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 2007

報導 關於 Law 法律 來自 十一月, 2007

(短讯)塞尔维亚:科索沃预言

A Fistful of Euros 预测科索沃未来的局势:“科索沃将会获得某种形式的独立,而贝尔格莱德和莫斯科会气得跳脚,到时必然将是一团乌烟瘴气…然后,就这样。国界依然开放,太阳一样从东边出来。这种过渡状态将造成某种‘巴尔干版的台湾’,拥有主权而不被外界承认。” 译按:BBC中文网上,有篇颇为相似的评论。 原文作者:Veronica Khokhlova

(短讯)塞尔维亚:科索沃选举,过去与未来

  28 十一月 2007

Balkan Baby 在科索沃议会选举之后谈到:“这议会选举,是否会将此地区内所有成员,不止科索沃人、也将阿尔巴尼亚人、波斯尼亚人、格鲁吉亚人、土耳其人、埃及人和罗姆人包括在内,实现真正的代议政治?也许不会吧,由于俄罗斯那基于纯粹害怕科索沃变成第二个车臣和鞑靼斯坦、而非同为泛斯拉夫民族兄弟之情的杯葛,科索沃将只有一个选择:憋气、跳入水中,等着欧盟看不下去而丢出救生圈。” 原文作者:Veronica Khokhlova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从强暴案伸张正义

  20 十一月 2007

好啦 总之 如果找到愿意加入我们的 请叫她来咱们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VO-translators 阿拉伯国家习惯将性侵害或强暴案件隐匿不报,甚至逃过了国内外媒体的窥探,不过最近有件消息登上国际媒体头条,也让相关讨论重现于阿联酋的博客圈。 这起事件的受害人是名15岁法国男孩Alexandre Robert,在迪拜遭到绑架与轮暴,更令人关心的是,三名嫌犯之中,其中一人在2003年便检验出HIV阳性反应。 阿联酋社群博客提供报导连结与节录,报导内容引来读者阵阵抨击。 署名“迪拜罪犯”的读者表示:“迪拜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该国司法体系跟上时代脚步之前,西方人还是别去比较好,这名可怜男孩不仅遭到暴行,连医师行为也像个野蛮人,多数人都不知道,在那些停留在中世纪黑暗时代的穆斯林心中,异教徒和女性都是可以随意糟蹋的对象。” 另一位挂名“匿名者”的读者则认为,这起案件根本不会获得正义: 如果有所谓的正义,最先遭处决者应是酗酒者与毒贩,因为他们在街上与夜店惹出的麻烦更多,司法该先解决印度人/亚洲人,然后是东欧人/非洲人,之后再处理白人与本地人等其他垃圾。 本案就和其他事件一样,最终都会不了了之,既然大家都知道不可能有结果,又何必费时写这篇报导呢。 另一位未署名的读者则要迪拜醒醒: 迪拜快醒醒!如果阿联酋希望事事夺冠,就该从最基本的教育、卫生、司法等做起,然后才花时间盖全球最高大楼和最大购物商场。 不过来自巴林的博客Ammaro认为,不该拿此案来丑化迪拜的名声: 虽然此事确实骇人听闻,但不该以偏概全,将此事当做对迪拜的刻板印象,因为当地文化仍相当温和有礼,们对这件事非常愤怒,绝对该惩处罪犯,别忘了阿联酋在全球治安排名仍名列前茅。 SevenSummits亦持相同看法: 此事发生令人遗憾,但请别因三名性变态而误会迪拜或阿联酋,这里仍是非常安全的地方,无论人们对当地人权有何批评,安 全依然是最重要的价值,当然这个国家并不完美,但肯定比许多地方更好,不过全民平等、透明与正义也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我个人认为至今没有国家真正体现这 些价值。 我祈祷这名15岁男孩没有罹患HIV,请为他一同祈祷,并让司法行使其应有职责。 受害男孩的母亲Veronique Robert也藉助互联网力量,成立英文与法文网站关注本案。 她在网站简介中写道: 谨将本网站献给世界上伤痕无人发现的孩子、无法对外发声的孩子、苦痛无处可诉的孩子。 谨以本网站献给世界上所有母亲,也包括侵犯我儿凶手的母亲。 献给所有遭迪拜驱离出境的巴基斯坦、印度与菲律宾母亲,她们带着幼子,无论身心灵都受到伤害。 这个网站欢迎世界上所有一同奋战的母亲。 泪水无关身分或宗教,我们必须团结,等到眼泪流下时,我们才不会孤单,在全世界的注目下,我们携手一同抹去眼泪。 她也呼吁迪拜政府立即实施以下政策,以保护未来面对相同处境的孩童: 我们在此要求迪拜政府: 在警察体系中设立处理未成年男女遭强暴案件的单位。 立即尊重受害者的权力。 强暴案发生后,立即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受害人感染任何传染病或性病(如爱滋病、肝炎),并提供心理治疗等服务。 提供长期心理追踪谘商。 若迪拜政府无动于衷,她主张读者抵制迪拜: 除非极为富有的迪拜邦正式立法,我们建议各位加入www.boycottdubai.com的支持团体,有了各位的决心与支持,强暴案之下的受害孩童应能重新学习过平常日子,并疗愈他们的身心,再次微笑面对人生。 该网站的支持页面目前已收到逾4300份回应。 本案目前在正在迪拜法院审理中,受害男孩稍早已出庭作证。 原文作者:Amira Al Hussaini 校對:nairobi

