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拉丁美洲 來自 二月, 2007
玻利维亚:要改国旗了吗?
原文:Bolivia: The Changing Face of the Flag 作者:Eduardo Avila 译者:Leonard 校对:Portnoy 相片摄影者为Patricia Vargas Claudio,经许可后使用 2005年12月玻利维亚总统大选时,国家象征就已成为议题,当时总统候选人Jorge “Tuto” Quiroga指控对手Evo Morales企图更改原本的黄绿红色国旗,换成彰显原住民荣耀的旗帜(wiphala),在竞选期间,这面代表原住民的多色横盘状旗帜便时常出现,Morales当选后的庆祝游行也有这面旗。Quiroga及其政党PODEMOS均认为,这幅旗帜无法代表非原住民,唯有目前的三色旗才能象征多元文化的玻利维亚,不过Morales及其政党MAS强调,他们无意更换国旗。 不过后来出现原住民旗的正式场合愈来愈多,例如部落格Willy Andres出席一场研讨会时,一名内阁部长所播放的投影片角落便出现原住民旗图案国营电视频道标志上,部落格「Plan B」作者Sebastian Molina也注意到奇怪之处,过去由黄绿色三个三角形的标志消失,改为与原住民旗相仿的新标志。官方宣称由九个正方形组成的新标志代表国家九个地区,但Willy Andres觉得政府意图非常明显。除此之外,国会亦通过新法,将原住民旗列为爱国象征,不过Sebastian Molina也指出其矛盾之处。 我发现国会已在讨论是否将原住民旗列为国家象征,可是这一切却与政坛现象有矛盾之处,各位知道是谁提案的吗?竟然是在野的PODEMOS,由副党魁Rodrigo Paz Pereira 提出,后来这项讨论只停留在提案阶段,并未进入正式立法程序。 重新整理一下…执政党MAS在国营媒体将原住民旗称为「国家象征」,但却不愿意将之列为爱国象征,可是为何总统府外又挂着原住民旗?他们是否对人民坦诚?在野党PODEMOS「指责」政府企图让原住民旗成为爱国象征,并表示要「捍卫三色旗及玻利维亚主体」,之后却又在国会里提议让原住民旗成为国家象征,立场究竟是什么?他们是否对人民坦诚? 本文最初相片取自于部落格Arquitecta,由部落客Patricia...
玻利维亚:嘉年华前求天放晴
原文: Bolivia: Rain, Rain, Go Away … At Least Before Carnaval Starts 作者: Eduardo Avila 译者: Leonard 校对: PipperL 本周末将连放四天假,嘉年华氛围弥漫空气中,多数人都在注意Oruro的嘉年华,这可能是全国最知名的一场活动,而且也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确认为人类重要口传与无形文化资产,当人们正期待嘉年华会到来,Oruro的部落客Hugo Miranda担心,虽然法律已明文禁止,但跨区域的运输票价可能趁机调涨。除此之外,Oruro地区也刚降下了豪雨,Miranda忧心天候可能坏了大事,他在部落格Angel Caido [ES]里放了一些影片,记录城市中大水不退的情况。 圣婴现象所造成的豪雨也影响国内其他地区,Willy Andres在他的Flickr帐户里反映Santa Cruz降下暴雨的状况,此次水灾也直接影响到一名Santa Cruz的部落客,Claudia Peña Claros在她的部落格Inutil Ardor...
智利:移动三条冰河
原文: Pascua Lama, Chile: Moving Three Glaciers 作者: Rosario Lizana 译者: Justin 校对: Leonard 你是否能想像为了开采金、银矿,移动三条覆盖在全球最干燥沙漠的冰河吗?你是否会同意立法,准许民间采矿公司拥有两国边境的经济权?以下故事是帕斯瓜拉玛矿场(Pascua Lama)的悲歌。 为了让各位对此议题有清楚概念,博客fcadia[ES]仔细解释了前因后果。 帕斯瓜拉玛矿场位于智利及阿根廷高海拔山区,北至智利的第三区(third region,即为阿塔加玛沙漠地带),南及阿根廷的圣胡安省(San Juan),该矿场为两国共同拥有,目前由巴瑞克金矿公司(Barrick Gold)暂时管理,该公司将初步投资14.5亿美元,探测并开采藏于千年冰河下的金矿,这些冰河是全球最干燥沙漠之水源。 若要在这地方发展矿场工程,民间企业必须要透过立法程序,以取得超越双方国家法之特殊权力,因此巴瑞克金矿公司先前就拟定相关法律条文,并在1997年由阿根廷总统曼宁(Carlos Menem)以及智利总统福雷(Eduardo Frei)批准通过。矿工协议书(miner agreement)使帕斯瓜拉玛矿场拥有重要策略地位,故若此矿场工程顺利进行,将来任何一家跨国公司都能效法此例,开挖智利及阿根廷边境的天然资源。 因交通不便,阿根廷边界的水源及矿产一直未被开发,倘若资源的主权及控制权落在过渡公司手中,这些资源将任其宰割,人们好几世纪以来不断重视及关心这块自 然环境,但这些公司将在这里建立一个无人能管的经济帝国。 此外,据Atina Chile[ES]部落格的消息表示,采矿公司未有保护自然资源之措施,矿场工程包含移动三座冰河,总面积达24公顷,华斯可谷(Huasco valley)的水源全仰赖这三座冰河。...
