源的地步吗? 美国共笔博客“世界变迁”的Jeremy Faludi撰文探讨计算机计算领域,尤其是资料中心环保化,Google、Amazon等企业及博客平台都利用资料中心提供网路服务,这些资料中心耗电量庞大,作者便在文中讨论提高资料中心效能的方式,并记录环保计算机研究、技术与报导的最新消息。 最后,“绿车”博客的Carl宣布将举行零非洲拉力赛。 “零非洲拉力赛”将成为耐久战,并展现有益地球车辆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欢迎以电力、太阳能、油电混合燃料、氢气及生质燃料为动力的车辆参加”。 原文作者:Juliana Rotich 校对:FoolFitz

马拉维:两性平等的数码浪潮

  17 十一月 2007

近来在马拉维博客圈掀起了一阵女性新闻记者投入博客写作风潮。不久前,blogger.com 上面几乎难以找到马拉维女性博客,但现在情况已有变化。这篇文章里,我们将跟随着四名马拉维女性新闻工作者的博客,看看她们不只留下个人记录,更写下 对马拉维的报导。 她们分别是:Eunice Chipangula,马拉维国家广播公司职位最高的女性;为国际新闻通讯社撰写特稿的 Pilirani Semu-Banda;Penelope Paliani-Kamanga,每日时报的专栏作家;Stella,只透露单名的博客,她目前在某家电台工作。 Eunice Chipangula 与二项马拉维第一 Eunice Chipangula从今年二月起开始Standing Upon God's Promises 博客,开格第一篇章就是本人自介。她是第一位赢得英国Chevening 奖学金的马拉维广播人,让她有机会在卡尔地夫的威尔斯大学进修新闻学硕士。回到马拉维后,她被擢升为马拉维国家广播公司的副总经理,这是马拉维国家广播公司史上第一位女性出任这个职位。在文章,她只有简单提及,从一月份起她转任国际合作部、稍后又到劳工部担任副祕书长。 令人惊讶的是,马拉维人并不太认识Chipangula,套用她自己的话,她想成为一名上天派来看顾马拉维的使者。 Chipangula在博客上发表了九篇文章,大部份都是关于马拉维的性别不平等与性骚扰议题。另有二篇文章是谈别的,一则是放宽合法堕胎条款,另一篇是关于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 SADC) 在劳工政策的和谐,合力对抗非法移工。她有些文章则是评论马拉维法律委员会在今年4月份召开宪政会议上提出的建议。 在移工议题上, Chipangula认为: 如果这个地区和全球要有效地管理和取得移民和国家双方互利,在全国性的调合政策、国内及国际间的立法就须更加努力,促进成功整合。劳工的跨境迁徙是最显而 易见的移民方式,区域内的国家对此须更加用心。区域内的架构、机制须要透过区域协力计划、或是双边、多边协定,来管理规范会员国之间的移工问题。 Chipangula认为,SADC成员国家把劳工与移民政策法规分开,没有一个国家对移工问题采取平和的手段。她的结论是建议SADC和全世界非常需要更好的移民政策,而不是越来越多的管制与措施。 Semu-Banda与马拉维的边缘社团 马拉维博客圈里另一位女性新闻工作是Pilirani Semu-Banda,她从2005年起就用本名出现在博客,但在过去二年间只有贴出自己的模样和照片。2007年3月起,Semu-Banda 在博客上贴出为国际新闻通讯社所撰写的非洲报导。 不同于先前提及的博客 Chipangula,Semu-Banda并未作自我介绍。她可能是外界最熟知的马拉维作家,Semu-Banda的写作多半是关于当地的贫穷、弱势者日常的生活挣扎。今年3月份的文章,她用二位马拉维人的衰落故事,反衬了国际货币基金、Jeffrey Sache等高知名度经济学者的謟媚赞扬中,马拉维国内日益交迫的贫穷现实。 Semu-Banda 以Grace Kafere、Jackson Malire二个人为她报导贫穷的主轴。前者是一位被裁员的行政公务员,失业后从生活宽裕变成了一天只能吃一餐。后者是位夜间巡逻员,被迫拍卖自己的单 车,现在只能靠徒步去工作。Semu-Banda写道: 这两人凄凉的景况不只是发生在他们生活周遭,大部份的马拉维人都处于相似的恶化贫穷里苦苦挣扎。联合国发展计划(United N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 UNDP)最近所发布的Human 人类发展报告都证实了这种情况。 Semu-Banda 继续指出,UNDP2006年“人类发展指数”,在全球177个国家中,马拉维的贫穷情况从2005年的第10位滑落到第11位。十年前,马拉维排名稍好,位第161名,显示了过去十年间下滑五位名次。...