阿布哈兹:追忆苏呼米

  14 十一月 2007

cyxymu,将其博客奉献给“追忆苏呼米,其战火与伤痛”的博客,花了整个九月下半整理苏呼米(Sukhumi)之役的史料,这是在阿布哈兹(Abkhazia)与格鲁吉亚(Georgia)的战争中,给予格鲁吉亚军队决定性打击的一役。他以自己独特的理论写了一篇钜细靡遗的文章,探讨这场冲突何以发生:他认为战争背后的动机在于,苏联希望令格鲁吉亚加入独立国家国协。 也有多位读者提供他们在苏呼米最后几天的经历,我翻译了其中两段,但最好的几篇因为篇幅太长,只好割爱… 这场追忆在9月27日达到高潮,cyxymu提出了自己对这些史料的想法: 今天,距离我最后一次立足故土,已经是第十四年了;自从1993年9月27日离开家乡后,我就不曾回去过。那是苏呼米仍存在之时的最后一天。如阿布哈兹人 所言,“他们射杀了那城市的灵魂。”如果要寻找我们格鲁吉亚人与其他阿布哈兹朋友之间的共通点,那就是,这天在我们之间划出了一道永远无法跨越的裂痕。对乔 治亚人来说,那天是场梦靥,数以千计的百姓被闯入的阿布哈兹军队杀害;成千上万的格鲁吉亚人携家带眷要逃离这场噩梦,却造成无数骨肉分离的悲剧。但对阿布哈 兹一方来说,这却是占领苏呼米的胜利之日。我们之间永远不会有公约数。 我并不绝望,我相信我们将重回苏呼米,而阿布哈兹人和格鲁吉亚人也能够和平共处;但前提是,必须揪出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战犯加以严惩。 笔者在此似乎该将译文中的主观情绪稍做沈淀,这场冲突之所以会升级到“战争罪”的规模,我相信交战的双方都有责任(或可参见人权观察报告)。我认为这么做的价值在于,这已是过往之事,当事人的心态变得太根深蒂固,导致难以被法庭或冲突后的判决所影响;另一方面,或许能以不那么严厉、“真实而一致”的无害方式,重建彼此那座在1993年烧毁的桥梁。这是我所能想到最好的方法了。 cyxymu 也在九月底写了关于一支阿布哈兹的特别部队,在与格鲁吉亚军的前哨战之后掠夺百姓,以及他们是如何被一名在加入阿布哈兹军之前,服务于俄罗斯维和部队的军官所领导。其文的标题为“вот такие у нас миротWARцы”,是一句无法翻译的双关语,意指“那是我们的维和部队”,但俄语的“维和部队”又与句中的“战争”的发音相似。而几天之前,他写了一场在南奥塞梯(South Ossetia)使紧张情势升高的交火。 10月1日,cyxymu 以一系列图片纪念Gagra之役的第15周年,这是一场格鲁吉亚-阿布哈兹争战中较早的冲突。他在文中介绍这些图片: 这些图片摄于发生在苏呼米的最后一场冲突里,在在显示了,战争不是让你逞英雄、出锋头的事情,它只会带来血流成河;被战争杀死的不只是将士,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也受到波及。他们只是居住在城里而已。 我希望透过这些照片,能够让悲剧不再重演。 不久之前,cyxymu 写了他对苏呼米的计程车的回忆。(此文以一略带凄凉的注解做结--“在1992年8月14~15日之间,苏呼米计程车停车场变得空空如也,因为大部分的车子都被阿布哈兹偷走了,而剩下的则被格鲁吉亚军队取走。”)他也简略地提到那位引发群情激愤的前格鲁吉亚国防部长Irakli Okruashvili--cyxymu 猜想,大家已经买好爆米花准备看这场‘好戏’了。 不少见多识广(有时可说是十分激情)的读者留下了各式各样不同观点的回响,有些人甚至是这场战争的目击者,对其所知甚深。

