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 & Conflict 战争和冲突 · 七月, 2007
- Breaking News 重大消息
- Censorship
- Development 发展议题
- Disaster 灾难
- Economics & Business
- Education 教育
- Elections 选举
- Environment 环境
- Ethnicity & Race
- Film 电影
- Food 饮食
- Freedom of Speech 言论自由
- Gay Rights (LGBT)
- Good News
- Governance 政府治理
- Health 卫生
- History 历史
- Humanitarian Response
- Humor 幽默
- Ideas 思维/想法
- Indigenous 原住民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国际关系
- Labor 劳工
- Language 语言
- Law 法律
- Media & Journalism
- Migration & Immigration
- Music 音乐
- Photography 摄影
- Protest 抗争
- Refugees 难民
- Religion 宗教
- Science 科学
- Sport 运动
- Technology 科技
- Travel 旅游
- War & Conflict 战争和冲突
- Women & Gender
- Youth 青年
- 人权
- 公民媒体
- 政治
- 数字行动
- 文学
- 艺术和文化
- 十一月 2018 1 篇作品
- 六月 2018 1 篇作品
- 五月 2018 2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7 1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7 1 篇作品
- 九月 2017 1 篇作品
- 七月 2017 1 篇作品
- 四月 2017 1 篇作品
- 三月 2017 2 篇作品
- 二月 2017 2 篇作品
- 一月 2017 1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6 3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6 5 篇作品
- 十月 2016 1 篇作品
- 九月 2016 3 篇作品
- 八月 2016 4 篇作品
- 七月 2016 1 篇作品
- 六月 2016 2 篇作品
- 四月 2016 1 篇作品
- 二月 2016 2 篇作品
- 一月 2016 2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5 2 篇作品
- 十月 2015 5 篇作品
- 八月 2015 2 篇作品
- 七月 2015 1 篇作品
- 五月 2015 1 篇作品
- 四月 2015 1 篇作品
- 三月 2015 2 篇作品
- 二月 2015 2 篇作品
- 一月 2015 2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4 2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4 1 篇作品
- 十月 2014 3 篇作品
- 九月 2014 3 篇作品
- 八月 2014 5 篇作品
- 七月 2014 5 篇作品
- 六月 2014 3 篇作品
- 五月 2014 5 篇作品
- 四月 2014 7 篇作品
- 三月 2014 7 篇作品
- 二月 2014 1 篇作品
- 一月 2014 1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3 4 篇作品
- 十月 2013 2 篇作品
- 九月 2013 3 篇作品
- 八月 2013 5 篇作品
- 七月 2013 1 篇作品
- 六月 2013 4 篇作品
- 五月 2013 7 篇作品
- 四月 2013 2 篇作品
- 三月 2013 2 篇作品
- 二月 2013 9 篇作品
- 一月 2013 4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2 7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2 7 篇作品
- 十月 2012 2 篇作品
- 九月 2012 7 篇作品
- 八月 2012 4 篇作品
- 七月 2012 4 篇作品
- 六月 2012 3 篇作品
- 五月 2012 4 篇作品
- 四月 2012 4 篇作品
- 三月 2012 7 篇作品