(短讯)中国:Yahoo!对师涛案的道歉

  6 十一月 2007

Andrew Lih針對Yahoo!對師濤案的道歉做了一些追蹤。 譯按:金融時報報導,Yahoo! 對於並未在2006年國會舉辦的聽證會中提供所有資訊,提出道歉,報導分析,這個道歉顯示Yahoo!的策略正轉向安撫,然而未來Yahoo!在人權保護 上仍相當脆弱,因為Yahoo!在中國的合作企業阿里巴巴,其創辦人馬雲毫不掩飾他與北京當局緊密合作的意願,包括願意協助北京當局調查其使用者。 背景:2004年時,Yahoo!配合中國政府調查,將多名異議份子資料提供給中國政府,而其中一名人權份子師濤更在Yahoo!提供資 料後遭逮捕,資料包括師濤的Email帳號、信件內容與IP位址,隨後師濤遭判刑10年,引發軒然大波,美國國會曾為此舉辦多次聽證會,儘管Yahoo!宣稱,當Yahoo!提供資料時,並不知道中國政府的用意何在,後來人權組織對話基金會披露北京公安局的一份文件,指出北京公安局曾致文Yahoo!中 國,告知師濤涉嫌提供國家機密給國外機構,證明了Yahoo!對美國國會提供不實資訊,對此Yahoo!執行長楊致遠必須在11月6日出席聽證會。 原文作者:Oiwan Lam

