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 2007

報導 關於 Migration & Immigration 來自 十一月, 2007

阿布哈兹:追忆苏呼米

  14 十一月 2007

cyxymu,将其博客奉献给“追忆苏呼米,其战火与伤痛”的博客,花了整个九月下半整理苏呼米(Sukhumi)之役的史料,这是在阿布哈兹(Abkhazia)与格鲁吉亚(Georgia)的战争中,给予格鲁吉亚军队决定性打击的一役。他以自己独特的理论写了一篇钜细靡遗的文章,探讨这场冲突何以发生:他认为战争背后的动机在于,苏联希望令格鲁吉亚加入独立国家国协。 也有多位读者提供他们在苏呼米最后几天的经历,我翻译了其中两段,但最好的几篇因为篇幅太长,只好割爱… 这场追忆在9月27日达到高潮,cyxymu提出了自己对这些史料的想法: 今天,距离我最后一次立足故土,已经是第十四年了;自从1993年9月27日离开家乡后,我就不曾回去过。那是苏呼米仍存在之时的最后一天。如阿布哈兹人 所言,“他们射杀了那城市的灵魂。”如果要寻找我们格鲁吉亚人与其他阿布哈兹朋友之间的共通点,那就是,这天在我们之间划出了一道永远无法跨越的裂痕。对乔 治亚人来说,那天是场梦靥,数以千计的百姓被闯入的阿布哈兹军队杀害;成千上万的格鲁吉亚人携家带眷要逃离这场噩梦,却造成无数骨肉分离的悲剧。但对阿布哈 兹一方来说,这却是占领苏呼米的胜利之日。我们之间永远不会有公约数。 我并不绝望,我相信我们将重回苏呼米,而阿布哈兹人和格鲁吉亚人也能够和平共处;但前提是,必须揪出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战犯加以严惩。 笔者在此似乎该将译文中的主观情绪稍做沈淀,这场冲突之所以会升级到“战争罪”的规模,我相信交战的双方都有责任(或可参见人权观察报告)。我认为这么做的价值在于,这已是过往之事,当事人的心态变得太根深蒂固,导致难以被法庭或冲突后的判决所影响;另一方面,或许能以不那么严厉、“真实而一致”的无害方式,重建彼此那座在1993年烧毁的桥梁。这是我所能想到最好的方法了。 cyxymu 也在九月底写了关于一支阿布哈兹的特别部队,在与格鲁吉亚军的前哨战之后掠夺百姓,以及他们是如何被一名在加入阿布哈兹军之前,服务于俄罗斯维和部队的军官所领导。其文的标题为“вот такие у нас миротWARцы”,是一句无法翻译的双关语,意指“那是我们的维和部队”,但俄语的“维和部队”又与句中的“战争”的发音相似。而几天之前,他写了一场在南奥塞梯(South Ossetia)使紧张情势升高的交火。 10月1日,cyxymu 以一系列图片纪念Gagra之役的第15周年,这是一场格鲁吉亚-阿布哈兹争战中较早的冲突。他在文中介绍这些图片: 这些图片摄于发生在苏呼米的最后一场冲突里,在在显示了,战争不是让你逞英雄、出锋头的事情,它只会带来血流成河;被战争杀死的不只是将士,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也受到波及。他们只是居住在城里而已。 我希望透过这些照片,能够让悲剧不再重演。 不久之前,cyxymu 写了他对苏呼米的计程车的回忆。(此文以一略带凄凉的注解做结--“在1992年8月14~15日之间,苏呼米计程车停车场变得空空如也,因为大部分的车子都被阿布哈兹偷走了,而剩下的则被格鲁吉亚军队取走。”)他也简略地提到那位引发群情激愤的前格鲁吉亚国防部长Irakli Okruashvili--cyxymu 猜想,大家已经买好爆米花准备看这场‘好戏’了。 不少见多识广(有时可说是十分激情)的读者留下了各式各样不同观点的回响,有些人甚至是这场战争的目击者,对其所知甚深。

(短讯)捷克:“外国人味”

  6 十一月 2007

闻起来有“外国人味”--或许这间捷克公司是这么想的。据每日捷克报导,这间位于的帕尔杜比采(Pardubice)的Foxconn科技公司,日前签署了一份抗议旗下来自乌克兰、保加利亚或白俄罗斯等东欧国家员工的请愿书,他们认为这些外国人的生活及卫生习惯非常糟糕。该公司目前有6千500名员工,有超过2千名是外国人。 原文作者:Veronica Khokhlova