- 二月 2012 6 篇作品
- 一月 2012 3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1 2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1 2 篇作品
- 十月 2011 2 篇作品
- 九月 2011 7 篇作品
- 八月 2011 6 篇作品
- 六月 2011 5 篇作品
- 五月 2011 15 篇作品
- 四月 2011 10 篇作品
- 三月 2011 16 篇作品
- 二月 2011 13 篇作品
- 一月 2011 5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0 13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0 5 篇作品
- 十月 2010 4 篇作品
- 九月 2010 3 篇作品
- 八月 2010 7 篇作品
- 七月 2010 6 篇作品
- 六月 2010 10 篇作品
- 五月 2010 4 篇作品
- 四月 2010 6 篇作品
- 三月 2010 3 篇作品
- 二月 2010 6 篇作品
- 一月 2010 7 篇作品
- 十二月 2009 4 篇作品
- 十一月 2009 3 篇作品
- 十月 2009 6 篇作品
- 九月 2009 7 篇作品
- 八月 2009 9 篇作品
- 七月 2009 4 篇作品
- 六月 2009 6 篇作品
- 五月 2009 12 篇作品
- 四月 2009 5 篇作品
- 三月 2009 6 篇作品
- 二月 2009 7 篇作品
- 一月 2009 26 篇作品
- 十二月 2008 10 篇作品
- 十一月 2008 6 篇作品
- 十月 2008 4 篇作品
- 九月 2008 9 篇作品
- 八月 2008 11 篇作品
- 七月 2008 9 篇作品
- 六月 2008 4 篇作品
- 五月 2008 4 篇作品
- 四月 2008 4 篇作品
- 三月 2008 10 篇作品
- 二月 2008 11 篇作品
- 一月 2008 2 篇作品
- 十二月 2007 5 篇作品
- 十一月 2007 7 篇作品
- 十月 2007 12 篇作品
- 九月 2007 4 篇作品
- 八月 2007 11 篇作品
- 七月 2007 5 篇作品
- 六月 2007 5 篇作品
- 五月 2007 7 篇作品
- 四月 2007 4 篇作品
- 三月 2007 7 篇作品
- 二月 2007 8 篇作品
- 一月 2007 12 篇作品
- 十二月 2006 3 篇作品
- 十一月 2006 3 篇作品
- 十月 2006 2 篇作品
- 九月 2006 9 篇作品
- 八月 2006 6 篇作品
- 七月 2006 4 篇作品
- 六月 2006 7 篇作品
- 五月 2006 3 篇作品
- 四月 2006 2 篇作品
報導 關於 War & Conflict 战争和冲突 來自 七月, 2007
巴勒斯坦: 加萨近况如何?
译注:近日巴勒斯坦二大派系哈玛斯及法塔之冲突情势的说明,可参考巴勒斯坦危机中的玄机 一文。巴勒斯坦分为加萨 (Gaza)及约旦河西岸(简称西岸,West Bank)二部份,其简介及相对地理位置请参阅维基百科之说明 世人逐渐的对国际主要媒体所做的报导感到厌倦,这一点也不令人感到惊讶。部落格变成了解某个地方的适当方式之一。Ramzi Khoury of Arabisto 说道: 在现今的年代,传播可以把恶魔变成天使,然后把真的天使捣成泥。在国际网路支持的强力宣传机制重锤之下,就算是“合法正当”也变得如此有弹性以至于不复见。 以这样的心情,本周我们要到巴勒斯坦的部落格圈探险,去一探当地真正发生的事情。随着加萨逐步扩大的情势,根据英国卫报(The Guardian)报导,12名加萨居民,包括一名12岁的男孩,星期三遭到以色列军队杀害。有些人认为这是对二周前控制加萨的哈玛斯所做出的直接攻击 (newsweek报导)。 部落客tabula gaza 思考着加萨将会发生什么事: 当国际间拒绝承认选举的结果,民主选出的哈玛斯 (Hamas)政府注定是要失败的。此外,由法塔(Fatah)所执政的前政府不愿意将政府体系以及安全部队等大权移交,哈玛斯被迫要以实际的行动来取得巴勒斯坦单一政府的位置。如此才能对付日益升高的无法治状态。 现在,因为国际间不允许哈玛斯成功,加萨的新小国家将会失败。 这位部落客补充: 当这些国家公务员听令于他们所效忠的法塔领导,留在家里而不出门上班,加萨可以存活多久呢?加萨的学校教师、政府雇员以及警察要待在家多久呢?这必须由他们所选出的政府做出答案,但目前,在国际领导人密切注意后续之际,用以取代傀儡政府的单一领导的执政尚未合法化。 来自拉姆安拉 (Ramallah)的部落客Almanara Square分享了他对未来的担心 : 自从加萨变成战区,我觉得好像在巴勒斯坦的规范全都被破坏了。好像什么事都被允许......