亚美尼亚:决议案与历史错误

  6 十一月 2007

  Tsitsernakaberd大屠杀纪念碑,位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 亚美尼亚并不常登上国际媒体头条,如果会出现于头条新闻中,大多都是因为同一件争议:1915年至1917年间,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究竟是否曾屠杀150万亚美尼亚人,此事至今仍争论不休,全球共有22国将发生在一次大战末期的此事定义为种族灭绝,尽管莱默金(Raphael Lemkin)于1943年创造「种族灭绝(genocide)」一词时,确实指涉犹太人与亚美尼亚人的苦难,但土耳其政府直至今日仍不愿承认此一罪刑。 多数学者也认为亚美尼亚人的际遇即为大屠杀,但对散居全球的亚美尼亚裔民众而言,让美国承认此事才是国际串连运动的主要目标,因此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于10月10日投票,以27票对20票的结果,通过承认亚美尼亚种族灭绝的决议,不仅跃上国际媒体头条,也在博客圈激起阵阵涟漪。 决议通过后不久,居住于埃里温的Raffi Kojian便在「亚美尼亚生活」博客里写道,此事成为国际媒体瞩目的焦点: 今天早上我读着众多新闻报导,发生了有趣的事情,我连结至Google新闻查询,想知道决议案是否有结果,搜寻得到的条目第一项便是「决议案通过」的报导,其后共有650篇有关消息,这真是件大新闻!当然报导角度与篇幅各有不一,从《华盛顿邮报》的恶心社论至众人赞扬决议正确一应俱全,委员会主席蓝托斯(Tom Lantos)在投票前便表示,委员们将用投票决定,究竟是要承认此事为种族灭绝,抑或要为军事因素姑息土耳其,他虽然没有明说,但就是将赞成票等于支持正义,将反对票等于向所谓的盟国压力妥协。 虽然类似决议文在美国并非首见,但过去出于国家安全因素或外交政策,美国都避免将这些决议落实为正式法律条文,故此事让亚美尼亚海外博客大受鼓舞,「亚美尼亚海外生活」博客的Lori的意见也相似: 我永生都不会忘记这一天!多么重要的一日!人在加州的我无法收看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会议实况,只能仰赖人在亚美尼亚的父亲收看现场直播,再断断续续告知我最新消息,我现在的情绪笔墨难以尽诉,我觉得快乐、骄傲、放心、狂喜、兴奋、乐观…。我们的努力并非徒劳无功,就算是总统也不能推翻这份决议,身为美国前总统柯林顿(Bill Clinton)的支持者,我必须承认对他很失望,而看到现任总统布什阻挡决议通过失败,心情实在太好了!我希望向投下赞成票的27位国会议员一一握手致意,我想感谢他们不屈服于土耳其威胁,感谢他们未受土耳其游说团体收买道德良心,感谢他们未甘于成为土耳其的傀儡。 土耳其博客圈的反应则明显不同,尽管种族灭绝事件发生至今已92年,土耳其政府与人民依然否认到底,也谴责不该要求美国承认此事,不过他们谴责的对象并非亚美尼亚政府,而是海外亚美尼亚民众。得知决议案过关后,土耳其政府扬言中止对驻伊拉克美军的后勤支持,Erkan's Field Diary是很早响应决议案消息的土耳其博客: 这27名代表美国国民的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成员,他X的竟然插手一段毫不了解的历史,甘心做为种族灭绝谎言的共犯,干得好啊,证明由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对土耳其更差,希望这些议员因为反土耳其态度,把中东弄得昏天暗地之后,至少能为美国人民做点好事。   亚美尼亚与土耳其边境,图为亚拉拉特(Ararat)山区的霍瑞维拉(Khor Virap)修道院。 亚美尼亚与土耳其接壤,但两国至今仍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主要就是因为当年事件是否为种族灭绝争议不休。决议案出炉后,以美国及英国博客所撰写的文章较多,原因除了由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投票之外,也因为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企图阻挡本案通过。 美国博客显然不满布什的举措,博客「无聊老人」格外愤怒,认为布什根本没有资格对此「违反人道罪刑」发表意见。 若不是有人事前向他简报,我怀疑他根本不知道亚美尼亚在哪里,不知道奥图曼帝国与土耳其人的所作所为,不知道谁是凯末尔(Mustafa Kemal Atatürk),不知道凯末尔在土耳其的历史地位,不知道两国之间的冲突,也不知道去维基百科阅读相关数据,也根本不在意这些事情如何发展。布什只知道若如果承认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不符合美国政治利益,因为将会激怒同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的土耳其,他只懂得维护政治利益。 布什根本不该参与这场论辩,一来他毫无所悉,二来他根本无法客观处理此事,他还提到「反恐战」,却没说自己也是恐怖主义的一员…。 「冬季爱国者」博客也同意: 就我所知,这其实是语言问题,我们不该称之为违反人道罪刑的历史经验,因为如此我们将会限缩现有违反人道罪刑的定义。 两天后,由于白宫持续施压,不愿让决议案于11月进入大会表决,博客上的讨论也开始改变,土耳其持续扬言禁止驻伊美军借道该国,土耳其亦「短暂召回」大使,反对决议案者开始指控众议院议长裴洛西(Nancy Pelosi),认为她不该支持第106号决议案阻挡战事。博客The Hill's Pundits也持相同看法: 在处理伊拉克、土耳其与亚美尼亚问题,裴洛西议长选择了最糟的政治时机。 我们今日真的在与恐怖份子交战,驻伊美军逾十万人,土耳其扬言入侵库德族地区,民主党参议员比登(Joe Biden)还提议让库德族自治区脱离伊拉克独立,现任土耳其政府伊斯兰色彩浓厚,而美国正在进行全球反恐战,正是最需要土耳其协助的时刻。 但裴洛西却选在此时将决议案送入大会讨论,以政治手段威胁国家安全。 议长女士,现在尤其不适合在此事上玩政治把戏,请将美国国家安全置于国内政治之上。 Simi Valley Sophist更进一步指控裴洛西叛国: 尽管土耳其极力反对,裴洛西持续推动决议案,她的政治动机究竟为何?肯定与亚美尼亚选票无关,也绝对不是因为担心美军再有人伤亡。 你也许认为裴洛西在意美军的福祉,你也许认为她在乎亚美尼亚人的历史记忆,但我要告诉你,裴洛西只是找到另一个搞砸对伊战事的手段,很抱歉,我看不出她有爱国心,就像越战叛国者珍芳达(Jane Fonda)一样。 「这不是地狱」博客同样认为: 历史将会记住,这些民主党领袖都是专门扯人后腿坏事的叛国双面人,光是互联网上不实的传言便让他们动摇,这会是他们的历史罪过。 面对国内的反对声浪,先前表态的的众议员陆续撤回对第106决议案的支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众多反对决议案的博客中,只有极少数否认这场种族灭绝曾经发生,在这些美国人眼中中,国家安全与外交目标再度凌驾亚美尼亚人心目中的「历史正义」,Cribs and Ranting博客便认为: 美国众议院正式将土耳其人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定义为「种族灭绝」,这是项符合政治家精神的正确决定,美国或许不是首例,但这么做确实符合身为全球领袖与自由灯塔的风范。...