亚美尼亚:决议案与历史错误

  6 十一月 2007

  Tsitsernakaberd大屠杀纪念碑,位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 亚美尼亚并不常登上国际媒体头条,如果会出现于头条新闻中,大多都是因为同一件争议:1915年至1917年间,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究竟是否曾屠杀150万亚美尼亚人,此事至今仍争论不休,全球共有22国将发生在一次大战末期的此事定义为种族灭绝,尽管莱默金(Raphael Lemkin)于1943年创造「种族灭绝(genocide)」一词时,确实指涉犹太人与亚美尼亚人的苦难,但土耳其政府直至今日仍不愿承认此一罪刑。 多数学者也认为亚美尼亚人的际遇即为大屠杀,但对散居全球的亚美尼亚裔民众而言,让美国承认此事才是国际串连运动的主要目标,因此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于10月10日投票,以27票对20票的结果,通过承认亚美尼亚种族灭绝的决议,不仅跃上国际媒体头条,也在博客圈激起阵阵涟漪。 决议通过后不久,居住于埃里温的Raffi Kojian便在「亚美尼亚生活」博客里写道,此事成为国际媒体瞩目的焦点: 今天早上我读着众多新闻报导,发生了有趣的事情,我连结至Google新闻查询,想知道决议案是否有结果,搜寻得到的条目第一项便是「决议案通过」的报导,其后共有650篇有关消息,这真是件大新闻!当然报导角度与篇幅各有不一,从《华盛顿邮报》的恶心社论至众人赞扬决议正确一应俱全,委员会主席蓝托斯(Tom Lantos)在投票前便表示,委员们将用投票决定,究竟是要承认此事为种族灭绝,抑或要为军事因素姑息土耳其,他虽然没有明说,但就是将赞成票等于支持正义,将反对票等于向所谓的盟国压力妥协。 虽然类似决议文在美国并非首见,但过去出于国家安全因素或外交政策,美国都避免将这些决议落实为正式法律条文,故此事让亚美尼亚海外博客大受鼓舞,「亚美尼亚海外生活」博客的Lori的意见也相似: 我永生都不会忘记这一天!多么重要的一日!人在加州的我无法收看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会议实况,只能仰赖人在亚美尼亚的父亲收看现场直播,再断断续续告知我最新消息,我现在的情绪笔墨难以尽诉,我觉得快乐、骄傲、放心、狂喜、兴奋、乐观…。我们的努力并非徒劳无功,就算是总统也不能推翻这份决议,身为美国前总统柯林顿(Bill Clinton)的支持者,我必须承认对他很失望,而看到现任总统布什阻挡决议通过失败,心情实在太好了!我希望向投下赞成票的27位国会议员一一握手致意,我想感谢他们不屈服于土耳其威胁,感谢他们未受土耳其游说团体收买道德良心,感谢他们未甘于成为土耳其的傀儡。 土耳其博客圈的反应则明显不同,尽管种族灭绝事件发生至今已92年,土耳其政府与人民依然否认到底,也谴责不该要求美国承认此事,不过他们谴责的对象并非亚美尼亚政府,而是海外亚美尼亚民众。得知决议案过关后,土耳其政府扬言中止对驻伊拉克美军的后勤支持,Erkan's Field Diary是很早响应决议案消息的土耳其博客: 这27名代表美国国民的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成员,他X的竟然插手一段毫不了解的历史,甘心做为种族灭绝谎言的共犯,干得好啊,证明由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对土耳其更差,希望这些议员因为反土耳其态度,把中东弄得昏天暗地之后,至少能为美国人民做点好事。   亚美尼亚与土耳其边境,图为亚拉拉特(Ararat)山区的霍瑞维拉(Khor Virap)修道院。 