秘鲁: 洪水、皮斯可纪念日与免费教育
原文:Flooding, Pisco, and Free Education作者:Juan Arellano翻译:ilya校对:Portnoy 在过去几周里,秘鲁中部丛林中美丽的 Chanchamayo 区域发生了洪水与土石流。即使媒体已经深入地报导了这个消息,blogger对这个议题似乎不甚感兴趣。然而,很可能除了 Peru Llacta 〈还没有学会的教训〉反省缺乏前瞻的劣习深切根植于文化中与导致的资源浪费之外,我漏掉了他们发表的文章。从美国 Peruanista 向英语读者发表了〈秘鲁洪水:如何伸出援手〉: “最近洪水与土石流的灾情发生在秘鲁安地斯山区(Andes)的中部,这是一场未预期的豪大雨之后所造成的灾情,从 2006 年底迄今还在继续。超过 16 人死亡,数十人失踪,数千人失去家园、工作、牲口与土地。据秘鲁政府表示,重建的过程将进行至少六个月;但是对灾区民众来说,这个让他们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的过渡时期,将会持续更久的时间。” Peruanista 整理了与灾民正在协力重整家园的相关地图、影像与网站连结的资讯。西班牙的 Imaginariums 也对《寻找因秘鲁洪水与土石流失踪人士的成果》加以评论。令人好奇的是,在 ADEA(动物伦理保护团体)也对秘鲁灾情中的动物有所关注:他们发出了对中部丛林中的动物的求救讯息。 下一个主题,在上周末秘鲁庆祝了“皮斯可纪念日”(Pisco Day)的活动。在 Cinencuentro,人们从平常关心的话题中跳出来,张贴照片来纪念这个日子。“皮斯可日快乐!”因为就是要这样庆祝的啦,Pisco Weblog 的网志文章标题非常具有教学意义:“皮斯可苏打的日子”(Day...
玻利维亚: 线上冲突
原文:Bolivia: A Conflict Online作者:Eduardo Avila翻译:yourpapa校对:Portnoy Estota拍下了这段发生在Cochabamba市里民主青年团成员冲破警方防线,并且最终与古柯叶农民发生冲突的影片。 因为这场发生在Cochabamba市里伴随着两条人命与百名伤者的冲突事件,2007年1月11日事发的这一天,人们已经开始称呼它作”黑色一月”。 博客Carlos Gustavo Machiado Salas在他的博客Guccio's(西语)上问道,去年十月发生在矿城Huanuni市里 另一场更为血腥的市民冲突,”究竟是什么颜色的“?” 黑色十月”早被人们拿去称呼发生在2003年十月那场最终导致Gonzalo Sanchez de Lozada下台的暴动事件,另外,”黑色二月”也早就成为2003年2月冲突事件的代号了。”2007年黑色一月” 跟其他早先发生在玻利维亚流血事件的不同之处,在于现在是一个即时录像技术(数位相机/数位摄影机)成熟以及市民参与记录兴盛的年代。Miguel Centellas是一位少数在自己的博客(Ciao!)上纪录发生在2003年10月冲突事件的 部落客,同时也因为接受Fulbright 奖学金(1.)赞助的缘 故,Miguel开始在La Paz进行观察。Miguel日覆一日的纪录那些住在封锁线后的市民因冲突发生受所带来生活的不便,这些文章到了现在都成了研究该事件最珍贵的资料。自始至终,就是靠着这些非专业新闻写作者的努力,让我们得以拂开朦胧的表象并直探事件真相的核心。 让我们快转到2007年1月,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玻利维亚人开始懂的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上传到Flickr或YouTube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Miskifotitos是最早将集会与游行的照片放到网路上的Flickr用户。但是他发现即使为自己的照片打上清楚的个人辩视标签,这些照片还是在未经他允许的情况下出现在许多部落格上。另一位替地方报纸Los Tiempos工作的巴西裔新闻摄影师,Jimena Bautista,她也把事件结束后的纪录照片放到了网路上。其中包括了一张相当有张力的死者照片(警告:请读者谨慎评估是否观看),以及另一张关于群众抬棺穿越市区的照片。 纪录Cochabamba冲突事件的文章大部分都是由居住在该市以外的玻利维亚人所撰写。一位事发当时人在Cochabamba市里的博客Jim Schultz在他的部落格:the Democracy Center...