巴基斯坦:进入紧急状态

  7 十一月 2007

今天巴基斯坦总统穆夏拉夫(Musharaff)宣布国家的紧急状态,部落客们忙着试图掌握最新的政治发展。据报导前往杜拜探视亲人的布托(Benazir Bhutto)已启程返回巴基斯坦。总统穆夏拉夫预期会在今日稍晚对人民发表说明。(这篇文章发布的时间是11月3号星期六晚间11点44分) 有见地的国际事务评论Informed Comment, Global Affairs 的 Manan Ahmed写道: 这个举动一点也不令人惊讶,考虑到巴基斯坦目前所卷入的混乱,从政治上:最高法院审议着“大选”的命运;到军事上:部族/军事冲突扩散到斯瓦特(Swat )和白夏瓦(Peshawar);以及意识型态上:俾路支省(Baluchistan)的分离主义;还有国际上:美国国务卿莱斯(Condoleezza Rice)已决定她要的民主。 根据临时宪法命令宣布国家紧急状态,采取这样的举动是因为近来的恐怖攻击、以及司法部释放可疑恐怖份子、司法部疏失的缺漏以及国家军队及警察士气低落。全文请参考这里。 自由巴基斯坦博客(Free Pakistan blogspot)上有段錄像是关于该国最近的情势,这里的连结是关于军队入侵最高法院。 Metroblogging Karachi说明在巴斯斯坦,如何及何种时机宣告国家紧急状态。 在binary-zero立即地报导全国的私人电视台报导遭到停止播送后,其中一些猜测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的传言,如今已获得证实。 甚至是国家媒体,包括巴基斯坦电视网(PTV)确认此项消息,宣布穆夏拉夫将军将在今晚对人民做出说明。 媒体和司法院已成为紧急命令的首要目标,几乎所有主要的私人电视频道仍遭到禁播,根据一家电视频道的报导,军队己进入最高法院大楼。 原文作者:Kamla Bhatt 校对:FoolFitz

(短讯)中国:Yahoo!对师涛案的道歉

  6 十一月 2007

Andrew Lih針對Yahoo!對師濤案的道歉做了一些追蹤。 譯按:金融時報報導,Yahoo! 對於並未在2006年國會舉辦的聽證會中提供所有資訊,提出道歉,報導分析,這個道歉顯示Yahoo!的策略正轉向安撫,然而未來Yahoo!在人權保護 上仍相當脆弱,因為Yahoo!在中國的合作企業阿里巴巴,其創辦人馬雲毫不掩飾他與北京當局緊密合作的意願,包括願意協助北京當局調查其使用者。 背景:2004年時,Yahoo!配合中國政府調查,將多名異議份子資料提供給中國政府,而其中一名人權份子師濤更在Yahoo!提供資 料後遭逮捕,資料包括師濤的Email帳號、信件內容與IP位址,隨後師濤遭判刑10年,引發軒然大波,美國國會曾為此舉辦多次聽證會,儘管Yahoo!宣稱,當Yahoo!提供資料時,並不知道中國政府的用意何在,後來人權組織對話基金會披露北京公安局的一份文件,指出北京公安局曾致文Yahoo!中 國,告知師濤涉嫌提供國家機密給國外機構,證明了Yahoo!對美國國會提供不實資訊,對此Yahoo!執行長楊致遠必須在11月6日出席聽證會。 原文作者:Oiwan Lam

(短讯)捷克:“外国人味”

  6 十一月 2007

闻起来有“外国人味”--或许这间捷克公司是这么想的。据每日捷克报导,这间位于的帕尔杜比采(Pardubice)的Foxconn科技公司,日前签署了一份抗议旗下来自乌克兰、保加利亚或白俄罗斯等东欧国家员工的请愿书,他们认为这些外国人的生活及卫生习惯非常糟糕。该公司目前有6千500名员工,有超过2千名是外国人。 原文作者:Veronica Khokhlova

日本:在富庶国土上饿死

  3 十一月 2007

最近有则关于一个人因无法获得福利支助而饿死的新闻,多亏他在日记中纪录下生命最后几天而让这则新闻受到注目,也激起许多日本博客反省国内福利政策的广义内涵。 博客SkyTeam连结饿死事件与执政党自民党的政策: 这位病人生前有肝病与糖尿病。这就像拒绝给病人一张床一样,是自民党“美丽日本”政策与因而“抵抗势力互斗”的结果。 大部分人的想法都不觉得这跟福利计划有关系,但是我听说这个地区对提供公共支助的核可流程是非常严苛的。大众媒体应该涵盖这议题,但是…报纸中没有任何有关的消息。 当然会有接受福利的人过着很自我的生活…但是拿走人们最终可获得的赖以维生的东西,我想就太超过了。 同时,博客Sen讨论北九州政府对福利支助政策特别严苛: 福利系统难道不是最终凭藉的安全网吗?在北九州市,被半强迫退出福利计划的人根本没有受到照顾,只有死了才会被发现。 对于日本国民与市民,福利是任何人都合格得以申请的。但是在北九州市,所谓的“北九州风格”是指试图以配额来减少申请福利支助的数量,这让我震惊。 博客Masami分析一篇有关九周当地福利政策的报告,对几段关键段落作摘要与评论: 很明显地,最近每年市议会中关于福利行政的预算,会计相关的决策是来自且经过常任委员会讨论。“福利支助之理想措施”已经由代表市民的议会通过。换言之,本政策是由市民支持的。 Masami观察到: 如果你有看报告末尾所附的调查(第47页之后),所谓“由市民支持”是很容易想像的。阅读时,我感受到市民对于不诚实地接受福利支助的愤怒。 最后,博客lastchristmas展望未来,询问当前政策会将日本带往何处: 但是,此后还会发生什么? 我有种感觉,这类事件会越来越常发生。 每个人都会生病与失业,所以若没有生活保障或亲戚,那么这种事就会发生。 显然有人即使有钱也要接受福利支助,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也不该切断真正需要保障者的福利收入。 原文作者:Chris Salzberg 校对:FoolFi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