亚美尼亚与土耳其接壤,但两国至今仍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主要就是因为当年事件是否为种族灭绝争议不休。决议案出炉后,以美国及英国博客所撰写的文章较多,原因除了由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投票之外,也因为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企图阻挡本案通过。 美国博客显然不满布什的举措,博客「无聊老人」格外愤怒,认为布什根本没有资格对此「违反人道罪刑」发表意见。 若不是有人事前向他简报,我怀疑他根本不知道亚美尼亚在哪里,不知道奥图曼帝国与土耳其人的所作所为,不知道谁是凯末尔(Mustafa Kemal Atatürk),不知道凯末尔在土耳其的历史地位,不知道两国之间的冲突,也不知道去维基百科阅读相关数据,也根本不在意这些事情如何发展。布什只知道若如果承认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不符合美国政治利益,因为将会激怒同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的土耳其,他只懂得维护政治利益。 布什根本不该参与这场论辩,一来他毫无所悉,二来他根本无法客观处理此事,他还提到「反恐战」,却没说自己也是恐怖主义的一员…。 「冬季爱国者」博客也同意: 就我所知,这其实是语言问题,我们不该称之为违反人道罪刑的历史经验,因为如此我们将会限缩现有违反人道罪刑的定义。 两天后,由于白宫持续施压,不愿让决议案于11月进入大会表决,博客上的讨论也开始改变,土耳其持续扬言禁止驻伊美军借道该国,土耳其亦「短暂召回」大使,反对决议案者开始指控众议院议长裴洛西(Nancy Pelosi),认为她不该支持第106号决议案阻挡战事。博客The Hill's Pundits也持相同看法: 在处理伊拉克、土耳其与亚美尼亚问题,裴洛西议长选择了最糟的政治时机。 我们今日真的在与恐怖份子交战,驻伊美军逾十万人,土耳其扬言入侵库德族地区,民主党参议员比登(Joe Biden)还提议让库德族自治区脱离伊拉克独立,现任土耳其政府伊斯兰色彩浓厚,而美国正在进行全球反恐战,正是最需要土耳其协助的时刻。 但裴洛西却选在此时将决议案送入大会讨论,以政治手段威胁国家安全。 议长女士,现在尤其不适合在此事上玩政治把戏,请将美国国家安全置于国内政治之上。 Simi Valley Sophist更进一步指控裴洛西叛国: 尽管土耳其极力反对,裴洛西持续推动决议案,她的政治动机究竟为何?肯定与亚美尼亚选票无关,也绝对不是因为担心美军再有人伤亡。 你也许认为裴洛西在意美军的福祉,你也许认为她在乎亚美尼亚人的历史记忆,但我要告诉你,裴洛西只是找到另一个搞砸对伊战事的手段,很抱歉,我看不出她有爱国心,就像越战叛国者珍芳达(Jane Fonda)一样。 「这不是地狱」博客同样认为: 历史将会记住,这些民主党领袖都是专门扯人后腿坏事的叛国双面人,光是互联网上不实的传言便让他们动摇,这会是他们的历史罪过。 面对国内的反对声浪,先前表态的的众议员陆续撤回对第106决议案的支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众多反对决议案的博客中,只有极少数否认这场种族灭绝曾经发生,在这些美国人眼中中,国家安全与外交目标再度凌驾亚美尼亚人心目中的「历史正义」,Cribs and Ranting博客便认为: 美国众议院正式将土耳其人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定义为「种族灭绝」,这是项符合政治家精神的正确决定,美国或许不是首例,但这么做确实符合身为全球领袖与自由灯塔的风范。...

