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 2007

報導 關於 South Korea 韩国 來自 八月, 2007

韩国:部落客不是记者

  14 八月 2007

5月19日,韩国主要入口网站之一宣布进入部落格新闻学的新阶段。于去年十一月开张的Daum部落格新闻, 一如其他入口网站在自己站内挑选部落客记者,并展示来自部落客记者的新闻。部落客一度难以依照主题寻找其他部落客的文章和其他具有品质的文章。为了突破这个困境,Daum的 新作法是加入其他入口网站的部落格新闻,在以超连结直接连向上述部落格之余,也使用引用(trackback)与RSS系统。他们也承诺找来更多活跃的部 落格记者,如影像记者。这个讯息被发布后,有些部落客对此感到高兴,有些则否,也有些部落客关注他们的身份与部落格的功能。 philomedia在看完其他部落客的关注之后,写了一篇文章: 블로거는 기자가 아니다. 나는 ‘블로거는 기자가 돼서는 안된다’고 생각한다. 따라서 블로거는 ‘취재’를 해서도 안된다고 생각한다. (물론 전업기자가 쓰는 블로그나, 전업은 아니더라도 글쓰는 일을 직업의 일부로 삼는 사람들이 쓰는 블로그는 예외다. 그것은 개인 블로그에서 ‘발생한 뉴스’가 아니라, 직업기자가 블로그에 ‘쓴 뉴스’다.) 내가 잘못 생각하고 있는지는 모르겠지만...

韩国:互联网和匿名

韩国的入口网站将从这个月开始采用实名回响制(daet-geul sil-myeong-je)。两个主要入口网站,Daum和Naver已经在6月27号开始实施,其他35个入口网站这个月也将采行这套制度. 韩国入口网站、网路新闻、或部落格新闻均在文章底下提供回响或回应区,他们称此为daet-geul(通常篇幅不长且网民可以随意地留下意见)。由于能够以匿名的方式留言,可能会产生不适当或随便的内容,以及人身攻击。如何解决这种情形,已经成为了争论的话题。 几天过去了。部落客们分享他们对于新制的意见。 一些部落客,如minicactus,非常担心副作用 从采行实名回响制后,恶意内容的量已经变低,但并没有戏剧性地减少。要让恶意回响消失在网路上是需要花时间的。就目前为止,似乎成效不彰。我更担心的是,这些恶意留言者会被驱散到小社群网站,如此一来,整体网路气氛通常会变差。 一些部落客如hansfamily,最在乎的是这套制度是否会箝制言论自由: …似乎不少人倾向反对此制度。有很多原因,第一:此举可能破坏网路的基本原则和自由;第二:此举可能妨害言论自由;最后:可能会被政府当局给控制。 这些论点都很有道理,且我也不否认此基本原则。但是我们要如何克服人们将谣言信以为真,之后又怪罪他人,这种如毒香菇一般的社会现象?有些人说,这应该靠网民的自制力来克服,而不是强制;但是这样会不会太流于理想? 我们见过许多因为恶意回响,而导致自杀和忧郁的意外,这着实地让社会大开眼界。但是至今发生了什么?有改变吗?没有变得更严重吗? 关于“网路实名回响制”的争论已经好几年了。先前,主要意见是反对;但是现在不同了。与其坚决反对使用,倒不如部份应用以阻断匿名的负面影响。 有件之前听闻的事我非常好奇,就是他们会不会查核身份证字号。那外国人和海外没有身份证字号的韩侨怎么办? 有位部落客 带出一个更为宏观的议题:恶意回响和我们的教育-- 从某时起,我就倾向不读文章的留言和回应文章。难道大家不会闪避恶臭的垃圾桶吗?在早些 时期,回响真的是非常新鲜和有趣的功能,方便我们可以在读文章时,马上对其表达意见。比起回覆系统要开新视窗才能留下我们的意见要来的更好。因为我们不必 长篇大论,所以不假思索就写下意见。篇幅虽不长,但却有很多新鲜的意见。也许我太早下结论,但服务的用户、服务提供者和顾客间的即时、快速沟通,使韩国网 路文化加速地发展。因此,顾客的需求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NIES)才发展的更快。 然而,凡事均过犹不及。回响和回应已不如往昔。即便只有0.06%的恶意回应者,这一小撮人还是会引起问题,这是个应该被探讨的社会议题。那么,“实名制”是正确的解决方法吗?“实名制”可能会箝制意见和言论自由,我们该如何弥补这些缺失? 我认为恶意回响者是存在于网路世界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在现实世界找到起因。 事实上,即使你在现实世界中试着与其他人对话和讨论时,人们也很容易因为不同意见而生气。有的人以片面征兆或事实来评断任何事;有的人不讲逻辑道 理,而是以情绪和偏见来交谈;抑或有人拒绝谈论严肃议题,想嘲弄那些认真的人,并自以为很酷;也有的在人后说长道短,在人前却默不作声。 最后,是这些类型的人在网路上发出恶意回响和回应的吗?为什么会有不长于正常沟通的人存在呢?在中学、高中时期,我们在一个不习惯于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氛围中成长。即使老师问问题,学生也尽量不与老师四目交接。一个学期中,要找到有一、两个自愿发问的学生很难。 有时候提问的学生很容易被老师或其他学生羞辱。如果有些学生在下课前问问题,就得忍受其他学生白眼。有些老师也对学生置之不理。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我们培养出无数个没有养成健康讨论和对话方法的人们。为瞭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直接透过教育,导正社会上讨论和对话的氛围 当然,这似乎很理想化。现实中,采用实名制,限制实名制或其他类似的限制政策会来得更为有效。 无论如何,我相信教育必须先改变。 作者:Hyejin Kim 校对:FoolFitz