俄罗斯:博客讨论詹姆斯·华生

  5 十一月 2007

詹姆士·华生,曾获诺贝尔奖的美国遗传学家,在以下的言论被英国周日泰晤士报十月十四日的人物传略引用之后,引起国际哗然。 他说,他“本来就不看好非洲的前途,”因为“我们所有政策都是以他们智力与我们相同的论据为基础的–而所有的验证都显示并不尽然,”而且我知道这个“烫手山芋”会是很难说出口的。他的希望是每个人都平等,但他也反驳说“跟黑人员工打交道的人会发现并非如此。”他说,你不能以肤色来歧视 人,因为“有很多有色人种的人是很有天份的,但是如果他们在较低阶水平未获得成就,就不该升等。”他写道,“我们并没有确实的理由去预期,在地理区隔下各 自演化的人们,应该有完全一样的智能。我们虽渴望人人享有同等力量,但人类某些生来既有的特征并不足以让此愿望实现。” 这则具有争议性的新闻也扰动了俄语博客圈。 美国的LiveJournal用户karial描述[RUS]了她与詹姆士·华生的私人会面: 九一一事件两周后,我见到华生。在自我介绍与握手之后,他问的第一个问题是:“那么,我们[指美国]是不是要去阿富汗完成你们[指苏联]还没能做完的事?” […] 我先前已经被提醒过华生常会提一些政治不正确的事。我当天坐在讲座里手握麦克风,准备随时站起来声明华生的见解并不代表此研讨会筹办者 的立场。不,我并不觉得担任像言论审查员的角色有趣–它非常讨人厌–而且我真的希望可避免这个任务。但是,很遗憾的,若不这样作我们有可能会面临官司。 我承认有好几次确实把麦克风的开关打开,准备站起来。而每一次华生都在越线边缘停下来。但是他总是比任何其他名人演讲者更靠临界边缘,我觉得他好像在虚张声势,甚至有点幸灾乐祸。 这次–如果你读了原文的话–他一样在几乎越界时慢下来。不过有点越过线。而很多人正在等待这个时机。 不管他年纪多大,华生是很棒、很有趣的讲者。在他那场讲座的前半场中,我们以为他并不知道为什么他会被邀请来参加这场研讨会;他用各种 想法来起头,然后都讲到一半就停下来。他用旧型投影片,正方形底片框的那种,不是九零年代流行的透明片。然后他轻易地,没用几个词句,就将刚刚起头的线都 连结起来,呈现它们如何突显出研讨会的主题。所以可以这么说,至少在六年前,他的想法清楚,记忆力佳。华生所有的政治不正确都是故意的。 我们能可笑地议论,如他这等重量级的名人能否允许自己说出政治不正确的想法。不论这是自由人对体系提出的厚颜挑战,或是一艘花了大把努力所造出用以确保平等或接近平等的船底下的一个破洞。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几个评论[RUS]: doctor_iola: 其实我觉得,一个高度言论自由的国家本身会有这么强烈的政治正确态度是吊诡的。 karial: 谢天谢地有政治正确态度。不然你也不会是医生。在上世纪之交的IQ测验,一度颢示东欧人比美国原住民还低。你想每天抗争来证明那不对吗?或想一直听到穿10号以上衣服的女人既不性感又无法自我满足的评论? drauk: 我还是觉得,政治正确态度(尤其是当今的极端版本)跟平权是不同的。 karial: 很遗憾,这些是相近的概念。因为,怎能在讲平权的同时,却把某一群人(基于种族、族裔、性别、身材大小)跟某种特质给根深蒂固地绑在一起呢?例如,所有俄国人都是小偷。没错,他们会请你去面试[工作],但是他们一直假想你很可能会偷东西。 媒体的报导形塑了大众的认知。 puh: 这么多吵吵闹闹,就是因为一个老人决定说出他心中所想的(而且,非常可能,他的确是这样说的)? karial: 具有公众形象,尤其是科学界人士,必须理解不能“随意脱口而出” – 他不是在私家厨房,他的话是会引起公众反应的。 莫斯科的LiveJournal用户ivanov-petrov写道[RUS]: 我当然是个圈外人,这些问题似乎离我很遥远。但是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俄罗斯的话,我会非常难过。我知道这种事曾在俄罗斯发生过,甚至严重两倍以上。我不认为这种事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实上它真是烂透了。 […] 我实在不确定这个人是不是对的。知道他到底说了什么话是很重要。但是对我而言,这好像都只是个人的说话权利 – 以某些团体不想听这种话的权利。以及谁的自由比较强硬… 假设所有因素都相同,那么我会为个人加油。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评论区中进行着的对话之一。 taichi_777: 就我所知,每个人都同意“黑人”具有欧洲人所缺的某种适应能力,以及他们专擅于许多种运动项目,而白人并不会对此而感到被侵犯。我的意思是,如果那个人的理论有科学根据,那么对非洲人就不应该是甚么多严重的事。先不论统计学,毕竟普希金(Aleksandr Pushkin)存在过。 :) 天晓得,或许每个种族都有它的利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alamar: 对大多数人而言,统计数字是微妙的东西,但它确是推测的最佳基础。 taichi_777: 完全同意,尤其是当论及智力数据时。在个人层次常会有奇迹发生 – 我认识学校成绩低但是高IQ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