阿拉伯: BBC驻加萨记者艾伦强斯顿遭绑架获释
遭绑架114天的英国BBC加萨特派员艾伦强斯顿(Alan Johnston ) 在今天 (04/07/2007) 获释(中文/英文),部落格圈中情绪激动。本篇很快速的检视中东部落格圈对此事的看法。 图说:BBC记者强斯顿于加萨走廊遭绑进入第五周,布鲁塞尔民众持续祈祷。quarsan摄影。 卡达(Qatar): 卡达的Abdurahman写道: 当我今天早上听到艾伦强斯顿最后获释的消息,感到非常高兴。过去漫长四个月,他遭到自称为伊斯兰军(The Army of Islam)的团体绑架(事实上是加萨走廊最大的暴力派系The Dogmush)。在他遭到绑架痛苦煎熬的期间,有谣言指出他已遭到杀害,后来则是身穿自杀炸弹带出现在影片中。 当哈玛斯控制了加萨走廊,他们很清楚的传达出释放艾伦强斯顿是首要议题,最后也实践诺言让他获释。 巴林(Bahrain): 巴林的部落客Mahmood Al Yousif在这里为这位获释的记者献上睡莲。 这是我第一次照顾的睡莲,她在今天早上盛开。我很开心,也喜欢她的颜色。真高兴艾伦强斯顿遭绑架114天后被释放。这朵睡莲就献给他,以及将生命放在新闻现场为我们报导的第一线记者。 埃及(Egypt): 来自埃及的Ibn Al Dunya 也对此事感到高兴,在这里向艾伦强斯顿的专业致敬。...
黎巴嫩: 几乎无关政治
我们吃下肚的是什么?为什么我国银行业这么发达?谁在清除子母弹?巴西要怎么协助黎巴嫩回收废弃物?在战火中失踪的孩子在哪里?黎巴嫩音乐水准如何?这些都是本周黎巴嫩部落圈在讨论的部分话题。 首先Mazen Kerbaj在其艺术作品中,提出三项存在主义式的问题:“我们是谁?谁知道一切?谁能填补空格?” 再来,Rami Zurayk教授写了篇文章名为“如果在黎巴嫩的各位了解眼前食物”,其中转录了黎巴嫩农民组织主席Antoine Howayyek写的一封信,寄给内阁部会首长,并质疑他们: 为什么国家没有管控进口食品的标准?蔬果、牛奶、乳制品等都没有,为什么政府不善尽责任,于边界进行或外包执行品质管控的工作? 这封信当中提及许多有关贸易、农业与本地产业的问题,其中一项是: 民众在市场上根本无从得知产品来源,国内大多数产品均为进口,但是却当作黎巴嫩本地生产产品贩卖,每年黎巴嫩都进口5000吨的白起司,不过却都以国内生产的食品销售。事实上,黎巴嫩法律明文规定产品出售时不得改变原包装。 探究信件内容后,Rami Zurayk教授的结论是: 标明原产地不仅能协助本国产品,也是建立食品品质标准的第一步,不过如果我们决定标示含基因改造的食品,那么美国谷物、垃圾食物、大豆油、糕饼都会名列其中,我们目前大量进口此类食物为美方带来了钞票进帐,不过如果加上此标示将影响销量,美国老大哥应该不会高兴吧? 去年以色列与真主党开战期间留下许多未爆子母弹,严重损害黎巴嫩南部的农粮生产,自宣布停火以来,亦有239人因误触未爆弹而伤亡,部落客黎巴嫩人提到一部影片,其中记录志工清除未爆弹的情况,企图真实反映出数字背后的故事与脸面。 影片介绍名为Muhammed Nahle的民防组织志工,他在战争最后一天因子母弹爆炸而失去一条腿,但他仍维持乐观态度,着实鼓舞人心,这些人都是战火下的英雄,也是各种数据背后的真实人物。 黎巴嫩一家主要银行的周报显示,虽然政治动荡、社会危机不断,客户存款仍年年增加,2005年提高4%,2006年为6%,Remarkz的Bech便谈到此一现象: 我认为那些押宝于黎巴嫩经济者,尤其是那些大户,必然已获得政治保证,而且是来自于相关的事业。似乎也只有在银行业,我们还看得 见稳固的体制,这个体制的参与者不多但却有大量的金钱投入,完全不受整体经济的影响。毕竟这些人在意的不是经济本身,而是某种由公共金融体系所虚拟创造的 “信心经济”,然而公共金融体系却不断淌血,因为本地银行若非投资于获利丰厚的TBill,就是投资国外市场。在这个情况下,这个体制的稳定与否已与战火 无关。 巴西将协助黎巴嫩回收建筑物废土石等废弃物,根据部落格黎巴嫩之泪报导,废弃物将用于建屋与铺路。 部落客Golaniya张贴巴勒斯坦孩童的照片,这些孩子因为黎巴嫩军队与伊斯兰征服者(Fatah al-Islam)武军团体交战,而被迫逃离Nahr al Bared难民营。她上周另外提及,部分伊拉克孩童在伊国一间孤儿院里,不仅受到虐待,更几乎要饿死。...