对南韩人在阿富汗遭绑架事件的回响

  6 八月 2007

7月19号,南韩的基督教传教者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西南方的加兹尼(Ghazni)遭到绑架,绑架这23名传教者的是塔利班(Taleban)战士。这些人质是在从坎达哈(中文/英文) 前往喀布尔的巴士上被掳走。塔利班战士要求南韩政府将军对撤出阿富汗,并以被监禁的塔利班战士交换这23名男女人质。南韩其实早已计划 在年底之前要从阿富汗撤军。当南韩的谈判团抵达喀布尔、且政府仍和在阿富汗进行谈判时,有个问题出现了:即便政府几次的强烈的说服他们避免到那里,这群传 教者为什么一定要到如此危险的地方,他们的决定究竟是对是错? 一名部落客Lee Dae-geun强力主张,应该要有新的法律禁止基督教的传教活动: 在在国内外传教活动已经太多了。如果说是个人的传教活动,没有人有权力可以禁止他们的所做所为。但如果这些活动对国家带来危害,它就应该被法律所限制。我们所归属的这个民主国家,不是一个我们单独生活的社会… 不少像Yundream这样的部落客关注教会这将23名年轻人送到阿富汗的不负责任行为。 关于这件在传教活动(或是说志工活动)时所发生的绑架,我看到有些人说“在他们安全获释回家后,我们再讉责他们”。 我想要说的是关于这个观点。我想要谈的是负责人和教会,而不是这些遭绑架的年轻人。 我举个例子,一个动物保护组织召集了20位年轻人,以研究动物生活模式为主题,将他们送往非洲的丛林。那里没有指南,也没有人了解这座丛林。 让我们想像这群人遭遇到不幸。除了脱离这个团队,我们必须想到发起这不负责任活动的组织。这不是很自然的吗? 教会送这些年轻人没有不良动机。所以我们必须体谅?因为韩国的法律基于主观判定动机而制定?如果动机是对的,过程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吗? “不要过份的讉责”?那真的很可笑。任何来自政治、法律以及大众传媒根本不谈论这个话题。这令人不解。你想,送20几名年轻人到战地,而没有任何安全设备,且他们正身陷危险之中,这样可以理解吗?但没人谈到这个不负责任的行为。 由于基督教徒的政治力量,大众传媒和政治人物噤声。只有部落客做出强烈的辩论。 Suya 55批评这样的论点。 一些人批评没有经过思考。 一些人批评没有经过思考。 一些人批评那些批评。 一些人甚至说那些遭到绑架的人该死,因为基督教任务的最终目标是殉道。 批评…批评…… 第一次我知道这里对基督教徒没有那么多的同理心。 看来他们比那些暴徒还糟糕。 二年前,我步行环绕过朝鲜半岛。那个时候,人们问我为什么我做这样不必要的麻烦事。他们问我为什么我花了如此长的时间、做这样劳累的麻烦事。 我想要问他们,为了什么他们活着? 活着是有原因、有意义的。人做某件事的时候是有个原因,我们应该尊重。为什么他们前往阿富汗?