厄瓜多尔:移民在西班牙遇袭

  3 十一月 2007

西班牙巴塞隆纳一列火车上,一名16岁的厄瓜多尔移民女孩独自坐着,突然一名讲着电话的西班牙男子走上前,没来由地多次殴打她,列车上的摄影机拍下事发经过,内容不仅引来厄瓜多尔等各国博客一阵挞伐,也让人们思索移民在西班牙的地位。“Cobertura Digital”博客的Christian Espinoza对此事感到难过,但也明白肇事者并不代表西班牙全体民众[ES]: 我们在家看到这段影片,不禁愤怒而流泪,每当外国人来到厄瓜多尔,我们每个人都善待他们,当然不是所有欧洲人或西班牙都像那名行凶者,西班牙当地媒体与民众也一致谴责,在Vanguardia.es网站上,便有超过900篇留言抨击这起事件,但我们希望西班牙社会能更进一步有所作为,而不是轻易遗忘此事。 “狡猾国家”博客的西班牙民众Andrej Nicolás Hillebrand除了提供影片连结,同样批评该名凶手[ES]: 在这世上有些民众,我们绝不能轻易放过他们,这样一名成年男子,不能因为心之所欲,不能因为不喜欢女子的样貌,不能因为她是个外国人,就随便挥拳动粗,这种事令我作恶,我无法想像这名男子竟自认有权攻击与污辱外籍人士,看到女孩遭殴打令我痛心,相对于这名男子欺负可怜女孩以展现男子气慨,这个女孩才有资格活在这里,那名男子根本没有资格。 在影片中,眼见突如其来的攻击行为,另一名乘客却别过头去,未出手制止,这种冷漠令Gabby Corsales感到不解[ES]: 我不敢相信在这种情况下,居然有人无动于衷,车厢里还有另一个人,他原本能够帮助小女孩,但正如许多人所说,他可能是吓坏了,所以没有伸出援手,光是要行凶者道歉还不够,我们必须用激烈的惩罚方式,才能抑制种族主义或仇外行为在西班牙与其他国家发生。 除了博客快速回应,厄瓜多尔总统柯雷亚(Rafael Correa)也有所反应,但Cambiemos Ecuador并不相信总统对小女孩的关心[ES]: 几天前在西班牙,一名西班牙懦夫攻击我们的同胞,她到当地只想要更好的生活,希望安稳地工作,我国总统出面承诺小女孩及其家人,还出言威胁西班牙政府,总统很勇敢,演得几乎像是真心诚意,如果还能流下眼泪,就能提名奥斯卡奖了。 移民在西班牙的景况时常成为博客讨论话题,“Autentico Ecuatoriano”博客的Uhr认为,多数同胞都在当地寻找机会[ES],应该要团结地站在一起: 无论是西班牙人或厄瓜多尔人,只要他们懂得与周遭人们和平共处,努力工作与负责任,能够相互尊重,不会作出困厄生活下的野蛮行为,我都愿意与他们站在一起。 另一篇文章中,Uhr恳求在西班牙的厄瓜多尔同胞,尊重西班牙当地的习俗[ES],不要让部分西班牙人觉得歧视厄瓜多尔人理所当然。 原文作者:Eduardo Avila 校对:Nairobi

危地马拉:思乡情怀

  2 十一月 2007

在危地马拉,人民无论是在国内迁徙或移民外国都司空见惯,过去内战与贫困时期,部分民众认为家乡没有出路,故被迫离开故乡与亲友,前往首都或其它已开发国家,希望寻找生存机会或改善生活质量,许多人生命也确实因此大为改观。 Diario Meridiano[ES]便诉说一名女子决定离家的故事: Ericka Carolina Hernández是名单亲妈妈,决定将孩子托给双亲,离开位于危地马拉高地的故乡Soloma,冒险前往美国洛杉矶,但并未成功,跨越边界前进90公里后,便遭到美国移民署逮捕,她表示:「这是我首次离家,我别无选择,一定得冒这个险,因为家乡没有工作机会。」 不过对于海外的危地马拉人而言,博客便像是互联网世界中的一块家乡,让他们知晓故乡事,与故乡保持联系。 一名生于San Pedro Soloma、现居美国的博客表示[ES]: 我曾一度认为,我与家乡文化距离已无比遥远,我和同乡人无比疏离,后来我在互联网上搜寻,希望能找到与Soloma有关的丝毫信息,结果我发现了几个博客。 博客除了是维系社群的桥梁,亦为寻求海外同胞支持的管道,如Santa Eulalia Village Blog[ES]写道: 我们呼吁在美国工作的同乡,团结给予Q'anjob'ales这个团体支持,我们必须鼎力协助社会运动,拒绝外界剥削Huehuetenango地区农民与原住民的天然资源。 主要联系的博客则是Ewulene in US: Q'anjobal Ewulense协会是为重建Santa Eulalia的天主教堂而成立,该教堂在九零年代初因无名火而付之一炬,为了这项目标,一群出身Santa Eulalia、现居于洛杉矶人们共同努力,开始向协会成员募款。 这些透过博客串连的社群里,甚至还保有原本在危地马拉实行的习俗,例如Q'anjob'al协会便有自己的女王,还维持原住民仪式,如San Pedro Soloma Blog[ES]指出: Victoria González出生于洛杉矶,不过她的双亲来自于Soloma与Santa Eulalia,她也在今年6月23日加冕为美国Soloma公主。 海外博客对原乡总怀有思念情愫,Cuilco Blogdiario[ES]认为: 晚上我读了Culico居民所写下的信息与诗句,我感觉自己好像重回年轻时所居住的小村庄,从前我们周六时常在Tio Cundino Ruiz饮酒作乐,真是段令人难忘的快乐时光。 每每看着迁徙所带来的意外结果,以及博客如何维系整个社群,便让人感到惊喜。 原文作者:Renata Avila 校对:FoolFi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