巴勒斯坦人内閧
巴勒斯坦怎么了?巴勒斯坦人为何内哄?冲突的导火线为何?到底谁胜、谁负?后续又会如何发展? 巴勒斯坦博客Haitham Sabbah综合心中厌恶感受,响应以下问题,笔者将原文(阿拉伯文)译为英文。 巴勒斯坦占领区正上演一出丢人现眼的剧目,不仅兄弟互相残杀,部份巴人甚至为了求胜,竟和敌方连手打击手足,表面上似乎取得胜利,但他们打败的其实是自己,他们并非被战机、坦克或火箭炮击败,摧毁他们的是心中的盲目及病态,他们庆祝的是失败,并非胜利。西方国家往往慷慨金援这些巴人,造成家破人亡,然而巴人亟需司法公义昭彰时,西方国家却一副阮囊羞涩。 作者: Amira Al Hussaini 校对: Leonard
韩国: 6月25日.韩战
6月25日那天,是韩战爆发的第57周年纪念日。这天很寂静。和过去比较的话,仅有少许特别活动。韩国的博客们如何看待韩战?他们诉说了这天在过去和现在对他们来说代表什么意义。 Dolstone2002: 在孩提时的每年这个时候,我记得我制作反共标语和海报,并唱首这样的歌“啊,啊,要我们如何忘记当敌人践踏我们的那天。” 现在,我知道我们被教导要那么责怪北韩是因为独裁者为了要保持权势所用的方法和政策。现在,我知道韩战并不只是我方和坏的一方间的对决,也是在世界列强间我们承受和经历的苦。 但是可以确定的一件事就是我们现在可以有富裕生活是因为那时的人民奉献他们的鲜血和汗水遍及这片土地。我们永难忘怀当他们必须用枪瞄准他们的兄弟姊妹时流的泪水 Musecine: 时间久了,很自然就会忘记。看了看日历,我知道今天是6月25日。我的小学时期是在1980年代中期到后期。正是反共时期。我们在学校看反共电影。我记得那时只是很兴奋的看这吸引人的媒体和电影。比起小学、中学时的歌和其他任何的儿歌,这首6月25日歌还是更强烈地悬绕在我的耳边 啊,啊,要我们如何忘记这天 当我国的敌人践踏过我们 我们用赤手和鲜血,阻止了敌人 那些日子我们愤怒地顿足着地和摇动着我们的身躯 现在我们将回敬当时的敌人 持续不停地追击敌人 一一击溃敌人 现在我们将带给这个国家和我们的兄弟荣耀 我依旧记得第一次学这首歌的时候。二年级时,老师在黑板右边写下这些歌词并把它留在黑板上几天。在那时候,北韩人全是坏人。像 Ddol-i Chang-gun(编者:1980年代中一出非常受欢迎的动画。一个男孩打倒全部的坏北韩人和金日成并从怪兽那救出好人),北韩人都被画成红脸猪头。戏院里,品质很差的萤幕播映着我军的阵亡和人民的眼泪,而背景音乐经常都是这首歌。甚至在那个年纪时,我随着歌词而流泪。就是这首6月25日让我哭泣。 我不知道是谁在什么时候作了这首歌。也许是在“打倒共产”的那段时间作的。 这大概是第一首我不想唱也不想再让我的子孙唱的歌。 bklove: 如果不是看到一位部落客的发文,我也没察觉今天是什么日子。韩战57周年纪念日。我记得那强调反共教育的时期。有很多的活动…也许现在是“和平模式”? 和从前比起来,今天的确是个安静的日子。 作者:Hyejin Kim...
『性/別受暴兒關懷行動工作室』參與了衛福部的『青年性別暴力防治計畫』獲得入圍殊榮,也是計畫中唯一為兒少安置機構服務的團隊,未來這個計畫將持續走遍全國兒少安置機構。 誠懇的邀請您支持『天使心性別受暴兒關懷行動計畫』。 您可以依自己的意願選擇支持本計畫的方式,如下: 1) 比出天使心的翅膀,拍照上傳自己的FB,同時傳送給天使心FB。 2) 10秒影片,只要說一句話鼓勵本計畫或受暴孩童。 3) 贊助關懷行動環島的定點食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