一定是为了完成人生中某些有价值的事而离开, 或是经由他们的付出而得到自信。我们不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吗?我知道现在他们的所做所为造成了麻烦,但他们到那个地方不是为了折磨 其他人。他们到那里是为了完成好的功绩。我想我们对他们批评的方式太严厉。 在你的生活中,有多少基督徒伤害你?因为我们对某些可怕的基督徒(并非真实的团体)印象深刻。但因为那些人,我们可以责怪所有的基督徒吗?看看你的四周,一定有基督徒的朋友。他们都是会伤害他人的坏蛋吗? 如果你只是未深思熟虑的批评基督教徒和传教者,你确实很自私。不,你是无礼的。你不考虑普世的善。你就是批评些许的错误,让它变得十倍、百倍的糟糕。如同那个兵团… Shiver将阿富汗的现状和一部电影相比: 有部在2002年上映的电影名为2009迷失记忆(台译:2009决战异次元,2009 Lost Memories) 。故事是这样的:二次大战结束,日本获得胜利。首尔是日本的第三大城市,在那有个反日本的组织 Huraisenjin。主角是一个打击这样的恐怖组织的警察。然而,在他打击反抗份子及追溯历史时,他发现一些奇怪的事… 这部科幻片的情节和事实不同。但我想起这部电影的原因是我们的历史和现在阿富汗及塔利班没有多大的不同。 想像一下!没有韩国。日本和电影情节一样在二次世界大战获。想像韩国从1945年起直到2009年被日本所统治令人感到不舒服。我确定,如 果真像电影那样,一定会有些人反抗日本,而为了夺回主权,暴力的方式会被持续的采用。如果那时候没有我们现在所尊敬的“独立活动份子”,电影里的假设可能 会成真且我们今日就生活像电影里一样。 但这些国家英雄可能有另一个名称:恐怖份子… 在日本殖民时期的这些活动份子和他们的行动在我们的历史中不称为恐怖份子及恐怖主义行动。宾拉登和塔利班在伊斯兰社会也许也不被视为恐怖份子。回到电影的故事上,韩国人在2009年也不认为自己是韩国人。我们应该试着去理解我们不是真的了解的状况。 伊斯兰不只是一个宗教,也是深植在穆斯林的生活习俗以及人类成就的文化。他不可能用优越或劣等来加以比较。但这些人质呢? 接近这群否认自己主权和宗教的人是自杀的。他们反抗美国这个最暴力的国家,以维护他们的自主性和文化。同时,这是不同的恐怖活动。反抗美国很困难,也导致许多犠牲者。塔利班如何认为这20名来自支持美国的国家到阿富汗来以及否定他们视为最重要的? 有些事应该要知道。谁让中东国家变成如此危险及战事发生的地方?谁让这些传教者被绑架?我们的国家英雄当时想试图想取回什么?穆斯林今日试图要维护的以及今日我们不能好好维持的?暴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被合理化。但如果暴力是为了反抗更大的暴力呢? 原文作者:Hyejin Kim 校对:FoolFitz

