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Ethnicity & Race
线上纪录片:1950年代南斯拉夫《反面纱法》口述历史
之所以采取该法的理由之一是,“为了达到去除穆斯林妇女百年来从属他人的落后象征这一目标。”
如果你想知道两成的穆斯林在想什么 千万别问《太阳报》
英国《太阳报》一篇备受争议的电话民调报导,推导出「五分之一的穆斯林认同圣战士」的结论,激发网友以推特标签大力讽刺《太阳报》的「伊斯兰恐慌情结」。
罗兴亚海上难民遭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拒绝入境
数千名来自缅甸的罗兴亚海上难民正往东南亚邻国寻求庇护,但所有的国家都叫他们去别处寻求帮助。
难民危机下的送暖行动 葡萄牙捐助车队上路
叙利亚男童亚蓝(Alan Kurdi)伏尸海滩的人伦悲剧,激发里斯本人民发起一项为滞留匈牙利的数千名难民收集物资的运动。
博科圣地如何改变西方与中非的国际政治
过去数年间,博科圣地在萨赫尔地区多次发起死亡攻击,西非国家于是结盟发动军事反击,希望能抑制这个团体的影响。
五个提倡人权与平等的缅甸动画
为了激励人民和社会转变,平等缅甸团体开发这些人权教育和提倡计划的多媒体资源。过去十五年来,此团体培养了社会形形色色的人们,像是妇女、大学生、僧侣、牧师、行动主义者、学校教师、社区领袖、农民和工人。他们现在也成为团体里的人权培养者和提倡者。
普什语或达利语?阿富汗外长演说掀论战
达利语和普什语,两个阿富汗最广为使用的语言,也是该国的两个官方语言。这两种语言在国会中较劲争权。
海吉拉--孟加拉国的第三性 庆祝首次大游行
上周约有1000名「海吉拉」参加孟加拉国首都达喀尔的第一届「海吉拉大游行」,庆祝政府承认他们为第三性满周年。海吉拉是自我认同为女性的生理男性或双性人,西方国家常将其归类为跨性别。
Kimani Gray遇害后 抗争不断的布鲁克林成了「冰冻区」
2013年3月9号星期六,一名叫Kimani Gray的16岁非裔美国男孩,死于两位纽约警察枪下。消息传开后,纽约布鲁克林连续两天发生暴动,小区对此被认为有着种族歧视动机的再一桩死亡案件表达愤怒。此外,因为Gray的死亡,他的守灵演变成了抗议活动,布鲁克林东Flatbush街区进入某种戒严状态(称为「冰冻区」)。
巴西:雇主对家佣的敌意与种族歧视
上周起,推特账户@aminhaempregada(我的女佣)开始转发巴西一些家庭佣工雇主的惊人言辞,并充满敌意和种族主义的推文。
北韩人民在日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敌意
在日韩人(Koreans living in Japan)是一把定义模糊的大伞,伞下其实有着各种不同的族群。依照他们和南韩/北韩之间的关联以及不同迁徙的时间点(可能是在二战日本殖民前/后),这些族群也有不同的名称,名称之间没有什么相似性。曾经最显著稳定被使用的分野是教育系统,在日北韩人会到与北韩情况相似的特别民族学校就读,Markus Bell在采访一间这样的学校后,写了一篇延伸报导,关于这所学校现在面临的各种威胁以及这个族群的相关背景资料,同时,来自北韩支持的经费逐日递减,而来自日本政府的资金则是在近日的时候停止了。 校对: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