南韩:网民的意见 ≠ 公民的意见

  6 八月 2007

随着南韩人在阿富汗遭绑未获释的情况持续,在主流媒体及网民(netizens)之间对待相关议题也有了分歧。网民抱怨他们的意见不被视为是公民的意见。 Minoci写道: 关于阿富汗的人质挟持议题上,存在着二种意见。一种是“公民”所表示的“天使意见”(angelic opinion),是他们所持有的惯例修辞,并为大部份媒体所谈论;另一种是被认为像我一样狂妄的网民的恶魔意见(demonic opinion)。我认为,这种相反的态度和观点是暴力和野蛮的。 大部份主流媒体惯例性地假定和形构,公民如何的对这些成为人质的同胞感到担忧… 至少,网民的意见应该被视为代表公民的意见之一,公民意见和网民意见不应该被区隔。但网民被主流媒体描述成少数的“反基督教者”(anti-Christians)。 网民的意见是不是公民的意见的问题也引发了更多对于如何处理网民意见的辩论。 离线的示威或罢工“比较”重要,线上表达意见并不是同等的重要。这样的看法引起区隔线上和离线。我不认为一群人在街上,大声说话,然后上电视或大众传媒,才是有影响力的… 和大部份人一样,我的意见和坚持在线上和离线时都是相同的。不管是不是相同的意见,如果我在线上说就是网民的意见,如果在离线时说,就被视为公民的 意见。这个国家分成线上和离线了吗?看起来线上被当成另一个世界。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现在这个世代,想要大声说线上和离线不是相对的关系(vs. relations),而是并存的关系(and. relations)。 我主要的论点是,“网民”和“公民”是相同的。“网民的意见”是“公民的意见”。所以,“不适当的意见/写作”,不只有存在“线上”,也存在于“离线”。 Yong 附和: 确切地说,网民是连上网路的公民。这意味着连上网路的基督徒也包括在内,批评网民的记者也包括在内。 不使用网路而依靠大众传媒获得资讯的人们正在接近事实吗? 或者说,从线上和离线得到资讯比较接近事实? 就在几年前,我看了主要媒体和主要入口网站的新闻。我参与了网路上的讨论群组,进而察觉到有多少从主要媒体上得知认为真实的资讯是被扭曲的。 当然,我从某些我从网路使用者那里得来的资讯不尽然是可信的。我们应该要分类那些是合理和适当的… 网民的年龄被视为这个辩论的重要议题: 我也认为网民是公民。 问题出在主要有影响力的网民是10几岁和20出头的年轻人。 那些20好几以上有经济力量和社会经验的人,他们不坦白的说出意见。 即便那些人有敞开心胸去接受其他人的意见,但他们还是受够了一些人只热中于自己的意见。如果网路上的对话不像人们面对面交谈,那么网民就是网民,而不是公民。 网民的意见不被视为意见,如同这个论点: 主动参与网路的使用者大部份是10几岁到30几岁。网路的讨论室只是给某些每天使用它的人。特别是,这个讨论室满是青少年,而某些是20出头的年轻人。 听到“来自这种讨论室的意见是公民的意见,而大众传媒掩盖公民的意见”这种说法很可笑。 我的看法是,网民只是一个团体。 只要网路使用者等同于年轻世代的看法不改变,网民的意见似乎就不会被严肃地看待,如同下面我们所看到的看法: 试想: 网民的意见怎么可以成为公民的意见? 网路的主要使用者年龄主要分布在10几岁到30几岁。 媒体或许只有单面向的报导,但他们也试图去调查一些基督教分支教会的贪污。 但为什么媒体对批判性的意见置之不理? 首先,网民的意见不是大部份公民所持有的意见,且如果媒体处理这些网路意见,将会引发宗教战争。 原文作者:Hyejin Kim 校对:FoolFi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